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研究综述

时间:2024-05-22

倪素香 彭雯诗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系统地回答了在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对于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目前,学界主要从***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内容、特征、目标任务以及文化建设的具体路径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关于文化建设内容和特征论述的研究

学界围绕***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从整体与部分、历史与现实等多个视角对***关于文化建设论述的内容和特征进行了探讨、阐释。

(一)***关于文化建设内容论述的研究

学者不仅从总体上对***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中的关于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进行了研究,还分别对***关于文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展开了分析。

1.***关于文化建设基本内容论述的研究

学界首先对***关于文化建设内容的论述进行了归纳。总体来说,***关于文化建设论述涵盖意识形态工作、思想道德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当代中国价值观念、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等基本内容。

有学者从意识形态工作出发,指出***从意识形态属性的高度,创造性地划分了思想舆论领域的“三个地带”,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层面指明了如何在“三个地带”进行文化建设。①潘娜:《***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逻辑理路与擘画路径》,《科学社会主义》2019年第3期,第92页。有学者从思想道德建设出发,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②***:《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7页。这一论断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要把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放在首位。③倪素香、吴清清:《论***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四重维度》,《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12期,第18页。有学者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④《***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16~117页。的论断出发,阐明文化建设的内容要同中国传统文化、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契合。⑤高长武:《***文化建设思想的核心要义》,《东岳论丛》2017年第4期,第16页。有学者围绕“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3~44页。出发,指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设包括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三个方面。⑦黄杰:《***文化观及其时代价值》,《当代中国价值观研究》2018年第3期,第72页。

2.***关于文化建设具体内容论述的研究

学界还从不同视角对***关于文化建设内容论述的重点方面和具体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是关于政治文化建设的研究。***围绕推进政治文化建设提出了系列重要论述,学者们以***关于政治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基础,对其内容进行了系统论述和阐释。多数学者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政治实践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既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文化,又借鉴了国外优秀政治文明成果。有学者从中国语境出发,辨析了政治文化、政党文化以及党内政治文化的主要差异,指出在特定范围内三者在内容上具有诸多共性。⑧柴宝勇、黎田:《政治文化、政党文化与党内政治文化关系辨析》,《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年第5期,第119页。有学者从***对儒家官德思想的创造性发展出发,强调新时代政治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立政德,突出道德自律和法律、制度的约束。⑨庄仕文:《***对儒家官德思想的创造性发展》,《理论导刊》2020年第8期,第9~13页。有学者从政治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出发,指出政治文化建设包括政治制度环境、政治心理、公民的主体意识和政治认同、政治文化的一元指导和多样共生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⑩姚东:《论新时代中国政治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科学社会主义》2019年第6期,第101~107页。

二是关于乡村文化建设的研究。党的十九大以来,***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表系列重要论述,明确提出把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有学者从城乡融合发展视角出发,指出要增强乡村文化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推力来解决城乡文化发展不平衡、乡村文化发展不充分的现实问题,从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⑪张学昌:《城乡融合视域下的乡村文化振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4期,第56页。有学者从***关于文化建设论述的基本内容出发,总结乡村文化建设的主要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文明乡风建设以及乡村文化产业建设四个方面是推进乡村文化新发展的重要内容。①宋小霞、王婷婷:《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与“魂”——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分析及现状和对策研究》,《山东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第179~181页。还有学者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出发,强调要把农村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②雷家军:《***农村文化建设思想论析》,《中华文化论坛》2018年第3期,第64~66页。

三是关于生态文化建设的研究。***提出要“加强生态文化建设,在全社会确立起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价值观”③***:《之江新语》,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48页。,学者围绕习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生态文化展开了充分的研究。多数学者认为,生态文化是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从以“人”为尺度转变为以“人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为尺度,建立在对现代工业文明的反思之上,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基于不同的研究视角,生态文化建设包含的内容有所不同。从社会结构理论出发,有学者指出生态文化是以绿色理论为指导、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的科学认识。因而,生态文化建设包含绿色行为规范、绿色道德观、绿色规则制度、绿色政策法令、绿色体制机制,等等。④郝永平、吴江华:《***生态文明思想的鲜明特色——社会结构理论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8年第3期,第10页。有学者从主体自觉出发,认为转变主体的思想观念、实现主体自觉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主体从被动向主动的转变,离不开生态文化的推动。因此,生态文化的建设至关重要,包含人与生态的关系、生态实践方式等内容⑤王越芬、张世昌:《从文化到文明:***生态文明思想演进探赜》,《中华文化论坛》2017年第4期,第61~62页。,转变现有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实现文化样态的进化。⑥董德福、桑延海:《新时代生态文化的内涵、建设路径及意义探析——兼论***生态文明思想》,《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2期,第77页。还有学者从系统观念、整体思维出发,对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进行整体性变革⑦方世南、储萃:《***生态文明思想的整体性逻辑》,《学习论坛》2019年第3期,第7页。,强调生态文化建设包括绿色价值观念、生态文明宣传工作、生态文明教育工作以及生态文化事业四个方面。⑧任铃:《系统观念视阈下的生态文明体系建设》,《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年第5期,第73页。其中,中国传统文化智慧、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和世界生态思想中国化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来源。⑨郝栋:《***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解读与时代发展》,《科学社会主义》2019年第1期,第84页。

