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好抗疫故事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4-05-22

田 璐

故事总是承载着特定的价值观,是人们了解世界、传承文化的途径之一。与传统的灌输手段不同,讲故事是一种具有亲和力的教育方式,能够唤起个体的兴趣、调动其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人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感受其中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价值。***总书记曾指出,高校思政课要注重运用启发式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启发中得出结论。他指出:“这里面,会讲故事、讲好故事十分重要,思政课就要讲好中华民族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改革开放的故事,特别是要讲好新时代的故事。”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22~23页。抗疫故事作为新时代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事例和教育资源。

一、思政课讲好抗疫故事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作用。思政课作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高校思政课讲好抗疫故事,是党和国家宣传思想工作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思政课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根据社会发展变化的客观要求充实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实践的具体表现。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好抗疫故事具有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培养高尚品格、激发爱国热情的现实意义。

(一)弘扬主旋律,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一个社会能否和谐稳定,一个政党能否稳固自身的执政地位,既取决于国家的硬实力如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技术实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如民族精神感召力、民族凝聚力、意识形态的整合力、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等。①肖巍、顾钰民主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13—2014)》,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47页。讲故事作为一种重要的软实力,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故事不仅承担着振奋精神、抚慰心灵、滋养道德的基本责任,同时也担负着传播一个国家、政党和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使命。“故事能够无限表达一定的意识形态,但又不会去直白意识形态。”②夏银平等:《当代意识形态论》,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53页。正因为如此,故事能够成为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转化为人民大众思想和行为最成功的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作为一门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属性的课程,关系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关键问题。思政课必须紧扣时代主题,充分发掘利用各种资源和途径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内容和实践方法,增强中国话语的影响力、渗透力和感召力。当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正面临着国内与国外两方面的巨大挑战。大学生的思想变化日新月异,喜欢接触各种新奇事物。他们的价值观尚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容易在各种思潮的激荡碰撞中迷失自我。利用好高校思政课这一主渠道讲好抗疫故事,有助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传承中国精神,培养高尚品格

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十分注重故事和讲故事的民族。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筛选、传承和积淀下来的优秀故事,为无数中华儿女团结一心、顽强拼搏、奋勇前进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大禹治水”“岳母刺字”“愚公移山”“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被人们广为铭记和传颂的故事凝结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追求,展现着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正如***总书记所说:“中国人民的特质、禀赋不仅铸就了绵延几千年发展至今的中华文明,而且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③***:《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2页。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人民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品格,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构成了中国精神在当前时代条件下的新内容。精神是人的立身之本,是兴国、强国之魂。新时代思政课讲好抗疫故事,有利于将抗疫精神以人格化、具体化、形象化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从而养成健全的人格特质,筑造高尚的精神品质。让大学生在故事中传承中国精神,增强其责任感与使命感,并将这种精神力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大学生自觉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提供不竭的动力。

(三)提高自信心,激发爱国热情

实践证明,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如果一个国家能积极应对和化解危机所带来的冲击和灾难,那么这些灾难就会转化为增强人民爱国情感、强化国民认同的重要契机。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给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迅速采取措施统筹调配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仅仅在十几天的时间内完成了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的修建,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取得了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决定性胜利,这些成就都充分展现了党和政府强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快速的反应能力、迅速的执行能力。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14亿中国人民和广大海内外侨胞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以强大的向心力共同创造了抗击疫情的“中国奇迹”,向世界彰显了中国人民的凝聚力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新时代思政课讲好抗疫故事,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重大事件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抗疫故事意义生成的规律分析

抗疫故事之所以能产生巨大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原因就在于故事教育的方式符合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抗疫故事中,学生可以了解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所必须具备的素质条件,获得对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的认知;抗疫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所具有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唤醒学生的内在情感,使他们受到情感层面的触动;在情感的驱动下,抗疫故事背后所隐含的深刻道理也能引发其内在的思考,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将这种特定情境下的价值情感上升为稳定的、指导实践的价值观。

