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南京党建创新研究*

时间:2024-05-22

课题组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 江苏 南京 210046)

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南京党建创新研究*

课题组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 江苏 南京 210046)

南京市在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的基础上,对照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制定并实施了党建工作的新部署,创新党建责任体系、基层党建新形式、党内政治生活新准则、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党风建设新模式、干部选用新机制以及反腐败斗争新载体,不断提高管党治党水平,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积累了成熟经验,也为进一步推进党建工作带来了有益启示。

党建创新;体系;负责制;新载体

全面从严治党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实现新发展的使命感、责任感和励精图治、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南京市全面从严治党的创新探索,既注重总体战略的谋划,又注重基层实践的创新,更好地发挥了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一、全面从严治党的创新探索

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闭幕不久,市委就颁布了《中共南京市委关于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的意见》(宁委发〔2012〕21号),将党建工作创新聚焦在“强化党建责任、夯实基层基础、抓好党员教育、推进作风建设”上。2015年4月,南京市委又出台了《南京市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宁委办发〔2015〕29号),提出45项重要改革举措,逐一明确了任务分工、责任单位、成果形式和进度安排。各级党组织不断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也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一)以“精准问责”为核心,创新党建责任体系

建立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双报告制度,创立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制度,有针对性地规范各行政区、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的党建任务和责任;创立书记负责制,强化“关键少数”的责任意识和引领作用;改革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等做法,层层落实党建工作责任。

1.创立党建责任书制,实现对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的精准问责。南京市在党建责任体系建设中的创新之处,首先体现在采用党建工作责任清单制的方式明确各级党组织党建工作的具体责任,并层层签订党建目标责任书确保责任的有效落实;同时又根据各级党组织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内容的党建责任书,以便在党建工作问责体系中实现精准问责。

党建责任书在具体内容上,既贯穿全面从严治党统一性的要求,又着力体现不同领域党建任务差别化的要求,在党的各级组织体系内明确划分了党建责任。目前,南京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针对各行政区的党建责任书。这类责任书的责任清单突出落实《中国共产党地方党委工作条例》、“八强化八过硬”的基层党建目标等内容,比如在村、社区党组织换届中的作用等。同时为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基层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南京把针对各行政区的党建责任书的适用范围进一步向下延伸,制定出台《关于推动全市城乡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意见》,建立镇街、村(社区)党组织抓党建工作责任清单,明确各级各类党组织的党建任务、细化职责、落实责任。二是针对机关部门的责任书。这类责任书的责任清单突出落实《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等内容,但不同行业系统的机关部门党建责任要求会有所区别;三是针对企事业单位的责任书。这类责任书的责任清单突出落实《中国共产党党组工作条例》、《关于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若干意见》等内容。根据不同企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其责任清单也都有各自的特点。

2.创建书记负责制,实现对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精准问责。党建责任体系在有效性上的创新,体现在重点抓关键少数的精准问责。通过精准问责创新党建工作的责任体系,建立更为有效的党建工作体系,是确保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同步推进的重要举措。

第一,创立“书记抓、抓书记”党建责任体系,强化关键少数的主责意识和引领的作用。南京市的市委主要领导分别与各区、市级机关各部门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从市到村(社区)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四级联动党建工作格局。同时述职评议对象从区、街镇、村社的书记,拓展到市级机关部门、市属企事业单位、双重管理非公企业的党委(党组)书记,着力强化各领域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责任意识。各级党组织书记带头种好“党建责任田”,主责主业意识显著增强。采取书记领办党建项目的措施,明确区委书记直接牵头领办2-3个项目,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党委(党组)书记直接牵头领办1-2个项目。通过“书记项目”的实施,切实把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责任落到实处,推动党建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第二、创新党建责任体系建设的方式方法,为书记抓党建提供有效抓手。一是书记抓党建的责任具体化。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中的每一个举措,能具体的则具体、能量化的则量化。比如,对镇街基层党务工作力量配备、机关党务干部配备、机关党建活动经费、非公企业党组织组建率等,均作出刚性要求。这样,既有利于各区各单位对照落实,又有利于对照督查和考核,从而把从严治党的责任落到实处。二是书记抓党建的方式程序化制度化。南京市党建工作切实遵循“年初有计划、每季有督查、半年有通报、年终有考核”的程序要求。组织开展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将评议范围扩大到市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党委),考核结果同评优评先和奖惩挂钩。同时,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严格标准和程序,开展基层党建创新案例评选活动,推动全市党建工作整体提升。

