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黄三生
在国内,软实力(Soft Power)有软力量、软权力、柔性权力等多个译名。*引用其他学者观点时,本文尊重原作者对“Soft Power”的翻译。这一概念最初被定义为“以无形的力量资源如文化、意识形态和机制确定偏好的能力”*Joseph S.Nye,Jr..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M].New York:Basic Books,1990:32.。随着学界对软实力探讨的增多,约瑟夫·奈(Joseph Nye)对其软实力理论进行了不断的修改和完善。约瑟夫·奈对美国软实力的探索始于软实力概念的提出和软实力理论的初创之时。他以软实力理论为分析框架分析、评价美国实力,为美国软实力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贡献了不少“真知灼见”,以至于约瑟夫·奈多次被评为国际关系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邵杜罔.译后记[M]//约瑟夫·奈.美国世纪结束了吗?.邵杜罔,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161.。国内外学界对约瑟夫·奈之软实力理论有着不同的评价*多数学者对约瑟夫·奈的软实力理论都能辩证地看待。对于批评,周琪、李枏在《约瑟夫·奈的软权力理论及其启示》(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4期)一文中有专门论述;还有学者认为约瑟夫·奈“并没有给出一个清晰的软权力概念,也不曾解释软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功能”。参见布兰德利·沃麦克.“软权力”评析[J].宋鸥,译.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05):66-71.,对美国软实力也有较多的探讨*有的通过中美软实力比较进行研究,如方长平.中美软实力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7):21-27;阎学通,徐进.中美软实力比较[J].现代国际关系,2008(1):24-29;有的是专门或相关研究,如翟晓敏.冷战后美国主导式霸权评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4):71-75;刘国柱.后冷战时期和平队的历史走势[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8):54-59;朱世达.影响美国软实力的因素分析[J].美国研究,2011(2):57-69;熊志勇,谷红玉.试析美国问鼎世界时的实力[J].外交评论,2015(3):142-156;蒋英州.国外美国软实力研究:流派、观念及辨析[J].国外社会科学,2016(2):35-44.,但对约瑟夫·奈的美国软实力研究加以系统梳理的文献则较少见。因而对近30年来约瑟夫·奈的美国软实力研究进行梳理,动态把握其思想发展的脉络和主线,辩证明晰其思想中的长处与不足,有助于我们认清约瑟夫·奈美国软实力研究的真实意图。约瑟夫·奈的美国软实力研究虽然具有极其显著的价值倾向性,是为美国软实力问诊把脉、开具治病良方,但同时也对我国软实力建设中的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国际话语权提升等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
对于美国衰落论的产生,约瑟夫·奈从经济指标与思想观念两个维度进行了考察。第二次世界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欧亚传统大国,但却增强了美国的经济实力,使其经济实力增长到占世界经济总量近1/2的水平。然而随着“二战效应”的缓慢终结,欧亚传统大国经济的复苏,美国经济实力回归到二战前占世界经济总量约1/4的水平,关于美国衰落的话题由此诞生。另担心美国衰落的历史——从17世纪清教徒感叹美德的衰败,到18世纪国父们担心新的美利坚合众国的衰落,再到20世纪后半叶以肯尼迪(Paul Kennedy)为代表提出的种种美国衰落论调——也使美国人对衰落话题保持着一定的敏感度。为反驳一度流行的“美国衰落论”,约瑟夫·奈另辟蹊径,以区别于硬实力(如经济、军事)的软实力视角纵向比较了美国二战后不同时期的实力状况;也横向比较了中国等“新的挑战者”的实力(包括有形的实力即硬实力和无形的实力即软实力)。约瑟夫·奈得出结论:将美国在世界政治中不断变化的地位描述为美国衰落是误导,美国依然是拥有最强能力来塑造未来的、最大、最富有实力的国家。*Joseph S.Nye,Jr..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M].New York:Basic Books,1990:259-261.自此,软实力遂成为约瑟夫·奈分析美国实力的重要维度之一。
虽然约瑟夫·奈反驳了“美国衰落论”,并认为“没有一个国家能向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提出挑战”*Joseph S.Nye,Jr..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M].New York:Basic Books,1990:21.,且美国可能仍将继续领导世界,但同时他又认识到实力的本质正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地缘政治学说难以解释国家间日益增强的相互依赖关系,因此需要对实力进行新的评估。第一,实力来源的变化。在复合相互依赖的时代,传统的命令式的硬实力(包括“胡萝卜”、“大棒”)依然重要,但使用的代价高昂。而同化式的软实力(包括文化、思想、制度体系等)正在变得越发重要。第二,实力分布的变化。从动态看,出现了两个实力的演变。