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文化霸权主义和颜色革命及对策思考

时间:2024-05-22

郑科扬

关于文化霸权主义和颜色革命及对策思考

郑科扬

中国共产党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目标、总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的指导地位,坚决抵制文化霸权主义,积极主动地掌握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的主导权、话语权,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与道路,着力建设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文化生活,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霸权主义;社会主义文化;颜色革命

在当代,文化霸权主义已成为国际霸权主义的一种新形态,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文化领域的突出表现,是霸权主义国家希望维持全球霸主地位采取的一种新战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陆续在一些国家发生的颜色革命,都与霸权主义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战略密切相关。

一 文化霸权主义是国际霸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一个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这个民族的“根”和“魂”,其中包含着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这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这样的民族文化,足以为民族本身的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无可替代的保证。正是这种民族文化,支撑和强化着相关民族选择符合国家发展道路的自觉、自立、自信,成为民族国家维护统一和发展壮大的软实力。生活在地球上的诸多民族的优秀文化,既引领各国人民去探索国强民富的发展道路,又在国际交往中相互沟通、彼此借鉴、增进合作,共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展现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生动画面。

然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追求世界霸权的政治势力,看不到或者不愿看到、甚至不能容忍这样的世界格局。随着经济全球化加快发展,新科技革命迅速兴起,国际文化传播和交流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下更加直接、快捷,文化活动呈现出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有别却又相互依存的状态。恰恰在这个时候,西方发达国家某些政治势力加快了实施文化霸权主义战略的步伐。美国商务部一位前高官在谈到经济全球化促进不同文化整合时说:“如果世界趋向一种共同的语言,它应该是英语;如果世界趋向共同的电信、安全和质量标准,那么它们应该是美国的标准;如果世界正在由电视、广播和音乐联系在一起,节目应该是美国的;如果共同的价值观正在形成,它们应该是符合美国人民意愿的价值观”。这是在代表一部分人发声,主要是强调关于文化和文明的世界标准。在他们看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物质文明程度相对高一些,就应以此为标尺来判定文化的先进与落后,凡经济发展水平高些的国家其文化也必然是先进的;反之,凡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其文化也必然是落后的。这种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世界中心的文化中心主义,把他们喜欢的文化价值观和政治经济制度一概视为人类最先进最文明的价值观和制度,公然宣称整个人类都应当向他们的“普世文明”学习、看齐。谁不跟着他们的指挥棒转,谁就将受到他们的制裁、包围,就可能面临颜色革命的危险。这是一种什么主义呢?英国学者保罗·哈里森把它称为“文化帝国主义”。他说:“文化帝国主义是阴险的控制形式,征服人们的心灵,使之唯命是从。文化帝国主义通过培植当地的买办,通过‘比照集团行为’将某一个社会集团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作为标准,而使人可以效仿。通过教育、广告、传媒在第三世界树立一个‘比照集团’,引诱意志薄弱者效仿,从而放弃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文化霸权主义是霸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霸权主义采取的新战略和新统治方式。这是反映事物本质的认识。著名国际政治学家汉斯·摩根索在《国家间的政治——为权力与和平而斗争》一书中,根据帝国主义常用的典型手段,将帝国主义区分为军事帝国主义、经济帝国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他还指出:“文化帝国主义如果单凭自己的力量而能获得成功的话,则是最成功的帝国主义政策”,它的目的“在于征服和控制人的头脑,作为改变两国权力关系的工具”。这些话当然不是凭空推测,妄加断论。应该要看到,文化霸权主义在处理国际关系问题时所采取的政策、手段和方式,不同于直接使用军事暴力入侵他国,也不同于通过经济制裁和政治颠覆手段去引诱和迫使其他国家人民向他们屈服。但是,文化霸权主义的种种手段同经济的、政治的、军事的手段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其本质和最终目的都是要控制和奴役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和人民,以尽可能满足垄断资本追求资本利益最大化的需要。

二 文化霸权主义酿制的颜色革命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家安全、社会政治稳定是实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基本条件。文化安全同经济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相比,至少是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确保文化安全,就是要保证一个国家能够保护本国人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和由此选定的前进道路,不受外来的干扰和冲击。文化霸权主义政策,在意识形态领域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实施颠覆性的破坏,严重威胁着广大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因此,任何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都必须有能力有办法保护本国人民的价值观、行为方式、社会制度不受冲击,有效防范文化霸权主义对本国文化的渗透和破坏,不断增强文化的民族性和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不断增强对西方霸权主义的文化识别力、抵制力。尤其要警惕西方一些人所鼓吹和煽动的错误思潮,就是: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政治上的西方民主主义思潮、看待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这些思潮的泛滥,必然会对选择走自己道路的国家、人民和民族造成十分严重的后果。

人们没有忘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三十几年间发生的惊人事件。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颜色革命给这些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性后果时,有人欢欣鼓舞,断言“社会主义失败了”“马克思主义终结了”。此后,一些新建立的国家虽然搬用西方的价值观和经济政治制度,改旗易帜了,但是国家领导层要顺应民心走自己的路,不大听从西方国家的指挥,于是有人又在那里策动颜色革命。进入21世纪后,西亚、北非一些发展中国家又接二连三出现了颜色革命,一些人欢呼这是“阿拉伯之春”。然而这样的“春天”,给这些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什么呢?社会政治持续剧烈动荡,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社会分裂,战乱不断,人民在高度惊恐和死亡威胁中生活。由此造成的难民潮举世关注,累及相邻国家,问题至今未能解决,欧盟内部还在为此争吵不休。

