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学习贯彻《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探索山东中华文化学院工作有效途径

时间:2024-05-22

杨懿琳 张 博

2018年12月中共中央印发了《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为第一部由党中央制定的关于社会主义学院工作的党内法规,《条例》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党中央对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和社会主义学院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为做好新时代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提供了方向引领。《条例》一个突出的亮点是把“中华文化教育、研究和对外交流工作”单列一章,赋予了中华文化学院工作新的使命。

为更好地面向港澳台海外开展工作,2000年1月山东社院加挂山东中华文化学院牌子。挂牌以来,山东中华文化学院一直在开拓和探索中前行,《条例》的颁布无疑为其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深刻领会《条例》中关于中华文化学院工作的新精神新要求,进一步延伸和拓展社院原有政治功能,真正擦亮中华文化学院这块“金字招牌”,面向港澳台海外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成为山东社院贯彻落实《条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加强学习,深刻领会《条例》对中华文化学院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条例》为中华文化学院工作提供了遵循

《条例》用更全面、更完善的条目规定了中华文化学院的职责任务,明确提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和地方社会主义学院,经批准可以加挂中华文化学院和地方中华文化学院牌子”。赋予中华文化教育、研究和对外交流职能,并分条列项提出具体要求,规定社会主义学院应当“面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开展国情教育和中华文化研修;深入研究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深刻阐释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打造海内外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规定“社会主义学院可以面向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和归国留学人员,举办国情研修班”,明确将国情研修班纳入社会主义学院的主体班次等等。这些都为中华文化学院加强建设提供了法规支撑和工作遵循。

(二)《条例》为中华文化学院工作明确了目标

《条例》进一步明确了中华文化学院的工作目标,要求中华文化学院开展各类工作应“增强港澳同胞的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争取台湾民心认同,促进海外侨心凝聚”“深刻阐释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为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支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助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在凝聚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应有作用”等等。这些详细规定既是对中华文化学院工作的明确要求,更是具体目标,为中华文化学院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条例》为中华文化学院工作开拓了空间

《条例》对各级中华文化学院近年来进行的工作探索在总结的基础上进行了升华,并以条文的形式进一步明确下来,许多内容与之前的《社会主义学院工作暂行条例》相较都是第一次提及,包括“社会主义学院可以面向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和归国留学人员,举办国情研修班”“社会主义学院应当打造海内外学术交流平台,在凝聚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发挥应有作用”等。这些规定对中华文化学院的功能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有利于社会主义学院以中华文化学院名义探索开展海外文化统战工作,为中华文化学院工作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和空间。

二、总结经验,突出特色开展山东中华文化学院工作

(一)夯实基础,做好系统发展规划

一是制订山东中华文化学院三年工作规划。为切实发挥山东中华文化学院“金字招牌”作用,于2018年3月制定出台《山东中华文化学院传承创新齐鲁文化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聚焦中华文化学院职能定位,牢牢抓住山东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以齐鲁文化传承创新为突破口,以齐鲁文化教育研修、研究阐发、交流传播三大工作体系建设为着力点,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对山东中华文化学院未来三年的工作进行了系统规划,是院党组首次对山东中华文化学院工作做出的总体设计和规划,这种做法在全国中华文化学院系统开创了先河,得到了中央社院和省委统战部的充分肯定,对山东中华文化学院的正规化建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汇聚人脉共同参与文化交流活动。作为统一战线教育培训基地,社院的学员大多来自民主党派和党外各方面代表人士,他们中很多人都是身在文化领域或从事文化产业的业界翘楚,中华文化学院在汇聚文化人脉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近年来,山东中华文化学院有意识地先后组织多批次文化界学员赴海外开展包括书画笔会、摄影展览、传统文化宣讲等各类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他们的现身说法以及与海外华人华侨的现场互动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为促进海外侨心凝聚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社院与往届学员的联系交流,促进了这部分代表人士统战工作的力度,效果事半功倍。

(二)精准发力,提升“请进来和走出去”层次

一是以“中华文化和国情省情”为主要内容开展研修培训。近年来,先后组织多期港澳台海外华人华侨来鲁进行中华文化和国情省情研修。2015、2018年度的台湾大学生齐鲁行活动均获得了山东省台办当年的“优秀对台项目”。特别是2017年举办的山东海外侨团联谊大会——“九月菊香”中华文化研修之旅活动,吸引了来自全球23 个国家和地区的92 个知名华人社团、侨团负责人113 人参与其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通过传统文化的授课研修、国情省情的现场参观、民风民俗的亲身体验、文化艺术交流互动,较好地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展现了中华文化特别是齐鲁文化的无穷魅力,帮助他们进一步了解了祖国、认识了山东,较好地起到了以文化人、凝聚人心、以文化认同促进政治认同的作用。

二是以“老家在山东”为统领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近年来,山东中华文化学院将“老家在山东”作为统领对外文化交流系列活动的文化品牌,多次组织交流团赴东南亚、南北美洲、港澳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文化交流访问。通过座谈、书画笔会、摄影展览、儒家经典宣讲等形式与当地社团、高校、华文学校、文化艺术界人士等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反响热烈、效果良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文化在当地的传播效力。帮助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进一步增进了文化认同,促进了政治认同,提升了国家意识和民族意识,有力推动了海外文化统战工作的开展。2018年上半年,“老家在山东”被列为山东省“齐鲁文化走出去”重点项目。

