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刘健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学术经验

时间:2024-05-22

谈冰,刘健,章平衡,方利,朱福兵

(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

·临床研究·

刘健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学术经验

谈冰1,刘健2,章平衡1,方利1,朱福兵1

(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主要侵犯中轴关节,全身性、进行性的慢性疾病[1]。其临床特点主要以骶髂关节、脊柱关节、肩背、颈项、足跟等处的疼痛为主,疼痛夜间加重,翻身困难,最终导致脊柱强直,活动受限。病理表现为脊柱关节和四肢关节滑膜的破坏、纤维化并融合及韧带骨化。根据AS的特点,当属中医“痹症”“腰痛”范畴,中医学上称之为“大偻”“骨痹”“竹节风”等。刘健教授从事中医风湿病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工作多年,具有丰富的经验,结合各家学说、流派思想,创建的痹证“健脾益肾”理论,对本病进行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2-16]。

1 刘健对强直性脊柱炎病因、病机的独特认识

1.1 强直性脊柱炎的根本原因是脾肾亏虚 刘健教授认为:AS发病最根本的是本虚标实,而其病程的发展则是内外因素相互结合[17]。《灵枢·始生篇 》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其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说明人体正气强弱是影响疾病发生及发展的关键。而决定正气的强弱有很多因素,其主要为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脾虚所致的气血不足、营卫失调等,均可导致正气不足。《素问·逆调论》中说:“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肾为先天之本,主合骨、生髓、通脑,若先天肾精不足,则寒湿内生,或外邪趁虚内侵;若得后天之滋养,则邪不可侵入[18]。《医宗金鉴·痹证总括》曰:“脾虚谓气虚之人病诸痹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气虚衰,则卫外功能减弱,驱邪无力,则外邪易侵;脾虚致气血生化乏源,从而运化水饮功能失调,痰饮水湿内生;且脾虚者,先天肾精缺乏不得后天之滋养,肾精更加不足,导致“正虚邪侵”。《难经》云:“脾旺四季不受邪。”《医宗金鉴·痹证总括》曰:“脾虚谓气虚之人病诸痹也。”《素问·痹论》云:“五脏皆有所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虽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可由外邪侵入引起,但更不能忽视脾肾虚亏而导致的本虚。脾在体合肉,主四肢;肾在体合骨,生髓,通脑。故AS患者临床常出现骶髂、脊柱关节隐痛、酸痛不适,乏力、头晕、乏力、耳鸣,此外还有纳差、恶心、呕吐、腹泻、腹胀及夜寐不安等症状。由此可见,强直性脊柱炎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脾肾亏虚。

1.2 AS发病的诱发因素是风、寒、湿、热、瘀,是标实的表现 刘健教授同时指出:风、寒、湿、热等乘虚侵袭人体,阻滞经脉、骨节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诱发因素,也可加重本病病情,是标实的表现[19]。《素问·痹论篇》日:“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此亦其食饮居处,为其病本也。”[20]《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证治准绳》中指出“ 痹病有风、有湿、有寒、有热… … 皆标也;肾虚,其本。”《内经》“不与风寒湿合,故不为痹。”说明此病是脾肾亏虚为本,外邪为标,由内外因素相互结合而导致。脾肾亏虚,则气血不足,表虚卫疏,肌腠空疏,外邪易于侵入。脾气虚衰,运化水饮功能失调,痰饮水湿内生,留滞关节、筋骨,内阻血脉而形成瘀血。而外湿侵入体内,也易损伤脾阳,困遏脾气。故湿为外邪之主,也有“无湿不作痹”之说[21]。湿留关节,则关节肿痛;湿留肌肤,则四肢浮肿;湿邪长期聚而不去,则淤血阻络,关节肿大变形。而卫外不固,则寒湿、热毒之邪乘虚外袭,客于肌肤腠理,流注经络,气血瘀滞、经络痹阻、痰瘀交阻而至本病。李奇[22]认为:AS患者在春冬两季为易发病,特别是冬季最易复发,推论:春季多风,气候多变,人体易于感风邪,冬季气候寒冷,人体易感寒湿之邪,而夏秋两季则以热、燥之邪为主,提示风、寒、湿、热之邪伤人,是本病发病的诱发因素。

