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论新时代社会主义学院课程体系建设

时间:2024-05-22

赵国华

《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学院应当把教学工作作为中心工作,其他各项工作应该围绕教学工作进行,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服务。”加强新时代社院课程体系建设是社院以教学为中心、提升教育培训质量的必然之举,也是充分发挥社院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主阵地作用的应有之义。

一、加强社院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一)履行社院职责使命的必然要求

《条例》指出:“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是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部门,是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五个是”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社院的性质定位,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和社院工作的高度重视。要贯彻落实《条例》精神,就需要全面提升教育培训质量,而当前各级社院普遍存在课程体系不健全、不规范的不足,所以,健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就成为提升教育培训质量的当务之急。

(二)应对培训对象变化的必然要求

《条例》规定社院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培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统一战线其他领域代表人士等”。而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随之深刻变化,新兴阶层和组织不断涌现,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和对象不断扩大,统一战线对象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日益复杂多元,特别是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日益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专业化、思想波动复杂等特点。面对统一战线对象的发展变化,社院作为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部门,理应在应对多元利益诉求和各种思潮、构建政治共识、争取人心力量、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中发挥应有作用。因此,社院需针对培训对象的发展变化和特点需求,优化教学布局和课程体系建设,提升教育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努力培养出一大批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亲密合作、经得起考验的党外代表人士。

(三)促进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的必然要求

《条例》要求,社院要“为巩固和发展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作出贡献”。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所有制形式、社会阶层、社会思想观念更加多样,统一战线作为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作用愈加凸显,在争取人心、汇聚力量、凝聚共识方面的功能作用愈发重要。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统一战线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进行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统一战线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促进新时代统一战线事业蓬勃发展,社院要在建设高素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方面作出应有贡献,要全面提升教育培训质量,教育引导广大党外代表人士形成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二、社院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与不足

通过对全国40 余家社院2018年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汇总、梳理,发现当前社院课程体系建设主要存在以下短板:

(一)课程设置体系化不强

《条例》对社院的教学布局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社院“优化以政治共识教育为核心、以文化认同教育为基础、以能力素质培养为重点的教学布局。”而从目前各级社院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来看,对政治共识、文化认同、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的内容虽均有所涉及,但各方面课程的保有量和精品量存在不均衡不充分的问题,课程建设体系化不强。各级社院共识教育课程建设还存在分头探索的状况,既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材配置,也没有科学的顶层设计,在教学培训中显示出“各自为政”的状态。总体而言,各家地方社院课程体系建设存在课程数量参差不一、课程布局多样不一、优势特色课程不突出、各课程单元的设置比例不均衡、课程间内在逻辑性和关联度不强等不足。

(二)课程内容实效性不强

《条例》规定:“社会主义学院应当根据形势和任务发展要求,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开发体现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发展新成果的课程和教材”。目前,部分社院的课程设置多集中在统一战线基础理论、中国政党制度(含人民政协理论)、参政党建设理论、党的民族、宗教理论与政策等统一战线传统领域,存在内容老化、更新换代慢、因师设课等现象,在紧跟时代社会发展及时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发展成果、吸纳解读中央重大战略部署、归纳整合统一战线新理论新实践等方面有待加强。此外,缺乏与现场教学有效对应的“理论+实践”的体系性课程,课程内容与培训对象的实际工作结合度不高、应用性不强等。

(三)教学菜单针对性不强

《条例》规定:“社会主义学院应当加强培训需求调研,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制定分类教学大纲。”《条例》要求制定分类教学大纲,充分遵循了统一战线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培训规律,体现了教学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和对象包含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等十二类数亿人之多,他们分布广泛、数量庞大,具有不同的教育背景、成长经历、工作经验、专业技能,呈现出层次性、差异性、复杂性等特点,因此对教学内容诉求存在巨大差异。当前社院多偏重于统一战线领域共性类课程的研发,现有的课程量还不能满足各领域统一战线对象的多样化个性化培训需求,许多新兴领域如网络统战、新的社会阶层等方面的课程薄弱,未针对不同培训对象形成分层分类的课程菜单,距离“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个性化培训要求存在差距。

(四)教学方式方法吸引力不强

《条例》规定:“社会主义学院应当加强教学方式方法研究,综合运用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方法,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和网络培训。”目前,各地社院多以偏重理论的讲授式教学为主,教师主导作用明显,学员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课堂互动环节少,仍多是灌输式教学,导致学员参与度不高,不能积极吸收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整体占比较小,且存在部分教学点主题不鲜明、内容不丰富、讲解不充分等问题,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等教学方式方法探索应用少,网络教学没有得到广泛普及和应用,缺乏统一规范的网络教学平台和精品网络课程,将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加以融会贯通的课程更是稀缺。