四是关于家风文化建设的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始终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⑩***:《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5页。,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作为实现“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具体措施之一⑪《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49页。。学界围绕“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家文化、如何弘扬新时代家文化”这一建设性问题开展讨论。有学者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论述,指出家风文化建设在宏观层面离不开国家层面相关政策的规范和保障;在中观层面上,与民风社风、党风政风紧密相连;在微观层面上,要落实到具体而鲜活的家庭成员。⑫王琪:《***新时代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逻辑生成、科学内涵与实践价值》,《北京青年研究》2021年第3期,第17~18页。有学者从治国理政的高度出发,指出家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奠基石”,是对马克思主义家庭观、中国传统家风以及老一辈革命家红色家风的继承和发展。⑬顾保国:《论***新时代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逻辑与实践价值》,《马克思主义研究》2020年第2期,第43~44页。有学者从民族特质和社会主义文化本质属性出发,认为家文化由家训(家教)文化、家德文化、家风文化、家礼文化和家学文化等构成。家文化应围绕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建设,从而促进价值观培养和道德人格塑造。①陈延斌、张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家文化的若干思考》,《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8期,第59~61页。还有学者从中华传统家风文化的表征来看,强调家风是一个由家训家规家教、家族活动仪式、家族居所环境等多种元素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②吴潜涛、刘函池:《中华优秀传统家风的主要表征及其当代转换与发展》,《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第112页。

(二)***关于文化建设论述的特征研究

多数学者认为,人民主体性是***关于文化建设论述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创新性、系统性是***关于文化建设论述的重要特征。

一是人民主体性。***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站稳人民立场”,“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③***:《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2页。面对新的征程,着力解决好文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发挥人民主体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学界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了谁,依靠谁”进行探讨。有学者从时代特征出发,指出***关于文化建设的论述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性,表现在文化建设要依靠人民,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为了人民,由人民共享文化建设。④倪素香、吴清清:《论***文化建设论述的时代特征》,《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年第12期,第5页。有学者立足于唯物史观,强调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文化。在价值导向上,要为人民提供精神食粮;在主体力量上,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⑤周向军、李国泉:《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基本问题的创造性探索与回答——***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内涵及其贡献》,《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2期,第7~8页。有学者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视角和新的历史方位的现状,指出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繁荣发展文化,是贯穿***新时代文化建设思想的一根红线,表现在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的评价交给人民这三个方面。⑥徐荣、郭广银:《***新时代文化建设思想的人民主体性》,《南京社会科学》2018年第7期,第2~5页。还有学者从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出发,认为人民主体性主要表现在文化来源于人民,文化服务于人民,文化的优劣由人民来评价这三个方面。⑦王建国、张崔英:《论文化建设的人民主体性——学习***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年第3期,第63页。

二是创新性。立足当代、结合时代,***强调“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6页。文化创新是回答好“文化如何立足现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关键一招”。有学者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结合有关论述,指出***关于文化建设论述的时代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从世界文明进程、全球视野、中国历史的“长度”来审视文化的地位与突出作用。二是从中国本位的角度,把文化建设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来推动文化发展与文化建设。三是重视文化建设的问题导向。问题导向贯穿于***关于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理念的方方面面。⑨杨凤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思想的时代创新》,《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4期,第15~20页。有学者认为,***关于文化建设论述具有鲜明的创新特征,是把握文化主题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文化主题的判断上有新认识、文化思想体系构建上有新表达、文化实践上有新举措。①孟宪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特征论析》,《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第24页。还有学者从文化与时代的关系出发,强调***文化思想是在认识文化、建设文化的基础上,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深刻阐释了文化的性质和发展规律,把握文化创新的根本要求,系统回答了文化“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传承什么、怎样传承”以及“怎样转化、如何创新”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②谢守成、高尚:《论***文化思想的理论逻辑与实践指向》,《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6期,第77页。

