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夏 云, 颜 旭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文化强国思想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在***总书记看来,文化的繁荣兴盛是实现民族复兴必不可少的战略性条件。他多次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再次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在当今中国,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绝不仅仅是文化领域的事情,更是事关民族复兴的战略性事业。
“大国”特别是“全球性大国”在当今世界是个极具存在感的称号,但这个称号不是自我加封的,一个国家要成为“全球性大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而实力毫无疑问是其中最为核心的要素。但什么才是实力呢?在人类已有的绝大多部分历史进程中,评估一个国家实力强大与否的指标主要是经济和军事。较早研究大国兴衰规律的保罗·肯尼迪认为,考察1500—2000年这五百年间大国兴衰的历史可以发现:“在这一时期,任何大国的胜利或崩溃,一般都是其武装部队长期作战的结果;同时,它也是各国在作战时能否有效地利用本国可以用于生产的经济资源的结果。进一步说,从历史背景来看,它也是由于在实际冲突发生前数十年间,这个国家的经济力量与其他一流国家相比是上升还是下降所致。”*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1500—2000年的经济变革与军事冲突[M].王保存,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前言第1页.应该说,肯尼迪的这一论点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即物质条件在社会发展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但它并不全面。所以肯尼迪这本书一出版(1987年出版)就在学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和争议。其中,持反对意见的代表人物是约瑟夫·奈和塞缪尔·亨廷顿。约瑟夫·奈在1990年出版的《美国定能领导世界吗》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软实力概念,并在《软实力》一书中对其进行了进一步阐释,认为“传统的经济手段和军事资源已经不足以解释当下的种种现象了。它们虽然有助于理解强迫和收买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却无法解释吸引和说服的威力所在。”*约瑟夫·奈.软实力[M].马娟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中文版序.“软实力”理论的提出,为我们认识世界、认识大国兴衰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王沪宁在1994年写的《文化扩张与文化主权:对主权观念的挑战》一文中对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进行了评价:“‘软实力’(SOFT POWER)的理论是对文化在国际关系中地位上升的一种反应。”并指出:“在冷战结束后的国际社会中,国际关系的基本要素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地位上升。在当今的国际关系中,文化问题的敏感性大大加强,引起了国际关系中的一些重要的变革。”*王沪宁.文化扩张与文化主权:对主权观念的挑战[J].复旦学报,1994(03).
“文明冲突论”的提出者塞缪尔·亨廷顿对肯尼迪的认识也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一模式强调文化在塑造全球政治中的主要作用,它唤起了人们对文化因素的注意,而文化因素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的国际关系学者所忽视。”*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中文版序言.此外,他还进一步提出:“在未来的岁月里,世界上将不会出现一个单一的普世文化,而是将有许多不同的文化和文明相互并存。那些最大的文明也拥有世界上的主要权力,它们的领导国家或是核心国家——美国、欧盟、中国、俄罗斯、日本和印度,将来可能还有巴西和南非,或许再加上某个伊斯兰国家,将是世界舞台的主要活动者。”*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中文版序言.历史也确实如此(见表1)。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大国崛起的过程中,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因素在永恒地发挥作用的同时,技术、文化、观念等软实力因素也越来越成为实力的核心要素。18世纪的法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强国,而成就其大国地位的除了其强大的工业经济、军事实力外,还离不开其繁荣发展的文化。正是拥有包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圣西门、傅立叶等被恩格斯称为“为行将到来的革命启发过人们头脑的那些伟大人物”*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9.,才使得当时的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所以,勒费弗尔在《法国革命史》一书中认为,启蒙时代的欧洲是法国的欧洲。美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离不开美元和美军的支撑,但也离不开美国文化的支撑(见表2)。德国《时代周刊》约瑟夫·约弗曾经评论说,美国的软实力远远超出其经济和军事资产的规模,“美国文化,无论雅俗,其对外传播的力度是自罗马帝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况且其中还颇有新意。罗马和苏联的文化影响止步于军事边界,而美国软实力统治着整个世界。”*约瑟夫·约弗.谁害怕“大块头先生”[J].国家利益,2001(夏季刊):43.一言以蔽之,大国崛起、民族复兴不仅是经济现象,也是文化现象。
表1 16世纪以来世界大国崛起依靠的主要资源*约瑟夫·奈.处于十字路口的美国巨人.转引自胡鞍钢,门洪华.解读美国大战略[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47.