一是大国间的实力转移。约瑟夫·奈在《注定领导世界》(BoundtoLead:TheChangingNatureofAmericanPower)一书中不同程度地肯定了“新的挑战者”(包括前苏联、中国、欧洲共同体、日本)的软实力和硬实力提升*在后来的相关论著中,约瑟夫·奈选择的实力比较的范围发生了变化,如将印度、巴西也纳入比较的范围,俄罗斯代替了前苏联,欧洲共同体则换成了欧盟;还谈及亚洲的复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实力转移。,这就意味着实力由美国向传统欧亚大国的转移。二是实力从大国向小国、非国家行为体扩散。由于经济上的相互依赖的增强、跨国公司的壮大、弱小国家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科技的传播,以及政治议题的变化,使得弱小国家、非国家行为者的实力得以增强。从静态看,呈现出实力分布的三个层面(后来约瑟夫·奈把它比喻成三维棋盘)。上层的军事实力是美、苏两极(冷战后为美国单极);中层的经济实力有美、欧、中、日等多极;下层是跨国界的、超乎政府控制的跨国关系,包括非国家行为者和环境、金融、贩毒、恐怖主义等跨国议题。第三,实力使用方式的变化。实力来源和实力分布的变化使得“实力正在变得转换力变小,强制性更小,有形性更少”*Joseph S.Nye,Jr..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M].New York:Basic Books,1990:188.。实力本质的变化意味着,一方面,美国需要更加节制地选择目标和界定国家利益,另一方面,需要加强软实力资源上的资金投入和促进软实力行为能力的改善。
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曾是国际政治中蕴含于国家行为的两大传统理论流派。现实主义最早可追溯到修昔底德(Thucydides)、马基雅维利(Machiavelli)和霍布斯(Hobbs)等理论家,主张在国际政治无政府状态下,主权国家只有依靠自身策略才能确保安全,而终极手段则是军事实力的使用。现实主义曾是国际政治中占据主流地位的学派。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和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现实主义范式的局限性逐渐表现出来,已难以解释日益复杂多样的世界体系。传统的霸权演变理论也无法解释美国未来的发展变化。自由主义最早可追溯到格老秀斯(Grotius)、理查德·科布登(Richard Cobden)和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等人,强调社会交往、经济相互依赖和国际机制对国家的重要性。但是,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表明自由主义的善良愿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是多么的不堪一击。两大传统理论陷入解释国际政治现实的困境迫使约瑟夫·奈重新思考国际政治中的实力分配和实力本质。受英国现实主义学者爱德华·哈利特·卡尔(Edward Hallett Carr )三种实力划分(即军事实力、经济实力和影响舆论的实力),美国政治学家彼得·巴克拉克(Petter Bachrach)与莫顿·巴拉茨(Morton Baratz)“实力的第二面”(即设置议程来塑造偏好的能力),以及英国国际关系学者苏珊·斯特兰奇(Susan Strange)的结构性实力(即形成和决定全球政治经济结构的实力)等观点的启发,约瑟夫·奈提出了软实力这一概念。然而,约瑟夫·奈并未止步于此,在其后的著作《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SoftPower:TheMeansToSuccessinWorldPolitics)中提出,在美国外交政策中要实现硬实力与软实力完美结合即巧实力战略。在《权力大未来》(TheFutureofPower)一书的结论中,他把巧实力战略完善为现实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综合体——“自由现实主义”(liberal realism)战略,并以之分析美国外交政策。
近30年来,约瑟夫·奈一直致力于软实力理论的修订和完善,其价值旨趣关涉美国软实力的建设与提升。为此目的,约瑟夫·奈从软实力基本资源、主要表现、制约因素、对策路径等维度展开了对美国软实力的内容考察。
约瑟夫·奈起初把软实力的三大资源确定为文化、意识形态和机制*Joseph S.Nye,Jr..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M].New York:Basic Books,1990:32.,2004年又把它修改为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它在海内外都能真正实践这些价值时)以及外交政策(当政策被视为具有合法性及道德威信时)*约瑟夫·奈.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11.。这三大资源的提法是否具有合理性,在此我们不作讨论。约瑟夫·奈主要从文化、政治价值观以及外交政策等方面,从与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的横向国际比较中,考察美国软实力资源。
1.文化资源
约瑟夫·奈视域中的文化是指为社会创造意义的价值与实践的综合。他曾宣称,美国文化具有普世性,广为世界所接受,是相对廉价且非常实用的软实力资源,*Joseph S.Nye,Jr..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M].New York:Basic Books,1990:193.并从迎合精英品味的高雅文化和侧重大众娱乐的流行文化两个向度检视了美国软实力中的文化资源。
