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效文言文教学的七个关键字

时间:2024-05-22

文言文是古人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载负者璀璨的华夏文明,文言文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然而,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并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步归纳出“七字”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读”

“书读千遍,其义自见。”只有在反复诵读中学生才能逐渐领会文言文的大意,体现在具体教学中就是如何有效落实“六读”。

默读。学生预习默读,要求把重点词语圈点、勾画、标注,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何谓重点词语呢?一是学生不会的,哪怕是日常用语,只要是学生不会的就是重点;二是意义比较实在的文言词语;三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以及词类活用等;四是课下注解中的一些高频词。

范读。教师范读或配乐朗读时要求学生仔细聆听,感知课文大意,并对重点词句标注拼音,划分节奏。

自由诵读。自由诵读的目的是锻炼学生朗读能力,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读通读顺文本,获得语感。

抽查朗读。检查个别学生朗读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并对这个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既要肯定优点,又要指出不足,纠正错误。同时教师应适当点拨启发,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比赛朗读。开展小组朗读比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全班齐读。全班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能让优生带动潜能生,读通课文,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二、“译”

教学文言文,我首先教给学生“留、加、换、调、补、删”翻译“六字”法 。

“留”,就是对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职名及物品器具等直接保留,不做翻译。如《醉翁亭记》中的“琅琊”“酿泉”“醉翁亭”“智仙”“太守”等就属于这一类词,翻译时直接保留下来就行了。

“加”,就是加字组词,将文言文中单音节词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词。如《论语》十二章中“信”译为“诚信”;“惑”译为“迷惑,疑惑”;“好”译为“喜好,爱好”等。

“换”,就是针对一些词古今意义不同的情况,用现代汉语中的词去替换那些古汉语中有而现代汉语中已经不用或词义发生了变化的词。主要表现为:词义完全变化、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的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如“狱”译为“案件”;“川”译为“河流”;“妻子”译为“妻子儿女”等。这些词语外形古今完全相同,可意义却发生了根本的演变,翻译时应区别对待。

“调”,就是调整语序,即对文言文中语序倒装的句子,根据现代汉语语法予以调整。

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及主谓倒装等特殊句式,翻译时就需要先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后再翻译,否则就不符合现代语法。“何陋之有?”中“何陋”是“有”的宾语,先调到“有”的后面,再翻译为“有什么简陋呢”?

“补”,即补充,就是把文言句式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及介词等先补充出来,以求句意的完整,再翻译。如《咏雪》中“待君久不至,已去”,省略了主语“家父”;《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省略了谓语“鼓”。

“删”,即将无实义的词,如发语词、助词等删去不译。如《诫子书》中“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夫”是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不译;“也”是句末语气词,也删去不译。

总之,文言文翻译要着眼全篇,落实到一句一词。特别是一些关键词一定要落实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解词译句同样也离不开特定语境。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通过个人“独学”、同桌“对学”、小组“群学”的合作学习方式,翻译课文,梳理内容。

三、“析”

“析”就是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进行恰当的分析,以加深理解。分析的方法可因文而异,一般来说,记叙文可按记叙的要素分析,重点把握人物事件;议论文要厘清论点及论述的思路。对于文学作品,可抓住人物形象,或根据思想感情发展变化来分析,或根据故事情节结构来分析。譬如赏析精彩语段或经典名句,首先,抓住关键词句解释翻译,理解思想内容;其次,结合写作或修辞手法,品味语言特色;最后,深入探究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或哲理。

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句可做如下赏析:解词译句:“上”,长到;“入”,映入。全句意思是:“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该句运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青苔长上石阶(照样)绿意盎然,野草映入帘里(依旧)郁郁青青的特征。深入探究作者思想感情:这里作者以青苔和野草自比,突出陋室的清幽宁静,表现了作者淡泊的心境和高雅的生活态度。

四、“评”

“评”就是对文本进行评价,目的在于锻炼和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分析评判能力。教材所选范文,绝大多数是各个时代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但由于时代局限,我们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具体要做好两点:一要切合实际,抓住重点;二要客观公正,一分为二,绝不可以“自我”为标准随意拔高或者过分贬低古人。

五、“练”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巩固知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练习。平时训练中,重点知识设置要活,要突出特点。也可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主命题,相互检查。如:文言词语积累,文言句式翻译,都可通过适当训练检测以求巩固。同时,还要加强前后知识间联系,特别要注意辨析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因此在学完一篇文言文后,我通常会再选一篇类似的短文让学生学习,来拓展并巩固所学知识。

六、“诵”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文言文,就应当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读多背。当然也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而应类似先分析课文的结构,梳理作者的思路,让学生先识记框架,记主干,再添枝叶。七年级同学刚接触文言文,面对篇幅较长的文言文望而生畏,这时教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教育,“走一步,再走一步”,一个一个地克服小困难,最终克服大困难。让学生明白从小事做起,最终成就大事的道理。同时,在背会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识记;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文学味。

七、“结”

总结、反思是学习知识的有效途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学习知识就应当及时总结反思。总结,是成功后积累经验的必要步骤;反思,是对自己一个阶段得失的剖析评价,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及时地总结、反思有利于学习更上一层楼。

总之,教师要结合文言文教学的特点,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积极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把枯燥的文言文教学变得充满活力,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