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王欣欣
阅读是学生运用语言技能的前提条件,是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和获得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象思维”理念是指教师在洞察阅读文本中的汉字、文学性、审美性等根本特性的基础上,使语文阅读教学摆脱传统输出式理性教学模式的发展桎梏,师生转而共同走进物象、意象、形象和事象的世界,促进学生形成回归语言的感悟性。阅读教学范式在革新中形成的发展状态,给广大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以“象思维”理念为核心,与阅读教学相融合,形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范式。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阅读文本并不是单一割裂的文本,是有一定内在逻辑和整体性的,可以将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渗透其中。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创设的方式,创设具体的物象,使学生的情境体验和想象与阅读文本相得益彰,激发学生的感性阅读思维,促进学生的自悟与开化,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知能力。
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春》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播放轻松愉悦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徜徉在乐声中,然后带领学生朗诵课文,从整体上感知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文章中的意象列举出来,在黑板上写下:山、水、太阳、桃树、杏树、梨树、花、雨……让学生在具体的物象中联想并感受春天的气息。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找画面”,从课文中发掘一幅幅明媚亮丽的风景,有的学生喜欢春天的微风,微风拂面的和煦温暖令人放松舒适;有的学生喜欢春天里的鲜花,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有的学生喜欢春天的雨,学生描述了雨后的树叶是浓绿的,下雨时的春天恬静美好。教师可以将学生描述的美景罗列起来,让学生体会自己想象的画面和其他学生想象的画面,促进多个春日美景图在学生脑海内的流动、播放和演绎。之后,再鼓励学生探究各个画面之间的关系,有的学生认为这些画面都属于春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还有的学生认为,这些美景都是春天的景象,景物中含有春天万物复苏的特征,共同构成了春天。教师在肯定学生回答的同时,补充朱自清写下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把学生代入到朱自清的角色中,使得学生重新与课文接触交流,体验朱自清的心境和他笔下景物的含义,从新的形象思维中看待课文中的物象和意象,从全文整体上感知春天。
通过创设物象的方式,学生可以走进充满物象、形象和意象的世界,借助情境内容,自然而然地产生联想和想象,促进思维的自由生发。在这种范式下,教师将阅读教学整合为立体化的深度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与文本的贴近,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象思维”理念可以借助事物的形象特点,类比推论出事物的规律。把“象思维”理念中的模型引入阅读教学中,有利于打造尊重学生感性思维和相信学生悟性的阅读教学范式,促进学生阅读中的自我觉悟和发展。
以统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济南的冬天》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在课堂上展示济南的城市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济南的四季景色,然后,教师让学生共情课文,进入联想感悟的世界,谈谈对文中提到的事物的细微感受。有的学生分享了自己对冬天的日光的看法,认为冬天的中午是很明亮的,将冬天的太阳比喻成了白炽灯,刺眼且不温暖,日光趋近于白色,看起来有点压抑和可怕。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类比和比喻的方法,把冬天的太阳比作白炽灯,表达出冬天太阳的明亮感和疏离感。这时教师可以追问学生,为什么会把冬日与白炽灯联系起来,让学生分析一下这两者的关系。学生在深入思考后,回答说白炽灯是家家户户都会用的灯,虽然重要,但是存在感很低,与人之间会形成一道自然的隔离状态。冬天里的太阳也是这样,只是明亮,并不会真正温暖到人,冬天的太阳和白炽灯一样,只有明亮的冷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物象的本质特征,通过自我感悟的方式形容出来,形成了“象思维”层次上的物象与物象之间的流动与突破,深入发掘出自身对意象的感知能力。还有的学生分享,认为济南的冬天是干燥的,学生描述这种干燥类似于真空的干燥感觉,好像济南的冬天里,人的呼吸都会勉强,这是根据文中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描述而感触到的,并且联想到了真空包装袋,认为济南的冬天是平静且没有活力的,教师同样赞扬了学生的类比联想。
通过鼓励学生品味文章形象化笔调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的形象思维,建立理解阅读文本的新契机,让学生自由交流和感悟,体现不同层次的思维观念,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深度阅读思维,激发学生的阅读思考积极性。
阅读教学的实际意义是提升学生的书面写作水平。“象思维”理念在阅读教学范式中,可以促进学生语言意识的流动和转化,让学生的感性情感沉淀,令阅读品质与个人的觉悟处于同一个层次。在学生主体与阅读文本紧密联系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创设事象,体会超越文本表意的思维内涵,发展语言智慧,表达个性思维。
以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和学生齐声朗诵,共同沉浸在诗意的联想中,体会诗歌中“黄昏”“云烟”“百花”“雪”的意象,从物象和意象着手,创设物象与意象间的新的联系,即促进事象的形成,品味诗歌骈散结合的语言美。教师可以让学生体会这首诗灵活自由的比喻方法,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无所拘束地写两句诗。学生在阅读感受的基础上,写下了很多清新温柔的诗句。有的学生写秋天:“我踩着秋天,捡起落叶,落叶成了书签,于是,我私藏了秋天。”有的学生写大海:“你是海潮卷起的月光,是飓风托起的信笺,是天幕渗出的墨水,是大千世界的归宿与尽头,是茫茫无际的海洋。”教师在听了学生的分享回答后,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次上赞扬和鼓励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改变、进步和发展自己,让学生在诗歌中获得的灵感与启迪不会消失,而是以新的形式传递留存下来。学生跟随内心感受,抛开格律和拘束写出内心深处的自然感触,超越了课文的表意,根据思维意识的发展,创设出了新的事象,即“海潮与月光”“飓风与信笺”之间的新的自主联系,并在感性理解的驱使下,建构出个性的“象思维”世界,探索自身的语言感受和表达方式,形成独特的语言表达智慧。
通过建立新事象的方式,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联想和想象的思维体悟深入探索下去,寻求深度阅读思维。同时,在教师非定向的动态指导下,学生的思维体验和知识概念走向纵深处,形成立体化的深层次发展,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由发散性共情感悟转化为深度创新和再造,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智慧。
总之,教师在“象思维”理念的教学指引下,植根物象,以形象为先导,推演事物的发展和衍生规律,整合创设新的事象,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感受、直觉、体验和想象与阅读相结合,全面发展语文学科素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