(1)高雅文化。高雅文化为美国提供了大量软实力似乎已成为美国人的共识。约瑟夫·奈最引以为傲的是与美国高等教育有关的文化。例如,位列世界前百名的高校最多,对高校和科研开发投入的GDP超过2%,研发水平在信息网络、纳米、生物和能源技术领域处于最前沿。诺贝尔奖数量和论文数量最多,学术声誉不断提升,为全球确立了标准,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怀揣着美国的价值观回国后成为精英,往往对有利于美国的政策有所助益。如曾留学于哥伦比亚大学的亚历山大·雅科夫列夫(Alexander Yakovlev)对前苏联的自由化发挥了重要影响。再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Margaret Thatcher)、埃及前总统萨达特(Anwar Sadat)、前联邦德国总理施密特(Helmut Schmitt)等都曾在美国交流学习过。约瑟夫·奈还提到,冷战时期,美国与前苏联在歌剧、博物馆、学术和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对前苏联的人权、自由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2)流行文化。美国拥有发达的流行文化,早期的录音磁带、蓝布工装裤、运动衫,后来的好莱坞影视节目、NBA等流行运动、流行音乐、有线新闻电视网等在全球的影响无处不在,具有比高雅文化更强的影响力和政治效应。这些流行文化“包括浮华、性、暴力、无聊和物质主义”,“也描绘了开放、流动、个人主义、反对墨守成规、多元化、自愿、以民为本和自由等特征的价值观”。*约瑟夫·奈.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49.在约瑟夫·奈看来,流行文化的吸引力为帮助美国实现其外交政策目标,获取冷战胜利,促进人权、民主、自由等其他政策目标,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约瑟夫·奈又认识到,由于流行文化(包括高雅文化)多来自民间社会,而非来自政府,因此不一定能产生政府所预知的政策结果;而且在同一国家不同群体中可能产生不同反响,其效果也并非一成不变,需取决于一定的背景。约瑟夫·奈举例说,在伊朗,盗版的录像带在普通民众中广为流行,而政府的禁令反而增加了美国文化的吸引力;在西方世界,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国不少人认为美国文化对他们国家的文化产生了威胁。
2.政治价值观
约瑟夫·奈在谈及政治价值观作为软实力资源时,特意强调它是否能在国内外真正得以实践,亦即并非所有的价值观都可成为软实力资源。基于此,他主要从国内外践行状况考察美国政治价值观。
(1)价值观国外践行状况
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如前述,美国文化蕴含了开放、个人主义、多元化、民主和自由等价值观,它的传播也意味着美国价值观的传播。在美国文化的传播中,非政府行为体如哈佛大学、好莱坞、基金会和跨国公司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向世界其他地区销售产品的同时,也输出了美国的价值观。非政府行为体的流行文化、私立大学等和政府行为体的外交政策所体现的民主、自由、流动性、公开性等价值观,在多方面增强了美国的软实力。然而与他认为的美国文化具有普世性相比,约瑟夫·奈承认“在某种绝对的意义上,美国的价值观并不是普世的”*约瑟夫·奈.权力大未来[M].王吉美,译.北京:中信方出版社,2012:124.。他举例说,个人主义、自由等对很多人有吸引力,而对一些人如原教旨主义者却极为抵触,还有女权主义、个人选择和性开放在家长式社会中遭到禁止。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即使同处西方社会的欧洲国家对于美国的价值观也持有极大的保留态度。这与流行文化的效果需取决于环境其实是一致的。因此,他告诫,“如果美国想要保持吸引力,就必须遵循他人认同的价值观。”*约瑟夫·奈.权力大未来[M].王吉美,译.北京:中信方出版社,2012:124-125.
(2)价值观国内践行状况
“美国在国内践行其政治价值观的表现好坏参半。”*约瑟夫·奈.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58.好的方面体现在高等教育、互联网使用、接受移民等位居世界前列,有着强大的公民社会。约瑟夫·奈对移民问题较为关注,移民既可缓解人口短缺、老龄化社会、熟练工人短缺等问题,增强经济实力;也可对他国民众产生吸引力,加强与母国亲友的联系,传递正面的信息,提升美国的魅力。另移民所带来的多元文化有助于美国人价值观念的扩展。坏的方面表现在美国国内存在的文化和社会问题,如犯罪、离婚率、青少年怀孕、同性婚姻和堕胎等。在处理婴儿死亡率、预期寿命、儿童贫困、监禁和谋杀等方面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制约了美国软实力。死刑、枪支管控政策削弱了美国对西方盟友的软实力。“9·11”事件后,美国的相关反恐政策影响了在穆斯林地区的软实力。但约瑟夫·奈又辩护道,一是一些问题如离婚率、社会参与等正在得以改善,二是一些问题如权威信任度下降是后现代社会的特征之一,在其他发达国家同样存在,似乎不太可能削弱美国的软实力。
3.外交政策*约瑟夫·奈在《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和《权力大未来》中,对公共外交与软实力的关系问题作了大篇幅的论述。
与文化、政治价值观的相对稳定和不易受政府控制相比,外交政策更容易变化,也易受政府控制。在约瑟夫·奈看来,只有当外交政策被认为具有合法性及道德威信时,才能成为软实力资源。而要具有合法性及道德威信,或许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第一,外交政策是为了实现涵盖广泛和规划长远的国家利益;第二,政策要传递的是大家共享的价值观;第三,政策能促进公共利益;第四,政策有利于推广民主、人权等共同价值观。