表2 美国部分行业的海外销售与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IIPA.Copyright Industries in the U.S Economy:The 2016 Report [EB/OL].(2016-12-06)[2018-06-10].http://iipawebsite.com/whatanew.html.
相对于历史上曾经的大国如荷兰、西班牙、法国、英国等,中国具有更多的“身份”:第一,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大国,文化昌明是它的精神品质,所以***总书记强调“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6.;第二,中国是一个在近代遭受过巨大屈辱的大国,恢复文化盛世是它的历史夙愿,所以毛泽东说“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为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第三,中国是一个仍走在现代化路上的发展中大国,实现文化繁荣兴盛是它的内在要求,所以***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5.第四,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实现文明进步是它的价值追求,所以邓小平早就告诫我们:“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4.国家的衰落,必然伴随着文化的衰落;一个文明大国、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崛起,必然包含着文化的崛起。
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所谓文化自信,就是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1.“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6-12-01(01).文化自信坚定,民族精神则振奋;文化自信缺失,民族精神则必萎靡。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德国学者雅布·格林也认为,构成民族界限的,不是河流,也不是山脉,而只能是跨越河流和山脉的民族文化。可以看出,民族从本质上讲是作为人类文化类别的概念存在的。民族是历史的产物,也是文化的产物。***总书记指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5.近代中国,伴随着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一系列军事、外交、政治的失败,整个民族的自信心受到严重挫伤,从器物技艺到社会制度,再到文化,曾经支撑中华民族发展的一切要素都成了被怀疑的对象。胡适在《请大家来照镜子》一文中就提到,“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不但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都不如人。”*胡适.请大家来照照镜子[M]//欧阳哲生.胡适文集:第4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7.反正同西方相比,中国的一切都不如人。以这样的心态去抵御外敌,收获的只能是失败的苦果。所以,孙中山晚年在《民族主义》的演讲中说,中国以前很强大,到了近代却落伍了,原因就在于“我们失了民族的精神”。
今天,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文化的大交流、大交融、大交锋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全球化是不是就意味着民族文化的消失?答案是否定的!从本质上来讲,全球化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统一体,它既包含一体化的趋势,同时又含有分裂化的倾向;既有单一化的表现,又有多样化的特征。从现实来看,在当今世界我们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民族文化或民族文化发展模式。全球化不仅没有消弭民族性,反而更加凸显了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英国学者戴维·莫利在《认同的空间》曾指出,在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和认同才是更为真实的归属意识的基础,只有在民族主义意识中才能够找到在家的感觉。20世纪90年代,在关贸总协定的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美国要求欧洲国家开放文化市场,允许美国电影、电视、磁带、书籍等文化产品自由进入欧洲市场,但这项要求受到了欧洲国家的普遍反对。法国认为“文化不是土豆”,率先提出了“文化例外”原则,受到当时欧共体各国的拥护。在全球化时代,文化越是传承民族的,才越具有世界意义。
在中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基因,是支撑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在***总书记看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中共中央宣传部.***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28.对于中国道路而言,“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3-30(02).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05-05(02).对于中国特色国家治理体系而言,“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4-02-18(01).可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旗帜,是根植于华夏儿女内心深处的精神家园,是浸润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沃土。如果缺乏对中华文化的坚定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很难立起来,即使立起来也会因为缺乏文化的支撑而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发展与安全相濡相融、相辅相成,发展是安全的前提,安全是发展的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有一个和平安全的国际国内环境。***总书记曾指出:“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复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报,2014-04-16(01).对于任何国家来,安全都是一个永恒的命题,但国家安全的内涵、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第一,国家安全的内涵:由传统安全领域向非传统安全领域扩张。在传统国家安全领域,受民族国家产生与国际关系体系形成基础的影响,国家安全一直被理解为军事安全、领土安全。20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学技术和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国家安全的认识逐渐突破军事领域,由军事安全扩大到经济安全、网络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信息安全、资源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领域,非传统安全观随之产生。