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核心

时间:2024-05-22

梁艳芬 研究员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核心

梁艳芬 研究员

汇 率是特殊商品——货币的价格,汇率的变动不仅牵涉货币的买卖,还牵涉到居民个人消费、企业经营和政府决策;汇率不仅与实体经济有关,还直接影响虚拟经济。因此,汇率升值或贬值是综合经济情况作用的结果,单纯的贸易、就业或其他单个指标,都无法决定汇率水平。反之汇率水平对单个经济指标变化也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

一、预期人民币汇率升值的背景

2005年7月,中国启动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其核心内容是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改变之前单一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自此除了2008年中到2009年年底,受金融危机影响,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状态外,基本停留在缓慢升值通道。数据显示,自汇改至2009年年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1.21%,对欧元汇率累计升值2.21%,对日元汇率累计贬值 0.98%。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12.7%,实际有效汇率升值16.3%。

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自2009年下半年开始,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断加大。有些人以 “人民币汇率偏低”为由头,不断炒作人民币汇率 “引发全球经济失衡”、“诱发金融危机”、“影响发达国家就业”以及 “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等论调,给人民币升值施加压力。2010年以来,伴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不断升温,国际上“逼迫”人民币升值的言论明显增多。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了40%。美国经济政策研究所和美国制造业联盟的 《不公平的对华贸易造成国人失业》报告更将美国失业增加与人民币汇率挂钩。认为 2001—2008年,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增加1860亿美元,其中40%多是中国计算机和电子产品出口的增多造成的,期间,美国人失去240万个就业岗位。而贸易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人为地压低其货币的币值。美国国内约130名国会议员联署信件,要求美国政府对中国采取行动。声称如果人民币汇率不升值,美国政府很有可能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其结果是对来自中国的产品征收反补贴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的一份报告也称人民币汇率被 “严重低估”。国外一些金融寡头如高盛集团预言,中国可能会考虑让人民币一次性升值至少5%;法国兴业银行预计2010年4月或5月将人民币升值5%~10%;野村证券、渣打银行等机构分析认为,2010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将有3%~5%的升值空间,升值会在2010年下半年逐渐显现。

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一方面来自金融危机的结束和世界经济走出衰退步入复苏轨道这一大的背景。另一方面,且更为重要的还是来自美国。美国为了缓解国内失业率高企、贸易不平衡的矛盾和压力,以及中期选举在即,奥巴马政府急需转移国内焦点,而议员们更希望操纵议题,为自己选举拉票。与此同时,奥巴马政府试图将贸易作为其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突破口,尤其是在对华贸易战略上更是如此。在美国政府最新发布的 “全国主动出口”的新战略中,美国政府除了将设立 “促进出口内阁”,从加强贸易拓展、方便贸易融资以及强化贸易规则 “三管齐下”扶助美国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外,为美国出口企业 “消除海外壁垒”也是其中重要一环,而要消除的海外最大“贸易壁垒”就是中国。

二、人民币升值无助缓解贸易失衡

汇率是一国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和均衡发展的手段,属一国内部事务,人民币汇率变动主要取决于中国国内经济的要求。美元也是如此,无论是政府官员通过口头干预外汇市场,还是美联储通过利率政策调节市场,抑或金融机构直接在外汇市场买入或沽出某种货币,无一不是在为本国经济政策服务。因此如果说操纵汇率,美国才是汇率最大操纵国,美国给其他国家或地区贴上货币操纵国的帽子,也是其操控手段之一。而且,事实一直在证明,汇率与贸易失衡和失业率没有直接的关系,指控货币操控完全是政治需要,对解决经济问题无任何帮助。

从对美国经济增长、货物贸易逆差和失业率近年来基本情况的数据分析以及美国货物贸易逆差及其对华逆差的产品结构看,得出的结论是:

第一,美国贸易逆差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 (见表1),逆差随经济增长速度加快而增大,也就是说,由于经济增长加速导致进口增加而使逆差扩大。2009年美国逆差下降3233亿美元,与其经济出现经济衰退,1.3%的负增长密切相关。

第二,逆差与失业率没有直接关联。1998—2000年,美国失业率稳定在4%左右,而其贸易逆差连年两位数增长。2001年,美国逆差是下降的,但失业率却是上升的。2009年也是,失业率升至9.3%,较2008年上升3.5个百分点,但逆差却下降了38.5%。当前美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造成的;新增失业人口以华尔街的金融机构人员和从事房地产的工人为主,而不是与贸易相关的电子行业。

第三,人民币汇率变化与美国贸易逆差没有直接关系。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贸易失衡问题。2005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已升值超过20%,但2008年美国对华贸易赤字却增加了657美元,上升32.5%。2008—2009年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但美对华贸易逆差却下降了421亿美元。多方面事实还证明,世界经济或国际贸易失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失衡是永远的,平衡是暂时的。美国贸易逆差是由其经济结构决定,衣食住行中许多低端制造业部分,由于劳工成本过高,美国在全球根本不具备比较优势。压迫人民币升值,固然会打击中国的出口,但美国不从中国进口,便会从其他国家进口,其总体对外贸易格局难以发生根本性变化。

