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处在调整期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

时间:2024-05-22

王 姝

从上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默默无闻,到20几年后的今天,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在全球拍场的频频现身,作品身价倍增,以及西方收藏巨鳄对中国当代艺术品投资的先后介入,无疑证明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已经成为艺术市场的新宠,更进一步可以说中国当代艺术品投资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投资品种。在艺术品如此高度市场化的今天,中国当代艺术品能够如此地成长,探其缘由,无疑是与最早关注中国当代艺术的几位西方藏家的收藏行为,以及后期的市场运作密不可分。

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之初,并没有艺术市场的概念。一些西方藏家由于自身的文化修养和长远的投资眼光,用很少的成本对中国当代艺术品进行大量收购。致使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各个时期的代表作被少数几位西方藏家牢牢掌控。之后,经过一系列的学术推广和全球性的展览,这些作品已经成为评定其中一种中国当代艺术品学术价值的标准,价格也不可同日而语。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无疑是由西方藏家按照西方的学术标准培养建立起来的。

随着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不断发展,中国当代艺术品的老牌藏家为进一步提高收藏质量将手中部分藏品出手变现,及时调整收藏结构,通过设立基金、开设教育项目等方式开始在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中扮演自己的角色,以新型的姿态和方式,在价格和市场之外用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中国当代艺术。中国早期当代艺术品的出手与接盘之间的高位换手更是会引发新一轮的高价产生,出售也好接盘也罢,其终极目标都是在寻求和掌控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和学朱的双重话语权。与此同时,更多的藏家开始关注新一代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一方面,相对明星级的艺术品,新一代艺术家的作品价格还比较低廉,有着很大的升值空间。另一方面,他们也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至今的新面貌。可以说,西方藏家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艺术家发掘和投资。从这个角度看,西方藏家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主导性还是比较明显的。

然而,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发展至今,一直鲜有中国藏家的身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经济实力的不足;二是收藏出发点的不同;三是收藏家或投资机构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和认知还不够。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发展之视,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加之缺乏对当代艺术在美术史发展中的系统性认识,导致了中国大量的当代艺术品外流,造成了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被动局面。但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经济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人的财富积累效应凸显得十分明显,从最近的数据来看,我国外需大幅度下滑,但内需依然保持增长,今年一季度的内需仍保持15%的强劲增长。中国的个人财富积累已经达到一个比较明显的转折点,所以艺术品的投资和消费应该是处于上升周期的阶段。据统计显示,中国的收藏力量军不下于7000万,所以中国现阶段已经具备了强大的购买能力。

而西方一些藏家对待收藏不仅仅看重艺术品的升值空间和经济回报,还有对艺术本身的热爱。他们能够从发掘、培养艺术家、艺术品的过程中获得享受艺术的乐趣,所以他们对于收藏更加自觉,眼光自然也会更加长远。相比之下,很多的中国艺术投资者更多的是超于一种投机,看重的是艺术品的高额经济回报,在利欲驱使下的收藏很容易使藏家陷入被动,也就很难实现对艺术的实质推动作用。事实上,这一点与中国收藏家和投资机构的自身修养,以及对当代艺术的认知和理解的不足不无关系。

修养和认知上的匮乏,一方面与自我修炼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也突出了中国美术教育的不足。中国内地在美术的普及和教育上与西方发达国家,甚至是与台湾、香港地区相比都存在一定的差距。目前,只有在艺术院校或艺术科系的学生才能有机会接受艺术史的系统教育,除了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之外,中国大多数地区的美术基础教育和美术欣赏课程只是停留在表面,没有真正达到一个审美习惯的培养目的,艺术修养的民间普及是从萌芽阶段就相对匮乏的。更多人从小就缺乏美的熏陶和培养,所得到的美学标准大多也只是来自书本,并不能亲临美术馆观摩美术经典真迹,也因此缺失了艺术品自我评判能力的培养。更加之国立美术馆、博物馆等相关艺术教育机构在地理结构上的严重不平衡,致使广大普通民众无法自觉地关注艺术、了解艺术。事实上,人民大众的审美能力直接决定了一个民族的文明度,相应也会影响到一个国家艺术市场的发展和成熟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还处于价格主导的阶段,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没有健全的艺术机构体系,所以很多艺术投资者除了价格之外,没有其他的参照和指导。与西方藏家对于早期中国当代艺术品的长线判断,以及对20世纪80年代当代艺术作品的垄断性低价收购相比较,中国本土收藏家尤其艺术机构在这一历史时段的艺术作品收藏上,并不具有一个完整体系,在这种尴尬的境地面前,近年来一些艺术机构开始积极做出调整,特别是民营美术馆在展览、教育和馆藏方面都呈现出了一个良性的发展势头。通过经营性质的转变,和中西方的美术交流的加强,进一步扩大馆藏,从而对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进行梳理。同时,这些美术机构也及时地构筑艺术投资的学术标准,使藏家和投资者除了价格和市场之外多了一份参照。

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从根本上说还是受到西方藏家和机构的影响及主导,这是毋庸置疑的。况且,西方投资者在新的历史时期及时做出了大盘调整,也不会轻易放弃对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主导权。合理的投资并不是对已经热卖的明星艺术家做过多的推广,中国很多的艺术机构也开始密切关注新一代的艺术家,借此推动崭新的艺术潮流,建立自己的学术评判体系和收藏体系,以求掌握市场和学术的主动权。同时,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投资者修养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自觉地关注当代艺术投资。如果众多的艺术投资者能够少一份欲望,多一份理性和长远的眼光,相信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很可能会面临一个新的转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