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融媒体环境下社会新闻直播有声语言的特点及应用

时间:2024-05-22

陈腾飞

目前,在媒体融合不断深入推进下,融媒体时代早已来临。在媒体融合的进程中,社会新闻直播已经成为新的新闻传播方式。

一、融媒体环境下社会新闻直播中有声语言的特点

从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河南平顶山日报抖音直播平台累计播放社会新闻直播36场,观看人次1135.8万,可以视为成功的社会新闻直播探索,具有代表性。本文以平顶山日报社会新闻直播有声语言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语料库对社会新闻直播有声语言的特点进行分析。

(一)互动性

在社会新闻直播有声语言中,互动性是最为显著的特点。社会新闻直播一经开始,网友就可以看到直播镜头这边的现场情况、听到现场的声音,并根据新闻现场的发展状况在评论区参与互动、表达观点。

研究发现,在直播互动中,记者在运用有声语言时通常以陈述性语言为主,平均用时占有声语言总时长73.6%。陈述性语言主要是记者根据现场状况以最朴实、最直观的方式将重要的事实陈述出来。在陈述性语言中,常用的句式为主谓结构,占比83.2%,例如:“记者现在是站在这个抽水管附近。”语法中,记者常用短句(7个实词以内),长短句比例为1:1.89,例如“两只小老虎趴在墙角”,短句具有直观简洁、通俗易懂等特征。

以平顶山日报《姚电大道西段主管道突发爆管,市自来水公司紧急抢修中》直播为例,记者通过大量重复性的词汇和句式来服务不同时间段进入直播间的观众:“欢迎风清气正,是的,现在咱们的工作人员已经在积极地抢修管道……”这里记者采用动宾结构短语的形式“欢迎某某”来指定目标观众,“是的”用来肯定观众的评论,之后通过陈述性语言与目标观众进行互动,“现在咱们的工作人员已经在积极地抢修管道……”。在本场直播中,陈述性语言平均时长为9.13秒。在用陈述性语言表达之前,记者一般会加上反馈性语言与观众建立联系,其中高频词汇为“是的”“对的”,本场直播“是的”的频次为892次,“对的”的频次为674次。观众平均每分钟互动32.6次。这表明,记者和观众进行了较好的互动,直播语言具有互动性。

图1 《姚电大道西段主管道突发爆管,市自来水公司紧急抢修中》直播截图

(二)灵活性

社会新闻直播有声语言具有灵活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新闻观众具有差异性

针对新闻观众的差异性,记者可以灵活运用有声语言。在同一场直播中,记者可以根据观众的差异性灵活切换普通话和方言。通常情况下,记者会优先使用标准的普通话进行直播;当遇到区域性强的观众时,记者可以灵活选择普通话或方言与观众交流沟通。

图2 2022年3月-2023年3月平顶山日报社会新闻直播观众地域分布数据

通过平顶山日报社会新闻直播观众地域分布数据可以看到,本地观众占全国观众的21.4%,所以在报道本地社会新闻时,记者会灵活根据观众的差异性选择普通话或方言。以平顶山日报《姚电大道西段主管道突发爆管,市自来水公司紧急抢修中》直播为例,此次新闻事件是以平顶山市本地突发社会新闻为主线,面向的观众主要是平顶山市的市民,因此记者和本地观众互动时,除了用普通话外,还采用了河南方言回应评论:“噫!鹰城小伙,恁家也停水啦……”这里的“噫”“恁”均为河南方言,“噫”去声,为语气助词,这里为感叹语气,“恁”意思为“你”。本场直播,记者常用方言词汇以代词为主,出现频率较高的为“咱”,分别出现784次。

2.新闻题材具备多元化

根据新闻题材的多元化,记者可以灵活运用有声语言,选择不同的语言节奏。

本文以某铸造企业生产中型压缩机为研究对象[24],对其实际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对其中核心铸造过程进行任务分解,构建出该企业的制造能力,在此基础上应用所提出的制造能力度量模型进行分析评价。如图6所示为该企业的铸造生产过程。其中,过程1~9为造型过程,过程10~27为铁水熔炼过程,两条制造路线于下端汇聚在一起,进行熔炼、浇铸、铸件处理等。

在《动物园“上新”啦 龙凤胎虎仔即将亮相》直播中,记者主要以节奏轻快、语调欢快的有声语言向市民介绍2022年12月诞生的两只可爱的龙凤胎虎宝宝,“咱们活泼可爱的虎宝儿正在墙边玩耍,看!它俩对玻璃后面的游人充满着好奇呢!”记者在读“虎宝儿”(hubaor)时,在念“儿”前面一个音节的同时将舌尖轻轻上卷,使“虎宝儿”的发音更加丰富且富有美感,这里的儿化音、“看”以及“呢”语气助词共同提高了语调。在本场直播中,记者虽然以正常语速为主,但是语调多扬抑,语音多轻、少重,加快的语速和放慢的语速占比接近。整场直播,语气助词出现的频次为909 次,其中“啊”“呢”分别出现486 次和233 次,共同营造出轻松欢快的直播氛围。

