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以新时代文化自信引领中华文化学院发展方向

时间:2024-05-22

沈小勇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今天,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要提升文化在新时代的引导力、竞争力、吸引力,凝聚中国精神,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以新时代文化自信引领中华文化学院的发展和改革显得非常重要。新时代文化自信思想要求注重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以共同的价值追求凝聚中华儿女人心,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新时代文化自信要求我们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优秀成分,激活文明因子,交汇历史和现实,在历史文脉的延续中浸润人心,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自觉、自信。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思想更加注重展示当代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我们要通过中华文化学院的平台,让学员真切感受新时代的中国发展和文化自信,展示大国文化软实力,突出中国发展的当代文明魅力。

一、发挥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时代,更要注重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结起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多次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他强调,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并强调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相结合,更好地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突出强调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价值诉求和文化支撑,将核心价值引领摆在国家治理突出位置,正如***总书记所强调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

对于中华文化学院来说,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正是要发挥“塑造灵魂”的学院功能,通过核心价值发挥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文化学院凝聚中华儿女人心的政治功能,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价值观。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党的十九大强调指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要着眼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特别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今天,在迈向“强起来”的新时代,将核心价值引领摆在国家治理突出位置正是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凝聚起当代中国精神,铸就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避免中华民族在精神上被征服、被殖民,培育中国走向现代化强国和成熟大国的价值共识与成熟国民心态,构建文化上的“精神自我”,避免精神上的“文化焦虑”,真正实现政治考量和道德考量的统一,安邦定国和安身立命的统一,对内凝聚和对外影响的统一,从而以核心价值的引领真正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新时代中华文化学院的发展要高举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旗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共同的价值追求凝聚中华儿女人心,发挥核心价值的引领作用。在新时代,中华文化学院要力求在走向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发展背景下,重塑培训理念,突出培训的价值导向,突出中华文明的历史维度和当代价值维度,真正在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这“新四观”的教育中发挥价值引导作用,以文化共识凝聚政治共识,在课程设置上,既要突出走向“强起来”的新时代、走向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等价值观引导教育,同时也要设置诸如从“精神殖民”到“精神自我”、中国崛起的文明意义、走向成熟大国等价值观共识课程,回应海内外中华儿女文化和政治关切,引导中华儿女更理性地认知国家的发展愿景。通过“新四观”的教育和引导,真正凝聚起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追求,以核心价值观为圆心,画出最大的同心圆。

二、突出传统文化独特资源地位,重塑大国文化自信

***总书记曾引用德国文学家莱辛的名言:“历史不应该是记忆的负担,而应该是理智的启迪。”全球化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重新思考当代中国的历史处境,重新认识自身文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只有立足自身传统,把握时代特质,找准历史方位,才能更好地推动中国文明主体性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建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新飞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中华文明是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连续体,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有着重大贡献。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强调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独特的战略资源地位,一方面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文化涵养,作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等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又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世界角度,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人类共有精神财富,具有世界文明价值和文化意义。正如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讲话中,***总书记所指出的,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今天,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2]。

在新时代,突出传统文化的独特资源地位对于中华文化学院来说特别重要,这不仅因为中华文化学院本身就是主要面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人华侨开展中华文化和国情研修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学院,同时还因为中华文化学院在新时代更需要承担展示大国历史文化形象、凸显中国道路文化基因、重塑大国文化自信的政治功能。对于迈向“强起来”新时代的中国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战略资源地位,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正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深厚的民族精神追求,凝结着民族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只有秉持“文明传承”的理念,才能不断夯实核心价值观建构的文化基础,凝聚起当代中国的共同精神家园。通过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中蕴藏的人文精神,丰富人的精神格局,提升价值认同度,走向民族共同的文化与道德自觉。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人文精神和道德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真正把中华传统文化中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通过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物质性资源、制度性资源和精神性资源,赋予其独特战略资源地位,对内凝聚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对外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赋予新时代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东方品格塑造,展示大国的文化情怀和文化气魄。

