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时间:2024-05-22

王 笔

现今的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导致老师在课堂上实行“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以期提高优秀率和升学率。但是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受到忽视,个性受到忽略,不利于他们的长期学习。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则尊重每个学生的能动性和个性,提供学生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之路大有裨益。

一、培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从小对于语文的兴趣,可以使学生在未来的语文学习中始终保持主动好学的习惯。语文是个不断积累的学科,从小养成一个善于学习语文、处处发现和积累语文的习惯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教师应让学生明白,语文无处不在,它不是一个枯燥的只能用成绩数字来代表语文学习水平的科目。语文存在在音乐中,它可以是唯美的歌词,像《青花瓷》、《红尘客栈》等,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带领学生聆听音乐,在欢快的气氛中感受语文的美妙;语文也存在在艺术宣传中,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带有美感的图片,并感受精短语句对于意义表达的美妙。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品读文章、欣赏文章,可以推荐给学生适合它们现有学习水平的课外读物。

二、给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

语文是一门语言,是中文的应用艺术。对于语言来说,听说读写,样样不能落下。有些小学生天生羞涩,在人前不敢多言,人多时更是不敢说话,这样对于语文的学习是很不利的。交流是一种让学生得到很快提高的学习方式,如何利用好课堂时间,更多的尊重学生主体,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与彼此交流是教师组织课堂应该思考的。比如,课前的预习可以采用多人结组的方式进行,每个组任命一个组长组织大家的分工,每个组在做课上报告之前,组员之间已经进行了磨合和讨论。比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提供给学生辩论的题目,让支持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讨论争辩,在愉悦的环境中鼓励激发大家的表达欲望。比如,老师在讲到像《最后一根蜡烛》这样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下以课文为蓝本,组织编排话剧,这不仅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还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和表演能力,最重要的是,克服了学生的胆怯,鼓励他们在大家面前勇于表达自己。

三、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讲求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事倍功半,更积极的投身于接下来的学习中。对于小学生来说,想要自己摸索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很困难的,需要大量的时间和尝试,可能在学生还没找到合适的学习方法之前,学生就已经气恼的放弃了,所以,老师的指导作用很重要。老师要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在需要的时候有针对性的给他们提出语文学习的指引,遇到因学习而苦恼的同学更是要及时的给予关注,并鼓励开导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期盼,感受到作为个体而应该得到的尊重,重拾对学习的信心。每个学生的天赋、性格都不同,要想了解每个学生的状况已是不易,老师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指引方式和谈话交流方式,这对老师的素质要求极高。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不仅要认真备课,努力达到吸引学生兴趣的要求,还要花大量精力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在学生的学习上做有的放矢的指导。

四、选择针对性强的练习

学习离不开练习,练习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好的练习可以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练习在于“精”,而不在于“多”。现如今,老师给学生留的练习越来越多,有的作业负担甚至已经到了孩子能力的极限。试问,学生天天疲于应付作业,哪里还有时间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哪里还有心情对语文保有一份愉悦的感受?此时的练习,学生不是应付,又能是什么呢?而好的老师留给学生的练习是适度的,练习的难度也是适度的,练习的含金量是高的,这样学生做几道题,不仅一天的学习知识可以扎实巩固,而且剩下的大量时间可以在愉快的心情下积累生活中的语文知识。举一反三的练习,使学生摆脱大量的繁琐工作,还可以为他们保留一份爱学的心,何乐不为?这样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则需要老师在教学中不断收集和总结质量好的练习,在需要的时候拿出来与学生分享。这就需要老师的经验和直觉,也需要老师对整个学习课堂上学生学习状况的整体把握,这无疑又是给老师提供的一个需要攻克的难题。

总之,教师只是引导孩子学习道路上的智者,而不能成为阻碍孩子学习的路障。尊重每一个个体的需求和心理,将眼光放大、放开,鼓励每一个孩子的发展和成长,是每个教师需要不断反思和改进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