表1 《动物园“上新”啦 龙凤胎虎仔即将亮相》有声语言节奏统计

图3 《动物园“上新”啦 龙凤胎虎仔即将亮相》直播截图

在《“怪鱼”即将现身,平报记者现场直播守候》中,当记者看到“为什么因为一条鱼要抽干一湖水”等颇有争议的话题出现时,通过严肃冷静的语言风格进行陈述:“当地专家根据网友拍摄到的视频画面推测‘怪鱼’为鳄雀鳝。鳄雀鳝属于外来物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如果搜捕队员们不把湖水抽干进行全面消杀,它们的鱼卵很有可能因为附着于水草和石头上,以后仍然会对附近的生态继续造成威胁。”本场直播中,记者仍以正常语速为主,语调多扬抑,但是语音多重、少轻。记者依据语境,较少使用修辞格,使用标准的普通话通过平实的语言陈述,直观表达专业性较强的语句,以讲解式的语气向观众传递信息。这句回复层次间缩短了停顿,语速较快,凸显了现场紧迫严肃的气氛。

表2 《“怪鱼”即将现身,平报记者现场直播守候》有声语言节奏统计

3.新闻发展体现阶段性

在社会新闻直播现场,新闻事件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随时发生变化。根据新闻现场的变化,记者需要灵活使用有声语言。

按照新闻事件的发生特点,社会新闻通常分为“突发型”和“预见型”。“突发型”社会新闻是社会公众难以预测和控制的事件,时效性强;而“预见型”社会新闻是在记者事先知晓事件的具体内容以及各项新闻要素条件下发生的新闻事件。

在描述“预见型”社会新闻现场情况时,记者一般采用正常的语速进行表述。当遇到突发事件时,记者需及时调整气息,灵活运用停顿、重音来强调突发的新闻事件。

图4 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平顶山日报社会新闻直播分类

在《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兹夫定”产品投产仪式》直播中,仪式还未开始时,记者正在介绍阿兹夫定片的相关信息:“阿兹夫定片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口服小分子新冠治疗药物……”此时记者使用主谓结构的句式进行表述,用语简洁。当她突然收到信息,主席台领导准备就位,她立即调整气息:“好的,投产仪式马上开始,请大家跟随镜头一起观看。”在这两句话的转换过程中,记者及时做出反应,在短暂的停顿后,通过口语化语言“好的”吸引观众注意,将话题切换回仪式舞台上。前一句记者介绍时使用正常的语速和轻缓的语调,而后一句因为“好的”作为语调的转折,增加重音,随之后半句“投产仪式马上开始,请大家跟随镜头一起观看”在语言表达上缩短了时间,增加了语速,通过节奏紧凑的语速增强了观众的现场感,具有强调作用。

图5 《河南真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兹夫定”产品投产仪式》直播截图

(三)即时性

1.记者的自述具有即时性

对于“突发型”社会新闻直播,记者不能对事件的发展提前预测,只能根据现场情况,利用即兴语言进行直播,或者通过简单的归纳整理,然后充实语言表达新闻的内容。镜头里记者的每一句话都要根据新闻事件发生的阶段做出调整,这对记者本身的职业素养、语言功底有很高的要求。

以《姚电大道西段主管道突发爆管,市自来水公司紧急抢修中》直播为例,在直播现场,当看到第四台抽水泵加入工作时,时间间隔1.4秒,记者开始运用有声语言进行介绍:“大家可以看到:第四台抽水泵目前也要开始抽水了。”当现场负责人对事故地进行现场研判时,一边从镜头中慢慢消失,继续保持有声语言对现场的抢修情况进行描述、回答观众们的提问,一边通过手势安排同事与负责人沟通。在征得对方的同意后,记者再次出镜,“现在有请现场负责人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施工进度。”从负责人答应出镜到记者介绍用时3.7秒。

图6 《姚电大道西段主管道突发爆管,市自来水公司紧急抢修中》直播截图

对于“预见型”社会新闻直播,虽然记者在去现场之前有一定的时间为直播做出语言设计,即根据社会新闻的题材、大致时间线设计现场直播的语种、语调等,但是新闻现场往往具有不可控性,记者仍需要通过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与观众互动具有即时性