(一)社会要求的认知

高校思政课的根本任务就是运用既有资源,将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规范等内容传递给大学生,促使他们按照这些要求来完善自我、从事实践活动。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具体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其中“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体现着我国对公民的根本要求。故事总是孕育、承载和传播着一定社会的价值观,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接收需要依托故事这一载体来实现。在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几乎每分每秒都有抗疫故事发生,它们的影响或大或小,或令人感动或令人振奋,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发生,这些故事都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提倡的价值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相契合。例如,在抗疫斗争中,青年一代彰显出不怕吃苦、不惧困难、不畏牺牲的英勇气魄,用年轻而又坚实的臂膀扛起了重如山的责任,成为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的生力军。一位奋战在抗疫一线的“90后”护士的一番话令人动容、温暖人心:“非典时,大家保护我们‘90后’,17年后,我们‘90后’要保护大家。”简洁而又饱含情感的话语充分体现其勇于担当、敢于拼搏的顽强斗志和崇高信念,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要求的生动诠释。通过讲述抗疫故事的方式,学生可以将自身与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行为进行对照,从而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理念进入学生的思想意识,让他们了解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按照国家和社会的要求来审视、评价和规范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二)内在情感的激发

一般来说,生动而富有感情的故事可以为听众营造强烈的现场感,让聆听故事的人沉浸其中、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故事的感染力可以促使听众自觉融入故事情节的发展,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唤起他们的共鸣,对人们的情感体验和心理认同造成影响。故事所具有的榜样示范作用和情绪感染作用可以触动人的内心,调动学生学习、模仿故事中榜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讲故事的力量正体现于此:它并不是通用抽象的概念来说服大众,而是用真情实感打动人心。正如***总书曾提到的那样,他之所以对焦裕禄那么一往情深,就是因为他被政治老师声泪俱下地讲述焦裕禄的事迹打动、震撼。由此可见,在故事所营造的氛围中,学生可以与故事中的角色产生共鸣,从而获得超越现实的情感上的体验。

高校思政课讲好抗疫故事,可以促使学生在聆听抗疫故事的过程中,将自己代入故事所创造的情境之中,与故事和人物融为一体。学生在故事环境中并不只是被动地接受故事内容的消极客体,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生也会获得各种各样的情绪体验,在受到触动的同时唤醒其内心深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抗疫故事和振奋人心的抗疫形象深深地刻在脑海之中,不同程度地对学生情感层面的认同和行为层面的偏好施加影响。这种情感上的认同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成为抗疫故事的传递者,将抗疫故事讲述和分享给身边的人、用故事的感召力去影响更多的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故事人物的情绪情感的理解和认同会进一步加深。这些正面、高尚、健康的情感体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正向的心理驱动力。在强烈的情感力量的催化下,学生会以故事中的人物作为榜样,学习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最终成为抗疫英雄的效仿者、抗疫精神的践行者。

(三)价值观念的引导

价值观是人们区分好坏、美丑、损益、正误,符合或违背自己意愿等的观念系统,它通常是充满情感的,并为人的行为提供正当充分的理由。①刘小新等:《当代大学生主导价值观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3页。在个体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情感起着必不可少的基础性作用。如果人们喜爱某一事物,就会认为它是有价值的;反之就难以体会到某一事物的价值所在。故事凭借其独有的情境渲染力和情绪感染力,在提供给人们经验参考、帮助人们同世界建立联系的同时,也能引起个体心理层面的共鸣,这些认识一开始仅仅是停留在感性层面,是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短暂的情感体验,但随着这些感性材料逐渐积累,在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会上升为系统的理性认识,从而构成个体特定价值观的部分内容。

故事将道理寓于情感之中,又将这种情感放在特定的情境中表达出来。讲故事作为一种启发式的教育方法,可以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并指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践行活动。在故事传播的过程中,其背后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会以悄无声息的方式引起听众的思考,并促使他们在受到情感影响的同时去反思其中的真正内涵,将单纯的情绪体验上升到价值观层面的高度,引导人们的价值观向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为其实现自我价值提供持久而又稳定的方向指导。如果一个人能弄清楚自己在故事中因为什么而受到触动,那么他也会理解故事所要传递的价值观念,并以此作为未来人生发展路上的指向标。抗疫故事不仅能在情感上打动人,而且也能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正向的指引作用。其中所蕴含的理念都是整个社会所大力提倡的,是追求真善美的体现,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一个个抗疫故事以鲜活生动的例子告诉学生:人生的价值就在于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在于不畏艰难、逆流而上;在于对国家、对人民、对社会的奉献,这些内容都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和养成提供丰厚的精神养料。

