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近期,由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西湖分局牵头组织,乡村规划师们深入龙坞茶镇慈母桥村、桐坞村、龙门坎村、上城埭城、外桐坞村、西湖茶场村、何家村、长埭村等八村,开展村庄现状调研,以“陪伴式”乡村规划,做出接地气的方案;以“新村民”的视角,发掘乡村的禀赋潜力,为其量身定制一份通向共同富裕美好未来的理想蓝图。
“乡村就是我们的图纸。要做好乡村规划,第一件事就是要到乡村去,调查和了解乡村的实际情况。”来自杭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乡村规划师黄工说。
为方便工作,规划师们不仅驻村,早出晚归,更是一头扎进了村民的生活里。通过设计线上调查问卷,深入一线调研,将相关村庄规划问题呈现在村民面前,同步组建村书记、村级联络人微信工作群,方便实时指导,及时反馈。
“您的日常出行方式”“您对村内停车设施是否满意”“您认为周边缺少的公共服务设施”“您对村庄绿化是否满意”……诸如此类涉及本村规划建设的问题,乡村规划师们累计发出并回收调查问卷300 余份。通过这一叠叠来自田间地头的调查问卷,村民百姓的心声和期盼得以抒发和了解。
乡村规划师们通过与村干部、群众、企业座谈,进一步了解村庄基本情况、规划现状,掌握村庄发展困难与需求,向街道、村委工作人员及村民分析讲解影响村庄发展及规划编制的主要因素,规划编制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等。从八月的烈日酷暑,走到九月的秋高气爽,他们用脚步丈量村里的每一寸土地,用“无人机”对村庄现状进行航拍,真实、准确获取制作村庄全域地形地貌影像图,为后续科学合理编制乡村详细规划提供更可靠数据基础,在乡村产业结构布局、存量建设用地盘活、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现状企业升级改造等方面提出多项实用性规划建设意见。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西湖分局村镇规划科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乡村规划师将在梳理村庄规划前期资料,分析研判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村庄发展诉求和最新国土空间规划‘三线’划定情况,进一步优化村庄用地布局,依托村庄发展条件、深入挖掘村庄特质与内在价值,引导村民参与、合理深化村庄规划,在满足村民生活诉求、解决民生问题方面提出相关编制意见,为属地优化乡村基层管理模式提供规划支撑。”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西湖分局 丁晟
今年以来,面对自然资源部土地消化处置考核规则改变、经济稳进提质土地要素保障等多重考验,杭州高新区(滨江)多措并举坚实推进“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处置工作,努力向“存量”要增量,持续提升土地“含金量”,为土地要素保障和经济稳进提质提供坚强支撑。在推进该项工作中,该区专班运作、集中攻坚,多举措、抓落实、加速跑,截至9 月30 日,该区已完成消化1327 亩,提前两个月完成上级下达的年度消化1299亩的考核任务。
以“专班专人、高效处置”为原则,高效统筹推进“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处置工作。一是组建专班。区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部署,成立由分管区领导牵头为组长,
态发改、经信、自然资源等相关职能单位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批而未供”土地消化处置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对影响项目推进的难点、堵点问题进行分析预判、研究对策。二是小组推进。抽调相关单位业务骨干按条线组成若干工作小组,统筹谋划经营性用地出让、划拨供地、协议出让等解决路径,针对性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方式对接协调,通过“大脑+小手”工作模式,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三是统筹进度。建立“每周汇总、清单销号、倒排推演”工作推进机制,每周汇总各小组的工作完成情况,对标对表上级通报数据,逐个项目开展清单式销号,对发现问题立即采取个性化解决措施,做到以实干抓项目,协同作战、聚焦发力。
按照本年度“批而未供”土地处置考核新要求,重点对2009—2018 年批次农转用项目开展处置消化。通过现场踏勘、系统反查等方式,逐宗开展地块情况分析,形成“批而未供”处置“一张图”“一张表”。一是“完善手续一批”。对全区2009 以来的所有供地项目逐一对照检查,累计梳理出2009—2018 年度已农转用已供地但尚未备案的项目4 宗、面积113.16 亩,迅速组织开展系统补录工作。二是“精准划拨一批”。落实“按照控规用途供地”等考核新要求,按照“保障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环境”的原则,对控规用途为道路、公园绿地、公共基础设施等项目开展优先供地。针对划拨类项目,在确保依法依规前提下,通过优化审批流程,并联审批、容缺受理,进一步加快项目审批进度。三是“加快出让一批”。对涉及2009—2018 年度农转用批次、总面积为161.69 亩的10 宗工业用地、2 宗经营性用地实施清单化管理,紧盯出让进度,努力做到“供地即实时录入系统”。