(二)以“联动合作”为平台,创新基层党建新模式

采取中心辐射、重点嵌入的方法,建立以区域化党组织和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为中心的网络,强化党建目标向基层党组织辐射,目前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近5000个,覆盖企业4.5万家,组建率超过90%,其中2500多家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组建率达100%。

1.以行政区党组织为中心,以“联动合作”的方式推进基层党建。以市区两级组织部门和园区党工委为中心点,将自身的组织优势嵌入两新组织,以点点对应的方式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一般行政区内,市区两级组织部门对其所属地区及行业发展中的骨干龙头非公企业实行双重管理,帮助企业党组织理清工作思路、完善工作制度、搭建工作载体,进而推广其有效经验与做法,以点带面,成效明显。目前全市重点遴选了125家民营、改制、外资等不同类型的非公企业,其中由市委组织部双重管理的有20家。同时,按照10%的比例倒排出较弱的基层党组织进行集中整顿,仅2015年南京就对倒排的118个软弱涣散的村、社区党组织,通过领导挂钩联系、选派第一书记、挂图销号等方式逐一进行整顿。在经济园区内,园区党工委通过建立健全园区党建工作领导机制、配强工作力量,创建党员服务中心等工作平台,完善党群共建机制和“党费支持、企业分担、园区兜底”的党建经费保障办法等一系列措施,全面加强两新组织的党建工作。

2.以行业主管部门党组织为中心,以“联动合作”的形式推进基层党建。以业务主管部门和工会的党组织部门为中心点,利用自身的职能优势影响新组织,以点点对应的方式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工商、税务、卫生防疫、质检安监、物价等非公企业主管部门建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站,依托这些部门的职能力量为非公企业,包括外资企业的党建工作打开局面。比如,工商部门有主管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专业市场的职能优势,南京便以全市15个工商分局、83个基层工商所为组织基础,组织实施了“百千万”工程,突出抓好规模以下非公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党建工作,并将其列入基层工商部门的绩效考核和工商干部的年度考核内容,用“两副担子一肩挑”的方式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一起抓。自该工程实施以来,已建立100个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指导站,选聘1100多名基层工商所的党员干部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新建立党组织165家,参加组织活动的党员新增1469人。工会则专门制定在非公企业中开展党工团共建意见,要求在不符合建党条件的非公企业中,首先建立工会等群团组织,明确党员身份的工会主席就是党建工作指导员,通过开展党的工作和培养发展党员,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在全市100个街镇,面向25万户个体工商户开展党工共建活动,同步组建街镇个体工商户工会联合会和联合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与工作在个体工商户中的全覆盖。

3.以合作的方式建立组织中心,以“联动合作”为路径推进基层党建。以党组织之间的合作,整合基层党组织分散的组织优势,推动基层党建工作的协调发展。一是通过成立产业社区党组织,及时将区域内不具备党组织组建条件的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纳入管理,实现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先后成立了新街口CBD王府大街、大行宫和中国(南京)软件谷等一批产业社区党委,覆盖商务楼宇60多栋,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6100多家。二是通过实施“专职委员+兼职委员”的“大党委”制度、建立产业社区公共服务平台等举措,有效整合园区、街道社区、驻区机关部门、企业和金融机构等各方面的资源力量,既为企业提供各类党务、政务、商务服务,又为企业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三是积极推行组织联建、活动联抓、阵地联用、发展联创“四联”工作法,加强企业党组织的联建共建,促进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推动产业的配套、集聚发展。

