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翟清洲
(公主岭市桑树台镇中心小学校)
小学班主任与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翟清洲
(公主岭市桑树台镇中心小学校)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慢慢会有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严重影响了少年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的成长。故此,每位班主任教师不仅仅要完成教学教育安排工作,还应认真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加强一些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促进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心理疏导 小学班主任 问题 原因 策略
适龄儿童自进入小学校园起,就会经历与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不尽相同的学习生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经历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慢慢就会一些不良的心理情绪,严重影响了一些少年儿童身体和心理的健康的成长。故此,每位班主任教师不仅仅要完成教学教育安排工作,还应认真学习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知识,加强一些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促进每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过度依恋家庭,不适应集体生活。一些小学生自出生起,就是四位老人、爸爸妈妈的呵护中慢慢长大的,对家庭、自己的亲人极度依恋,上学后不适应集体生活,离开家庭和亲人这么长时间,这些孩子就闷闷不乐。有些孩子虽然有着幼儿园集体生活的经历,那个阶段有三位教师照顾,主要活动就是游戏和玩耍,这样的情绪还表现不出来,一旦开始了系统的学习生活,这些学生就觉得这种生活很单调、乏味、枯燥,久而久之,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情绪过度波动。一些学生对轻微的外界刺激,如同学之间的打闹、一不小心手重了点,他就反应非常强烈;教师轻轻的批评,也会引起他们过度的反应;在家里稍微有点不令他满意的地方,就大哭大闹,甚至做出过激举动如不吃饭、离家出走等;成绩好时就手舞足蹈,一旦成绩不理想就痛哭流涕等,这类学生的确让家长和班主任教师难以管理。
3.过度恐惧与焦虑。独生子女,他们在以前的生活中接触到的人数量有限,一般都是身边的熟人、邻居和亲戚,虽说有些孩子有自己的兄弟姐妹,但总体上家庭人数不是很多,孩子的交际范围难以扩大,有些孩子的适应能力较强,但另外一些孩子一旦走进陌生的校园,突然接触到陌生的同学和教师以及大量的高年级同学,他们就表现出来了恐惧的一面,不敢与人交往、过度沉默,警惕心过于强烈。还有,一些学生在进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后,对于突然出现的大型考试显得过于紧张,担心出错、或者成绩不理想而引起责骂,这种情况也导致了他们产生了恐惧和焦虑情绪,不利于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考试。
1.家庭原因。家庭因素是一些学生自上学后产生不良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家长对孩子的过于溺爱,导致了一些孩子形成了任性、娇惯、淘气等缺点,但家长有时听之任之,基本上是纵容这些习惯。这样,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就慢慢产生了,并日积月累。还有一些学生,家里存在特殊情况,如家里过于困难、家里出现变故、单亲家庭等,时间久了,他们身上就显得有些自卑,平时比较沉默,不愿意与人交流、不合群,等等。
2.社会一些不良价值观的影响。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竞争的加剧,一些家长对未来过于担心,对自己的孩子要求过高,总是盼望着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在考试、学习、集体活动中表现优异,要求自己的孩子能当上班干部、队委会成员等,对自己孩子的要求过于严厉,给一些学生带来了过多的压力,这就使得一些孩子整天闷闷不乐,提心吊胆,心理包袱过重。部分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更优秀,给孩子报了太多的补习班,使得一些孩子整天绷紧了神经,课余时间被学习占用,快乐的童年生活被过早地掠夺,也使得一些孩子出现不良的心理情绪。
3.身心成长的客观现象。每个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大、身心的发育与成长,认知力也会慢慢增大,视野的开阔、知识面的增加的同时,遇到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困难、挑战、与挫折也会不断增加,每个孩子在遭遇到这些复杂的事情时,有时就会显得一片茫然、手足无措,时间久了就出现了心理问题;随着慢慢地长大,他们慢慢会步入青春期,心理问题也会使之产生。
1.用自己的乐观开朗感染学生。“种花须知百花异,育人要懂百人心。”作为新世纪的现代班主任,应当从各方面了解学生,在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中,认真做好班级心理教育工作,是搞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需要。小学班主任的工作自始至终是以教师的人格影响学生人格的过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只有人格能够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班主任乐观开朗的人格就是最好的心理疏导工具。
2.民主关注每一位学生。在班集体中,班主任教师的期望效应发生在少数表现优异的学生身上,作为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往往因为不需要特别“操心”而被班主任所忽视,而老师心中所谓的“后进生”基本上被忽略了。从心理健康的要求考虑,这种忽视是不能允许的,所有的学生都需要班主任的注意和关怀。班主任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班级生活的愉快、和谐,使每一个学生体会到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帮助每一位学生解决一些心理问题。
3.适度表扬,用表扬、鼓励、赞赏帮助学生战胜心理干扰。心理学研究证明,正确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鼓励,对学习能起促进作用,能强化学习动机,鼓舞上进的信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哪怕是获得微不足道的进步,教师都要给予不同形式的肯定和表扬,以此换来他们的自尊和加倍努力。
总之,我国每位班主任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应关注每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现一些学生身上出现的不良情绪,从内心上关注他们,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引导每一位孩子都实现身心健康成长。
[1]晋玉,葛明贵.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刍议[J].皖西学院学报,2004,(04).
[2]林崇德.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