明确工作路径后,由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动牵头、主动对接、主动协调,协同相关部门按照既定路径加快推进“批而未供”处置工作。用好“专班+小组”工作模式,联动各职能部门强化指导、加快推进处置工作。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动对接上级部门和兄弟单位,摸排各地区、各区县“批而未供”处置的好做法、好思路,供专班内各部门、平台参考借鉴,各部门平台也主动“对标攻坚、争先创优”,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提醒交办、主动跟进整改,努力克服自身的困难和问题,协同共同打好消化处置攻坚战。
按照上级部门任务要求,紧盯消化处置进度,蓄足“新动能”,跑出“加速度”。逐个项目分析滞后的原因,集思广益寻找破题方法,特别是针对耗时较长的土地测绘等环节,落实专人盯办,进一步压实责任;同时进一步优化项目公示等环节,在供地审批环节实行预审收件、开通签批绿色通道。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高新区(滨江)分局 郭媛 詹宇滨
今年以来,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港区分局不断强化耕地保护,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在全区建立健区、镇、村三级“3+3+3 田长制”,按照“严保严管、属地管理、协同联动、奖惩并举”原则,将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到责任人和田间地块,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耕地保护机制。目前,该区共设置村级田长8 名,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全覆盖。
简单讲,田长就是“一田之长”,与农田有关的事都归田长管。胡中艳是长安桥村的村级总田长,她需要巡查的耕地超1600 亩,每月都要走好几趟。“村里还设有三个巡查员,每周对耕地保护情况进行巡查。不仅要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占用、破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的行为,还要保护辖区内‘田长’的保护标志牌,维护好辖区内的农田水利设施,时刻关注辖区内垦造耕地项目后续种植和强化地力培肥情况。”胡中艳说。
为确保“田长制”落实落地,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港区分局将田长的工作情况纳入个人考核体系,并建立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比如:对各级田长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履职情况进行通报,确定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对履职不力的田长进行约谈问责或者撤销职务;在年度耕地保护以奖代补资金因子考核中,田长的责任落实情况和考核情况将作为重要依据。
不仅如此,各行政村还成立耕地保护监督组督促村级田长做好职责内耕地保护工作,同时建立起群众参与机制,将各级田长职责范围及监督电话等有关信息在村委统一公布,形成全社会关注、公众参与,齐抓共管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良好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港区分局还大力推广“耕地智保”场景应用,通过安装铁塔高位视频探头及时发现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的情况,提升耕地保护的科技化、精细化水平,做到问题早发现、早制止,弥补人工巡查的不足。目前,嘉兴港区已全面接入“耕地智保”场景,实现耕地面积全覆盖。
接下来,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港区分局还将持续探索构建耕地保护长效机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缝隙的耕地保护格局,同时,广泛宣传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加强耕地保护的政策措施,把“田长制”立在群众身边,让每一块耕地都有守护人。
嘉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港区分局 陈东