(三)以“标准化”为抓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创建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体系,研发了机关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系统软件,创新党建工作活动品牌,打造党内政治生活新载体,创立“统一活动日”制度,全面保证党内政治生活有效开展。

1.创建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平台,保证党内政治生活的有效开展。南京市研发了机关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系统软件,充分将现代网络技术溶入到机关党建标准化管理的日常工作之中,构建了涵盖组织建设、党建资料库、党员信息库、党内表彰、党建考核、网上公文、党建带团建等7大子系统29个功能模块的机关党建工作标准化网上管理考核系统,为党组织提供公共信息平台,实现了党建工作的有效组织、集中管理、自动记录、信息反馈、实时考核、集成评价以及信息按需共享,为各级党务工作者提供了一套简单、实用、方便、灵活的现代化管理工具,及时有效地对机关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情况实施全程监控。同时,配合系统的使用每两年组织开展市级机关党建工作标准化管理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党建工作评优评先的主要依据。专门制定出台《机关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指标体系》,以中央提出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六有”目标为一级指标,设置50个二级考核指标,明确相应工作内容与要求,分别赋予相应的分值权重,引导基层党组织聚焦任务、抓好落实,实现党建工作整体提升。

2.创新党建工作活动品牌,打造党内政治生活的新载体。目前南京已经培育起一批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党建工作品牌,主要包括“先锋工程”、“干部素质提升工程”、“群众满意工程”、“健康工程”等“四大工程”。一是创建“先锋工程”党建品牌。积极探索建立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机制、联系群众机制、关怀激励机制,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争先创优”活动、集中教育和评议活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二是创建“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党建品牌。坚持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和“干部创新奖”评比活动,积极依托各种宣传阵地和教育基地,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三是创建“群众满意工程”的党建品牌。2001年在全国首开“万人评议机关”先河,经过多年探索,已建立起较为科学、完善的机关作风建设综合评价体系、监督体系和工作联动机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南京模式”。四是创建“健康工程”党建品牌。积极整合群团工作力量,坚持组织干部健康休养,联合相关部门开展体质测定、健康普查、健康咨询。同时,还根据干部职工的不同需求,组织体育健身骨干和体育健身技能的培训,广泛开展球类、棋类、登山比赛等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组织各类文体活动50多项,参加人员26000多人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和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荣誉。

3.创立“统一活动日”制度,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活动形式。根据全省组织部长会议“加强经常性思想教育,推行‘基层党组织统一活动日’制度”的要求,南京市出台了《关于建立基层党组织“统一活动日”制度的实施意见》,确定每个月的第一个星期三为全市基层党组织的“统一活动日”,推动党组织“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党员学习教育、党性分析、党组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等各项制度要求落到实处。目前,市级机关76个部门(单位)856个基层党组织已正式启动“统一活动日”活动。同时,认真落实纪委、组织部派员参加指导民主生活会有关规定,建立督促、检查和指导民主生活会的责任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四)以“三严三实”为引领,创建党风建设新机制

作风建设成败与否,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犹如一面明镜,反映着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组织能力、思想状态、工作态度、生活方式等各方面的整体面貌,事关党与群众的关系,是判断党群关系的“晴雨表”。因此,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以“八项规定”为切入点,部署并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有针对性的集中解决“四风”问题。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抓作风建设。

