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问·二看·三试:浅谈新闻策划可行性的把握

时间:2024-05-22

徐立荣

(慈溪日报社, 浙江 慈溪 315300)

随着省市传媒集团把战略版图逐渐向下延伸,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县级市其实已面临同城竞争的局面。面对这些媒体在业务、资源、读者影响力等方面的优势,要想获取独家新闻已几乎不可能。因此,作为一家县市级的主流媒体,如何发挥接近性和人脉优势,策划一些能引起读者关注的新闻,显得越来越重要。

而新闻要策划,就会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可行不可行。即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否按计划一步步有效进行实施。因为一个无法有效实施的策划,显然是毫无价值的。

一个新闻策划可行不可行,根据《慈溪日报》综合新闻部这些年来新闻策划的实践,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三个步骤来分析和实施。

“问”:创意新不新

新闻界有句行话,“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句话虽然说得有点绝对,但它告诉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难成新闻;难得一见,耳目一新,方为好新闻。一个好的新闻策划,讲究的也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新”字。

媒体策划“爱心行动”常有,如何能出奇制胜?关键在于是否有新意,是否有感动点,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参与。2007年,本报综合新闻部曾成功地策划了一组“新年圆梦,爱心行动”的报道,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用一个好的创意——“新年圆梦”,把一个新闻——“爱心行动”做成功了。

2007年1月,本部室一位记者在一所民工子女学校采访时,发现大冷天许多民工子女穿着单薄,书包破旧,孩子们普遍渴望新年有新衣穿,有新书包背。当记者把这一线索提交上来后,正苦于如何走出“年前送温暖唱四季歌”的我俩一拍即合:以帮助孩子们“圆梦”为开篇,征集弱势群体新年梦想,发动读者帮助圆梦。由于首篇报道有新意且感人,加之随后征集到的麻风村老人的新年梦想更让人动容。报道见报后,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响应:20多年从未走出村庄的20位“麻风村”老人,在志愿者的陪护下走上了杭州湾跨海大桥;慈东老年公寓138位孤寡老人穿上了过冬的新棉鞋;“爱心车队”将大米、食用油送进百户困难家庭;“爱心汤圆”送到了城区630名外来环卫工人手中;271位家境贫寒的民工子弟收到了御寒的冬衣……这一个个圆梦行动慰藉着弱势群体的心,让他们感到了那年的寒冬特别温暖。而在报道刊发的一个月中,我们也时时被感动着:许多送来财物的市民不愿留名;“麻风村”的老人和一对龙凤胎姐弟写来了情真意切的感谢信。

其实,这些年来,宁波一些媒体成功的策划报道,也得益于有个好创意。如《宁波日报》的“罗南英报道”,采用日记体的第一阶段报道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宁波晚报》策划的“民工节”之所以成功,是这一“设想”让它在众多关注这一群体的报道中脱颖而出;《现代金报》2009年反映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宁波突围”,受到宁波市主要领导的肯定,也是因借用了当前影视剧中走红的军事题材的“说法”,“突围”之说生动形象,一下子抓住了人的眼球。

“看”:时机好不好

原《经济日报》总编辑艾丰在谈到新闻舆论监督报道如何取得成功时,曾提到了一个时机性的问题:即群众呼声强烈的,党和政府关注的,又有能力并将予解决的。

新闻策划有个基本的要求,就是要选准最佳的、能产生最大新闻效应的实施时机。因此,艾丰提出的这一原则同样适用考问新闻策划可行不可行。因为一个值得策划的新闻报道,新闻当事人可能是个体,可能是群体,但它必定是能引起大家关注的。正因如此,和这新闻有关的部门、单位或群体肯定会有所反应,有反应就有“互动”。媒体要把握的就是这一“互动”眼下能不能见诸报端,即时机如何。

2009年7月22日,中国出现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这次日食是自1814年至2309年这近500年间,在中国境内全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河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和浙江11个省市自治区的部分地区都能观赏到日全食。

慈溪就在观赏区域内,而学生正处暑假期间,学校组织观察活动不太可能,很多家长估计会利用这个机会陪同孩子见证这一天文奇观。如果借此机会策划一组报道,组织家长和孩子在观察的同时,能相互交流,并增强他们的科普知识,相信一定受他们的欢迎。在联系到市第三实验小学愿意提供观察场地和设备后,我们于日全食一周前推出了《相约日全食》这组报道。报道见报后,不出我们所料,读者反响热烈:网上报名在短短半小时中突破名额,一些家长称打算请假陪孩子看日全食,有些读者甚至通过关系来要名额……为了不让众多读者失望,我们又抓紧和本地一家生产天文望远镜的企业“启明光电”联系,并获得了他们的支持,为我们增设了一个观察点。最后,两个观察点共有300多位市民见证了桥城这一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

“试”:反应有没有

在动物的世界里,当一只猎豹寻找食物盯上一只小羚羊时,它不会贸然出击,而是一点点靠近,每靠近一点,看到小羚羊没警觉,就再靠近一点,直到小羚羊感觉到危险要逃跑时,这一距离已足够让“短跑能手”猎豹捕杀到小羚羊。当然,如果这只小羚羊提前察觉而逃离了,猎豹只能无功而返。

一组策划打算推出前,当我们对社会反响没有把握时,可以考虑学学猎豹,搞几个预案:首篇报道不表明做连续报道的意图,试探一下读者的反响:读者没反响,报道“刹车”;读者反响小,考虑多途径“试探和跟进”,如网络、通联队伍等;读者反响大,按步骤“跟进”。

2007年,我们就曾通过网络“试探”否定过一组看似不错的报道。自从高校扩招后,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大批学子走进大学校门。为此,外地一些媒体常在开学前策划类似“新生作伴上学去”的报道。那年暑假,慈溪新闻网打算和我们综合新闻部联手做一个类似的策划报道。这个想法应该不错,但我考虑反响可能不大,原因有三:一是慈溪虽然每年有几千名学子考入大学,但和那些策划类似报道的媒体所在的城市比,这个数据还是小了,报名的学生会不会多?二是慈溪的学生大多喜欢报考沪杭宁等附近的城市,这些离家并不太远的学校需不需要作伴同行?三是慈溪属于富裕地区,许多家庭有第一年送孩子去上学的习惯,响应的家庭会不会多?

考虑到这些因素后,我们就商定先在慈溪新闻网上发个帖子看看“灌水”的人多不多,因为如果在报纸上贸然推出这一活动,而又没人响应,或很少人响应的话,就没法收场了。结果一“试探”,帖子挂了好几天,有意向学生的只有两三个人。这个策划自然也就胎死腹中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