三、思政课讲好抗疫故事的路径选择

讲好抗疫故事并非易事,如何把抗疫故事讲得生动而又富有哲理,激发学生思考,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讲好抗疫故事具有重要意义,这同时也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为了讲好抗疫故事,思政课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政治引导为根本,以传承抗疫精神为主线,以具体形象为载体,赋予抗疫故事鲜活的生命力,从全球合作的视角出发讲述抗疫故事。

(一)立场坚定:以政治引导为根本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与阶级和国家相伴而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特征。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始终把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根本原则。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根本问题。目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日益加深,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愈发紧密,意识形态领域所面临的斗争也更加复杂。能否在混杂的浪潮中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政课教师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维护者和代言人,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艰巨责任。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将政治引导始终贯穿于讲述抗疫故事的全过程。

高校教师讲述抗疫故事也是一个不断增强自身政治素质的过程。思政课要讲好抗疫故事,不仅要做到在情感上打动学生,还要引导学生学会理性思考,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观。正如***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所提出的要求:“无论是通过讲故事、讲历史还是讲理论的方式讲思政课,都要体现思政课的政治引导功能。”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8页。因此,思政课教师必须把抗疫故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相融合,将理论寓于简单明了的故事之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从而引导学生坚定前进路上的信心、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拥护者,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终目标而奋斗终生。

我们看到,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迅速采取行动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总体战、阻击战。目前疫情防控取得了初步成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也得到了有力保障。反观一些欧美国家,对疫情防控采取“群体免疫”“不检测”的消极态度,放任病毒肆虐,无视疫情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把精力主要放在政治博弈和“泼脏水”上,置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危于不顾。这无疑使以美国为首的一些欧美国家的形象大打折扣,他们所宣扬的以自由、民主等为主要内容的“普世价值”受到了更多的质疑。无数国内外抗疫事例的涌现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契机。***总书记曾提到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利用国内外的事实、案例、素材,在比较中回答学生的疑惑,既不封闭保守,也不崇洋媚外,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①***:《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5页。因此,思政课教师在讲抗疫故事的过程中要注意国内外的横向比较,打破学生对欧美一些国家过于美好的幻想,客观公正地对其在疫情中的行为举措进行历史层面的分析和现实层面的解读,促使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学会明辨是非,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抵抗不良思潮的侵袭。让他们明白中国共产党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进而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二)目标明确:以传承抗疫精神为主线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是从伟大的中华文明中孕育出来的,是激励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克服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支柱,同时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源泉。抗疫精神作为中国精神的时代体现,是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思政课要讲好抗疫故事,就必须紧紧围绕抗疫精神这一主题,把弘扬抗疫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讲述抗疫故事的目的。

在讲述抗疫故事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强调和弘扬以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为内涵的伟大抗疫精神,而且还要始终保持一种历史的视野,将抗疫故事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流传下来的中华传统美德故事相融合、相比较。因为只有在历史的涵养和滋润下,个体的思想才更有广度、厚度和深度,才能通过故事呈现出一个生动、完整、立体的中国形象。讲好抗疫故事、弘扬和传承抗疫精神,不能把抗疫故事的讲述同过去和历史割裂开来,离开传统历史文化的滋养,学生对于抗疫精神就很难形成一个完整连贯且深刻的认识。正是有历史和文化的长期积淀传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时展现出团结统一、勤劳勇敢、甘于奉献的精神气质和精神品格。正如***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所提到的那样:“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要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就一定能够建设好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家园,筑牢中华儿女团结奋进、一往无前的思想基础。”①***:《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21页。在回望历史、追根溯源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了解中国精神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在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历史长河中体会抗疫精神,探寻抗疫精神的历史根源,成为中国精神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捍卫者,以抗疫精神涵养心灵、坚定信念、指导实践。

