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本刊评论员
贵州盼“雁归”
本刊评论员
“走新路”的贵州期盼“雁归来”。“贵商的发展壮大是贵州的骄傲,贵州的后发赶超离不开贵商的积极参与。”第二届贵商发展大会,盛邀海内外贵商“共同分享高铁时代新机遇,携手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8月25日,《“雁归兴贵”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行动计划》公布,以期更好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
雁归兴贵,这是在经济新常态下,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描绘好的时代画卷,而且是实实在在需要各个层面做实做优的民生工程。
因为曾经的封闭与落后,无数胸怀创业梦想的年轻人,走出大山,去往他乡实现创业梦、淘金梦。外界的新知识、新技术深深吸引着他们,“贵商”在远离家乡的地方,为国家经济社会的长足进步,贡献着力量与智慧。
对贵州大山里的农民而言,外出打工曾经是改变贫困状态的有效方式。贵州输出劳务的时间长,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获得财富积淀,也是改革开放给予这个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省份的发展红利,许多乡村的面貌因村民的辛勤奔波而大大改变。
大山里的贵州,许多地方曾经难以想象的生存环境,激发着当地百姓改变现状的雄心壮志,他们开山劈路,打开走出去、引进来的大门。更多的农人,踏着改革开放的宽阔大道,走向寻求知识与财富的崭新天地。“大雁”成群结队飞越成峦叠嶂的高山、蜿蜒曲折的河流,梦想的羽翅,装点着贵州腾飞的绚丽云彩。
大山无言,它们以深厚的资源储存,养育、陪伴着世代生活于此的人们。它们总是像慈爱、温良的母亲,不停眺望那条通往家门口的崎岖山路,思念着外出谋生已久的孩子。大山知道,这村庄的喜怒哀乐,注定都是它永恒的记忆,它也知道,死守一亩三分地,人们难以维持长久的富足与幸福。
“回家吗?”对已经习惯了发达地区生产生活状况的许多贵州大山儿女,的确需要好好思考这个简单却又纠结的问题。有人可能不用回答,“找不到工作”的就业环境给了他们最清晰的答案;有不少人过着“候鸟式”的打工生活,频繁辗转于老家与不同城市工地之间;有人坚持着收入不如以往的工厂务工生活,期望着有朝一日老板能多发一点工资。他们本不想奔波,他们始终挂念着家人、家乡。
年轻一代农家子弟,早已不习惯家乡起早贪黑的农耕生活,在沿海及其他发达地区“不好进厂”带来的生存压力中,他们艰难地寻找着工作机会。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像老一辈务工者,依靠体力劳动获取价值回报,而是希望在“干中学、学中干”,获得一技之长,以求收获更高收入或者将来“自立门户”。他们希望更有尊严地生活,他们希望陪在父母身旁,他们希望离土不离乡。
而在外“创”有所成的人们,有些开始感受到需求萎缩、成本飙升形成的市场重压,他们开始寻求新的立足之地。贵州全省上下、各地各部门努力构建良好营商环境,培育紧跟经济新形势的创业生态,用最真诚的行动搭建创业平台。社会氛围、政策支撑、硬件环境足以凝聚起“回乡兴业”的吸引力。不少贵商回来了,带着他们的生产技术、管理经验以及“见过大世面”的眼光,带着一腔热爱家乡的情怀,他们成了地方发展耀眼的创业之星,成为了一种“方向”。
雁归兴贵,日新月异的家乡在召唤。后发赶超的贵州,需要在外“闯荡多年”的贵州儿女共同献策献力。有一种景象无比美好:创业者回来了,为乡亲们倾力提供就近就业的机会;老一辈打工者回来了,照顾着家里人,安心地在家门口拿工资;年轻人回来了,他们用一技之长,为自己向往的生活专心致志、蓬勃奋发。
(执笔:岳 振 责任编辑/喻 丹)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