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在进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都存在“词不达意”“语句空洞”“缺乏情感流露”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很多教师采取了“背诵范文”“加大训练强度”等练习方式,但其效果均不是很好。其实就写作本身而言,它属于一种语言输出活动,其成功的前提是要有连绵不断的语言输入内容才可以实现。阅读作为最大的语言输入方,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将写作教学融入到其中,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增强学生写作意识有很大地促进作用。
对于一些初中生来说,由于之前已经接受了6年的小学教育,因此用简短的文字来简单描述一件事情其实并不是很难,而真正困难的是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和对精美文字的使用、编辑。特别是对于《语文新课标》提出的“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这一基本要求,学生在领悟和实现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鉴于此,要想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师应努力让学生积累更多精美的词语,熟悉这些词语的使用方法和方式,并开展深入的练习后,才能在真正需要这些词语时有意识、有选择地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写作文章之中。为此教师在开展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时刻引导学生将自己认为比较喜欢的词语提炼、摘录出来,并尝试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展开短篇写作,从而实现优化写作质量的目标。
比如,在讲授《白杨礼赞》(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时,某位同学对课文中的“恹恹欲睡”这个词语印象十分深刻,经过查阅字典和其他资料后,他明白这个词语有“精神萎靡、昏昏欲睡的样子”的含义,同时也有“因患病导致身体不适的样子”,于是该生尝试用这一词语进行短篇写作:“我们学校的校足球队一直都非常厉害,然而在上周的比赛中却输了。在现场,当我看到球员们不好的表现时让我变得恹恹欲睡。”在这句片段练习中,因为有了“恹恹欲睡”这句成语,使文章变得更具有可读性。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提出:“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这一要求中可以看出,在开展写作过程中学生除了应该具备基本的表达能力,还应增强自身情感的抒发意识和提升相应的空间。而这种情感的表达与抒发更多的需要学生在日常阅读过程中的积累。为此在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些自我认为比较感人的片段,或者选择一些自我印象较为深刻的语句,按照“品读文章—赏析语句—抒发情感”的方式开展教学,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比如,在讲授课文《纪念白求恩》(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时,某位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尝试书写《读后感》,有位同学写道:“看完这篇课文后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句话。特别是在目前这样一个‘盲目追求个人利益’的时代,很多人将‘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做出很多‘利己不利人’的事情,与‘白求恩’同志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师见该生能很好地将当今社会与课文内容结合在一起感到十分欣慰,并引导其继续开展写作:“能不能从一个典型的案例中进一步说明目前社会中的一些‘利己不理人’的现象。”一篇优秀的读后感正是在不断的引导、启发和修改后才能最终呈现出来。
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从文章中找出一些比较热门的话题让学生开展素材的调研与搜索工作。通过大量搜集素材的方式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从而为日后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讲授课文《核舟记》(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时,当教师讲完课文后说道:“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一件微雕工艺品的艺术形象。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请大家开展调研工作,找到一件或多件自认为比较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并仔细观察后尝试以短文的形式将这一作品表达出来。”有学生在众多作品中找到了一件名为“长信宫灯”的作品,并书写道:“……长信宫灯是一个以‘汉代宫女’为造型的灯具。灯具中的宫女全身下跪,一手托住一盏灯;脸带微笑,双眼炯炯有神……。”通过这种方式开展练习,对于提升学生的观察和写作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进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或学生盲目地将写作独立出来,就会出现学生不知如何写,写作内容缺乏可读性等问题。换句话说,就写作本身而言,它属于一门综合性的练习项目,一方面,学生需要不断积累写作时所用的字、词、句,另一方面,在开展深层次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引导学生将阅读成果转换为写作,只有很好地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才能真正在写作过程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