在复杂的、相互依赖的时代,如果恢复以单极、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为核心的外交政策,所产生的傲慢自大和鼠目寸光形象将削弱美国软实力。例如,美国国会拒绝通过《地雷公约》、《全面禁止核试验公约》、《京都议定书》等一系列国际公约,2003年单边主义者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均招致国际社会的批评。多边主义是实现美国长远目标的最佳方式,有助于促进美国实力合法化,产生软实力。“如果希望延长美国世纪,美国必须塑造一种国际环境,通过贸易、金融、文化和体制为其他国家创造激励机制,并建立与之相应的盟友圈和体制”。*约瑟夫·奈.美国世纪结束了吗?[M].邵杜罔,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145.但是,不是所有的多边安排都有利于美国政策目标的实现,因此,约瑟夫·奈并未否定特殊时期单边主义的必要性,认为巧武力、有限军事干预至关重要。正如约瑟夫·奈所说:“成功的对外政策必须同时兼备软硬两种实力”*Joseph S.Nye,Jr..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141.,亦即具有巧实力。
此外,约瑟夫·奈也指出文化、政治价值观以及外交政策不是产生软实力仅有的来源,硬实力也能产生软实力。*约瑟夫·奈.权力大未来[M].王吉美,译.北京:中信方出版社,2012:120-121.经济资源可产生软实力行为,例如,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和质量、技术水平,以及贸易、金融和竞争等领域的有形资源,还有经济报偿、援助和其他积极制裁,均可产生软实力。约瑟夫·奈以世界经济论坛全球竞争力排名美国排在第三位,美国引领信息、纳米和生物技术,美国页岩气革命显示的创业精神,产权和资本市场的结合所代表的经济潜力,使用技术和使技术商业化方面的创新性等为例,说明美国经济资源所产生的软实力。对军事资源的非胁迫性善意使用如援助、合作和培训可成为软实力的重要来源。关于军队所产生的软实力,约瑟夫·奈提到了2004年美国海军对印度尼西亚的救援行动,2010年美国部队在向海地地震灾区的抗震救灾,等等。
在约瑟夫·奈看来,美国拥有大量可产生软实力的潜在资源,在软实力资源方面无人能敌。2008年2月,约瑟夫·奈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谈到,美国软实力排在前面,可以打90分。*专访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EB/OL].(2008-02-26)[2018-06-10].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08-02/64993.html.然而,“权力资源的拥有能否真正产生有利的行为取决于情境及行为体将资源转化为行为结果的能力。”*约瑟夫·奈.权力大未来[M].王吉美,译.北京:中信方出版社,2012:31.另软实力不是一成不变的,潜在资源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约瑟夫·奈.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70.。从软实力行为结果看,美国软实力表现因时空改变而不同,也因主体不同而不同。
1.从时间演进看,源于美国政府的软实力呈现强弱起伏的阶段性
与法国相比,美国较晚利用文化资源为外交政策服务。约瑟夫·奈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开端,对美国政府发挥软实力作用的标志性事件进行了大致的历史考察。根据约瑟夫·奈的考察,美国软实力表现轨迹约可区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是从一战至二战前夕的“起步阶段”。1917年,时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Woodrow Wilson)建立了由乔治·克里尔(George Creel)负责的公共情报委员会,负责美国的宣传工作。美国政府还举办了电影巡展,并说服好莱坞制作宣传美国正面形象的电影。20世纪30年后期,罗斯福政府更加关注对外宣传工作,并成立了相关机构。1938年美国国务院成立了文化关系司。
二是二战期间的“攻势阶段”。时任总统福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提出了颇具影响力的“欧洲四大自由”。1940年设立了在拉丁美洲推广信息和文化事务的国家事务办公室,次年实现了对拉丁美洲的全天候广播。美国加入二战后,即在全球开展了文化宣传攻势。战时新闻办公室和战略情报局于1942年成立。期间美国之音得以快速发展,1943年它播出新闻节目的语言达27种。
三是冷战期间的“渗透阶段”。1946年制定了福布莱特计划。向苏联东欧广播的自由电台、自由欧洲电台等媒介也应运而生。美国新闻署于1953年建立,还有各地的图书馆、讲座等项目。在对社会主义阵营的软实力运用方式上,产生了“强硬派”和“温和派”的分野。另美国因越南战争软实力遭到削弱。
四是冷战结束至小布什总统任期的“萎缩阶段”。美国在软实力方面的投资减少。例如,美国新闻署雇员、预算均有缩减,于1999年被撤销。2001年遭受恐怖袭击后,美国人才明白发展软实力的重要性(如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对软实力的观念转变),但仍然没有大的改观。“9·11”事件前夕的调查显示,欧洲国家已将布什政府的外交政策方式称为单边主义。而伊拉克战争进一步加深了这一印象,人们对美国的负面看法逐渐增多。“以至于毫不必要地将软实力挥霍一空,并付出了代价”*约瑟夫·奈.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中文版序言[M].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2.。与冷战时期相比,欧洲人对美国的态度出现了戏剧性转折。绝大多数欧洲人将美国的单边主义与朝鲜、伊朗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相提并论,把它看作对欧洲的重大威胁。2003年BBC的调查显示,多数人将美国视为对世界和平的破坏远超朝鲜的傲慢的超级大国。
