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增强“四力”,把记者“赶”下基层

时间:2024-05-22

新闻工作是上情下达的桥梁、下情上达的通道,承载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神圣使命。近年来,彭水日报社牢记***总书记提出的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要求,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探索建立全媒体记者联系基层制度,把记者“赶”下基层,推动“走转改”活动常态化,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彭水日报社成立于2012年,队伍很年轻。一段时间以来,有的记者沉迷于领导开会、领导调研的新闻,习惯坐在办公室等候通知,成为典型的“会议记者”;有的记者走基层,前期准备不足,到了乡镇、村社区,见什么采什么,走马观花,更甚拍几张图片就“回来交差”。年终盘账之时,才发现没有几件摆得上桌面的作品。为了扭转这些不良现象,彭水日报社充分认识“四力”要求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探索建立全媒体记者联系基层制度,把记者“赶”下基层,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采编队伍,从基层“走”出了一大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精品力作。

一、解决好“怎么走”问题

增强“四力”,首先要解决好“怎么走”问题。只有把记者“赶”下基层,通过“脚力”的奔走实践,“眼力”的广大精微,才能更好地认识民情,洞察世情百态。

新闻工作的根在基层,本在实践。下基层,是记者这一角色的使命使然。如何推动“走转改”常态化,让记者下基层成为一种自觉行动?为破解这道瓶颈,彭水日报社可谓动了一番脑筋:从“怎么走”入手,探索建立全媒体记者下基层机制,既解决记者“不想下”“不会下”问题,又解决记者下基层“写什么”“怎么写”问题,真正让记者跳出文山会海、走进基层的广阔天地去“抓活鱼”,走出一条“传递好声音、服务好发展、关注好民生”媒体融合发展的转型新路。

为了把记者“赶”下基层,彭水日报社在内部机制考核规定上,明确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实行“以老带新”“以上率下”走基层的做法,把全县39个乡镇分成9个组,每组由总编辑、副总编辑和部室主任带队,实行“骨干记者+年轻记者”“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纸媒体记者+新媒体记者”模式,规定每月下基层不少于8天。去乡镇之前,记者将对乡镇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生实事等重点工作进行全方位了解,拟好提纲,苦练内功,做足功课。抵达乡镇之后,首先与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宣传委员面对面,对接点子、交换思路、碰出火花,确定报道选题重点:一是基层一线的重要事,如脱贫攻坚、民生实事、重点工程等新亮点、新举措;二是农村发展的新鲜事,如实施乡村振兴的新变化、新事物;三是群众身边的感人事,如在农村涌现出的向上向善、勤劳致富、孝老爱亲等先进事迹;四是百姓心中的烦心事,如基层群众在生产生活中亟须解决的急事、难事和烦心事。

源头有活鱼,基层天地阔。增强“四力”,解决好“怎么走”问题,记者可以眼见为实、明辨是非、去伪存真,可以很好确定“采什么”“写什么”“怎么写”,可以生产出更多“接地气”“有底气”“聚人气”的新闻精品。

二、解决“走什么”问题

增强“四力”,要解决好“走什么”问题。只有把记者“赶”下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现场,到田间地头、脱贫一线,了解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才能在实践中感悟生活真谛、锤炼品质作风、增长才干本领。

彭水日报社未建立全媒体记者联系基层制度时,许多记者“走”进一个“怪圈”:对乡镇很是重视的走得多,对乡镇较为“低调”的走得少或者纯粹不走。走得多的乡镇有时也“哑巴吃黄连”,由于记者“走”之前没有互相通气,让乡镇一天接待几拨记者,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实属不舒服。

彭水日报社探索建立记者联系基层制度,给记者布置了一道“作业”:那就是联络感情,培养队伍。于是,彭水日报社坚持“记者+通讯员”上下联动的方式,充分征求乡镇党委意见,对有一定写作基础,能够吃苦耐劳的通讯员,负责对口培养,定期开展采访写作、实岗锻炼,确保通讯员在全媒体平台发布的数量和质量。这样,彭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成为培养通讯员茁壮成长的一条纽带。