霸权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并非任何时候都是光明正大、堂而皇之、霸气十足,而是主要利用国际社会相互交往的机会,以隐蔽的方式无孔不入地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在这方面,美国已经形成一整套方法和措施。在一般情况下,他们主要利用高等院校、各种名义的“基金会”、五光十色的“非政府组织”等,来吸引其他国家的精英去留学培训,开展学术交流等,通过这些活动精心选择和培养亲美的精英人物,寻找和拉拢能接受符合美国利益的理论、意识形态的各类人才,包括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等方面的人才。在大众文化领域,它凭借自己对大众传媒文化市场的垄断和控制,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和扩张。它通过广电、书报特别是网络等媒介营造舆论,通过文化产业推销其社会政治理论、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冲击主权国家的优秀文化传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经过长期积累,在他们认为有利的时机,特别是某个国家或地区出现社会矛盾激化的时候,就会伸长手臂,凭借长期渗透形成的影响力、长期培植收买到的代理人,假借“民主”“自由”等名义,欺骗不明真相的群众,发动街头政治,制造颜色革命,以期推翻他们所不喜欢的国家的合法政权。

根据上述事实,可以说这些就是霸权主义国家推崇和制造的“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只要霸权主义还存在,这样的战争就不可避免,抵制霸权主义的力量就会在现实生活的教育中不断壮大,斗争也不会停息。

三 牢牢把握文化主动权坚定地走自己的路

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漫长历程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只是人类文明发展特定历史阶段的一种形态,它不是永恒的,更不是普遍适用的形式。谁要想把自己喜欢的这种形式视为人类文明必须普遍使用的、永恒不变的模式,把它作为其他国家走现代化之路的典范来推行,那肯定是行不通的,注定要碰壁。

自20世纪初以来,许多国家的人民为了找到一条能够引导国强民富、社会安宁的发展道路,一直在探索、在奋斗。一些国家由于有了科学真理的指引,找到了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功。社会主义中国的变化,特别是中国近30几年的进步和变化,尤其令世界瞩目。它不仅根本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迎来了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光明未来,而且破除了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模式的迷信,开创了人类文明发展道路、发展模式的多样性进程。这一点,不论西方某些人怎样站在“西方中心主义”立场上,用冷战思维、用双重标准来观察和评论中国,怎样丑化、抹黑、遏制、包围中国,都改变不了现实。现在,在中国城乡到处都可以听到来自基层群众的声音,他们说“自己的日子现在比过去好,只要不折腾,今后会更好。”这是中国人民对自己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指导理论、根本制度和领导核心发自内心的肯定和自信,也包含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及发展道路的肯定和自信。

从观念形态看文化,它看似无形,其实有形,渗透在经济、政治、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依托在人们的头脑中,成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因素。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全体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人民文化家园的维护和繁荣也要靠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来实现。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我们也应当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越来越高度重视人民对丰富的文化精神生活的需要,重视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上的主体地位。人民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的根本性决定性力量,这是确定无疑的。历史同时证明,人类社会是由不同利益的人群结合在一起的整体,人民群众要真正作为推动历史进步和文化建设发展的根本性决定性力量充分发挥作用,还必须有一个代表全体人民利益、作为先锋队能够起政治核心作用的政党来领导,来凝聚民心、民智、民力。中国共产党就是这样一个当之无愧的政党。

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倡导者。党明确而坚定地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目标总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伟大事业进程中,党高度关注文化发展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复杂情况,坚持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成果的指导地位,积极主动地掌握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的主导权、话语权,坚持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与道路,着力建设以社会主义为核心的文化生活,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中国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社会活力进一步迸发。同时,不同利益的社会群体也在竞相发声,各种思潮时起时伏、相互交织。越是面临这样的形势,我们就越要头脑清醒,保持政治定力,高扬主旋律,确保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在意识形态领域,一个统一国家的指导思想从来必须是也只能是一元的,绝不能搞什么多元化。面对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挑战,要敢于亮剑,有理有据地予以回击。在人民群众中要善于有针对性地、深入细致地做好释疑解惑的说服工作。

中国共产党坚持通过改革完善文化体制,繁荣文化事业,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利。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完善文化市场,按照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健全法制文化,激发创作活力、创新活力。

中国共产党坚持对外开放,立足本国,面向世界,越国界、跨时空,扩大对外文化交流。既要积极推动当代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让其他国家人民了解真实的中国和中国的真实变化,又要在对外交流中彼此诚善相待,平等对话研讨,尊重差异,在利害相关、命运相系的问题上寻求、扩大、深化和增加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要虚心学习、借鉴世界上一切有益的健康的文化,用以丰富和完善自己,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发展与时代前进的步伐相适应。这样,中国就能够继续和更好地为争取世界持久和平、共同发展和共享发展成果、发展经验,为整个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郑科扬: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全国党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审议专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