五是奥巴马(Barack Obama)上任后的“调整阶段”。2008年奥巴马被选为总统,部分地消除了美国政治是金钱和家族政治的负面印象,以至于2009年民调数据显示美国全球形象在很多地区有了大幅回升。金融危机后,奥巴马、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迈克·马伦(Michael Mullen)均强调软、硬实力相结合的巧实力战略。2010年美国的声望在欧洲、俄罗斯和中国有所上升。从美国国内看,皮尤调查数据显示,2014年仅有28%的美国人认为美国“独占鳌头”,而2011年有38%的美国人持此看法。
2.从空间差异看,美国软实力表现为洲际国别强弱的不同
在欧洲,尽管不少人常常抨击美国人,如精英们抱怨美国人缺乏教养、左翼人士把美国看作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典型、有的作家对美国持冷漠和蔑视的态度。但约瑟夫·奈认为,美欧间的摩擦表明的是双方的亲密,而不是距离,美国的麦当劳、好莱坞电影等流行文化总能引发多数欧洲人的共鸣,且欧洲与美国在人权和民主等价值观上有着比世界其他任何地区更多的共享资源。而日本为了保持独立于中国的处境,选择与美国结盟。作为世界上具有较高人均收入和发达经济体的欧洲、日本都选择与美国结盟,这在某种程度上似乎表明美国在西方社会拥有较强的软实力,而且这种结盟还将有助于增强美国实力。他引自民意调查的结果“非洲和拉丁美洲大部分地区认为中国的影响力是积极的,而在美国、欧洲、印度、日本和韩国是负面的”*Joseph S.Nye,Jr..China's Soft Power Deficit[J].Wall Street Journal,2012(05):A11.,潜意识中也蕴含美国影响力在欧洲、印度、日本和韩国是积极的结论。相对于中国,美国受益于其关系网与盟友(60个条约同盟国)而处于更为有利的位置。据估计,世界最大的150个国家有近100个倾向于美国,仅21个没这种倾向性。*Fareed Zakaria.Obama needs to lead with feeling[J].Washington Post,2014(05).转引自约瑟夫·奈.美国世纪结束了吗?[M].邵杜罔,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76.约瑟夫·奈以此来表明美国软实力的强大。
约瑟夫·奈在《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SoftPower:TheMeansToSuccessinWorldPolitics)一书中以中东为例,探讨如何在该地区开展软实力和公共外交的问题。约瑟夫·奈认为,中东是部分恐怖分子的基地,现代化程度低,与美国的文化差异较大,这些因素制约了美国软实力的效果。人们对美国文化爱恨交织。一方面,卡塔尔半岛电视台可以自由播放节目,盗版的录像带广为流行,人们渴望贸易、通讯和全球化带来的益处,等等。另一方面,自由派被压制,自由民主被说成暴力、腐败和性的象征,原教旨主义者禁止包含个人主义、女权主义、自由和性开放的世俗文化,等等。2003年布什政府的伊拉克政策使美国的吸引力在伊斯兰国家大幅下降。奥巴马上任后,美国的声望在埃及、巴基斯坦、巴勒斯坦等地并没有得到提升。这些现象表明,美国软实力在穆斯林地区相对较弱。
约瑟夫·奈认为,俄罗斯民族主义和反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使其与中国联合,共同对抗美国意识形态及外交政策,对美国而言仍然构成威胁。*约瑟夫·奈.美国世纪结束了吗?[M].邵杜罔,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46-48.这表明,美国软实力在俄罗斯较弱。
3.从主体维度看,美国软实力表现为政府与非政府行为体强弱的不同
美国软实力的主体可区分为政府与非政府行为体。如前所述,源自政府的软实力手段如公共外交、广播、交流项目、发展援助等,会随着国内外政策的变化而增强或减弱。马歇尔计划可以说是美国政府以援助方式增强软实力的样板。1948年,美国政府以国内生产总值的2%资助在二战中被摧垮的欧洲经济。该计划所产生的积极效果使欧洲对美国心存感激,增强了美国在受援国中的软实力。同时,约瑟夫·奈认为,美国在战后欧洲实现其软实力目标的能力也受到文化和思想的极大影响。而这些文化和思想主要来自非政府行为体,如公司和广告业经营者、好莱坞等,他们在向其他国家销售他们产品的同时,也输出了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这是约瑟夫·奈感到十分自豪的软实力的重要来源。他宣称,美国软实力大多源自非官方的民间社会创造,如好莱坞、私立大学、基金会、流行文化等,较少来自于政府(因为政府对软实力不够重视,且投入减少)。这种持批判态度和未经审查的民间社会机构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美国软实力。*约瑟夫·奈.美国世纪结束了吗?[M].邵杜罔,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71.约瑟夫·奈也承认,作为美国社会的附属品,而非政府有意为之的非政府行为体软实力,可增强也可削弱政府的力量。另除国家、相关组织(如公司、非政府组织)拥有软实力外,知名人物如斯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也有自己的软实力。