在“迈上新台阶、建设新南京”的新阶段,南京不断增强深化作风建设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创新作风建设导向和实践,使党员干部逐步摆脱“亚健康”状态。大力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坚持不懈反对“四风”。按照“六对照、六整治、六见效”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查摆问题,逐项逐条列出不严不实问题清单和具体表现。对一经发现的问题,不等不拖,马上行动。结合本地本单位的中心工作有针对性的开展专题教育,针对基层干部不作为乱作为等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进一步夯实各项基层基础工作。以服务为载体,规范化推进制度机制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取消非行政许可事项,大力优化审批流程,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制定实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及其《重点任务分解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评议工作的意见》以及《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监督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坚持市领导挂钩联系基层、城乡困难群众和社会代表人士“2+7”制度,不断完善“四解四促”、“三个服务”、“融入基层、服务群众”、“万名党员帮万家”等联系服务群众的平台载体,建立健全作风建设工作机制,提升干部作风群众满意度。以评议为抓手,构建刚性化的监督考核体系。制定出台《2015年南京市作风建设综合评议操作办法》和《关于进一步深化处室作风评议活动的指导意见》,开展“四位一体”机关作风建设综合评议活动,加强作风建设综合评议与机关绩效评估之间的衔接配合,精心组织“网络面对面”活动,完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创新处室作风评议工作,有力促进了作风建设的规范化和长效化。坚持开展内部监督、重点监督和专项监督,成立专业化的监督队伍,推动监督工作向基层、向窗口延伸,构建起多元化、动态性的监督体系。持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五年间共查处违反规定案件172件,“三公”经费逐年下降,2013-2015年度市本级“三公”经费支出分别较上年降低10%、14%、18%。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严肃查处“四风”问题,健全市、区、街镇三级作风监督网络,共组织作风督查1446次,检查重点单位2013个,形成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五)以健全制度为保障,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新路径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指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

新的《干部任用条例》实施以后,南京市委就对好干部选拔任用“五个关口”提出明确要求,针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制定从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1+5+1”系列制度文件,突出德才兼备、人岗相适,取得了较好成效。“1+5+1”系列制度文件构建起南京干部选拔任用管理工作的完整链条,涵盖干部选拔、管理和任用的重要领域和各个环节,以“好干部”标准、“三严三实”、“四有”和“四种人”作为选人用人标杆,树立“三强两好”的选拔任用导向。严把干部选拔任用中动议、民主推荐、考察、讨论决定、任职管理五个关键环节,形成配套实施办法,增加任前考察深度,强化党委(党组)的领导和把关责任,强化干部任职管理,形成了相对精准的操作细则,组织实施针对年轻干部的“四个一线”培养锻炼计划。强化干部选拔任用事前审核,重点审核职数、用人标准和程序;强化干部监督的可操作性,严查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全面实行“凡提必查”;严审干部档案,坚持“凡提必审”;强化“12380”举报查核,做到“凡举必查”。结合全市党委换届建立起干部选拔全程纪实系统和“带病提拔”倒查机制,出台离任经济责任事项交接管理办法,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规范领导干部直系亲属经商办企业,强化干部监督的可操作性,有效遏制了干部选拔任用中的腐败现象。探索鼓励担当、宽容失误的容错机制,充分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六)以构建惩防体系为重点,创新反腐败斗争新载体

建立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为总体要求,以“五项清单”为配套细则的“5+1”责任体系,巩固廉政教育常态化运行机制,遏制腐败增量,清除腐败存量。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3338件,给予2809人党纪政纪处分,移送司法机关处理763人,中央巡视组交办件按期办结或阶段性报结率达95.4%,扎实开展“勤廉指数”测评。

1.“治标”与“治本”互动结合,确立渐进的反腐倡廉目标体系。南京反腐倡廉面临着两大现实难题:一是如何清除历史上的腐败存量,二是怎样控制现实中的腐败增量。对此,南京遵循渐进主义原则,第一步,先“治标”,遏制腐败蔓延的势头,控制腐败增量。十八大以来,南京市纪委加大查办力度,严肃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贪污贿赂、买官卖官、权钱交易、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严肃查办发生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案件,严肃查处在巡视工作中发现的案件。通过持续强化不敢腐的氛围,使有问题的干部及早收手、收敛。第二步,在治标的基础上“治本”,通过强化廉政教育、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严格制度约束,强化对权力的监督,重构政治生态,建设清廉政治。在“治本”层面,南京市特别注重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主要创新举措包括:以“三重一大”决策事项为重点,加强纪委对同级党委的监督。对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情况开展有针对性地抽查核实,严肃查处瞒报、不实报告等行为。加强审计监督,注重结果运用。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建立防止利益冲突制度。鼓励和保护实名举报,积极开展信访举报内容、监督结果“双公开”。发挥“阳光村居”在基层民主事务、“三资”处置中的执纪监督作用,扎实开展“勤廉指数”测评。

