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科普工作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时间:2024-04-24

口述丨欧阳自远 采访整理丨吴文仙

欧阳自远近照。(当代贵州图片库供图)

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承担着一种历史使命、国家责任。除了科学研究,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任务之外,对整个国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我认为科学知识传播和科学研究同等重要,科学传播是科学家的责任,是科学家不应该推托的一种义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要让中国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局面,通过创业和创新,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打造不熄的引擎,顺利应对经济新常态带来的挑战。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更加需要大众科学素养来作为支撑。因此,我们要像重视科技创新一样重视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为科技创新发展夯实坚实的基础。

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承担着一种历史使命、国家责任。除了科学研究,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任务之外,对整个国民科学素质的提升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科学家不要把自己关闭在与世隔绝的“象牙塔”里,把科学当成你欣赏的花瓶,而要让更多的公众理解,改变他们的生活,改变他们的未来,这也是科学家的责任。科学工作者需要通过科普活动为公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道德,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多年来,我一直在呼吁我国要从观念和制度上真正开始重视科普。2005年开始,平均每年我都要完成四五十场科普讲座。科普讲座不仅要传播科学知识,唤起大众理解科学、热爱科学,尤其是唤起孩子和年轻人对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追索,更重要的是传播一种国家的需要和对国家的忠诚,传播一种科学的思想、灵魂和道德。我乐意从事让公众理解科学的事情,做科普报告、写科普作品是科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需要教育下一代,让他们具有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有益于提高他们的素质。国家提倡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就是为了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对于青少年来说各种文化、科学、教育和道德知识是不可或缺的,这将有益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一直以来,我国的科普状态是口头上喊得响亮,但实际成效却非常小。原因首先是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科学传播对于民族未来发展的重大意义、对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重要性。在科技界,科普往往被看作在科研上没前途的人才去做的,在一些有成就的科学家看来,科普是小儿科,做了丢人。

就中国的科研经费来说,无论是国家的重大专项、重大工程项目、“863”计划、“973”计划,还是重大基金研究项目,都没有科普的经费,这真是很遗憾的事情。航天是最能激发公众兴趣的科技领域,希望全社会都能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科学普及工作,这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次,我在提交一个科研项目时,申请将科研经费拿出3%,用来把研究成果做成光盘和科普书,扩大科研成果意义的传播,但却没被通过。写科普书不算科研成果,在中国做科普是很艰难的。

欧美国家的科研项目却不同,甚至美国总统讲航天计划时,都要在最后加上一句,要激励青少年探索宇宙的憧憬。欧美国家非常重视科普,很多特别优秀的科学家会去写科普作品,并将这看作神圣的责任。而我们很多好的科普作品都是翻译自国外的。而且,我们更偏重实用的知识,基础性和根本性的科学内容太少了。

要改变国内科普的现状,我认为先要从观念上扭转。我们所做的科研工程,到底有什么意义,在科学技术上能带来什么进步,必须向公众交代清楚,而不只是公布圆满成功就结束了。我们花的钱是老百姓的,研究成果也必须要让公众知道,也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继续支持。所以月球探测,我坚持一定要培养一支科普队伍,把科研成果向公众传播。

除了观念的改变外,制度上的改进也是必须的。能不能规定每个研究项目都要拿出一部分经费来做科普?对于这个问题,我已经呼吁了十多年了。

科普的内容也应该有针对性。比如,我觉得现在有两大类问题就严重缺乏科普,一类是国家的重大方针决策需要科普来充实,如“一带一路”;另一类就是全国争论的焦点问题,比如转基因食品、雾霾等,现在都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于这些问题,不应该去指责提出质疑的人,而是应该积极面对公众,科学家组织起来把问题弄清楚,然后对公众解释明白,这样才能正确地引导公众。我认为这是科学家的社会责任。

值得高兴的是,经过多年的努力,3月18日,中国科学院宣布与中国科学技术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中国科学院科普工作的若干意见》,将通过开放科研设施、创作科普产品等举措推广科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科学文化支撑。过去我们对科普工作提的意见和建议,《意见》都有了明确的回答,我感到很欣慰。(责任编辑/朱 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