尽管美国有丰富的软实力资源,但是“权力资源只是构成权力关系基础的有形和无形的原料与手段,各种权力资源结合在一起是否能产生想要的结果取决于情境中的行为。”*约瑟夫·奈.权力大未来[M].王吉美,译.北京:中信方出版社,2012:13.换言之,潜在资源不一定能转化为现实的、有利于取得理想结果的实力。这犹如有一手好牌,但不一定能赢。而这种行为还要受制于其背后的国内外因素,亦即国内外因素构成了制约美国软实力的原因。综括约瑟夫·奈的相关论述,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分析美国软实力受限的原因。
1.全球化与信息革命:外在因素的冲击
当代的全球化与信息革命均发端于美国。它既是全球化的推动者和引领者,也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全球化和信息革命极大地强化了美国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和软实力的优势地位,但也缩小了其实力(包括软实力)的相对优势。约瑟夫·奈所说的21世纪两大权力的转移——权力在不同国家间的转移、权力由国家向非国家行为体的扩散——与全球化和信息革命密切相关。约瑟夫·奈曾反驳了那种认为全球化是以美国为中心而辐射至全世界的网络的描述。因为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全球网络结构将由中心与辐线模型向互联网的分散模式转变。伴之而来的是,中心位置的实力将会减弱,即是说美国的优势地位将被缩减。约瑟夫·奈以互联网发展趋势为例来说明其观点:美国网民数量被中国超越后,中文页面会增多,形成超出国界的一种“中国文化”,因而更多的资金、网络公司、广告商等将被吸引至亚洲。全球化会分散技术和经济能力,从而降低美国的优势。*Joseph S.Nye,Jr..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95.另信息革命改变了国家、主权和控制的本质,也改变了软实力的角色。它迫使政策制定者不得不与他人共享舞台,因为舞台上挤满了新获得权力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这种趋势下,美国软实力必然也将被转移或被他人分享而受到限制。
2.国内问题:内在因素的制约
一是社会与文化问题。如前所述,美国社会存在诸多问题,如犯罪、离婚率、同性婚姻与青少年怀孕等,有些问题有所改善。但在处理婴儿死亡率、预期寿命、儿童贫困、监禁和谋杀方面均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这对美国软实力而言代价较高。如果因反恐等因素影响而削减移民,也将影响美国软实力。二是经济问题。主要包括美国新生产力能否实现可持续性增长,以及对个人储蓄率、经常账户赤字与国债增加等问题。再如,中小学基础教育薄弱,收入分配有失公平,社会保障体系弱,工会力量偏弱,劳动市场监管不严,医疗保健费用高又不平等。总之,失败的经济表现将严重制约美国实力的发展。三是政治制度问题。许多学者包括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对美国政治制度都表达了不同程度的悲观,“政治体制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衰败了”*Francis Fukuyama.American power is waning because Washington won’t stop quarreling[J].The New Republic,2014(03).转引自约瑟夫·奈.美国世纪结束了吗?[M].邵杜罔,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98.。民主党与共和党的僵持,强大的利益集团对政治的干预,公众对政府等主要机构信心下滑,等等,比经济问题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当然,“美国政治体系能否自我改革以应对上述提到的问题仍有待观察”*约瑟夫·奈.美国世纪结束了吗?[M].邵杜罔,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103.。约瑟夫·奈在相关著述中虽然对美国国内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问题作了适当的辩护,但这些问题无疑是客观存在的,并将对美国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形成掣肘。
3.对外政策:中介因素的影响
对外政策作为政府行为体掌控的重要软实力资源,可以被看作连接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中介,也是政策实施者与实施对象沟通的桥梁。亦即一项对外政策能否取得良好的效果,产生软实力,取决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政策实施者与实施对象四个变量。而政策实施者则是其中最重要的影响者。就美国对外政策而言,约瑟夫·奈认为,高傲自大、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将会使美国价值观的更深层含义失色,其所产生的溢出效应,也将损害美国流行文化的吸引力;公共外交的失策,置盟友与各种机构于不顾,让美国政策失去了合法性、缺少了吸引力;对军事资源的对外滥用也会削弱软实力。这些情形在美国对外政策实施的历史上都曾有过前车之鉴。最典型的案例莫过于,在未获得联合国授权的前提下,2003年3月美国单方面实施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以至于软实力上付出了代价。在约瑟夫·奈看来,产生如此削弱软实力的对外政策的深层原因主要是,文化方面是孤立的自由主义文化的乐观和天真;地缘政治上是西半球的地理位置赐予美国人的那种自由度;制度上是被18世纪美国宪法奉为神圣的多元主义与分权,以及鼓励对外交政策的控制权的争夺。*Joseph S.Nye,Jr..Bound to Lead: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M].New York:Basic Books,1990:220.
