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环江毛南族木雕傩面具造型研究

时间:2024-05-22

张海平 宾泉

内容摘要:木雕傩面具是环江毛南族文化的结晶,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环江毛南族傩面具造型独特、工艺精湛,并承载了该地域毛南族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傩面具作为宗教文化的媒介,也记录了该地域的审美趣味。对傩面具造型的分析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环江毛南族文化。

关键词:环江、毛南族傩面具、形象特征、形式表现

一、傩面形象生成及特征

在环江毛南族的世界中,不同的傩面形象反映了人和自然界的密切关系。毛南族先民通过观察上天的征兆,来判断和记录祸福之事,再采用傩舞(或傩戏)仪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这种自然崇拜倾向蕴含在毛南族早期傩面形象当中,即“上天”被形象化、具体化,凝敛成自然神的面具,帮助族人践行的精神活动。因此,自然神的形象便应运而生。历经漫长的发展,傩面形象形成了有代表性的造型形态和纹饰,并在毛南族民间家喻户晓(图1)。

与此同时,各民族问的文化交流与互渗丰富了毛南族原有的傩面形象。毛南族与瑶族、壮族、仫佬族、苗族等民族的交流和聚居,促使多民族问的艺术元素相互融通。例如,毛南族傩面形象上既有壮族、瑶族人物:土地、莫一大王、莫二大王、瑶王、瑶婆等:也有本族形象借鉴其它族造型元素,如灵娘、三娘、欧官等。因此,这样的交融促使傩面形象数量不断上升。

与此同时,各民族问的文化交流与互渗丰富了毛南族原有的傩面形象。毛南族与瑶族、壮族、仫佬族、苗族等民族的交流和聚居,促使多民族问的艺术元素相互融通。例如,毛南族傩面形象上既有壮族、瑶族人物:土地、莫一大王、莫二大王、瑶王,瑶婆等;也有本族形象借鉴其它族造型元素,如灵娘、三娘、欧官等。因此,这样的交融促使傩面形象数量不断上升。

毛南族傩面形象大体由两大部分组成,即冠帽和面部。冠帽表现的形态除了对傩面形象身份、背景等特征的说明,还对人物的“特长”加以描述。例如灵娘作为毛南族人心目中的“财神”,冠帽处有麻雀叼着金币送进荷包等形态(图2)。同时,面部刻画出角色的年龄、善凶等特征。例如土地公的面部就有对年龄的具体表现。有意思的是,在这36副面具形象中,还有一个类似龙的形象——功曹。其形态像龙和马等动物的混合体,其本领是呼风唤雨。通过考察,现代毛南族功曹的形象与广西其他地区的功曹形象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长脸、突目,大鼻,獠牙等等。由此可知,毛南族傩文化吸收了外来元素,并加以内化,同时在环江地区广泛传播和流行。这一套神仙形象之丰富连陆游曾惊叹:“老少妍陋,无一相似者,乃大惊。”

除了自然神形象之外,祖先、英雄和民间形象的发展也非常值得关注。首先,这些形象能在毛南族社会历史中找到记载。其次,有一部分形象在明清之前还不存在。实际上毛南族傩面具经历了由多到少,再由少到36副的发展过程,这与毛南族人民對傩文化接受和内化息息相关。正如陆游在《老学庵笔记》卷一中记载的:“初讶其少,乃是以八百枚为一副。”可以想象从“桂林傩”传到环江毛南族时的面具之多。最后,由于傩文化仪式的需要,除了详细记录的几个主要形象外,其他的形象可能具有相似的意义。

通过考察发现,毛南族傩面形象以传说和故事等记录为设计蓝本,其傩面形象创作参考了同时期的挂画资料和现实人物形象。另外,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参考了其他族艺术元素。(图3)例如与龙胜小寨村师公面具比较,在它们的冠帽部都有飞鸟形态。除此之外,毛南族傩面形象的功能与风格样式问存在密切联系。同时,傩面形象的构图和表现风格受到木头材质本身形体的限制。

通过对毛南族面具的分析可知其面部是以三维造型的方式进行塑造;冠帽及耳部则采用概念化和图解式的方式进行表现。罗利(George Rowley)曾给出过这类表意方式的解释:1.艺术家关心的是事物的本质导致产生表意的图像。2.把理念图像化是视觉表现的心理学基础。毛南族的民间艺人的造型方式应该是基于这两点,但还有一点是需要注意的,有一部分面具的制作者也是傩戏的表演者。因此,傩面形态的塑造受到有个人兴趣和实际功能需要的影响。

二、形象的形式表现

毛南族傩面具的构图样式,造型风格以及空间观念有着其特殊的表现方式。别具意义的是,毛南族傩面具的构图有别于其他少数民族面具的表现方法。通过与其他少数民族面具的比对,便可发现毛南族傩面具有着独特的艺术形式。

