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尊重为基石促进低年级小学生人际规则的养成

时间:2024-05-22

陈素珠

孩子们从刚进入小学校园的第一天起,就必须开始承担起小学生的角色任务,而与同学、老师、家人之间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小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保障。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是其中的基石,它意味着关爱、悦纳与慧教。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运用教育智慧,引导学生在角色认知、活动体验与拓展延伸中,逐步探寻出人际规则养成的路径。

一、角色认知:师生碰撞出教育契机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角色认知是对其作为小学在校生职责的了解程度。了解学生自身对其角色认识的程度,有助于因材施教和帮助儿童认知人际规则。

1.轻易就流的眼泪——关注学生过分因在意而引发的担忧

教师被誉为“在学生心灵中行走的人”,面对孩子娇嫩的心,老师无意的一个举动都会给他们的终身发展带来影响。学校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事实上,老师常会因为“不拘小节”而使自己的教育功亏一篑。

2.随心所欲引发的冲突事件——规则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

小学教师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孩子会因为喜欢或讨厌某位老师,而喜欢或讨厌他所教的学科,也会重新选择自己今后的人生发展方向。孩子的突发情绪变化时,老师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在孩子心中留下阴影,种下一棵不与人为善的小苗。

二、活动体验:悦纳每一个学生

活动是儿童的天性,教师要创设多元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碍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事实证明,在活动体验中所进行的人际规则教育更会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

1.假如我是老师——换位思考的收获

“假如我是老师,我会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假如我是老师,我会在上课前提醒小朋友上厕所。”小男孩儿的发言让老师想起了刚开学的那一幕:那几天,男孩儿总是在铃声结束后伫立在教室门外,频繁的迟到让老师失去了耐心。“为什么总迟到?”“上厕所去了。”“你又是听见上课铃声才去吗?”老师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你不知道这铃声是提醒小朋友进教室吗?”男孩儿陷入沉默。“必须和老师说说原因,不然今天的课没法上了。”老师下了最后通碟。“我怕自己上课时想上厕所,所以一听见铃声就去,就不会憋不住了。”男孩儿的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事情就在蜻蜓点水式的谈话中过去了。而今天这场交流会,却让老师真正明白男孩儿心里的想法。原来,男孩儿不是故意捣乱,他需要老师的倾听,需要是老师“俯下身”,而不是想当然、自以为是。

2.老师,你什么时候来我家——家访是心的联结

“老师,你什么时候来我家?”说话的是个男孩儿。刚上学那会儿,他总惹祸,老师为他倾注了许多心血,承诺有空到他家,和家长聊聊他的进步。这个承诺,男孩儿听进心里去了。从他的表现看,确实很努力。眼见着学期要结束,老师还没到他家里。终于放学了,男孩儿迫不及待地跟着老师一起去家访。一到家门,男孩儿热情地把老师往家里拉,一会儿给老师分享他的玩具,一会儿紧紧依偎着老师,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一次家访,走进的不仅仅是一个家,而是孩子心里。有了心的交往,真正的教育才会发生。

三、拓展延伸:慧教比教会更重要

最好的人际规则养成不在于“教会”孩子,而在于“慧教”孩子,即用“智慧”教育,从分析孩子的心理出发,帮助每一个学生遵循正确的人际规则,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人际规则意识。

1.老师的眼睛会说话——教师目光的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目光的运用是体现教学艺术的一个方面。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能恰当运用目光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当发现有学生注意力分散时,用目光去暗示、提醒;当学生答不来时,用目光鼓励、支持;教学中常常用目光环视学生,注意用带着爱意的目光撒向全班每个学生,有利于统摄全班。

2.兑换扬帆卡——善用激励的力量

学生希望得到奖励,比奖励更重要的是关心。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个燃烧的火苗,这火苗就是成为好孩子的愿望。教师的赏识、激励是这个火苗的助燃剂。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关心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教育。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本质上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特殊的交往过程。师生之间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于知识信息的交流,它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全面的心灵对话过程。每一位教师都要尊重儿童,了解每个儿童的心理,让儿童逐步感受人际交往规则,从而适应并喜欢学校生活,并由此走向广阔的社会生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