今年以来,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进一步完善“三服务”活动工作机制,紧扣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企业,充分结合自然资源管理工作实际,着力破解基层、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原则上要求涉企、涉村、涉基层相关科室每月至少破解一个难题。
近日,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有关科室和事业单位负责人(业务骨干)赴峡口镇开展“三服务”活动。在活动现场,峡口镇共提出涉及土地整治项目种植管护、农户危房修缮审批、不动产证办理、图斑变更调整、国有工业用地零星边角料(批而未供)土地处理、疑似违法乱占耕地的处理等6 类问题,到场的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中心、城乡自然资源所、国土整治中心、调查登记科、行政审批科、耕保科的工作人员一一进行答复、解释,对个别当场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将进行分步处理,继续跟进,尽早释放土地红利。此外,针对该镇提出的下山搬迁老屋拆除后是否拟土地复垦问题,相关人员还前往大峦口村原宅基地现场,分析研判,尽快激发镇村活力。
截至目前,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已先后分赴峡口、上余、等13 个乡镇(街道),通过下村镇、入企业、看项目、走田头、访农户、问民生,开展上门帮扶指导,已解决问题60多例,提出建议20多条。
江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陈小军
今年以来,兰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紧扣工业经济、指标争取、土地供应、全域整治等核心关键,强保障、优配置、优服务,奋力提升土地利用效益,助推经济稳进提质。
一是聚焦智造强市,做强工业底盘。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计划指标优先向投资强度大、亩均产出高的项目倾斜,助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低效用地通过“腾笼换鸟”优先保障重点工业项目,优化改造存量,夯实强市之基。今年以来,全市出让工业用地1530 亩,出让金5.26 亿元,其中610.6 亩用于10 亿元以上重大制造业项目落地;工业用地占出让用地规模的75%,同比增长16.7 个百分点;闲置低效的原华东铝业地块,收回再出让给市级重点项目欣旺达,预计亩均税收可超过33 万元。
二是突出要素保障,做优用地报批。通过消化批而未供土地、申报省重大产业项目、用地报批改革等措施,实现要素保障和用地报批“两手硬”。今年以来,全市消化批而未供土地1606 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468 亩,低效用地再开发909 亩;已有6 个项目成功申报省重大产业项目,预支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达643 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创新推行“储备项目联合预审”“审批流程联合通报”两项机制,对10 项供地流程全过程跟踪服务,大幅缩减用地项目时间成本。
三是攻坚全域整治,做好占补平衡。坚持处理好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地方经济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严格按照“组织体系、目标体系、政策体系、保障体系”要求,兼顾土地指标占补平衡需求和空间重塑任务,攻坚推进全域全要素土地整治。截至目前,全市土地整治新增立项24 个,验收18 个,新增水田(含旱改水)验收727 亩,垦造旱地198.5 亩,建设用地复垦152 亩;3 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获批政府专项债资金,共计12.3 亿元。
兰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唐舒颖
今年5 月20 日以来,金华市金义新区(金东区)打响了市区大规模城市更新第一枪,启动了建区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城中村改造大会战,吹响了4 个乡镇13 个村整村征迁号角。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金义新区(金东区)分局迅速行动,领导带头、全员压上,以“任务分解、集中攻坚、不留疑点”为重要抓手,夜以继日、夙夜奋战,为全区城中村改造贡献自然资源力量。近日,该局在金华市东片城中村改造征迁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荣获先进集体奖。
一是领导重视、任务分解。局领导亲自部署,分解任务至各科室、东城专班及3 个基层所专人专职负责,纳入产权认定、依法征迁等小组统一管理,拟定产权认定、土地征收等方案,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寻、有据可查。