2 刘健的“健脾益肾”中医治法

刘健教授认为在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中应注重扶正固本,调补后天。其又根据疾病发展的缓急,将AS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在活动期,以湿邪留驻关节症状为主者,治以祛邪为先,予清热利湿通络除痹之剂。在缓解期,治本为主,以祛邪为辅。通过后天的调养,以补先天之不足,减少外邪入侵,最终避免病情的加重。刘健教授根据其多年临床经验,加之阅读大量古籍后,提出了“健脾益肾”的中医治法,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3 辨证论治

刘健教授根据其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将AS分为以下五型。

3.1 脾虚湿滞证 症状:双髋、骶髂关节疼痛,脊柱强直,休息不缓解,痛剧时翻身困难,劳累时加重,易出汗,纳差,食后腹胀,大便稀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

治法:健脾化湿,通络除痹。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

3.2 肾虚督热证 症状:腰背、髋关节疼痛,夜间加重,晨僵明显,或伴膝、踝等关节红肿热痛,脊柱强直变形。五心烦热,口苦,小便黄,大便干。舌暗有瘀斑,苔黄腻,脉弦涩。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通络。

方药:四妙丸加减。(黄柏、苍术、牛膝、薏苡仁、金银花、连翘、川芎、红花、土茯苓、甘草)

3.3 肝肾亏虚证 症状:腰背部疼痛,骶髂、颈项及脊柱强直畸形,活动受限,胸骨扩张度下降,低热形赢,腰膝酸软无力,头晕目眩,耳鸣耳聋,两颧潮红,五心烦热,夜寐差,多梦,口干苦,小便短赤。舌质略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滋补肝肾,壮骨荣筋。

方药:六味地黄汤(熟地黄、山萸肉、干山药、泽泻、牡丹花、茯苓)

3.4 风寒阻络证 症状:腰骶、脊柱、颈项酸痛,伴僵硬,转侧、屈伸不利,遇寒加重,得温痛减。畏寒怕冷,双膝冷痛,大便溏,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药:防风汤加减(防风、麻黄、桂枝、葛根、当归、茯苓、生姜、大枣、甘草)

3.5 痰瘀互结证 症状:腰骶疼痛,或刺痛,下肢稍肿胀,入夜明显,动后缓解,晨僵。纳食不馨,二便尚调。舌质暗红边有瘀点,苔白腻、脉沉。

治法:祛痰化瘀,活血通络。

方药:双合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茯苓、半夏、陈皮、白芥子、竹沥、姜汁)

4 验案赏析

女,37岁。就诊过程:2005年12月。反复发作腰骶关节疼痛3年余。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背、骶髂、髋关节及双膝关节疼痛,颈项活动受限,夜间翻身不利。病程中伴有畏寒怕冷,神疲乏力。纳可,二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细。查体:双骶髂关节压痛,腰部活动受限,双侧“4”字试验阳性。中医诊断为:大偻(脾肾两虚证)。西医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

治疗原则:健脾补肾,益气养血。

方药如下:黄芪20 g,当归15 g,杜仲20 g,狗脊15 g,法半夏15 g,陈皮15 g,茯苓15 g,薏苡仁20 g,山药20 g,丹参30 g,威灵仙30 g,甘草6 g,煎服法:水煎服,早晚分服。