三是系统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把文化建设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加以考虑,强调“古往今来,任何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总量、军事力量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价值观念、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③《***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98页。,从而使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展现了系统性、整体性、总体性的特点。有学者从***关于文化建设论述的内部联系出发,指出其系统性和总体性主要表现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灵魂论”、“不忘未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基因论”以及“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中心论”三个方面。④孟庆宇、苏杭:《总体性:***新时代文化建设思想的辩证架构》,《理论导刊》2019年第10期,第19~24页。有学者指出“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历史逻辑、指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理论逻辑、蕴含未来指向与价值理想的实践逻辑三者的有机统一是***关于文化建设论述的总体特征。⑤胡海波、侯鉴洋:《***关于文化重要论述的总体性探讨》,《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第6期,第92页。

二、***关于文化建设目标任务论述的研究

明确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重点,学界从不同视角对***关于文化建设论述的目标任务展开深入的研究。

(一)***关于文化建设目标论述的研究

学者围绕***关于文化建设目标的论述,一是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二是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等,不断深化对***关于文化建设目标重要论述的解读。

有学者认为文化建设目标之间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关系,缺一不可。有学者从“十四五”规划中文化建设领域的近期目标以及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远景目标出发,指出远景目标与近期目标是辩证统一、有机衔接的关系:远景目标是文化建设的努力方向和着力点;近期目标是对文化强国远景目标的阶段性细化,是为实现建设文化强国所进行的扎实准备。⑥沈壮海、段立国:《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人民日报》2020年11月19日,第9版。有学者指出,我国现阶段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在全面审视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以及深刻认识和把握文化建设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为进一步推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正面的路径和方向。⑦孙成武:《论***文化建设思想的三重向度》,《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年第7期,第55页。有学者从百年大党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出发,强调建设文化强国是当前的战略目标,新时代文化强国建设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①何利娜:《百年大党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及现实启示》,《理论月刊》2021年第2期,第11页。有学者从十九大报告中新时代“两步走”战略目标出发,认为把我国建设成为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是指向文化的现代化,因而文化现代化是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是“两步走”战略目标在文化建设中的具体化。②陈德祥:《新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的理论逻辑与思想价值》,《思想理论教育》2019年第4期,第33页。有学者围绕***关于“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0~41页。的重要论断,认为该论断发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宣言。推动文化建设,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④王永贵、尤文梦:《***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四个向度》,《江苏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第2页。此外,有学者围绕***关于“人民主体”以及“治国理政”的重要论断,指出文化建设的价值目标是文化建设要服务于人民,文化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彰显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旨归。⑤倪素香、吴清清:《论***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四重维度》,《思想教育研究》2018年第12期,第16~17页。

(二)***关于文化建设任务论述的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把文化建设任务放在新的历史方位加以审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兴文化的使命任务。学者围绕习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任务的论述展开了广泛的研讨。

有学者从文化建设目标出发,认为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新时代推动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有学者从“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⑥《***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04页。的论述出发,强调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把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任务上升到法律法规、义务层面。⑦杨威、高昕:《文化自信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探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年第4期,第103页。有学者从改革开放40年文化体制改革出发,强调进一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建设和公共文化政策议程的主要方向和主要任务。⑧高宏存:《改革开放40年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与趋势展望》,《行政管理改革》2018年第12期,第60页。有学者基于历年国务院政策文本的分析,指出增强文化软实力,是在多元文化竞争力的国际环境中进行集体或国家层面的政治构建。⑨郭远远、陈世香:《改革开放40年来文化建设定位的历史演变与未来展望——基于历年国务院政策文本的分析》,《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第131页。有学者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维度与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现实维度出发,强调“涵养根基、传承初心、扎根时代”是当前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⑩王永贵、尤文梦:《***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四个向度》,《江苏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第6~7页。

三、***关于文化建设路径论述的研究

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和历史的高度,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提出一系列重大观点、重大论断,为新时代推进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学者也围绕习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路径的重要论述展开了多角度的研究。

(一)***关于文化建设总体路径论述的研究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总体路径的论述是关系到文化建设实施的重大问题,学者围绕习总书记的论述也展开了广泛的探讨。

