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袁刚
近年来,江口县紧紧围绕贵州省委、铜仁市委“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安排部署,坚持“三个优先”,抓好“三个环节”,结合“三个重点”,探索走出一条江口特色的美丽乡村发展之路。
坚持“三个优先”力求实现美美与共
规划引领优先。始终把规划引领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前提,秉承“精而特、生态与文化并重”理念,做到依山就势、天人合一、记得住乡愁。围绕梵净山规划建设乡村旅游示范点,围绕公路沿线规划建设民族特色村寨,围绕园区和城镇规划建设生态移民安置点,建成寨沙侗寨、云舍、提溪土司城等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村。
生态保护优先。始终把生态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立足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加强对自然山水、田园风貌、文化脉络的保护,坚守村寨规划“红线”,耕地保护“黄线”,林地保护“绿线”,水体保护“蓝线”,让乡村山水环绕,山清水秀。
文化传承优先。始终把文化传承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结合民族特色、文化特色,着力寻找历史脚印、历史脉络、民族民俗文化,促进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生产与生活、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
抓好“三个环节” 力求实现村村发展
点面结合、整体推进。紧扣全县大旅游、大生态、大健康、大产业布局,重点规划建设了一批县乡示范点,通过抓点带面、抓两头带中间,实现乡乡都有示范点、村村都有大变化,力争5年实现全覆盖。
先易后难、重点突破。对基础条件好、带动能力强、群众积极性高、投入少见效快的村寨优先建设,对事关全县发展的重要节点优先突破。位于梵净山与江口县城间的云舍村距县城3公里、梵净山景区10公里,对云舍美丽乡村示范点的率先打造,提升了梵净山旅游服务功能,云舍村2015年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4A级景区、贵州十佳美丽乡村。
产业支撑、资金整合。建设美丽乡村,资金保障是前提,产业支撑是根本。江口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山地特色农业等产业,基本实现村村有产业带动。采取项目整合配套、部门帮户支持、金融贷款扶持、群众自主筹措的方式,有效解决美丽乡村建设资金难题。2014年以来,全县整合各类项目资金2.6亿元,撬动社会投资近10亿元,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25个,发展产业示范基地近60个,新开办农家乐256家。
结合“三个重点” 力求实现人人小康
结合脱贫攻坚。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互动发展,以美丽乡村发展促进脱贫攻坚,以脱贫攻坚成果检验美丽乡村成效。结合金融扶贫、旅游扶贫、生态扶贫,帮助贫困群众贷款1600多万元打造寨沙侗寨,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不足3000元跃升到3万元,群众房屋由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直接增值10倍以上,大幅提升了群众财产性收入,既成为江口县“四在农家·美丽乡村”新样版,又是旅游扶贫与金融扶贫互动发展新典范。
结合乡村治理。围绕县域是景区、通道是景观、村寨是景点、庭院是农家乐目标,大力开展村民自治、城乡村寨整脏治乱,统筹推进乡村垃圾、污水处理建设,实现天蓝、地绿、水清、气净。
结合全域旅游。把“美丽乡村”打造作为推进全域旅游的重要载体,推行“旅游+”多产业发展模式,通过“旅游+金融”“旅游+扶贫”“旅游+农业”“旅游+美丽乡村”“旅游+大数据”等方式,构建起以梵净山为龙头、美丽乡村为示范点的全域旅游大格局。
通过持之以恒抓好、抓实工作,江口县美丽乡村建设成效初显。一是班子变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得到增强,农村党员干部引领发展、服务发展的能力得到提升;二是产业变优,绝大多数村寨不仅有了产业发展,而且基本实现产业做特、做优,逐步发展壮大;三是百姓变富,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11年的3865元增加到6893元,全面小康实现程度达到89.3%;四是环境变美,村寨建设治理更有序,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当前,正值“十三五”开局,江口县将紧紧围绕省市主基调、主战略,围绕既定的思路目标,全力抓好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纵深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把全域旅游示范县和一批美丽乡村示范点、异地扶贫搬迁点建设好,把传统文化、自然生态保护好,让乡村更美、更富、更和谐,实现城乡美美与共、村村发展、人人小康。
(责任编辑/哈文丽)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