二是集中攻坚,各个突破。局产权认定、依法征迁等小组工作人员坚持“白加黑”“5+2”的工作节奏,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对认定过程中的特殊问题集体研判、协议对策,积极稳妥有序推进,按时保质完成征迁指挥部确定的任务。做到当日产权认定不过夜、疑难问题解决在一线。
三是完善手续、不留疑点。在完成前期人口及产权认定的基础上,不动产登记中心人员积极跟进,配合调查公司套核征迁村庄范围内国有和集体不动产权证情况,收集、完善、审核土地注销材料,办理注销手续。
下一步,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金义新区(金东区)分局将继续当好示范、做出表率,有力推进规划体系构建、低效用地整治、征迁安置等重点工作,在接续奋斗中持续扩大战果,加力推动新区自然资源事业再上新台阶。
金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金义新区(金东区)分局 胡玮璐
当前疫情防控整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呈现多点散发特点,传染速度快,亟需更精细化、更精准化、更科学有效的防控手段。嵊泗县在317 舟山嵊泗疫情防控中,也暴露出实战中的数字化水平还不够高、空间位置的定位还不够精准等问题。因此,嵊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充分发挥自身地理信息测绘的管理职能,通过数字地图赋能最小单元格,基于地图可视化,提出建设最小单元疫情防控数字化应用系统,直观、高效地实现城市乡村全覆盖的联防联控,提升疫情防控、应急抢险基层治理精细化、科学化水平。
一是归集高分影像构建最小单元数据体系。为快速、精准、有效地支撑最小单元数字化管理,形成更加精细的最小单元管控模式,嵊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基于嵊泗全域0.2 米航摄影像、0.5 米卫星影像、基础测绘数据等相关资料,集成天地图在线服务,结合地图制图方法,对地图要素进行可视化配图,为最小单元数字化提供在线直观的地图可视化支撑。同时根据嵊泗县最小单元编组统计表及各最小单元划分示意图,构建县、乡镇、村(社区)、全科网格、最小单元、自然幢等6级不同尺度空间网格数据体系,开展最小单元网格数据治理,实现最小单元网格的空间位置精准落图。
二是创新最小单元数据共享服务模式。结合最小单元网格数据库,采用GIS 地图发布技术,实现最小单元网格数据在线协同共享。管理人员可通过最小单元数字化应用快速定位,了解最小单元的空间分布,在线查询单元详情,包括社区干部、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志愿者等信息,实现了疫情防控最小单元数字化的精细治理和责任落实,系统提升了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最小单元网格管控模式的提出,可拓展应用至全县基层治理、应急救援、防灾减灾等领域。
三是集成场所码构建风险预警体系。在最小单元数据体系的基础上,深化挖掘地理信息数据,集成全县域2576 个场所码信息,形成第七级风险空间网格数据,构建疫情风险预警体系。管理人员基于该体系可以查看重点管控场所在地图上的空间位置,了解该场所累计扫码量、涉及重点管控人员等情况。快速了解重点管控人员涉及的场所、时间和空间位置,通过在线地图可视化,对红码、黄码等重点人员的行程轨迹实时追踪。同时也可以对重点管控人员所涉及的空间区域,在线绘制疫情防控“三区”范围,实现了“三区”范围精准落图,破解了传统手段对防控“三区”空间位置“看不清”“找不到”“划不准”的几个难点。
四是重塑物资调度服务流程。基于最小单元数据体系,建设一键调度功能,集成全县生活物资、医疗物资、救援物资等信息,基层人员可快速了解当前县域物资储备情况,在线上报物资需求、填写物资需求信息、生成物资需求清单,在社区物资需求调度完成后,在线调整物资供应状态,切实解决了以往全域全貌资源调度流转不直观的问题。
嵊泗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林苏丹 林继明
近日,中国地质学会官网发布《第二批地质文化村(镇)评选结果公示》,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和浙江省地质学会推荐申报的安吉县报福寒武天书地质文化镇列入其中,为全省唯一入选的三星级地质文化镇,也是全省首个以镇为单位创建入选的对象。
安吉县报福镇拥有浙北大峡谷、深溪大峡谷、石浪群、千层石、远古地震遗迹等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的地质遗迹资源。依托优质的地质资源和生态环境,报福镇以“山海有约,安居报福”为主题,积极推进地质文化镇建设,构建以“长寿报福旅游带”串联“风情报福集镇区”“乡村民俗体验区”“生态绿谷休闲区”和“地质文化研学区”的“一带四区”空间结构。目前,报福寒武天书地质文化镇已基本建成集生态旅游、地质研学、警示教育于一体的“地质+全域旅游型”地质文化镇,年均吸引游客120 万人次。
近年来,安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立足新时代对地质工作的新要求,紧抓中国地质学会开展地质文化村(镇)认定的有利时机,狠抓自然资源保护性开发和集约高效利用,开启了地质工作转型升级赋能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此次地质文化镇认定成功,将为报福镇“地质+生态旅游”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促进农旅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注入强劲动力。