从历史与现实的视角看,有学者认为***关于文化建设论述深入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形势、任务、要求、规律,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①颜晓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规律性探索》,《前线》2020年第3期,第7~10页。从理论与实践的视角看,有学者指出***重视文化建设,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与实践导向的有机统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指导文化建设,创新文化建设理论,丰富文化建设实践。②欧阳雪梅:《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党的文献》2019年第1期,第13~14页。还有学者强调文化建设应以建设文化强国为战略目标,更好地推动文化发展、实现文化繁荣,使文化建设成果惠及所有人。③许门友、许旸:《***文化建设思想的逻辑理路及其实践》,《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8年第1期,第37页。从国内与国外的视角看,面对世界文化激荡的现实状况,有学者指出要清醒地认识中外文化发展态势,坚持走中国特色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之路。④刘迎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道——***文化思想探究》,《社会科学家》2018年第3期,第35~36页。

总体来说,学界普遍认为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⑤《***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94页。因而,认清马克思主义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根本地位,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领域的指导地位。学者们普遍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文化建设领域的指导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的根本保证。其次,确保党对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马克思主义政党”。⑥《***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3页。有学者指出,坚持党对文化建设各领域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既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不断走向成功的政治保证和社会主义文化最根本的特征,也是贯穿在***文化建设重要论述中的又一主线。⑦朱鸿亮、鲁宽民:《总体把握***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六大内容和六条主线》,《科学社会主义》2020年第5期,第58页。再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31页。。学者认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生活化、具体化,就要学会利用各种场合和时机,运用各类文化形式,将其融入社会生活各个角落,努力使其落细、落小、落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真正地落地生根。⑨张社强:《***文化建设思想及其实现路径探析》,《经济与社会发展》2016年第5期,第98~99页。

(二)***关于文化建设具体路径论述的研究

学者对***关于文化建设路径论述的具体研究主要围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完善文化建设相关体制机制和提升文化国际话语权等方面展开。

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创新发展的研究

***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1页。因此,学者们围绕文化的继承、创新与发展展开了研究。

首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多数学者围绕***关于“努力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论述开展研究。有学者指出,***总书记示范性总结了“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和合、大同”六点传统文化精髓,为今后传统文化的“开新”指明方向。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就是要让传统文化的这些精华转化为时代的价值,从而呼唤中国文化的自觉、价值观的自觉。①郭齐勇:《中华文化超越时空的价值》,《人民论坛》2014年第24期,第33页。有学者强调应坚持以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既要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传统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现形式,也要根据时代的新进步新发展,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②陈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指引》,《人民日报》2016年9月22日第7版。有学者认为,要把文化放在整个社会结构和历史发展中来考察,区分其中的精华与糟粕,以时代精神激活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作出符合时代的新诠释,提出新概念和新观点。③陈先达:《厚植文化自信 增强战略定力》,《红旗文稿》2019年第17期,第11~12页。

其次,激发革命文化的新时代活力,牢记初心使命。“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④《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460页。有学者强调,要从革命话语内容的与时俱全、话语方式的推陈出新来促进革命文化更接地气、更有底气、更具生机与活力。⑤张朋林、石书臣:《革命文化话语转化:动力、价值及方式》,《思想教育研究》2021年第4期,第138页。有学者指出,要遵循史论结合的原则,通过讲好历史人物的故事来展现老一辈革命家的高风亮节,挖掘、提炼、阐释与时代共鸣的革命文化。⑥杨凤城:《***党史观与中共党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2020年第1期,第11~12页。还有学者认为,要通过提炼和展示革命文化的精神标志,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语进行革命文化的教育宣传,借助新媒体对革命文化进行立体式的呈现、沉浸式的体验等途径来提升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影响力和感召力。⑦刘建军、彭蓉:《试论革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第5~6页。

再次,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彰显“中国特色”。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41页。该论断指明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有学者指出,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一方面要通过文艺来阐释其中的中国特色,另一方面要加强文化的交流互鉴,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化“走出去”。⑨倪素香、吴清清:《***新时代对外文化交流思想研究》,《文化软实力研究》2018年第4期,第29页。有学者强调坚持科学性、时代性和人民性的立场和方法来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强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同意识。⑩黄建军、郭亚宁:《试论新时代文化自信的生成基础、主要特征和重要价值》,《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年第8期,第59页。此外,还有学者认为要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中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⑪荣开明:《担当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学习论坛》2018年第7期,第22页。

2.完善文化建设相关体制机制的研究

***指出,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繁荣发展”。①《***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88页。为此,学者们普遍认为只有完善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夯实文化建设的制度基础,才能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繁荣大发展,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影响力。