非传统安全观的提出,极大地拓宽了中国对国家安全认识的视野,使得文化安全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文化安全”概念,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确保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于文化安全特别是意识形态安全给予了高度重视,多次指出我们在意识形态和文化安全领域始终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美国等西方国家正加紧对我国策动“颜色革命”、实施网上“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工程,妄图浑水摸鱼、乱中取胜。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国家安全由传统安全领域向非传统安全领域扩张的速度,更是加剧了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程度。***总书记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变量,搞不好会成为心头之患,“西方反华势力一直妄图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多年前有西方政要就声称‘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了办法’,‘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8-29.。从“维基解密事件”、“斯诺登事件”看,西方国家的互联网活动能量和规模远远超出了世人的想象。“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29.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切实增强忧患意识。
第二,影响国家安全的因素:由物质冲突向文化冲突拓展。在农业社会,土地、人口是财富之母,国与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可以不惜发动战争。所以,美国学者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新认为:“有史以来,征服领土的欲望一直是使用武力的最强烈的动因。经济与安全上的考虑是推动各国政府捍卫领土的主要原因。工业革命前,进行领土扩张,意味着控制更多的人力和资源。”*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新.世界文明史:第三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237.在工业社会,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最重要的已经不是人口和土地,而是原料资源和商品销售。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曾深刻地指出:“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5.争夺原料资源产地、销售市场,遂成为引发国家冲突的主要因素。可以看出,无论在农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引发国家冲突的主要是物质性利益冲突。而在当今时代,伴随着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的凸显,文化冲突也逐渐成为引发国家冲突的重要因素。布热津斯基就曾认为,文化要么成为精神凝聚力的源泉,要么就是混乱之源;要么成为达成政治共识的基础,要么就是冲突的祸根。导致西亚北非动荡的原因有很多,但文化冲突特别是宗教冲突是个深层原因。对于当今的中国来说,伴随着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的快速发展,任何国家都不敢轻易在这两个领域对中国进行威胁,文化领域也愈加成为国际敌对势力进行渗透和破坏的主要领域。美国现在之所以要积极挑唆周边国家同我国的矛盾,既有经济、政治、军事的考虑,但根子在意识形态的差异。2016年5月25日,美国前国防部长卡特在海军战争学院发表演讲时,仍把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态势比喻成“宛如与前苏联持续50年的冷战对峙”,认为这将是坚决、温和但强有力的长期对抗,很可能会持续好些年,直到中国的内部逻辑与社会发生改变。2018年1月,特朗普总统在他的第一个国情咨文中提到:我们追赶红色政权、恐怖组织,还有像中国与俄罗斯那样挑战我们利益、经济和价值观的对手。可以说,同冷战时期相比,现在意识形态斗争有所弱化,但并没有结束。只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这两种社会制度同时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就不会终结。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提到“我们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个斗争理所当然地包括文化领域的斗争。
第三,维护国家安全的力量:由硬实力向软实力延伸。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国与国之间联系的增多,作为维护国家安全重要手段的军事手段在战略上受到的约束越来越多。特别是随着核武器的出现,有核武器国家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低,即使是非核战争国家之间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小。约瑟夫·奈就认为:“后工业时代的民主国家看重的是福祉,而非荣誉,更不喜欢高伤亡率……现代民主国家不崇尚武士道精神,这意味着动用武力前他们需要煞费苦心地从道义上找个理由以取得民意支持,除非这个国家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对于发达民主国家来说,虽然仍存在发动战争的可能性,但较之一个或半个世纪之前,这种可能性已经大大降低。”*约瑟夫·奈.软实力[M].马娟娟,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26.在军事作为维护国家安全手段的效能不断下降的历史背景下,非军事手段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凸显。1994年,克林顿政府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提出了冷战后美国国家安全的“三大支柱”:一是维持超级经济大国的地位,以求霸权永续;二是在全球拓展美国式民主,强行推行美国的意识形态;三是出于自身的安全考虑,制定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奥巴马政府2015年2月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更是将推广“普世价值观”列为美国国家利益之一,并特别指出,价值观是力量和安全的源泉,要在一个经历重大政治变革的世界发挥有效的领导作用,美国必须在国内维护价值观,同时在国外推广普世价值观。而约瑟夫·奈则联系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来特别强调,要“把软力量看作是实施新的国家安全战争所能够运用的最重要的工具和手段,因此,决不能低估软力量在国际机制和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作用”*约瑟夫·奈.伊拉克战争之后的美国霸权与战略[N].参考消息,2003-09-08(7).。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文化己经不仅仅是创造国家财富的崭新形态,也是平衡国际力量对比的重要因素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国家安全从内涵到外延、从维护的力量到维护的要求,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而这些变化都表现出一个共同的特征,即软化和泛化的特征,并有一个共同的指向——文化因素。所以,***总书记在讲到总体国家安全观时,将文化安全同社会安全、军事安全一起构成了国家安全的保障,强调“必须坚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报,2014-04-16(01).。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一个全域性、整体性变化,这种变化既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态领域,也体现在文化领域。
