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旧,如新——写在出发上海之前

时间:2024-05-22

有人问,我的雕塑世界巡展走到了第十九站,才第一次走进上海,是否这一站对我而言也只是平常的一站。

而好友毛时安先生在为我上海展览写的序言里说出了我的心声——许鸿飞带着他的具有标志性的已经名闻遐迩的肥女雕塑群,来到了他特别喜爱的上海。是的,他特别喜爱上海,喜爱上海的文化氛围,喜爱上海的现代摩登,喜爱上海的高度国际化现代化……

确实,作为国内与国际化接轨程度最高的大都会,上海是一座时尚,艺术气息浓郁的城市,而同时它也保留着独特的地域人文气息。这座城市的国际化和接地气,恰恰与我的游走于海外巡展的“肥女”有着相同的特质,因此对于这一站的来临我是十分期待的。

至于为何姗姗来迟,到第十九站才抵达上海?正如毛时安一语道出的真相——来上海……他筹划准备了很久很久。早在去年,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的这一站展览就已提上议程并筹备策划,但直到今年,才真正筹备完成。

是的,众所周知,这是我世界雕塑巡展的第十九站;但不为人知的是,每一站展览我都将之作为第一站来筹备。每一站的作品,每一程的出发,每一次的揭幕,我都怀着虔诚的初心去做。

从中国美术馆迈出世界巡展的第一步,三年的时间里,我走过了意大利的西西里,托斯卡纳、都灵、米兰、佛罗伦萨、锡耶纳以及法国的巴黎卢浮宫、英国伦敦、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德国柏林、美国洛杉矶等地,当观众在雕塑前忘情地跃起、欢舞,当他们放下所有矜持,敞开胸怀地去接受这些来自东方的快乐“肥女”,有媒体会使用热情夸张的语汇来形容这场展览的成效,说我“征服了西方的观众”。我以为这样的评价并不恰当,过于粗暴了。艺术无论是创作本身抑或交流的过程,于我而言都是思想情感、生活体现的表达和分享。“肥女”的创作于我而言更是对生活点点滴滴的艺术再现。“肥女”们高歌、起舞、奏乐、恋爱、逗娃等等,每一幕都是我身旁形形色色的人们最真实的生活和情感故事。我将我眼中的中国本土妇女在随时代变迁发展中所表现出的情感生活的平实故事,以雕塑语言再现,将他们乐观自信、豁达开放的精神状态传递给观众,是我对雕塑创作的理解和坚持,过程中因各中人性共有的情怀而与世界各地民众产生共鸣。

诚然,现当代的审美里身躯“肥”并非一种时尚之美,当下瘦身、减肥才是“王道”。带着“肥女”巡展世界之时,不少国外的观众都会好奇:中国的女人都这么肥?体型如此庞大?事实当然并非如此,当然我这“肥女”并非为了曲解当代中国人的形象而创作。中国在不断进入国际的同时,整个世界对我们的好奇心也愈渐强烈。从巡展初期在墨尔本,当地观众心中的中国人印象仍然停留在留辫、裹脚的旧社会形象上。而身躯庞大而轻盈跳脱的“肥女”,却以自由飞扬的精神面貌,冲刷走他们根深蒂固的原始印象。

回到艺术与审美的课题,艺术的发展进入到当代,一件作品具有当代性,审美的指向已不再是逼真描摹现实的外在形态,而在于艺术家置身当下的文化环境,其作品反映出当下的时代特征和精神情感。而当下,中国女性不再是躯体上的丰满,而在于思想情感上的独立、自信和富足。这也是我一直醉心于“肥女”创作的缘由。中国当下百姓思想上的丰饶和自信,是一种与日俱增的时代精神。

近年,我一直带着我的“肥女”周游列国,旨在将中国的艺术引入到世界各地,让国际了解、欣赏当代的中国故事和艺术精神,同时也是我对外国文化观摩和吸收的契机。而上海这座当代中国最为开放的国际性都会,思想上的丰满更不在话下。因此,此次来沪,除了展览,也旨在观摩。一切如此崭新,令人期待。

作为中国新美术运动的拓荒者、先行者刘海粟先生,历经蒙受诋毁的破坏再行艰难的创造,最终成为美术时代的奠基人。每一个时代都需要有这样能抵住逆向洪流而执着前行的先驱。此次我的作品得以进入刘海粟美术馆,无疑是向海老的学习和致敬,也是心怀惴惴地接受一场检阅。为了这次展览,一如我一贯的做法,我创作了数件新作。《惊起》《朋友圈》《忘情》《激情》都是第一次在公开场合亮相,我将它们带到美术馆内作为首次亮相的作品,不得不说既有期待亦有忐忑——一切自然都源于重视。

赴上海之行的队伍浩浩荡荡,同行的都是多年的朋友,一切正如最初出发前往中国美术馆时的情景一般。

一切如旧,一切亦如新。艺术当如是。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