美国拥有丰富的软实力资源,但受主观与客观、内在与外在因素的制约,美国在将软实力资源转化为软实力行为方面遭遇了一些障碍。为此,身兼大学学者和政府高参的约瑟夫·奈为美国软实力发展出谋划策,在其相关论著中提出了提升美国软实力相应的对策与路径。根据其论述,约瑟夫·奈之对策可以梳理如下。
1.发挥价值观优势以应对权力转移与扩散的冲击
在全球化与信息时代,国家实力变化出现了异于传统时代的新特点。为应对权力转移、权力扩散及信息的“充足悖论”所带来的对美国实力的冲击,约瑟夫·奈在理论上推进了其软实力研究,在实践中提出了提升软实力的路径。第一,信誉是软实力的重要来源。海量信息的出现遮蔽了人们起初所关注的信息。在这一情形之中,如何提升人们的注意力成了比信息更为稀缺的东西。实力将属于能够编辑信息、证实信息和筛选信息的人,而在这些人中,信誉极为关键,成为软实力的重要来源。政府之间及其与非政府行为体之间将为争夺信誉而展开相互竞争,以增强自身信誉。约瑟夫·奈认为,由于有新闻自由传统,美国在这方面拥有优势。他期望美国能够从这方面来考虑问题,这样就会有较多的投资用于软实力手段上。*Joseph S.Nye,Jr..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67-68.第二,信息时代主流文化与观念更趋近普遍的全球规则、具有最多交流渠道、国内外表现能增强信誉的国家可能获得软实力。约瑟夫·奈提醒说,美国在这三方面均有优势,不论是高雅还是粗俗的文化,在信息时代都有助于形成软实力,但更重要的是,政策要避免傲慢,体现令人羡慕的价值观。*Joseph S.Nye,Jr..The Paradox of American Power:Why the World’s only Superpower can’t Go it Alon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69-74.对于全球化的不满情绪,美国应当利用自身的优势帮助建立一些多边机构,并从更广泛的国家利益概念中来理解多边机构和多边治理。
2.推进国内改革以增强实力转化能力
约瑟夫·奈曾区分了实力资源和实力行为,并认为实力资源要转变为实力行为,需要通过实力转化。它是实力资源转化为行为结果的一个中间变量。*约瑟夫·奈.权力大未来[M].王吉美,译.北京:中信方出版社,2012:11.在某种程度上,实力转化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国内体制能否实现良性互动。约瑟夫·奈在阐述美国实力的国内基础时,通常会涉及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等领域存在的问题。但他对这些问题往往持模棱两可的态度,一方面肯定问题的存在,另一方面又为问题作辩护,或认为问题有所改善,或认为问题本身带有普遍性而非美国独有。这一态度决定了他就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思路和对策只能是浅尝辄止。例如,推进国内改革,加强经济实力,并与国际经济机构合作,加强其网络中心的权力;解决国内政府、国会、利益集团间的政治僵持;加强社会交流,促进非政府行为体间的互动;保持对移民的吸引力,等等。当然,这些思路均与软实力的提升密切相关。
3.以多边方式促进国家间合作与交流
约瑟夫·奈认为,科技和社会的变化增加了全球议题,如气候变化、传染病、恐怖主义、有组织犯罪等跨国问题,应对这些全球性的威胁需要深化美国与包括中国、欧洲和其他国家在内的政府间的合作。*约瑟夫·奈.美国世纪结束了吗?[M].邵杜罔,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77.美国应致力于与其他国家尽可能按照多边方式共同处理跨国问题,建立和加强体制,建立盟友圈,并制定政策,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约瑟夫·奈.美国世纪结束了吗?[M].邵杜罔,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143.第一,为世界提供塑造国际秩序的公共产品。因为提供公共产品,既可以从公共产品本身获益的同时,还能从它们所创造的软实力中获益。这种公共产品主要有:一是维持地区均势、促进开放的国际经济体系、维护海洋开放;二是发展和维护相关领域的国际法制与制度体制;三是促进国际发展,增加援助,更为重要的是开放市场、强化负责任的机构及阻止腐败;四是充当斡旋者和联盟召集人,*约瑟夫·奈.美国世纪结束了吗?[M].邵杜罔,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302-304.等等。第二,巧用军事实力,创造软实力。军队的保护和援助就是软实力行为。可以在和平时期与其他国家军队开展军官交流、援助项目、联合演习等。国防部的国际军事和教育培训项目中不仅包含军事训练,还涵盖了有关民主和人权的内容。国防部非洲司令部要开展公共外交,国防部南方司令部要更加关注各种援助项目、帮助拉美国家发展经济、提供健康服务和协助反毒品行动。
4.发展公共外交以扩大对他国的影响
公共外交能够创造软实力。针对冷战后美国公共外交经费与人员减少、在中东等地区公共外交力度不足等状况,约瑟夫·奈提出了美国开展公共外交的具体对策与路径。第一,针对享受富布莱特奖学金的学者数量减少、媒体覆盖率下滑、交流项目与签证发放不协调等情况,政府应增加公共外交预算,提高公共外交的地位,创新公共外交方式。第二,政府的公共外交手段如广播、交流项目、发展援助等,应与经济和军事实力相结合;政府要加强与源自公民社会的非官方软实力创造者如好莱坞、哈佛大学、基金会等合作,促进合理规划。第三,阐述了公共外交三个层次(日常沟通、战略沟通、培育与关键人物的持久关系)在中东地区的实际运用。他认为,要在中东实施开放地区经济、减少官僚控制、改善教育系统、鼓励各种循序渐进的政治变革等政策,需要发展与本国文化相一致的具有自由民主观念的知识分子和社会团体。为此,可以建立图书与情报中心,将更多的西方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增加奖学金和访问学者数量,升级在线互联网,培训更多的阿拉伯语人才和公共关系专家,等等。但更为重要的是,发展文化和教育的长期战略,在中东国家建成更富有、更开放的公民社会,这可以由公司、基金会、高校、非政府组织,甚至政府来完成。*约瑟夫·奈.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M].吴晓辉,钱程,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127-132.
