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文 / 谢华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阳光早餐作为一种惠民工程应运而生,因其食用方便、品种多样,越来越受到上班族的青睐。但是,一些阳光早餐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今年5-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食品药品安全投诉举报中心(以下简称“投举中心”)共接到11件关于阳光早餐粥的投诉举报信息,对部分阳光早餐粥的口感、质量提出了质疑。
2017年1-4月,投举中心未接到有关早餐粥方面的投诉举报,但从5月至今陆续接到来自全市关于早餐粥方面的投诉举报信息共11件,其中投诉举报6件、咨询4件(部分因不能提供具体地址故按咨询录入系统)、意见建议1件。在这11件投诉举报信息中,有6件投诉早餐粥标注的保质期虽为90天,但均在生产日期2~5天后就出现酸败、变质等现象;2件是销售的早餐粥(保质期12小时)超过保质期出现发酸、变质的问题;1件是因食用时发觉口感不好,怀疑阳光早餐粥是利用剩饭加工制作而成;1件是因曾购买到变质的阳光早餐粥后,发现包装标注的保质期为90天,怀疑粥内添加大量防腐剂,建议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加大对阳光早餐粥的监管力度;另外1件是因销售者将生产日期与保质期的字迹抹掉后无法辨识。
因为阳光早餐粥属于快销食品,所以执法人员每次赴现场检查时,投诉人所诉的同批次产品均已售罄,同时查看部分现场售卖的粥类均印有生产日期,且均在保质期内,未见异常情况;经销商大部分都能提供每批次早餐粥的进货票据;执法人员到厂家检查时厂家能出示被投诉产品批次的出厂检验合格报告。针对上述问题,执法人员要求销售商做好进货查验、索票索证及相关资质证明材料,每天对未售完的食品进行例行检查。
据柳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生产科及厂家质量负责人介绍,现在市面上出售的粥分为即食粥和常温粥两大类,即食粥为熟制后灌装,常温粥为生料灌装。常温粥的工艺是将预处理的原材料首先灌装并密封,然后直接放进杀菌釜在121℃高温中消毒,保温50~70分钟。即食粥的工艺是采用传统煮制方法生产,将食品原材料经100℃煮沸30分钟保温杀菌后,在95~100℃进行热灌装封杯。
目前,柳州市有两家企业生产阳光早餐粥类产品。其中一家企业的储存条件全是常温,其生产的即食粥和常温粥的保质期分别为12小时和90天。即食粥的品种有瘦肉粥、筒骨粥、皮蛋粥、芝麻糊、香菇鸡肉粥、黄小米粥、牛奶燕麦粥和绿豆沙等;常温粥的品种有八宝粥、海带绿豆粥、黑米粥、南瓜粥、银耳羹等。另一家企业仅生产一种黑米即食粥,储存条件是2~8℃,保质期是2天,因为对储存条件要求高,仅向具备储存条件的学校供应。目前接到的11件投诉举报均来自市场。
从食物变质原因看,食物中的微生物与空气中的氧气接触,微生物就会生长,食物会很快变质。因常温粥和即食粥的生产工艺不一样,产品保质期也不一样。常温粥经121℃高温消毒、保温50~70分钟后,粥中的微生物被杀灭,处于无菌状态,微生物没有了生长和繁殖的条件,所以食物就不会变质,从而达到防腐效果。而熟制后经热灌装封杯的即食粥会残留少量空气,相应的保质期就比较短。同时,部分即食粥的油脂含量高,遇到强光照射,会导致油脂氧化酸败,加快腐败变质的速度。对有储存条件要求的即食粥来说,温度条件达不到要求也是导致食品变质的原因之一。
从市场销售看,通过到市场实地与销售商交流得知,厂家每天都有专人负责当天未售出的即时粥的回收工作,并将回收的粥低价出售给养猪场。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每位销售商被允许的退货量很少,超过一定量将会被扣钱。所以,不排除会出现极少数存在侥幸心理的商家,将少量超过保质期的即食粥混入当天新进的产品中进行销售。
从生产工艺看,通过与厂家质量负责人沟通得知,常温粥是在今年3月底才推广上市,厂家做过多次成功试验之后才将产品保质期定为90天。针对目前超过生产日期2~5天后出现发酸、变质的问题,推断可能是由于大米、豆子的浮皮部分粘在杯口边缘,造成封口时有一定的气泡残留,导致封口处没有完全密闭,加之气温升高,有利于细菌繁殖导致。或是在即食粥的生产过程中杀菌消毒不彻底,从而出现产品变质的情况。同时,若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挤压、摩擦、碰撞,也容易导致产品出现漏气、漏液,引起产品变质或者生产日期与保质期的字迹模糊不清等问题。
从认知角度看,由于消费者不了解早餐粥的制作工艺或者对塑料类食品包装材料缺乏认识而产生误会。当生产环境、包装条件满足要求,能够彻底杀菌,并且包装密封不透气,常温粥保质期完全可以达到90天。因为大部分细菌的生长都需要氧气、水分和适宜的温度,处于无菌状态会让微生物缺少生长和繁殖的必要条件。如果公众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就不会产生常温粥内添加大量防腐剂的顾虑。当今塑料制作工艺非常发达,早餐粥所使用的塑料杯是由耐热性高达200℃的食品级塑料材料制备,所以无需担心塑料杯能否承受121℃高温等问题,经特殊处理后密闭的塑料杯内食品也能达到无菌状态。
从上述分析看,投诉信息增多除了与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和南方炎热气候变化确实造成极少量早餐粥变质有关外,也与市民不了解早餐粥制造工艺和食品安全相关知识有很大关系。对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加大宣传。可将早餐粥的制作工艺及相关常识向公众宣传,让公众了解其加工制作过程、导致少量早餐粥出现变质的原因及厂家采取的措施等,从而消除公众的顾虑。
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企业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认真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同时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全面整改,将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加大对生产厂家的培训力度。特别是加强对一线封灌检查工人、质量检测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增强其责任心,严格把好质量关。同时对销售人员加强培训,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守法经营意识,并按法律法规要求索取相关的证明材料及做好进货查验、销售台账记录等工作。通过培训,督促生产经营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确保其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产品,达到社会共治的效果。
加强对生产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督。针对出现问题的生产经营企业,监管部门加大监管频次和力度。加强指导,帮助企业分析原因,共同制定整改措施,并督促落实到位。对拒不改正的企业要依法给予处罚,及时销毁过期、变质的食品,确保市民能吃上放心安全的阳光早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