在路上心里才有时代,在基层心里才有群众。彭水日报社采用“你报我采+上下联动”模式,由通讯员提供线索,与记者充分沟通,确定选题,蹲点采访,加以浓墨重彩报道。这样,许多鲜活生动的先进典型、感人故事相继见诸报端,深受广大读者点赞。记者周青松联系大同镇,在通讯员的报料下,他成功报道了大同镇大河村女孩儿罗春梅重返校园的感人故事:大同镇大河村4组,有一户特殊的家庭,3个家庭成员尽管拥有相同的姓氏,却没有任何血缘关系。年仅15岁的少女罗春梅从8岁开始,就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让经历厄运而和她并没血缘关系的爷爷和父亲坚强地活着……记者周青松被这位山村少女的淳朴与天真、勤劳与善良深深地感动着。经过实地采访,他以《祖孙三代无血缘,少女挑起整个家》为题在《彭水日报》4版发表,通过中国彭水网、彭水手机报、苗乡彭水APP等全媒体平台互动融合,引起全国各大主流媒体的关注和转载。通过这篇报道,这个家的困境得以彻底改变。在好心人的帮助下,罗春梅重返校园,终圆读书梦。罗春梅的事迹报道后,她荣膺重庆市“孝亲敬老楷模”称号,并被评为全国“最美孝女”。这是彭水日报社把记者“赶”下基层较为成功的一例。

三、解决好“走出来”问题

***总书记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者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增强“四力”,最终落脚点是要解决好“走出来”问题。可以说,脚力获得了目标与方向,眼力获得了支点与焦点,脑力获得了舞台和素材,笔力获得了灵感和神采。只有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点上理解“四力”、把握“四力”,才能真正把“四力”落到实处,成为“提升本领、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从2019年起,彭水日报社围绕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这一主线,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以脱贫攻坚为统揽,以主题宣传活动为载体,采取“每天一报告、每周一例会、每月一公示”的模式,全新打造《彭水日报》、中国彭水网、彭水手机报、苗乡彭水APP客户端、彭水日报数字报、网络手机直播平台、彭水快报微信公众号“七位一体”全媒体平台升级版,推动记者下基层向纵深延伸,推动媒体融合互动向纵深发展,提高新闻到达率、阅读率、点赞率和转发率。譬如:策划推出的“追梦路上——2019这样撸起袖子加油干”“立下军令状——以决战决胜之势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大型主题报道,深化记者“走转改”“在一线、在路上”,传播效果极好,社会关注度极高。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彭水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真实记录彭水的壮阔历程,彭水日报社策划推出了“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爱国情·奋斗者”“醉美彭水”“一节一赛”等重大主题报道,使报道质量有了质的提升。例如,今年“一节一赛”,通过苗乡彭水APP、彭水快报微信等全媒体矩阵,把记者下基层拍摄的大量精美图片和视频音频向全世界推出《彭水,向全世界发出邀请!》邀请函,累计阅读量达50万人次,转发量和点赞量达12万人次,迅速点燃节赛氛围,被华龙网集团评为优秀稿件,以史无前例的力度开启这场新闻视觉盛宴。同时,彭水日报社融合人才、内容和技术,推出了一批创意新、形式活、质量高、叫得响的微视频、手机直播、H5等新媒体产品,尤其是微视频《超燃!〈我和我的祖国〉苗语版》成为最大亮点,引起数百家主流媒体和自媒体纷纷转载,并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中掀起了“学苗语”的热潮。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增强“四力”不是挂在嘴边的夸夸其谈,而是需要付诸行动的内在要求。用好“脚力”走出好作品,用好“眼力”发现好故事,用好“脑力”制作好作品,用好“笔力”生产好作品。近年来,彭水日报社先后有100余件次作品荣获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报业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和重庆市区县报好新闻奖一、二、三等奖,并荣膺中国地市报“走转改”先进集体。实践证明,“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只有增强“四力”,解决好“怎么走”“走什么”“走出来”问题,才能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精品力作,在宣传舆论的主阵地上发出时代最强音。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