2.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反腐倡廉的动力体系。深化改革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根本动力。一是实现全覆盖的改革。近年来,南京市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领域的改革,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与防范腐败同步考虑、同步部署、同步实施。陆续出台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南京市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关于改革的制度文件,深化腐败问题多发领域和环节的改革,最大限度地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二是做到重点突破。南京市通过改革党的纪律检查体制,完善反腐败体制机制,实施了“两个全覆盖”,即市纪委派驻机构全覆盖和巡视全覆盖,增强权力制约和监督效果,保证各级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深入落实“两个为主”要求,即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查办腐败案件以上级纪委领导为主,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各级纪委书记、副书记的提名和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完善巡视联络协调机制,督促各级党组织自觉接受巡视监督,强化对问题整改的督促督办。

3.创新反腐倡廉的载体策略,打造科学的合力系统。一是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近年来,南京市以狠抓作风建设为着力点,重点查处三类行为,即坚决查处违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送礼等问题;严肃查处领导干部借婚丧嫁娶、工作调动、升学乔迁之机敛财的行为,对顶风违纪、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从重处理;严肃查纠“为官不为”问题。将建市、区、街镇三级作风监督网络,紧盯年节假期,紧盯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作风方面突出问题,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二是强调反腐败要抓早抓小。对党员干部身上的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约谈、函询、诫勉,防止小错酿成大错,避免小案拖成大案。三是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提高依纪依法惩治腐败能力。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加强调查取证,形成各种证据相互印证、完整稳定的证据链。缩短办案周期,提升办案效率,集中力量查清主要违纪违法事实,对涉嫌犯罪的及时作出纪律处分并按程序移送司法机关。创新和优化案件审理模式,完善案件质量考评机制,坚持凡案必审,推进基层单位案件联合审理、申诉案件异地审理和扩大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实行案件审理示证、助辩、听证“三公开”,推行纪律讲堂、审理建议、回访教育实际功效“三提升”。对重大典型案件实行“一案五报告”制度,推动惩戒成果向预防机制转化。四是提升“智慧办案”水平,建立线索全方位收集、一体化管理机制,按照“统一管理、规范办理、客观评估、快捷分流、严格保密”的原则,严把案件线索收集、移送、督办、反馈关口,提升线索排查、分析、评估能力。

二、党建创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南京全面从严治党的创新实践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只有理清这些问题并找到其存在的根源,才能使全面从严治党再上新台阶。

(一)制度体系顶层设计不够,缺乏系统性和闭合系统。有些制度在设计上宏观规定多、实施细则少,可操作性差,导致一些领导干部在程序性规定上搞变通,有意规避制度规定;有些制度规定缺乏时代感,现实针对性不足;还有一些制度规定出台不够谨慎,时机也不成熟,难以落地实施。例如对干部的管理监督制度,重点强调事后监督,将重心放在出现问题后的纠错、处理与惩处上,而对领导干部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事前预防、预警研判和警示提醒,也没有突出对一把手、重点领域、关键节点的监督,监督举报机制与举报人保护制度亦未建立起来等。

(二)传统的党建方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机关事业单位党员队伍过于庞大,党员日常管理与职工管理多有混淆;体制外的基层党组织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低,在社会领域中的地位趋于边缘化;党组织的传统建设方式和工作方式难以有效覆盖流动党员群体,不少流动党员成为“口袋党员”、“隐形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管理之外,组织生活开展不起来等。