表1 美国经济增长与贸易逆差及失业率单位:亿美元

第四,人民币升值不能解决美国的失业问题。从美国贸易逆差的结构 (见表2)看,矿产品是美国最大逆差产品,占比43%;电子产品占比17.8%。美国对华逆差产品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见表3)。美国就业的改善必须依靠美国经济自身的恢复。数据表明,美国70%以上是服务业,而中国对美出口主要是制造业,人民币升值无益于美国失业问题的解决。美国人将失业与对华贸易挂钩,无视进口所支撑的大量就业机会,他们是基于一种错误假设,即所有从中国进口的产品都可以在美国国内生产。人民币之所以成了一个问题,是因为它被错误地与贸易逆差联系在一起,而贸易逆差又错误地与失业问题联系在一起。

表2 2001—2009年美国货物贸易逆差产品结构单位:亿美元

表3 2001—2009年美国对华货物贸易逆差额单位:亿美元

三、将中国列入货币操纵国的影响

尽管美国已推迟表决公布汇率操控国名单,而且很有可能不会将中国列入名单,但对于此问题研究并没有结束,美国财政部2010年上半年不将中国列入名单,但不意味着停止向中国继续施压。

货币操纵本身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概念,所谓的货币操纵就是人为压低或提升货币的价值,何为人为,这本身就常常带有一定的主观判断。从程序上看,如果美国财政部将一个国家列为汇率操纵国。首先,美国将在IMF采取行动,在60天之后将禁止从该国进行联邦政府采购。如果该国经过360天仍未采取行动,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向WTO投诉。其次,如果被列入汇率操纵国,将促使美国对华实施压力的贸易制裁。美国国会曾建议,如果人民币不升值,所有进入美国的中国商品将被加征27.5%的汇率税。格鲁格曼则建议对进口中国的产品加征25%~40%的特别费用。

然而,若将中国列入汇率操纵国,首先受损害的是中美两国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美国进口产品成本提高,同时还要寻求其国债购买的替代者。所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最新发布的全球贸易壁垒年度报告中,只字未提汇率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在华企业是人民币汇率的受益者。换句话说,人民币升值他们将受到损失。

对于中国而言,美国若将中国列入 “汇率操纵国”,无疑使中国面对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加大,对中国未来贸易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对刚刚有所恢复的世界经济来说也是十分不利的。首先是直接导致贸易摩擦增多。近年来,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呈上升趋势。贸易摩擦不仅针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还涉及装备制造、信息产业、汽车和新能源、环保领域等中高端产品。贸易摩擦的争执点从单个产品逐渐扩散的产业,最后直抵政策和制度层面,如再将汇率问题纳入其中,贸易摩擦环境将更加复杂。其次,由于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要大于美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中国受到的伤害不可低估,况且美国的做法还有辐射效应。2009年,中国对美出口占比18%,同期,美国对中国出口占比6.6%。这一格局使得美国对中国经济的约束力大于中国对美国的约束力。

对于出口企业来说,其受到的伤害最为直接。据对几类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对口商会粗略估算,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行业的净利润率就将直接下降1个百分点。如果仅仅考虑国内5万多家的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的出口额,且不考虑企业的提价因素,在相对静态的模型中测算发现,人民币对美元每升值1个百分点,这5万多家企业的净利润将直接减少50亿~60亿美元。据预测,如果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达到5个百分点,就意味着规模以上企业300亿美元的纯利润损失。另外,所以出口企业还面临原材料价格上升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若中国被列入汇率操控国,外贸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将非常严峻。

人民币是否升值一方面取决于外部条件,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的基本做法和规律,屈服于外界压力而升值是不可能的。但是,从短期来说,采取一些措施,也可适当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四、如何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中美汇率问题的争议,不仅反映了两国短期的冲突,更反映了中国在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变化及因此产生的与其他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矛盾,这是中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会面对的,也是任何一个新兴大国都无法回避的。当然,人民币是否升值一方面取决于外部条件,另一方面也取决于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的基本做法和规律,屈服于外界压力而升值是不可能的。但是,从短期来说,采取一些措施,也可适当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毕竟,目前,我国目前已拥有2.4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余额,9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规模,1961亿美元贸易顺差。那么,如何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第一,从人民币汇率制度本身看,应增加汇率弹性。同时制定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时间表和资本市场开放的战略目标。

第二,增加进口,减少顺差,可适度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进口不仅是服务于国家经济和战略的需要,也是有效化解贸易摩擦、营造和谐外贸发展环境的需要。而且,不仅要扩大从发达国家进口,还要扩大从发展中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口。进口产品除了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紧缺物资外,对于高关税产品,如奢侈品,可通过降低关税等手段增加进口,这在某种程度上可减轻出国旅游团的采购负担,对平衡我国贸易收支也起作用。