人民群众井喷式的文化需求与文化发展不充分不协调之间的矛盾。总结国际经验,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或超过3000美元时,国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将呈现快速增长甚至是井喷的态势。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超过8000美元,这意味着我国已经进入消费结构提升、文化消费活跃的新阶段,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前所未有地强烈,呈现出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日益迫切。同人民群众的期待要求相比,我们提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还远远不能满足城乡居民需要。这种“不能满足”不仅表现在“量”上,更表现在“质”上。这也是国人热衷于到国外进行文化消费,西方文化产品特别是文化奢侈品在中国销售量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中国文化消费需求景气评价报告(2016)》显示,在2006年以前,我国的文化总产值低于文化总消费,但从2007年开始,文化总产值开始高于文化总消费,并且二者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展望未来三十年,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建成之日,人民群众对自身文化权益的要求、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必然更高、更加多样化,而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的重要目标,也将成为衡量社会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我们必须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造主体积极性主动性,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才能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的文化生活需要。
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的公正性要求与文化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历史地看,伴随着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每一个社会成员所享有的文化资源都得到了增加。但横向看,由于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的客观存在,不同社会阶层成员之间所享有的文化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据《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的数据,2013年城镇人均文化消费支出大致是农村人均文化消费支出的3倍。*张晓明,王家新,章建刚.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5—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94.而在一些边远和贫困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很难开展文化活动,一些地方的农民一年都看不上一两次电影,当然也就更谈不上文化需求的满足了。在这样一个文化创造价值的时代,文化资源占有的巨大差距,直接后果就是进一步降低了弱势群体的竞争力。满足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需要,既是一个“做蛋糕”问题,更是一个“分蛋糕”问题。而在文化领域,解决“分蛋糕”问题的关键是在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公正”的价值要求。正是鉴于这样的考虑,***总书记在看待文化体制改革问题上,始终强调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又强调,要“继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着力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制定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指标体系,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共建共享”*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88.。可以说,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让人民更好地分享文化发展成果,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首要价值追求。
人民群众对美好社会的要求与社会文明程度不高的矛盾。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表明,国家越富强,人民越富足,对社会文明程度的要求也越高。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精神文明领域却出现了“精神透支”问题。急剧的社会转型打破了原有的社会格局,利益主体和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带来了发展的巨大活力,但也瓦解了传统的道德体系。在这一过程中,市场的趋利本性不断吞噬着人的精神家园,一些忽略内在追求的人迅速沦为物的奴隶,道德错乱、商业欺诈、诚信危机、信仰危机等现象层出不穷。***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曾指出:“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8.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是当前我们工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之一。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倡导人马丁·路德曾经指出:一个国家的兴盛,不在于国库的殷实、城堡的坚固或是公共设施的华丽,而根本在于公民的文明素养。***总书记也深刻指出:“经济总量无论是世界第二还是世界第一,未必就能够巩固住我们的政权。经济发展了,但精神失落了,那国家能够称为强大吗?”*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4.这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推进文化发展,进一步发挥文化建设在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中的作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气、培育文明新风。今天的中国已经走出物质贫乏的历史,决不能再掉进精神贫乏的陷阱。加快建设健康、向上的人民精神家园,成为必须从国家层面予以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