新时代中华文化学院的发展要增强文明的历史眼光,注重培育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国文化自尊感、自信心,摒弃自卑心态,抛弃自负情感。关键要增强文化的自觉,既要让学员切身感受中国文化和历史文明的魅力,同时也要让学员在理性的深处增强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观理解和认同,并逐步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反映了全体人民的意愿,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展示了对人类文明的未来发展趋势把握。因此,新时代的中华文化学院要紧扣“四个讲清楚”的政治理念,在课程开发上要多开设一些诸如“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等课程,同时也要针对中华文化学院学员的特点和认知模式,开设一些“西方思想家论中国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中国的治国理政”甚至“东方文明经典选读”等系列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对学员开展价值观的引导和辨析工作,增强他们的理性认知能力,避免人云亦云,避免陷入西方中心论的认知旋涡,避免缺失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感和当代发展的自豪感。

三、彰显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展示国家软实力

在当代世界,提高我国的国家文化软实力,需要努力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需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需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需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在今天迎来“强起来”的新时代,我们要立足中国立场,传达中国价值,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塑造好大国形象,以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展示国家软实力。***总书记多次指出,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更要融入世界文化交流中,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他强调指出,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在当代中国,只有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才能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总书记曾经形象地说:“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以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展示国家软实力,就是要更好地实践当代中国发展理念,展示当代中国发展成就,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彰显当代中国文化的魅力,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正如孔子学院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播汉语与孔孟之道一样,新时代的中华文化学院也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播静态单一的甚至保守自闭的历史文化话语,而是要在激活中华传统文化基因基础之上,努力彰显当代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展示新的中华文化形象,构建中华文化话语权,通过话语权提升展示国家软实力,以此提升海内外中华儿女对当代中国发展的理性认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3]在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在凝聚当代中国精神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不断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不断塑造文化建设品位,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中外人文的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不仅是对自身文明传统的肯定、继承与发展传播,同时也是对不同文明之间相互交流和对话的一种期盼,一种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追求和执着。正如***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主张文明交流、文明互鉴和文明共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可以说,以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展示国家软实力,既是一种文化主体性自觉,也是一种开放的文化发展观,在文化多样性深入发展的当今世界,既要充分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和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又要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在今天,以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引领中华文化学院发展,就是要充分彰显当代中国的发展成就,充分彰显国家治理的中国话语建构,充分彰显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对话。中华文化学院不仅要在核心价值认同上凝聚共识,在传统文化继承上塑造自信,更要在当代中国发展上展示国家形象,讲好“一带一路”的中国故事,传播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声音,阐释好“走向新时代的中国国家治理”的中国特色。要让学员们深切感受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增强发展的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要让学员们在现场教学上真切感知当代中国的新文化符号。因此,在课程设置上,要创新理念,积极开设一些诸如《新时代与当代中国话语建构》《当代中国的文化符号》《“一带一路”与中华文化》《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新发展课程,同时也要在文化比较视野中开设《国际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孔子学院与中华文化交流》《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中西方文明的交流交融》等文化课程,让学员增强对当代中国精神和中国智慧的理性认知。

总之,如何把握新时代我国统一战线工作面临的新环境新机遇,打好中华文化学院的“中华”牌和“文化”牌这两张牌,以新时代文化自信引领中华文化学院的发展和改革显得非常重要。我们认为,新时代的文化自信不仅突出了共同的价值引领,更突出了中华文化的传承根基,还强调了当代中国的发展话语体系建构,这些对做好新时代中华文化学院的工作特别是课程开发与专题设计工作都提出了崭新的课题和时代要求。中华文化学院的改革与发展只有顺应时代大势,牢牢把握新时代的文化自信内涵,凝聚共同价值,传承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才能真正践行好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时代使命,才能真正发挥好大团结大联合的时代主题,凝聚起中华儿女人心,共同致力于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