1.构图样式

毛南族的傩面具构图形式呈现出三个主要特征。首先,除了瑶婆和挑夫外,其他的面具都作对称式构图。对称式构图是以鼻梁为中心线,冠帽及其他装饰以这条中心线为基准,向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进行塑造。在中心线的框架下,冠帽中的形态和纹样表现为概念化的内容。第二,除了功曹以动物形象设计外,所有的都以真实人物形象的比例来创作。人物面部的雕刻采用“线描式”手法,其外部轮廓和内部形体都表现得相对明确和平静。面部的明暗表现服从于塑造的形体变化,给人以可触的感觉。第三,除挑夫、锣鼓官、功曹及瑶婆的形象外,其他形象都可分为冠帽和面部两个主要部分。另外,面部的处理与冠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面部刻画简约,采用写实的塑造手法刻画,对人物的年龄也作明显区分,再辅以概念化的肌理和颜色进行修饰。冠帽部分表现繁复,有大量表现傩面角色特征的形态和纹样。例如花林仙官的冠帽采用太阳纹、云雷纹、树叶纹、人面纹和禾穗纹等形态修饰。(图4)

这种对称的、繁复与简约的构图样式是毛南族民间艺术中常见的特点。由于冠帽部分蕴藏着丰富的信息,成为视觉显著点,对观者的眼睛产生牵引作用。而这种牵引作用与毛南族傩面具的独特设计密切相关。傩面具作为毛南族傩文化仪式及活动的重要道具。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将观者代入到整个傩文化环境之中。

2.造型风格

毛南族傩面具在造型方面有两个重要的风格特征:①程式与写实相统一;②封闭与开放相统一。毛南族傩面具的程式化因素具体体现在其内容和表现手法上。从内容上看,面具的整体形态、面部、耳部、冠帽等部分都有不同程度的程式化倾向。例如六曹这个角色从清代到现代一直沿用头戴“双翅”冠帽,圆脸突目,翘眉长耳等面部特征(图5)。从表现手法上看,由于六曹扮演着协助雷王的角色,所以面部一直涂饰为大红色。同时,塑造手法上也一直沿用线描风。制作者在外部轮廓和内部各形体中寻找它们之间的联系,并把面具中各部分的内容串联在一起。另外,在六曹这个形象上,同样体现出写实的表现手法。除了“三停五眼”采用正常人的比例,整体面部形状、颞部、鼻部、颧骨、嘴部都是以现实中的人像为基础进行刻画的。由此可知,毛南族傩面具呈现出程式化与写实性相统一。

毛南族傩面具有着独特的造型理念,即封闭性与开放性相统一。其封闭性与毛南族的传说、神话、故事、唱本以及上面提到的程式化因素相关。实际上文字描述是对傩面形象起到封闭的作用。但是,这样的封闭性不是绝对的。仍然在表现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给民间艺术家留有自由发挥的创作空间。民间艺术家可以通过对形象的理解来进行个性化的创作。从心里学角度看,人们可能接受和加工的视觉信息有限。因此,这种开放性与主观性因素有着密切联系。

3.空间观念

毛南族傩面具主要存在着两种具体的空间观念:①形状安排观念;②平面分解观念。这两种观念分别体现在对冠帽部分和面部的处理上。冠帽区域的空间是开放性的。因而,在冠帽部分,制作者可以根据以鼻梁为中心对称的原则,来自由地安排各类形状和纹样。例如灵娘这个角色的冠部从上到下依次将飞禽、金币,荷包等元素进行排列组合。而万岁娘娘头部的冠帽上的孩童形象则是以环状形态分布排列。

对于面部的处理,则采用了平面分解的观念。在秉承中国传统造型以形写神的原则基础上,民间艺术家采用以线塑形的方式来处理形体和空间,分解圆柱状形体,使面具获得塑造性的光影变化。面具塑造得传神达意有助于介入另一个空间,即参与空间。当毛南族傩文化仪式、戏剧及相关活动的表演者穿戴面具时,观看者便参与其中。

三、结语

对环江毛南族傩面具艺术特征和形式表现的概括和抽象须基于具体的实例。通过分析毛南族傩面具的形象生成、构图和造型元素等方面,有助于理解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和造型理念。

环江毛南族傩面具有着丰富的视觉内容和艺术形式。毛南族傩面具是傩文化的结晶,有着简约与复杂,线性与立体,装饰与表现,具象与观念的艺术形态。通过对毛南族的传说故事、民间民俗、文献资料等方面的释读,把握傩面具的主题、形态特征、形式空间等具体内容。论析毛南族傩面具的艺术形象生成和视觉表现等方面,使我们能够从面具本体出发,品味毛南族傩面艺术的独特韵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