一方面,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通过梳理和研析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精神,有学者认为历次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是把握和遵循文化发展内在规律的体现。诸如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具体措施,对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将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②高长武:《***文化建设思想的核心要义》,《东岳论丛》2017年第4期,第18~19页。

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③《***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65页。围绕该论断,有学者指出,要积极推动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由经济效益优先向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转变,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时代的精品力作,进一步提升文化产品的亲和力、表现力与感染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培育健康向上的价值理念,激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活力。④门献敏、武治国:《马克思主义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旗帜与灵魂》,《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年第10期,第89页。

3.提升文化国际话语权的研究

***从“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出发,指出“‘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⑤《***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211页。因此,学者围绕如何提升文化的国际话语权展开了不同层面的研究。

有学者从文化走向世界的角度出发,强调让世界了解文化中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客观需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任务,也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在要求。总结了***率先垂范,述历史、讲现实,明精髓、揭特质,谈梦想、抒未来,倡交流、促互鉴,阐多样、主包容,向世界生动诠释中华文化价值理念的做法。⑥沈壮海、许家烨:《***关于新时代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实践引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9年第6期,第72~82页。有学者从“一带一路”出发,指出要以文化的包容性来推动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强中华文化的文化吸引力、影响力和感召力,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增进“一带一路”文化发展与文化进步中的作用。⑦丁威:《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及其努力方向与建议——基于***的相关论述》,《探索》2018年第6期,第188页。有学者强调,要与不同文明进行交流互鉴以保持社会主义文化活力,重视人民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地位。①李欢、周建超:《论***的文化建设思想——基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视阈》,《广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7期,第184~188页。

此外,有学者对***文化的国际话语表达进行了研究,指出,***在各种国际场合特别重视文化的国际传播,重视话语表达、话语议题的设置与话语意义的构建,充分展现了***文化交流的特点,很好地推动了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②赵永华、孟林山:《国际话语表达与意义建构——以***2013—2018年的“一带一路”国际话语为例》,《新闻爱好者》2019年第2期,第8~14页。

四、研究述评和展望

目前学界对***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的研究已经取得较为丰厚的学术成果,提出了富有启发意义的思想和观点,为今后深入探讨文化建设问题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加以全面审视,目前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第一,在研究内容上,目前的研究侧重对文化建设内部各要素的专题性研究,对文化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的研究还有待加强。近年来,学术界围绕***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要论述及相关著作展开研究,涌现了大量研究成果,特别是在2016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讲话中明确提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自信”,并认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和更深厚的自信”③《***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13页。。此后,关于“文化建设”的研究热度剧增,多数研究从文本出发,对文化建设的内容进行描述性阐释,这虽然能使***关于文化建设论述得到及时宣传,但单纯的文本分析容易带来研究的重复性问题。此外,对文本内容的学理分析过于繁琐,内容层次错落,缺少逻辑上的分析。因而,在今后的研究中,一方面,要深挖***关于文化建设论述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整体上把握其内容的内在逻辑和学理结构;另一方面,要深挖***关于文化建设论述的历史、现在、未来三大逻辑,把握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逻辑命题,从而更好地明确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涵。

第二,在研究问题域上,侧重马克思主义学科的研究较多,跨学科的研究有待加强。大多数学者认为,***关于文化建设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思想的创造性继承和发展,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怎样建设文化”的问题。所以,学者们的研究偏重于马克思主义学科:一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现实需要相结合,探讨***关于文化建设论述的价值;二是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出发,阐释***关于文化建设论述的新发展;三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把***关于文化建设论述入脑入心。此类研究推进了***关于文化建设论述研究的完善与发展,但过度集中于同一个学科视角,容易造成研究的空洞化。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明确***关于文化建设论述涉及不同领域,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涉及政治学,家文化建设涉及伦理学,等等,拓宽研究的视野,进行跨学科研究。

第三,在研究方法上,侧重抽象的理论分析较多,比较研究、实证研究有待丰富。部分研究成果是进行静态的、抽象的理论分析,缺少对***关于文化建设论述的动态把握。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笔者发现,以“***”并含“文化建设论述”为研究主题的期刊文献共121篇,只有少数综述类期刊文献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在研究方法上要实现转换,注重运用多种方法。一是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古今中外关于文化建设思想的比较研究彰显***关于文化建设论述的理论特色。二是实证研究法。***关于文化建设论述是对现实问题的回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要善于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证明其合理性。三是跨学科研究法。***关于文化建设论述涉及多个学科领域,通过多学科协同研究,能从多视角把握其思想要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