安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杨阳阳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答好乡村振兴这道“复合题”,规划引领是基础,优质土地是支撑,产业落地是关键。海宁市依托农业经济开发区发展乡村产业,规划总面积8 万亩,按照“1+2”规模布局,以黄湾镇为主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前在建设项目5 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4 个,10 亿元以上项目1 个。利用“做活规划、做实土地,做强项目”三大举措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共同富裕“海宁图景”,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可复制模板。
一是强化“城郊融合”,让村庄规划方案“活”起来。村庄规划作为法定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海宁市黄湾镇尖山村成功入选省村庄规划编制试点,遵循“多规合一”原则,强化“城郊融合”定位。通过优化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落实一二三产业融合用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尖山村依据村庄规划编制方案着力发挥自身特色,积极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和果蔬种植采摘产业。今年1 至9 月,大尖山景区共计接待游客28.68 万余人次,营业收入1434余万元。
二是依托“数字管地”,让农业发展基础“实”起来。海宁市运用数字化改革成果,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为乡村绿色发展提供优质土地支撑。一方面,高质量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2018 年以来,全市累计获批省级项目18 个,整治规模24.62 万亩,其中获国家级试点项目1 个,整治规模3.02 万亩。另一方面,依托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耕地视联智保”和“天巡地查”等平台,实现精准化动态监管。2022 年,海宁市在全市设立市、镇、村三级田长217 人,村级巡查员553 人,目前,田长巡查已完成891 次,村级巡查已完成11087 次,为农业发展做好最扎实的耕地保障。
三是开通“绿色通道”,让乡村产业项目“强”起来。强化土地要素保障,从源头上为实现共同富裕、乡村振兴做好必要的空间保障。海宁市对经核准认定的农业农村产业项目开通“绿色通道”,优先纳入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安排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用于农业农村产业发展不少于5%。灵活安排供地方式,鼓励长期租赁、先租后让、弹性年限出让等方式供应。近3 年共审核通过36 个农业农村产业用地项目,保障土地面积159 亩。同时,积极支持设施农业发展和规模化粮食生产,主动服务、优化流程,多部门同步审核设施农业用地项目。近三年共审核通过99 宗设施农业用地项目,面积1462 亩。
海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杨雯妍
近日,余姚市某公司代理人周女士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余姚分行代理人,在余姚市政务服务中心不动产登记窗口办理了不动产转移登记和抵押权变更登记组合业务,工作人员及时进行了审核,并为双方同步发放了不动产权证书及不动产登记证明。据悉,这是该市实现的首笔“带抵转”组合登记业务。
“带抵转”是个新名词,通俗地讲就是带着抵押转移产权。在“带抵转”模式下,由买卖双方和银行共同协商决定并申请“不动产转移登记+抵押权变更登记”,不动产登记窗口受理相关材料,完成不动产“带抵转”组合登记业务,并同步发放新的不动产权证书及不动产登记证明。“一次申请、一套材料、一窗办理”实现登记“日办结”,该便民举措通过组合登记将多个业务进行联办,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间,更有效解决了卖方提前还贷的资金压力,缓解融资时间长、过桥利息高的问题。
目前,余姚市“带抵转”登记业务推广的范围为买卖双方抵押为同一家银行的办件。下一步,该市不动产登记窗口将深入总结业务经验,完善机制,争取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应用,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余姚市不动产登记服务中心 史双娟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