刘健提出要根据患者体质强弱,邪气类型,证候虚实以及疾病的不同阶段,根据方药随症加减。一诊患者服上方4剂,疼痛减轻,且病程中伴随症状均有所减轻;二诊患者诉疼痛好转,故根据前方去狗脊、威灵仙,加海桐皮 20 g祛风除湿,活血止痛、片姜黄 20 g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并且薏苡仁增至30 g;三诊上方继续服14剂;四诊患者诉腰骶狗脊疼痛好转,但双膝关节、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并出现虚汗症状,故前方加地骨皮 30 g、浮小麦 20 g以凉血除蒸,服14剂;五诊患者诉症状好转,偶见双膝关节疼痛,继服上方14剂;巩固治疗1月,治疗过程中配合适量的功能锻炼,随访2月,腰骶关节、双膝、髋关节疼痛消失,颈部活动轻度受限,纳食可,夜寐安,二便调。近十年来,患者坚持中药治疗维持,同时加强身体锻炼,精神调摄。能够正常工作、生活,结婚生育等未受任何影响,家庭和睦,生活幸福。

按语:该案以脾肾亏虚为本,湿邪内阻为标。刘教授对其予以健脾利湿为主,辅以益气养血之剂口服。患者来就诊时,处于AS活动期,故治疗上以祛邪为主,而单纯的祛邪之剂容易导致疾病反复,故刘教授提出扶正祛邪的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加入益气养血、补益脾肾等扶正之品,可以使药物疗效最大化,疗效持久不退。而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疼痛的不同部位,则选用不同的药物。此患者为腰部及下肢疼痛为主,故用杜仲、威灵仙等。若疼痛部位为颈部、上肢为主,可用桂枝、羌活、葛根、姜黄。待病情稳定后,则以扶正固本为主。临证随访。

[1] 王吉耀.内科学(第l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71.

[2] 刘健,盛长健,万磊,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生存质量变化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康复,2009,24(6):390-392.

[3] 方利,刘健,章平衡,等.刘健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发目赤经验[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5,18(1):83-85.

[4] 刘健,盛长健,谢秀丽,等.新风胶囊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焦虑抑郁的影响[J].天津中医药,2010,27(2):96-98.

[5] 盛长健,刘健,谢秀丽,等.新风胶囊对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5):16-19.

[6] 汪四海,刘健,张金山,等.中医健脾单元疗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5):401-404.

[7] 汪四海,刘健,杨佳,等.102 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医证候回顾性研究[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6):522-524.

[8] 刘健,汪四海,万磊,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Treg的变化及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对其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1):1-4.

[9] 齐亚军,刘健,孙玥,等.强直性脊柱炎心功能变化及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5):466-469.

[10] 汪四海,刘健,杨佳,等.中医健脾单元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骨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5):472-474.

[11] 刘磊,刘健,冯云霞,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5):478-481.

[12] 汪四海,刘健,曹云祥,等.60 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骨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31(1):9-13.

[13] 叶文芳,刘健,曹云祥,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免疫球蛋白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17(2):121-123.

[14] 齐亚军,刘健,曹云祥,等.代谢组学在强直性脊柱炎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5):556-558.

[15] 汪四海,刘健,张金山,等.按不同临床因素分组比较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骨钙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的变化[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6):587-590.

[16] 齐亚军,刘健,伍宏兵,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心功能变化的研究[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17(1):27-29.

[17] 汪四海,刘健,徐桂琴,等.中医脾虚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病中起着关键作用[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16(2):216-218.

[18] 许风全,冯兴华辨治强直性脊柱炎经验集要[J].辽宁中医,2008,35(10):1478.1479.

[19] 盛长健,刘健.强制性脊柱炎的中医辨治.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2):177-179.

[20] 马玉琛.对《素问》痹的理解[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9):46-49.

[21] 刘建平.名老中医袁占盈治痹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9):8.

[22] 李奇,张艳珍,喻建平,从中医证候递向分析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J].光明中医,2011,26(4):62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3211);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建设项目(国中医药发[2009]30号);安徽省科技厅科研计划(09-020304046);安徽省卫生中医药科研项目(2009zy05);安徽现代中医内科应用基础与开发研究省级实验室建设项目(科条[2008]105号);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0TD105)

谈冰,硕士在读,Email:329899154@qq.com

刘健,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liujianahzy@126.com

R593.23

B

10.3969/J.issn.1672-6790.2015.05.02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