在直播平台中,通过与观众互动可以提高直播排名,获取更多的曝光度,达到更好的新闻传播效果。当观众发出一条评论或疑问时,记者可以即时组织有声语言回应观众,实现良好的互动,增加观众的活跃度,通过这种形式营造更好的舆论氛围。

以《书说天下 唱响万家 | 2023马街书会现场直播》为例,本场直播,记者每分钟回复观众评论的次数为23.2次,看到观众评论即时回复的平均时间间隔为1.34秒。当看到观众“高乐高”评论:“开车去马街书会玩方便吗?”记者通过有声语言做出即时回复:“我看到‘高乐高’说开车来马街书会方便吗?马街书会现场有充足的停车位,你可以把车停放在311国道书会现场周边停车场内,这边会有交警同志和志愿者给你引导。”从记者看到评论到使用语言回复间隔用时0.75秒。记者先将观众提出的疑问进行重复与强调,然后以客观的态度,采用多连接、少停顿的语言方式,准确地使用陈述语气描述了马街书会现场停车的相关情况。本场直播,由于记者和观众进行了即时的互动,使得观众源源不断地涌入直播间,截至2023年2月3日下午6时,本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次32万。

图7 《书说天下 唱响万家 | 2023年马街书会现场直播》直播截图

二、融媒体环境下社会新闻直播有声语言的应用

(一)巧用互动性

记者在和观众实时交流、沟通想法时,要具有出色的临场应变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通过巧用有声语言的互动性来达到新闻传播的目的。

1.化解尴尬,吸引观众

在直播现场,很多时候需要记者本人根据现场新闻事件发展变化与观众进行实时的交流,巧用社会新闻直播语言的互动性不仅可以让记者本人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应对突发事件,也能通过微妙的语言化解尴尬,还可以利用幽默的言谈举止带动直播气氛,吸引更多网友进入直播间。

2.增加活跃,提升影响

巧用社会新闻语言的互动性可以增加观众在直播间的停留时间,进一步增加新闻二次传播或多次传播的可能。观众的评论被记者关注到并给予回应,在心理上会给观众带来满足感,能够提升观众的活跃度和参与度。出色的临场应变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可以让记者在使用陈述性语言时更加简洁准确。在发声时,记者要表达得准确清晰,在和观众交流的时候要把握好韵律节奏,做好积极正向引导。

(二)善用灵活性

善用社会新闻直播语言的灵活性,可以吸引更大地域范围的网友关注社会新闻事实。在社会新闻直播开播后,涌入直播间的观众可以是全国各个地方的,根据新闻观众的差异,记者可以灵活选择使用普通话或方言。如果看到明显带有方言特色的地理位置,如广东、河南、东北三省等地的观众参与互动,记者可以在不影响社会新闻直播进程的条件下,通过使用与之对应的方言进行交流,一方面可以增加该观众的好感度与参与度,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其他观众的新鲜感。

善用社会新闻直播语言的灵活性,可以调动观众的情绪,产生共情。在不同类型题材的社会新闻直播中,记者可以充分调动自己的情绪,在保持客观公正阐述社会新闻的同时,通过控制语言节奏、语调为新闻直播赋予不同的情感,营造不同的视听感受,关注观众的内心想法,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与正能量。

善用社会新闻直播语言的灵活性,可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完成新闻内容的有效传播。根据社会新闻直播的现场情况,记者要随时调整语言的音高、音强、音长等,善于把握好停顿、运用好重音,让观众跟随记者的有声语言关注相对重要的信息。

(三)妙用即时性

妙用社会新闻直播语言的即时性,记者本人可以根据新闻事件需要、个人性格喜爱偏好等打造个人人设,为直播语言注入新活力,练就出本人的直播风格,提升自己的新闻综合素养。在实施新闻传播行为过程中,记者不仅需要较强的专业素养,还要根据新闻事件实时构建不同的场域形象,在维系语言符号特征的基础上找准自身定位,赋予语言风格多元化,积极打造自我品牌,增强语言传播优势,吸引更多观众参与,使社会新闻本身被赋予更多的人情味。

社会新闻直播使媒体和观众之间的边界变得更加模糊,表面上观众与记者之间虽然存在空间上的距离,但是在视觉、听觉和心理上已经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这种接近感会使观众产生“进入”与“在场”感,观众已经成为社会新闻直播的关键组成部分。妙用社会新闻直播语言的即时性,可以促进观众的参与互动,让观众变成直面社会新闻事实的参与者,满足观众的交流欲望与对社会新闻本身的好奇心,共同推进社会新闻直播的顺利进行,扩大新闻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达到最终的新闻传播目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