时间:2024-05-22
冯鹏志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①《〈中共中央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24页。这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论断。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第一次明确为我国思想文化建设的根本制度,强调坚持并发挥好这一根本制度的根基性支撑功能和方向性引领作用,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治理优势的深刻揭示,又实现了我们党在牢牢把握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发展正确方向和道路上的一次重大制度创新,充分反映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境界。新时代坚持这一根本制度,必须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得以形成的历史进程、实践基础及其制度建设成就,坚持从根本制度的高度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注重以更具前瞻性的思想文化视野着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及其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从而为繁荣发展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夯实根本制度的引领与保障。
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于自身精神文化发展状况的总体性自我意识及其特定制度功能的发挥,既承载着鲜明的立场要求和实践指向,更立基于深刻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力量。能否坚持以正确的思想理论为指导,既是意识形态自身建设的首要问题,也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与道路。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的政党,也是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问题并善于从意识形态视角观察分析问题以推动革命、斗争和建设发展实践的政党。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以其卓越的理论智慧和战略思维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问题和意识形态工作,尤其注重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阐明中国革命现实的文化要求结合起来,把意识形态分析与解决中国的文化问题结合起来,并在《新民主主义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等重要著述中通过运用“文化”“观念形态”“思想体系”等概念,全面阐述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我们党的意识形态理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正确的文化方针和意识形态引导。新中国成立以后,围绕着“中国向何处去”以及如何看待社会主义社会中意识形态的性质和地位等重大问题,毛泽东同志首次明确提出我国的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①《毛泽东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15页。的重要论断,强调要发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要作用,既对建国初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和社会主义劳动组织的建立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我们在思想文化领域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
新中国成立70年包括改革开放40年来,正是在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为指导的前提下,我们党既注重在理论上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不断深化对意识形态本质特征、根本功能和外延层次的科学理解,又注重在实践上始终围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不断提高我们党领导和推进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水平,并通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层面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和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与思想文化建设的领导权统一起来,从而科学地确立了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和思想文化发展的根本前提、根本方向和根本原则,探索了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健康发展的实践路径,从总体上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比较成熟的意识形态理论、制度、政策和话语,为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制度支撑和道路方向保证。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凝聚人民,明确提出并深刻阐发“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②《***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33—34页。重要思想,旗帜鲜明地阐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尤其是第一次创造性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为一项根本制度,从而为新时代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提供了具有根本性、完整性和前瞻性的制度保障。
历史和实践都充分证明,把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立为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建设的根本制度,是历史的选择与积累,是实践的创造与成就,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高度自觉与自信。这一根本制度的确立与完善,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能够与时俱进地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激发精神文化活力、提升精神文化境界、增强精神文化定力并有力有效排除精神文化领域中各种干扰和困惑的坚定意志、战略定力与民族自信,必将为我们在思想文化建设中进一步体现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提供根本制度的坚强引领与坚实支撑。
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代中国思想文化建设能够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和道路前进的根本保障。从我们党及其思想理论建设的奋斗发展历程来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之所以能够得到历史性确立并不断巩固和加强,一个根本性的前提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围绕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及其所提出的中心任务和要求,坚持以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大理论创新成果,从而从基本理论、思想路线和政治方向等根本层面上为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及其理论发展和话语建设,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历史责任,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党和国家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不仅为我们党提供了新时代的思想旗帜,为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提供了根本指针,也为我们党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和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根本思想指导。
这里,尤其需要看到的是,***总书记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在科学把握当代意识形态发展的时代特征、实践要求与认识成果的基础上,系统地回应了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精准地确立坚持党的领导在推进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和文化发展上的总抓手,创造性地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与实践的深化和发展,为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提供了科学的思想引领并开辟了现实的实践路径。展开来看,其具体成果在于:明确了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强调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明确了坚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强调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明确了坚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建设和传播,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明确了坚持抓好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强调努力推进和驾驭内容时代的媒体融合;明确了坚持新闻舆论的职责和使命,强调努力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明确了坚持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基层工作创新,强调努力提高意识形态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明确了坚持依法加强互联网秩序建构,强调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明确了坚持倡导“政治家意识”,强调努力造就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行家里手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等等。这一系列重要论断的提出与实践,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建设和文化发展实践的有机结合,构建了在坚持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这一重大问题上具有时代新高度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路径,为新时代我们党创造性地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确立为一项根本制度提供了最为根本性的思想启发和制度创新示范。
也正因为如此,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最根本的,就是要以坚定根本制度的自信突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夯实根本制度的自觉在我国思想文化建设中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思想。这既是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也是当代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权利。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在意识形态建设的制度建构及其治理体系建设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经验和优势就在于,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并推动党的意识形态理论与政策的与时俱进,从而确保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包括思想文化建设能够始终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和方向凯歌行进。
