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教学情境

时间:2024-05-22

◆尹爱霞

(新浦区浦南镇小学)

浅谈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教学情境

◆尹爱霞

(新浦区浦南镇小学)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创没有价值的情境,要体现生活性,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要具有直观性,要体现学科性,要表达情感性,还要兼顾一节课的完整性。要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探索知识、展现自我、张扬个性,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学习和理解变得容易和有趣。

生活性 形象性 学科性 问题性 情感性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消化吸收。知识也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才能容易被学生理解、消化、吸收。这个比喻非常生动地揭示了知识教学中情境的价值。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教学内容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能够再现知识的背景或特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学生架起探索知识的桥梁,沟通新知与旧知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的学习和理解变得容易和有趣。如何才能创造没有价值的情境呢?

一、创设情境要体现生活性

智慧的源头是生活,教学源于生活,运用与生活。我们在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到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逐步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教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例如,在认识圆柱、长方体、正方体和球时,我让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积木带到学校来。让学生实际比一比、看一看、拼一拼、搭一搭,在活动中认识掌握各种形状的特征。学生学的愉快,玩的开心。

从学生熟知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把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学习往往就变得简单、轻松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原来也可以如此快乐。学生也就愿学、乐学了。

二、创设情境要体现经验性

创设情境经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美国著名的教育心里学家奥苏伯尔曾经说过:影响学生学习的唯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见,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必备条件,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展现自我,表达自我。

例如,学校组织 28名同学去游玩,每条船上最多坐 5人,至少需要准备多少条船?学生能够根据情境的提示,独立探索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8÷5=5(条)……3(人),那么,到底要准备多少条船呢?这时学生的经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剩下的 3人也至少需要一条船,加上前面的 5条船,至少需要 6条船。

陶行知先生有一个精辟的比喻:我们要有自己的知识经验做根,以这经验所发生的知识做枝,然后别人的知识,才有可能接得上去,别人的知识才能成为我们知识的一个有机部分。任何有效的教学都要对学生的知识经验充分挖掘利用。

三、创设情境要具有直观形象性

小学生的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许多知识的学习还要借助具体的实物或模型。因此,我们创设教学情境时,也要设置一些看得见,摸得着,具体形象的物体,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给学生的想象和联想插上翅膀,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的经验范围,以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获得更多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观察物体时,我准备了很多的实物,如茶壶,录音机等,让学生实际观察,积累观察经验。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我还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操场上观察篮球架、教学楼等物体,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场景中,提高观察能力。回到教室后,我让学生回忆刚才的观察过程,说一说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把具体的形象抽象化。然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茶杯,让学生说出从不同面观察到茶杯的样子,学生就能够根据观察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在头脑中体现一个立体的、真实的茶杯,想象出不同角度观察到的茶杯的样子。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有效降低了学习难度。

通过上面的安排,将学生置身于一个直观的情境中,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个探究者,发现者,每个人形成自己的观察方法,激发学生的想象,也为学生以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四、创设情境要体现学科性

由于教学的内容和学科的特性不同,同一个情境会有不同的需要,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以“春游”的情境为例,如果是在语文课上,一定会让学生想到春天的美景和与春天有关的诗句、美文。如果是在品德课上,一定会让学生重温,爱护环境,不要乱扔果皮垃圾,爱护花草树木,注意安全等问题。而在我们数学课上,学生一定会思考:去多少人,去哪里?如何租车?要用多少钱……

因此,在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数学学科的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显教学重、难点,体现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五、创设情境要体现问题性

情境的问题性是指创设有价值的情境,一定要内含问题,它要能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在不同情境中,人的思维活跃程度大相径庭,特定的情境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敏捷,迸出创新的火花。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创设内含问题的探究情境,拓宽学生的探究空间,不拘泥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例如,在教学有关 10的加、减法时,我展现教学图片,创设了一个踢足球的场景。有位细心的学生提出场景中两个球队的人数不一样,比赛不公平,我借机反问:你可知道足球比赛时每队应该是多少人?能在场上自由奔跑的是多少人?如果每队上场 10人,蓝队有几个人没有出现在画面上?黄队呢?你还能想到哪些问题?带着上面的问题,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在上面的活动中,我立足于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因势利导,因疑设疑,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既高效地完成了学习目标,又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分析生活的习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总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价值的情境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新课标倡导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用情境为学生探索知识提供攀爬的支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根据实际需要,巧妙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快乐。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培养大智慧。

[1]余文森.有效教学十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0.

[2]教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