(三)形式主义、“为官不为”等作风问题依然存在,“四风”问题时有反弹。党内政治生活中,形式主义和文山会海现象仍然在许多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党员干部大局意识、看齐意识与担当意识不足,怕担责任“不敢为”、动力不足“不想为”、能力不足“不会为”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主动服务群众的意愿不强,以服务促发展的办法不多、不实、不到位。

(四)反腐倡廉工作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反腐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市域内廉政教育资源管理分散,综合利用不够,缺少红色品牌,教育方式时代感不强;一些监督制度与机制流于形式,一些领域的监督出现“真空”或“滞后”现象;少数班子成员“一岗双责”意识欠缺,基层权力寻租空间较大;对一把手的监督形同虚设,民主集中制执行不到位,“三重一大”民主决策不够,“能人腐败”、“带病提拔”、“带病上岗”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三、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关键在有一支政治强、作风硬、清正廉洁,能干事的党员干部队伍。为达此目标,我们特作如下对策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有效管用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机制,形成用制度立规、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依据《党章》和相关党内法规,按照下位法服从上位法的原则,梳理南京市各类党内规定,分别情况“立、改、废”,消除制度执行过程中的“弹性空间”和“盲区死角”,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严肃性。明确党建主体责任和监督执纪责任的具体内容,普遍建立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党委)书记任组长,完善党建工作责任追究机制,对党组(党委)抓党建情况开展常态化督查,年底组织述职评议,确保管党治党责任落实。改进优化党务干部选拔和任用制度,采取推行机关党组织专职副书记交流,机关党组织与组织人事部门合署办公、交叉任职等方式,加大党务干部交流力度,提高党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二)牢固树立法治意识,探索权力运行制约监督的新规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监督体系。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加强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法治思维锤炼,切实落实依法治市战略,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干预司法机关办案的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冤假错案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追究其刑事责任,优先选拔法治素质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强化党委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建议由同级党委专职副书记出任人大主任,确立人大常委会党组定期向同级党委报告工作和请示重大事项制度,增强人大对“一府两院”的监督,确保党委通过人大法定程序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建立权力配置合理、监督有效、公民参政渠道畅通的公共管理体系以及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和依法行事的内部控制机制,营造政治生活公开化、程序化、透明化的新常态。

(三)创新党风建设形式,打造以雨花英烈精神为核心的南京红色文化和党性教育品牌。坚持改进作风和锤炼党性同步加强,充分利用南京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以“北有延安,南有井冈山,西有红岩,东有雨花台”的恢弘视野,整合市域内红色资源,建设党性教育基地,打造红色品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坚决遏制“四风”反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按照“三强两好”标准表彰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干部。建立作风问题举报核查专办制度,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营造奖勤罚懒的工作氛围。完善综合评价体系及反馈机制,引入要素、事项评议和第三方评估,重视评议结果的运用。

(四)尊重与发挥党员的主体作用,创新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方式方法,发挥党组织体系的整体性优势。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市、区、街镇党组织要在资源配置等方面加大对基层党组织的支持力度,建立党务人才向基层流动和优先提拔一线干部的激励机制,扩大基层党员当选各级党代会代表的比例。健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基层党建活动深入群众,在全市范围内实现党的组织、党的工作和党员作用“三个全覆盖”。

(五)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打造风清气正的新局面。坚持多维创新、重在治本的工作思路,完善惩防体系建设,强化程序性法规建设,加大制度执行力度,坚持严明纪律和严惩腐败同向发力。把廉政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总体部署,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实现灌输教育和警示教育、有形教育和无形教育有机结合,在全社会培育廉政文化。畅通监督举报渠道,健全来信、来访、电话、网络四位一体举报平台,扩大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的覆盖范围和抽查比例,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申报和抽查结果。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加强对征地拆迁、工程招投标、城市建设、干部选拔任用等重要领域和重点工作环节的监督。严肃党内生活,切实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责任编辑:卫令海)

D26

A

1672-1071(2017)05-0032-07

2017-07-23

课题组负责人刘喜发,课题组成员:刘玉东、石晶、王兵。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