自1990年提出软实力概念以来,约瑟夫·奈不断地修正和完善其软实力理论,并以之考察美国软实力的发展状况,探索美国软实力的提升路径。其目的在于服务美国的外交政策,证明美国没有衰落,美国世纪并没有结束。与此同时,约瑟夫·奈对中国软实力的关注也有增无减,持续时间长达20余年,似有把中国作为其软实力研究“第二样本”的意味(第一样本无疑是美国)。*黄三生.约瑟夫·奈中国软实力研究评析[J].国外社会科学,2016(02):45-53.而且,约瑟夫·奈对这两个样本之间的比较也成为其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从这一意义上讲,我们可以从约瑟夫·奈之美国软实力研究中获得对中国软实力的理论完善和实践发展的重要启示。
国家软实力涉及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个维度。“我国所讲的文化软实力,既是讲文化的国际吸引力,更是讲文化的内部凝聚力,是文化的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吸引力的统一。”*骆郁廷.文化软实力:基于中国实践的话语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2013:01:21.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吸引力)应以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领域问题的解决为前提。就我国当前现状而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经济层面。需要逐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突出问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创新能力,提高实体经济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第二,政治层面。积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大力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积极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促进全球治理体系良性运行。第三,社会层面。努力解决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问题,逐步破解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的难题,全面提高社会文明水平。第四,文化层面。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应对国外软实力渗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其吸引力;积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约瑟夫·奈研究美国软实力,一方面,要佐证“美国衰落论”的错误;另一方面,要证明美国世纪并未结束。其多部有关软实力的著作的落脚点均在于为维护美国领导地位提供对策与建议。在近著《美国世纪结束了吗?》(IstheAmericanCenturyOver?)一书的结论中,约瑟夫·奈提出了极具现实意义的“策略选择”*约瑟夫·奈.美国世纪结束了吗?[M].邵杜罔,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139.。这表明其研究“有明确的价值取向和政策含义,服务于美国对外战略的长远目标”*王缉思.译序[M]//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门洪华,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0.。对于中国软实力而言,理论研究不能不加分析地“跟着说”,实践发展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地“跟着做”。例如,他常自豪地提及美国软实力主要来自于民间社会,而不是政府;并认为中国软实力之所以不如欧美国家,恰恰在于它主要来自政府。我们如果不对其具体分析,就有可能落入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的陷阱,以其理论削足适履地裁剪中国现实。因此,我们在理论研究过程中既应坚持世界视野,更要具有中国情怀,即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已有软实力研究的积极成果,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致力于构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的中国特色软实力理论,并用之于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的与软实力相关的问题,在具体实践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掌握话语权是增强软实力的重要前提,但掌握话语权离不开有效的媒介传播。作为美国知名的国际关系理论家,约瑟夫·奈所创立的软实力理论通过论坛演讲、学术交流、大众媒体得以广泛流传。国内外大众媒体通过刊载其论文或专访,传递其声音。美国的《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等,中国的《人民日报》、《文汇报》、《环球时报》、《新华每日电讯》、《广州日报》等,均刊载过约瑟夫·奈的论文或专访,以至于“约瑟夫·奈”的名字和“软实力”的概念在中国社会各界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软实力”。约瑟夫·奈通过设置媒体议程,无形中形成了其特有的话语体系,为其垄断软实力的话语权奠定了舆论基础。在软实力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过程中,中国作为新时期的新型大国,需要有与经济实力、政治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中国知名学者也应该根据各自专业优势和特色长处,通过设置国内外媒体议程引导公众舆论,把有关中国的思想传播出去,在世界的思想舞台上展现出“中国思想”的魅力。这就要求中国知名学者能走出书斋、放低身段、贴近大众,在实践中扩大知名度,产生影响力。
智库不仅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能够产生软实力。*美国南加州大学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官网刊发波兰外交部政策战略司机制合作负责人卡塔日娜·雷布卡-伊万斯卡(Katarzyna Rybka-Iwańska)阐述智库是国家构建软实力的工具的论文。参见王晓真.智库是国家构建软实力的重要工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11-20(1334).约瑟夫·奈作为美国一些著名智库或研究机构的“智囊”,*约瑟夫·奈并非纯粹的学者,与政界有着紧密的联系,是美国一些著名智库或研究机构的成员,如美国科学艺术学院和美国外交学院研究员、阿斯平大学高级研究员、阿斯平策略集团董事、三边委员会执行理事会成员等。其所提出的软实力概念,之所以成为国际上广大政界、学界、媒界和商界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为自己赢得了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主要得益于软实力概念的国际影响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区别于传统智库生产的思想的影响力主要限于国内——体现并产生中国软实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是生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思想。这是特色新型智库之“新”的重要体现。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作为“智囊”,约瑟夫·奈探讨美国软实力、欧洲软实力、日本软实力等,是为维护美国领导地位提供政策服务。这意味着,认为独立性是智库的第一要素,智库要独立于政府、企业和其他利益集团,以维护其“自由之思想”的传统西方观点,已难以自圆其说。这也表明,智库追求思想的独立性、真理性与坚持价值倾向性并不矛盾,还可相统一。因此,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求中国智库既要追求思想的真理性(科学性),更要坚持价值性(人民性),要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原则,而不能沦落为替利益集团牟利的工具,这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之“特”的重要体现。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