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写人类散文往往和小说作品一样,将塑造人物形象作为主要内容。因此不少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产生困惑,分不清散文和小说之间的区别。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比散文和小说,尝试弄清楚两者的区别,进而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下面以《我的母亲》和《故乡》两篇文章为例分析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
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我”,写人类的散文和小说有很明显的不同。散文中的“我”是作者本身,作者借助其抒发自身的情感,因此表现的是“主情性”的艺术。但是小说则有所不同,小说中的“我”其实是故事的讲述者,是一个虚构的人物,作者用其作为故事的讲述人和见证人。小说中的“我”虽然有作者的影子,但是却并非完全展现作者的情感,更重要的作用是展现社会生活。
《我的母亲》是一篇写人类的散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回忆了和母亲有关的几个片段,通过真挚的话语和动人的细节展现了母亲的形象。在这篇文章中的“我”就是作者本人,当“我”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形容母亲的时候,其实表达的就是作者本人的感情。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作者在年幼的阶段所感受到的母亲、在五六岁时感受到的母亲、临死前的母亲分别有什么不同,作者在回忆母亲时怀有的情感有何变化。《故乡》则是一篇小说,其中的“我”也是作者笔下的一个人物形象,作者用“我”作为整个故事的讲述者,从“我”的视角出发看到了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我”对于两人的变化持有怎样的看法,并探究作者如何通过“我”的感受体现出人和人之间的隔膜,表现出对于旧社会的不满。学生通过对比发现,两个“我”一个真实,一个虚构,有着明显的不同。
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比写人类的散文和小说时,要鼓励学生尝试关注其中的“我”,注意分清楚真实世界和虚构世界,这样学生才能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比分析写人类的散文和小说中的其他人物,分析特点。散文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作者亲身接触的人物,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同时作者在描述这些形象时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但是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描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作者描述在特定环境中的人物及相互关系,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形象更为丰富多彩。
在《我的母亲》一文中,作者主要展现的是“母亲”这个人物形象,但是与此同时作者也描述了父亲、妹仔、二弟等人物形象。这些人物都是作者亲密接触的人物,作者在描写他们的时候也加入了主观的情感。如父亲在年幼的“我”心里是一个隐形人,因为父亲一直都不在家,而在长大后,这种情况也并未发生变化,“我”对父亲的印象仅仅是教授《三字经》,带来的是痛苦的回忆。可以感受到由于父爱的缺失,所以使得“我”更加感受到母爱的珍贵,体会到母亲严厉又慈祥的性格特点。而《故乡》一文中作者主要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写作,描绘了闰土和杨二嫂的变化。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析两人在思想性格和生活作风方面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可以发现,作者对这些人物的描写虽然都很细致,但都是进行动作、形貌方面的描述,因为“我”只能从外围入手进行感知,描写其在特定环境下的变化。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对比写人散文和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学生可以逐步发现,写人散文中的人物是作者内在感知的体现,而小说中的人物是作者对于外围世界的感悟,因此有着内外的区别。
写人的散文和小说中都有事件,但是如果细细品味还是可以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写人的散文中,事件是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基础,由于散文具有主情性,所以作者所描述的所有事件其实都为了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但是小说作品则与之不同,作者为了展现情节发展变化而描写事件,体现的是小说中人物的成长和发展。
《我的母亲》中描写了几件母亲和“我”之间的事情,如母亲请来老夫子教授,虽然十分心痛“我”,但是却并不阻止“我”被父亲责打,通过这样的细节描写展现出母亲虽然爱“我”,但是却并不溺爱,体现出母亲对“我”的深厚情感。学生可以发现,虽然作者描写的是事,但是起主导作用的依然是“情感”。但是《故乡》则不一样,作者描写年幼时和闰土接触,其目的是为了和长大后再次遇到闰土这件事情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可以发现闰土的发展和变化,闰土从天真变成了愚昧陈腐,逐步变成和长辈一样的人。这种人物成长和变化是为了主题服务,展现了作者对于封建制度的批判。
由此可见,写人散文中的事件也是情中之事,而小说中的事件则是为主人公服务的,是为了展现人物的成长和发展。因此这两者之间有着较大的不同之处。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必强行将各种文体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展开阅读对比等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在对比写人类散文和小说的区别的过程中,学生透过分析“我”“人”“事”的方法弄清楚两者的区别,学生的鉴赏能力可以得到更大的提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