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课改以来小学教师能力结构的变迁与启示

时间:2024-05-22

王 华

在全面推行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正确认识我国小学教师能力结构的变迁,科学把握其基本状况,认真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对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进教书育人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时代中的改革

步入21 世纪以来,教育的发展与社会的不适应性进一步明显,新课程改革迫在眉睫。

1.学生应该是时代的学生

新课改之下的学生应该是时代的学生,是能够成为时代之才的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教育观念滞后,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的状况;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现象普遍。

2.教师应是能够培养时代之才的教师

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应该是能够培养时代之才的教师。传统的教育体制与时代背景的矛盾愈演愈烈,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

3.教育应该是时代所呼唤的教育

时代的变迁,必然需要人才的变迁。传统的教师,借传统的教育方法,将教育内容传授给学生,这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变迁对人才需求。在这种矛盾之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通过教育的改革,促使人才培养的标准的不断变迁,才能符合时代的要求,才能使教育在社会发展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改革中的变迁

新课程实施,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新的期望。教师是教育理念的载体,是素质教育的组织者和具体实施者,教师素质及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小学教师更是人才奠基阶段的引导者。

1.师德的提升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长期以来,被形象的喻为“蜡烛”、“园丁”等默默无闻的奉献者。然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日益多元化,部分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灵魂也出现了问题。

2.交流协作意识的增强

部分教师与家长的联系仅仅依托家长会,学生作业签字等形式化方面,而缺乏进一步的了解、沟通。

3.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增强

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既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自主性,又要以教师为本,关注教师的教学和生活。在这种理念之下,全社会对教师的关注有所提高,教师的幸福感也有所提升。

4.创新能力的提高

教学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学会用创新性的方式去学习,然而,学生的创新性不是用死板的教学方式教出来的,而是在特定情境的熏陶下而自主发展起来的。作为这种情景的主要缔造者之一,教师必须通过创造性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三、变迁中的启迪

小学教师能力结构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动态过程,其变迁历程对于小学教师能力结构的完善、教师专业的发展等都具有新的启迪。

1.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教师职业是一个古老而又崇高的职业,对人类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师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的关键。作为传播人类文明,塑造人类灵魂的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

2.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的协作体系

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不是单纯的学校教育的结果,而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必须主动承担这一体系的建立者角色。家庭的文化背景、社会地位,学生的个性特征、行为习惯,社会风气及道德标准等都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教师,应主动与家长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家庭教育状况;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其家庭状况及个性为基础,对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体系,充分调动各种因素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3.建立及实施合理的教师管理与评价体系

作为现代教育管理部门及其管理者,应该充分利用长期以来积累的教育经验,在遵循教育展规律基础上,建立健全合理规范、科学有效的教师管理及评价体系,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参考标准,为教师的管理及评价提供标准化、科学化的指标体系。另外我们还应该构建充满活力的教师教育及教师培训模式以及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