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强化地质灾害防治 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桐庐县创建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 十有县” 纪实

时间:2024-05-22

强化地质灾害防治 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桐庐县创建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 十有县” 纪实

□ 桐庐县国土资源局 孔令亚 尹 芳

桐庐县地处浙江省西北丘陵山区,下辖14个乡镇街道、183个行政村,人口40余万人,山地丘陵多,地质环境相对复杂,地质灾害中低易发区占到全县面积的近90%,是地质灾害高发、多发、易发地区。截至2015年底,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43处,作为全省地质灾害多发县之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重、压力大。

近年来,桐庐县国土资源局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不断创新地质灾害的工作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全方位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能力。近日,在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1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名单中,桐庐县名列其中。

一、强化组织领导,夯实地质灾害防治基础

桐庐县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任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行政首长负责制,强化属地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主体地位。有关部门和乡镇、街道切实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并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年度考核内容。

联合县住建局、县水利局、县交运局、县气象局等部门制定《桐庐县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防治要求与重点,为全年防灾做好指导。结合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编制“一点一预案”防灾避险方案表,形成防灾“作战图”,有效指导基层防灾工作。

强化地质灾害防灾人员投入,建立县级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服务中心,成立专家组,有效支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大力推进地质灾害治理(搬迁)工作,在近年每年安排地质灾害治理(搬迁)资金1500多万元基础上,2016年制定地质灾害治理(搬迁)2016-2018年三年计划,安排地质灾害防治保障资金5000万元。

▲ 横村镇白云村

二、突出应急防守,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桐庐县地质灾害隐患点多,但多数隐患点规模相对较小,为集中精力强化重点防范,桐庐县国土资源局将威胁人数较多、危险性较大的山体滑坡作为防控重点。在服务保障G20峰会及防汛防台期间都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县乡村点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构建起地质灾害“四级防控”体系,每逢台风及强降雨,防灾人员到岗到位,落实24小时值守,不留死角、不留盲点。

▲ 合岭村

1.重点时段重点防范

做好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工作,局领导带队,建立地质灾害领导分片指导制度,结合国土资源干部分村包干,强化地质灾害防范。2016年初抗雪防冻期间,5组20余人分片赴全县14个乡镇街道检查指导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共检查点位70余处。督促各乡镇街道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共开展隐患排查147组次,454人次,532点次,对排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防治薄弱环境及时进行整改完善,为抗雪防冻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开展提供坚实保障。6-9月的梅汛期和台汛期,是桐庐县集中降雨期和暴雨多发期,易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组织各乡镇街道组织乡镇、村干部,对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已有地质灾害点及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重点排查,着重对学校、医院等人群集聚场所和地质灾害防范重点区域开展排查,累计检查62组次162人次点次。积极做好应对台风“尼伯特”地质灾害防御工作,在台风来临前两天就排查33组次96人次117点次,有效推进地质灾害重点防范。

2.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地质灾害防灾实战能力

以地质灾害防灾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建立智能化地质灾害巡查监测平台,对全县地质灾害监测巡查人员配置GPS,实时掌握巡查监测轨迹与情况等,保障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巡查监测人员工作落实到位,并对监测巡查信息适时上报,保障监测巡查措施落实到位。深化与县级智慧治理平台合作,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监控实时监测,动态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人员撤离、监测巡查等信息,增强预警监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同时,根据桐庐县地质灾害农村山区调查成果,设置避灾安置点174处,保障每处影响人员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落实相应应急避险场所,在紧急情况下,能第一时间启动预案并有效组织所有受威胁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按照避险路线实施避让。

三、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推进治理搬迁避让工程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导向,按照“政府主导、分级负责、部门联动、全民动员、主动防灾”的工作要求,对地质灾害隐患较大、威胁人员财产较多的隐患点优先开展治理(搬迁),实施2016-2018年三年地质灾害治理(搬迁)计划,对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全面治理(搬迁),原则上三年内全面完成现有需治理(搬迁)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搬迁)工作。其中2016年完成现有50%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搬迁)工作,2017年完成现有30%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搬迁)工作,到2018年全面完成。针对当年发生的地质灾害隐患,明确规定当年实施治理(搬迁)工作。