(三)有血有肉:以具体形象为载体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形象化教育是引起人们情感共鸣、培育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重要形式。所谓形象化教育,就是借助一定的艺术手段,把思想教育贯穿于直观、生动的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文化娱乐活动中。②赵世信、纪德尚、朱海风主编:《思想教育的科学新视角》,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62页。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赋予故事无限的活力和生命力,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将抗疫故事呈现在学生面前。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单纯口头讲述故事对于学生已经不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种方式也无法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立体生动的形象仅仅靠“说”和“讲”是无法真正在人们的头脑中建构起来的,更无法深入学生的内心。因为纯粹的语言表达所蕴含的信息、所能传递的情感毕竟是有限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老师讲述的那些形象仍然是模糊的、没有概念的,平面化的形象很难唤起学生的积极性。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教育者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故事因为真实所以可信,因为可信所以令人触动。具体化的形象是建立在真实可信的基础之上的,任何虚构、编造、抽象以及过于夸大的故事都是难以俘获人心的。真实的人、真实的事可以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人类道德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人类力量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从而激励学生在人生中不断克服困难,承担起民族复兴的时代使命。

***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③编写组:《***新闻思想讲义(2018年版)》,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8年版,第161页。因此,思政课教师要讲好抗疫故事,就必须塑造出真实、可感、可信的抗疫形象。讲好故事对于思政课教师来说并非易事,要塑造出鲜活的故事形象,教育者必须真情实感地投入故事,饱含情感地将抗疫故事讲给学生听,用自己的情怀和人格去感染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不仅要饱含情感、充满情怀地讲,更要让学生去寻找和分享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抗疫故事,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加强对抗疫形象的理解和认识。

此外,教育者也要注重运用音乐、视频、图像等各种现代化传播手段,发掘和利用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多个角度还原抗疫历程、讲述抗疫中的人和事。这种视听结合的方式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听觉反应,给学生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从而让学生对抗疫故事中的形象有更加清晰和深刻的认识。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参观纪念馆等方式讲述故事,让学生更具现实之感。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也有很多记录抗疫过程的报道和图片。这些内容背后所蕴含的故事都值得教师和学生去进一步挖掘、进一步体会,将它们整合起来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并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榜样的力量、学习榜样的行为,从而形成崇尚英雄、学习英雄、捍卫英雄、关爱英雄价值理念,在故事的熏陶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放眼国际:以全球合作为基点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人类正在经历的全球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病毒不分国界、疫情不分种族。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各个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来应对新冠肺炎的侵袭,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涌现出了许多生动感人的抗疫故事。在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中国在做好本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同世界各国开展合作、共克时艰,充分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价值理念,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担当,这种负责任的举动得到了世界许多国家的广泛赞许。新冠肺炎疫情所产生的广泛影响生动地告诉我们,世界正处于前所未有的紧密联系时期,需要各个国家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全球治理问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并取得彻底胜利是全人类共同的愿望,思政课必须从全球化的视角出发去理解和讲述抗疫故事。

思政课要讲好抗疫故事,就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本国范围之内,只讲中国的抗疫故事、只讲中国人民的抗疫故事,而是还要讲好中国与世界合作的故事以及其他国家的抗疫故事,世界各国人民同样也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参与者,也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值得我们去发掘和利用。例如,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为艰难、资源最为紧缺的关键时刻,许多国家愿意伸出援手,中国也因此得到了全世界许多国家的帮助和支持,甚至有一些在中国学习和工作的外国友人主动留在中国,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同时,在国际合作共同抗疫的主流浪潮声中,时不时会冒出一些杂音,对世界各国的团结合作造成了严重威胁。例如,一些国家的某些政客和媒体与合作抗疫的主流背道而驰,将疫情“政治化”,甚至恶意抹黑中国,揣测中国向其他国家提供援助的动机不纯。此外,在网络社交媒体上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一些对于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举措表示不理解甚至不赞同的言论。面对这些不利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的言论,思政课教师要勤于思考、紧跟时事,善于对错误的思想和论调进行批判、做出回应、进行解答,并把这些内容融入讲述抗疫故事的过程,让学生在故事中明白只有寻求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合作,人类在面对重大危机问题时才能具有强大的力量与之抗衡。正如***总书记所讲:“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携手努力、共同担当,同舟共济、共渡难关,就一定能够让世界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①《***主席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和访问联合国日内瓦总部时的演讲》,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页。任何阻碍国际友好交往与合作的思想和行为都是错误的,都是我们应该反对的,让学生不仅在故事的感染下了解人类合作的重要性,也让他们在思考的过程中去抵御不利于世界合作的狭隘偏激思想的侵蚀,从而形成一种全球合作的视野,坚定不移地成为推动世界各国合作的重要力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