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建设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又注重加强对意识形态建设的领导,始终坚持抓好而不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文化建设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面对以往在意识形态工作中一定程度上存在的宽松软现象,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方面以坚定的政治担当明确地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①《***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33—34页。“既要切实做好中心工作、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坚实物质基础,又要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为中心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既不能因为中心工作而忽视意识形态工作,也不能使意识形态工作游离于中心工作”,②《***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21页。从而为强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了极具时代前瞻性、现实针对性和战略统筹性的重要思想指导;另一方面又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明确指出,党管意识形态“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党性原则不仅要讲,而且要理直气壮讲,不能躲躲闪闪、扭扭捏捏”,③《***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40页。从而以鲜明的“亮剑”姿态坚决抵制并成功应对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领域中不时出现的新旧错误思潮及其尖锐挑战,既坚决反对撇开经济建设的“意识形态中心论”“泛意识形态化论”等错误观点,又坚决纠正放松乃至放弃党对意识形态的领导、放松乃至放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领的错误倾向。可以说,正是由于坚持并牢牢掌握了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坚持以高度的党性原则去把握意识形态建设的方向和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从而从根本上杜绝了上述错误观点和倾向的影响,有效避免了我们在历史上曾经走过的弯路。所有这一切,确保了我们党能够在时代风云的巨大变化中深刻洞察“两个大局”,从容应对各种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并最广泛地凝聚了全民族的精神力量。
概言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和道路的前提下,围绕着推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健康有序发展的实践要求及其在不同阶段提出的根本问题,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待、分析和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坚持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及其与时俱进来引导我国意识形态和整个思想文化建设的发展,坚持以党的坚强政治领导来保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各领域和各环节,坚持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去统领社会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从而既深刻地厚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不断走向成熟与定型的党的领导实践底蕴,又历史性地铸就了我们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理论、制度、政策与话语的完整体系及其显著优势。也正因为如此,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关键点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我们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
在当代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广阔场域和整体结构中,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是其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占主导地位并具有引领功能的意识形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和引领功能就能够无条件地得到保证。实践表明,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和文化多样化加速发展的时代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交流交往交锋的状况正在更加频繁而突出地表现出来,尤其是敌对势力从意识形态领域和利用意识形态手段对我们发起的挑衅和进攻不仅会表现得更加精致、多样而隐蔽,而且在某些特定时点、特定情势下甚至会表现得更加集中而激烈。由此来看,这就必然带来社会主义社会中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还将通过各种方式和样式顽强而持久地表现出来,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谁胜谁负”的斗争仍然是一个长期的、必须不断加以解决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放到这个大背景下来认识”。①《***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31—32页。
与此同时还需看到的是,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及其融合发展的高速推进,当代意识形态的存在状态与功能特征在科学技术的影响下正越来越表现出重要而深刻的变化,不仅传统认识中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外在的、抽象的对立正日趋隐退,而且意识形态本身由于科学技术的深度嵌入也正在发生全新的时代变化和实践深化。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无疑已经构成了当代意识形态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并予以战略应对的另一种类型的意识形态问题及其新情况、新特点。具体来说:一是意识形态的结构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这主要表现为原来处于意识形态隐形层面的科学技术的观念或者说技术合理性的观念,对人们观念的影响正日益增强;二是意识形态的功能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这主要表现为科学技术的观念形态的普及,其所造成的意识形态的合理化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支撑下,正越来越表现出日常生活化和惯常化特征,由此导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难辨识各种披着合理性外衣的负面意识形态包括其政治意图;三是意识形态的作用特征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这主要表现为与传统的意识形态相比,当代意识形态尤其是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作用更具有潜隐性和虚拟性;四是人们对意识形态的关注焦点也正在发生显著变化,这主要表现为人们不仅在实践上更加关注意识形态本身的虚实问题,而且也以更具反思性的自觉去追问意识形态究竟是统治和支配人的力量,还是解放和发展人的力量;五是尤其需要看到的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建基其上的各种类型的自媒体及其话语功能的日渐突出,网络空间及其复杂的技术支撑既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又作为意识形态的“本体”的双重功能正在深刻地呈现,“网络就是意识形态”显然已经不再只是某种只能停留于人们头脑中的单纯的观念敏感或话语建构。所有这一切,既深刻地展现着当代意识形态及其演变的新面貌、新指向、新特点,更无疑向我们提出了全新的意识形态研究与治理要求。
正是立足于这一全新的时代与科技发展背景,***总书记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②《***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35—36页。“网络已是当前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就是守护国家的主权和政权”,①《***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36页。“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②《***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42页。“要把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守土尽责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制度体制优势,坚持管用防并举、方方面面齐动手,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③《***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第36页。这就表明,面对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当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而带来的意识形态自身存在与作用状况的新变化,面对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意识形态发展的复杂多变态势,我们必须深刻地意识到,新时代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不是一场轻轻松松、敲锣打鼓的文化言说过程。在前进的征程中,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先进文化发展,必须既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扩展风险观念、强化底线思维,又努力增强时代意识、放开前瞻眼光、强化精准思维,坚持在更好地把握当代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高度上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从而能够在意识形态工作和思想文化建设中有力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克服各种矛盾和困难。
因此,新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一个至关重要的时代要求或实践维度就在于,必须在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前提下,深入观察和研究当代意识形态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各个维度上显现出来的新变化、新特点,努力深入到当代意识形态发展与演变的实践前沿、理论前沿、科技前沿、国际前沿尤其是网络空间前沿,深刻把握由于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和快速迭代所导致的时代思潮的变化和象征实践的深化,在守正出新中努力推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及其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和与时俱进,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能够科学反映、表征和塑造时代精神、文明灵魂和人类共识的前导性、引领性功能,从而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聚人民团结奋斗新时代的精神力量奠定坚实的根本制度保障。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