第三,扩大对外投资,促进国际收支平衡。通过扩大对外投资,实现我国产业发展的全球布局。将纺织、轻工、家电等我国传统优势产业有序向海外转移,使中国海外投资企业的当地销售和当地出口与本土出口结合起来,转移部分出口产能。同时达到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应对贸易壁垒,转移贸易摩擦的目的。

第四,切实提高企业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为减少企业依靠价格优势竞争国际市场,最根本的措施在于,企业应当也必须更加重视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自主创新能力的增强、核心技术的掌握,真正从粗放型、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型、技术密集型。对于低价经销给国家和同行造成损失的企业,设立退出机制和惩罚制度。第五,充分发挥在华跨国公司的作用。目前,中国已成为美国跨国公司海外利润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充分利用美、欧等在华跨国公司在本国的话语权,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第六,增加企业和居民个人更多的自由结汇权,拓宽其外汇投资渠道,逐步实现藏汇于民。

五、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核心

长期而言,缓解人民币升值还要靠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善。早在1993年,我国就提出了汇率机制的改革步骤和目标。既首先实现经常项下的浮动汇率制度,然后实现资本项下的可自由兑换,2010年以后实现整个国际收支的自由兑换。但之后发生的一系列的事件,包括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打乱并影响了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的步骤。直到2005年,中国才重启了一系列汇率制度市场化的改革。一是汇率双向波动,同时加大汇率波幅,波幅从最初的千分之一点五扩大到千分之五。二是增加交易品种。改变过去只有美元和港元交易的情形,增加了欧元和日元。同时,允许企业做远期或掉期外汇业务。三是,扩大交易主体。由原来4家国有商业银行和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扩大到所有具有即期结售汇业务和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的银行,并且实行备案制的市场准入方式。

但上述改革,都没有触动资本项下开放和人民币自由兑换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风险加大。过去10多年里,全球金融业的膨胀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国际资本流动的增长速度过快,远远超出国际贸易和国际生产的增长速度。既虚拟资本或金融资本的膨胀远远超出实体经济。无论是短期资本还是对冲基金规模都很庞大。到2007年年底,全球股票市值为62.7万亿美元,债券余额为78.9万亿美元,1000家大银行的总资产规模达到96.4万亿美元,金融衍生产品的名义价值更高达674万亿美元。四者合计,全球金融资产的名义价值是实体经济的16.4倍,而在1998年时,这个数据仅为6.2倍。即使2008年年末,全球股票市值几乎较高峰时下跌了一半,金融衍生产品名义价值较之前下跌了24.6万亿美元,总体规模仍然巨大。国际过剩资本流动带来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因此,中国政府决策者对于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的进程,保持了非常谨慎、渐进的态度。但是,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 “三性原则”逐步推进人民币的市场化,这个大的方向不会改变。温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上明确指出:要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这意味着在稳定中求发展一直是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智慧结晶和珍贵经验,因此尽量减少汇率制度改革和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于宏观经济短期内的负面冲击,理所当然成为汇率改革设计的出发点。二是借鉴历史的教训和现实的经验,尽量避免汇率升值后的不利影响。从国际经验看,均衡汇率水平向平衡点移动过程往往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在几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内渐进完成。对一个开放经济体来说,汇率的大幅升值往往对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伤害,1985年日本的广场协议就是一个典型例子。由于日本政府采取了在短期内大幅升值的政策,其结果引发或造成了经济长达10几年的低迷。

但是,从技术层面,对于目前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上存在的缺陷,如波动区间窄、缺乏弹性等进行汇率改革是可行的。

第一,针对外汇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和外汇储备的大幅增加,进一步放宽外汇管制和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逐步减少中央银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让市场在汇率形成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也让汇率更好地调节国际收支。

第二,在中国与周边国家及地区的贸易和投资中,积极倡导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

第三,推进区域货币合作。中国应积极主导创建亚洲货币基金、亚洲货币单位和亚洲汇率机制,逐步提高人民币的影响力并使之成为区域内的主导货币,并逐渐提高人民币在亚洲货币单位中的权重,待条件成熟时,使人民币分步骤地完全替代货币区内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货币,真正实现人民币区域化。

第四,构建人民币回流机制,增强境外居民和非居民持有人民币的信心。加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在技术层面上,要考虑到解决境外人民币回流的问题。如果人民币没有畅通渠道回流到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包括世界各国将难以将人民币作为区域储备货币。我们除了扩大在边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以外,还可以考虑允许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用人民币购买中国政府债券或对中国进行直接投资。

第五,建立健全人民币跨境流通监测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国际金融市场上将流通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其在国际流动可能会削弱中央银行对国内人民币的控制能力,影响国内宏观调控政策实施的效果。为了防范和化解因人民币国际化所带来的金融风险,必须建立健全人民币跨境流通监测机制,对人民币跨境流通进行实时监控。

第六,扩大人民币离岸业务,可将人民币与港元、台币等完全可兑换作为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步,香港可作为人民币的境外离岸中心。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责任编辑:王锦红)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