(三)打造平台,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一是举办高品质中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山东中华文化学院利用学院教育资源,自2016年以来先后邀请清华、北大、南大、复旦、交大、山大、海大、香港浸会大学等一大批国内知名院校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专家参加学院主办的“中华文明与人类共同价值”“中华文明与行走的文化”等系列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专家的发言被《人民日报》全文刊登,凤凰网、《光明日报》等媒体也对会议进行全程报道。中西方学者在这里深入探讨中华文明蕴含的人类共同价值观念,为中国方案、中国理念、中国价值的国际传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中国智慧。

二是开展“国民学堂”系列公益活动。自2016年起,山东中华文化学院开办“国民学堂”,面向社会大众普及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公益组织、文化机构、新闻媒体密切合作,以“家风家训”等为主题,在学院、社区、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公益授课和文化活动。通过向社会公众特别是统战对象深入阐发和宣传中华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时代价值,助力学院、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打造。特别是与网络媒体合作后,在课堂讲授的同时进行网络同步直播录播,初步统计2018年度线上线下受众达百万人次,甚至从欧洲远道而来的外国朋友也亲临现场,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国民学堂”对于打造山东的传统文化高地,宣传和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找准问题,多措并举创造新篇章

(一)坚持问题意识,查摆工作不足

多年来,山东中华文化学院工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培训研修的内容和形式还相对单调。《条例》把“教育”列为中华文化学院的第一项主责主业,对中华文化学院培训研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如何针对港澳台海外人士的不同特点,进一步精心设计课程内容、丰富研修形式,把研修培训作为中华文化学院工作重点,更有针对性地安排研修内容,更有效地以浸润的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二是文化资源的发掘、阐释还比较薄弱。山东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的文化资源优势发挥远远不够。对于齐鲁文化的研究阐释目前相对较弱,特别是对于齐鲁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精神标识、文化精髓、当代价值的提炼等尚未有非常系统的研究,而这恰恰又是开展中华文化教育和对外交流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三是文化交流平台的搭建还有待加强。中华文化学院工作相较社院起步较晚,对外工作渠道很少。如何紧紧围绕中央的大政方针、省委的决策部署,更好地发挥齐鲁文化独特优势,更加准确地进行对外交流项目设计,进一步提升交流成效,吸引华人华侨和爱国社团参与其中,并依托他们搭建起中外文化交流平台,凝聚更多力量服务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是一项不得不面对的重大课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二)坚持工作总目标,创新工作举措

山东中华文化学院要继续坚持以“文化认同”促进“政治认同”、以“文化共识”促进“政治共识”的工作总目标,认真贯彻《条例》赋予中华文化学院的各项职能任务,推动工作再创辉煌,为大而美富而强的新山东发展作出贡献。

一是强基固本,在挖掘齐鲁文化资源优势上下功夫。山东是中华文化重要发祥地,拥有儒家文化、齐文化、泰山文化、运河文化、莒文化、沂蒙精神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为促进中华文化教育、研究、对外交流工作的开展,下一步应重点打造人脉和地域两个资源库。打造人脉资源库即甄选海内外从事中华文化研究或致力于传播弘扬中华文化特别是齐鲁文化的社会精英,打造山东中华文化学院文化顾问库,共同推动中华文化特别是齐鲁文化的弘扬和传播。要特别注意汇聚高端人才提升基础研究水平,不断推动齐鲁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打造地域资源库即依托学院“齐风鲁韵·文化山东”共识教育现场教学路线建设和“文化社院”建设,将齐鲁文化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给广大教培对象,以文化认同为切入点促进他们的政治认同,提升教培工作效力。同时还可以加强与出版社、电视台、报刊、网络直播等媒体的合作,打造融媒体平台,共同编制宣传齐鲁文化的书籍、音频、视频、文创产品,为推动“齐鲁文化走出去”提供更多元的形式。

二是凝心聚力,在加大中华文化教育研修力度上下功夫。树立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工作理念,在文化教育研修工作中,继续加强与省直有关部门联系合作,进一步加大对港澳台海外华人来鲁的培训研修力度,通过加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时效性,吸引更多的海外华人来院参加研修培训。深入开展中华文化调研,研究更有针对性的研修方案,开设优秀传统文化体验性研修系列课程,加深学员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知,提高他们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文化传播能力,通过他们更好地在港澳台海外弘扬中华文化,以文化为纽带凝心聚力,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是拓展延伸,在逐步提高对外交流层次上下功夫。在继续保持与港澳台定期交流互访的基础上,加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力度。通过丰富交流形式加大交流频率,进一步加强与港澳台和海外的联系合作。探索依托海外相关文化机构或社团建立山东中华文化学院齐鲁文化海外交流中心,作为学院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稳定渠道和抓手。条件成熟时,可与相关单位合作牵头,成立齐鲁文化海外传播交流联盟,将山东现有海内外文化资源汇聚起来,共同致力于齐鲁文化在港澳台海外的弘扬与传播。同时,对外文化交流的范围要逐步拓展到国际友人,围绕打造中西文明互鉴和学术交流平台,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助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

四是深耕细作,在提升现有文化品牌质量上下功夫。聚焦中华文化学院教育、研究、对外交流三项主责主业,通过打牢基础,抢占高地,逐渐形成在全国和山东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系列文化品牌。一方面对现有品牌继续做精做细做大做强,继续打造“九月菊香”“老家在山东”“国民学堂”等独具山东特色的文化品牌。另一方面,进一步规范运行方式,明确合作机制,条件成熟时孵化新的文化项目。争取在三年内,对应中华文化学院的三项职能,打造三至四个在全省乃至全国社院系统有较大影响力的工作品牌和工作平台,并基于这些品牌建设,进一步讲好山东故事,打造靓丽的山东文化名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