目前,三年治理计划正抓紧实施,其中2016年度自加压力,对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中70%实施治理(搬迁)工作,各相关部门及乡镇街道密切配合,抓紧组织实施,实现12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消除安全隐患。得到上级部门高度评价,部省市领导多次亲临桐庐县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

加强制度创新,为治理搬迁提供制度保障,对2013年出台的《桐庐县地质灾害治理建设工程管理实施意见(试行)》文件进行修订、完善,在对地质灾害工程治理责任与要求进一步明确,对地质灾害治理程序进一步简化,对资金保障与拨付程序进一步细化的基础上,出台实施《桐庐县地质灾害治理和搬迁工程管理的实施意见》(桐政办〔2016〕60号),为治理(搬迁)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加大对地质灾害工程指导督促,会同县财政、发改部门在厘清治理责任基础上,分批开展地质灾害立项,以入围招标方式选定若干家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由乡镇街道通过简易程序从中选择开展小型治理项目,严格落实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实施的建设工程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措施,依托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服务中心加强对乡镇街道技术指导与跟踪服务,加快推进治理(搬迁)工作。2012-2015年共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完成100余处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搬迁200余户。

四、健全群测群防,畅通预警预报信息通道

1.“日常巡查”与“专业排查”结合,狠抓隐患摸排

调整完善县、乡、村、点四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巡查原则,确保地质灾害隐患点均有专人监测、地质灾害易发区均有专人巡查。对在册243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在建工程及矿山、学校、医院、住宅区、农家乐、重要建筑设施等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区域,进行日常巡查,不留盲点,不留死角。在日常巡查基础上,结合县级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服务中心力量,开展点对点专业排查,从更为专业的角度,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及时整改到位。

▲ 雨后的山村

2.“短信预警”与“媒体预报”结合,强化预警预报

落实防汛防台制度,会同县气象局建立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平台,每逢台风强降雨,及时发送预警短信,利用新媒体开展预警预报工作。同时与桐庐华数合作,在地质灾害受威胁有线电视机顶盒中增加特制模块,便于临灾预警,创新举措受到省国土资源厅批示表扬。今年以来,已发送地质灾害预警短信40余次,17000余条,保障了基层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及时开展。充分利用桐庐电视台、广播电视、并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防范信息,提升群众地质灾害防范意识。

3.“常规监测”与“专业监测”结合,强化临灾预警

在日常简易监测基础上,借助专业设备,强化地质灾害专业监测。对部分危险性极大、威胁对象较多的山体滑坡点落实地表位移、深部测斜等专业监测,更为专业、科学掌控地质灾害隐患动态变化情况,有力地支撑防灾工作的开展。

五、重视宣传培训,提高整理救灾避灾能力

以让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走进农村每村每户为目标,提高全县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对地质灾害的防御能力和群测群防水平,减少地质灾害特别是人为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发生,努力减少地质灾害发生所造成的损失,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抓住重大活动集中宣传

充分利用“5·12”防灾减灾日、“4·22”地球日及“6·25”土地日,深入农村集中宣传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对桐庐县常见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四种地质灾害进行识灾、避险知识广泛宣传,对山区农村房屋选址进行指导,预防由于不当选址、切坡建房、修建高位池塘、乱堆乱放等人为活动引发地质灾害。向群众发放地质灾害知识手册和地质灾害挂图1000余份。

2.举办培训班

邀请省市级专家,对桐庐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人员及14个乡镇(街道)国土资源所所长等进行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对常见的地灾隐患点类型、诱发因素、监测方法、地灾实例等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培训。在G20峰会期间,组织县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服务中心对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就平安护航地质灾害防治要求与注意事项进行专题业务培训。

3.开展应急演练

集中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检查应对突发事件所需应急队伍、物资、装备、技术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发现不足及时予以调整补充,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切实提高了全县人民地质灾害防治的自觉性和抵御地质灾害的能力,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和报刊等新闻媒体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做到“报纸有文章,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兴媒体发布地质灾害预报防范信息,持续进行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政策宣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