三、以模块化教学理念加强社院课程体系建设

(一)模块化教学理念

模块教学理论基于美国贝塔朗菲提出的系统论的观点,将“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作为整体优化理论。“模块课程”最早见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这种课程从工业生产中将功能相关的零件组合在一起成为“模块”的做法得到启发,将内在逻辑联系紧密、学习方式要求和教学目标相近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构成小型化的模块课程。[1]各大教学模块可下设一至多个小模块,在教育培训实际中,根据需要可以直接选取其中的模块进行组合,也可以将多个模块融合后再组合成新的主题模块。中央社院自2016年起开启的新一轮教学改革,即是以模块化教学理念完善共识教育课程体系的成功探索,最终确立了以“五史合一”为引领、“五大建设”为支撑、“大统战”为特色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和以中华文化认同为基础、“10 个讲清楚”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培训新项目,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共识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大大增强。

针对当前社院课程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短板,为回应新时代统一战线教育培训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条例》关于社院教学布局的总体要求,社院应当自上而下集体发力,做到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尝试以模块化教学理念加强社院课程体系建设。社院课程体系建设应以中央社院模块化教学改革经验为基础,探索形成全国共识教育的统一教学大纲和教材配置,形成针对统一战线各领域不同培训对象的分类分层课程菜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探索形成“理论+实践”“专题+研讨”“线上+线下”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教学格局,形成“政治共识教育”“文化认同教育”“能力素质培养”三大共识教育教学模块。

(二)“政治共识教育”教学模块

《条例》规定社院应当“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政治培训,强化政治共识,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总书记在致中央社院建院60 周年贺信中也强调,要坚持“社院姓社”,突出政治培训,强化政治共识,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2]新时代的政治共识就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因此,围绕政治共识教育,可以设置以下相关课程。

一是设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相关课程。将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教育培训的核心内容和各培训班次主课,使之系统权威进教材、生动有效进课堂、刻骨铭心进头脑,主要设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十九大精神解读、***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等相关专题课程,促进培训对象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以史为证、史论结合,设置涵盖多方的历史课程。针对“共识教育”缺乏有力历史阐释和深厚历史根基的现状,为解决真懂真信问题,可以设置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国民主党派史、中国政党制度史、中国统一战线史等相关专题课程,以史为证、史论结合,从多个历史角度共同揭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打牢政治共识教育的历史根基,引导统一战线对象不忘合作初心,牢记职责使命,坚定自觉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三是设置“五大建设”相关课程。为让统一战线对象深化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认识,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可以设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相关专题课程。同时,各级社院可结合各自省情市情设置相关地方特色课程。

四是设置统一战线特色课程。统一战线特色是社院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价值,也是社院与其他干部培训机构的重要区别所在。这一专题课程主要包括统一战线理论政策方面的基础性课程和涉及政党制度、民族宗教、非公有制经济、新的社会阶层等统一战线各领域的专题课程。统一战线基础性课程可以设置***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精神解读、《条例》精神解读、新时代统一战线理论政策、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等相关课程。统一战线各领域专题课程可以设置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新时代参政党职责使命、党的宗教政策与工作、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等相关课程,以筑牢统一战线对象政治共识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提升参政议政、合作共事能力。

(三)“文化认同教育”教学模块

***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 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4]《条例》要求:“社会主义学院应该面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开展国情教育和中华文化研修,增强港澳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情怀,争取台湾民心认同,促进海外侨心凝聚;面向民族、宗教界等人士开展中华教育培训,进行文化引领,以文化认同增进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因此,这一教学模块可以按照纵横归一的思路设置“中华文化”相关课程,纵向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横向涵盖各种宗教文化和思想流派,主要可以设置中华传统文化要义、中西方文明对比、中华文化传承创新等相关专题课程,各地市社院可进一步深入阐释挖掘各自区域特色文化,开发相关课程。课程要突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做到讲清楚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和核心要义“大一统”,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讲清楚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讲清楚中华文化当代价值和传承创新,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高度融合的产物,是具有现代形态的中华文明。由此,建立一种超越民族、宗教、地域的文化共识,进而推进形成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最终导向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政治认同。

(四)“能力素质培养”教学模块

《条例》在社院培训目标中明确规定,要增强统一战线各领域代表人士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共事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也明确要求,“专业化能力培训更加精准,广大干部适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落实新部署的能力明显增强,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专业精神进一步提升。知识培训更加有效,广大干部履职的基本知识体系不断健全、知识结构不断改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复合型领导干部的培养取得新进展。”为此,社院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应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根据党外代表人士履职岗位职责要求,重视能力素质课程建设,以提升培训对象的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质。

以能力素质培养为重点的课程体系需要设置能力素质相关课程,可结合政治认同教育和文化认同教育,突出履职尽责的学识素养和工作能力培养,突出宪法法律、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和新知识新技能学习培训。可以设置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及能力建设、党外代表人士履职能力提升、提案撰写与调研研究、统一战线工作者素质能力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提升、领导科学与艺术、领导干部处理突发事件与应对媒体能力、君子之风与党外知识分子修养、新时代意识形态问题与网络安全、大数据与互联网+等相关专题课程,以达到提升培训对象能力素质的培训实效。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