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尹金萍,李兆元
(1.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2.梧州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新中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成就斐然,但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竞技体育在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其自身具有的属人、为人、发展人和完善人的本质,呈现出对体育运动从事者的强大压力和统治的异化现象。在体育事业辉煌发展和体育伦理与道德异化现象并在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对这一现实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解读、分析和研究,以扬弃体育伦理与道德异化现象,让体育事业能够回归回复到体育本质。
从哲学学科,立足人的存在论视角,对伦理和道德的内在规定性进行深入思考可以发现,二者之间在彼此关联中存在着质的差异性。道德意指不同主体的内在行为准则,作为不同差异性主体的道德感是自身内部的主观意向,是主体内在倾向的选择,并不是由外部评价决定的,作为主体内在的意向及其选择体现的是主体的价值,这个价值的实现是主体在自身规定性中和规定自身的过程中不断呈现出来的,道德指向的终极价值是善。伦理是外在规范性的行为准则和评价标准,伦理的特征是价值体系的外在化,由外在价值规范和引领主体,这凸显了伦理的社会性属性和特征。在此意义上,可以这样理解道德与伦理的区分,“道德是个体性、主观性的,伦理则是社会性和客观性的。道德侧重于个体的意识、行为与准则、法则的关系,而伦理侧重于社会‘共体’中人和人的关系,尤其是个体与社会整体的关系”[1]。二者的联系体现在伦理是道德的现实起点和个体道德实现的客观保证;而个体道德又表征着伦理价值,并有效推动着伦理的发展。
体育道德可以理解为个体人对于体育本身价值的自由向往,将体育活动中的行为应当性内化为个体自身的一种内在的道德品质,是人们对于体育本身本质精神追求的一种内心信念。体育道德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自身成长的一种内在精神状态,是人的内在精神品质在体育领域的一种文化植根,是人自身存在的一种精神需要的价值追求。通过体育道德展现的是体育自身的内在价值,内在价值是体育自身所具有的本质性价值指向,是由体育运动自身直接带给主体的价值,例如通过体育运动实现的身体体质的增强、身体潜能的挖掘、审美的感受、内心的愉悦和坚强、勇敢等体育精神的培育等,最为终极的价值追求就是主体自我向真、向善和向美的自由的实现。体育伦理是参与竞技比赛和其他体育活动的运动者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相对于体育道德更具有社会规范性的特质。体育伦理是对体育价值的一种外化的表现,通过在竞技体育和体育活动中培育规范性、公平竞争性和正义性等伦理机制,对体育的发展和人的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体育伦理与体育道德二者之间具有客观必然的联系,在不同的文化视阈中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人类文化基因的共同性决定了在中西不同文化普列中的理解也是彼此密切关联。我国传统体育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伦理思想基础上的。“所谓天人合一,就是讲天人有统一的关系”[2],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同时,在儒家以德治为本、修己安人等思想影响下,也强调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在这种伦理思想的约束下,更加注重体育活动的内在道德修养和修炼,在体育活动中提升个体的道德素质。体育活动和比赛的主要目的是展现人的内在道德品质,由内在的体育道德品质外化为社会的体育伦理价值。在此情况下,中国传统体育道德和伦理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体育道德所展现的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整体是呈现出统一状态的。在整体统一的状态中也存在着内在道德品质与外在伦理规范之间的冲突,在体育道德品质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品质就是崇尚勇敢的美德,这也就意味着在体育活动中从外在伦理上应鼓励为勇敢而敢于拼搏和竞争的意识,但是在传统文化中“武勇”是从属于“仁”和“礼”,“以武会友”“礼让为先”成为参与体育活动中的一个优先的价值导向。这客观上在体育活动中培育了合作和友好的精神品质,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制约和束缚了竞争精神与竞争意识的增强,一个必然的结果就是中国古代传统体育与“竞争”的竞技体育核心内涵渐行渐远,这就意味着代表统治阶级意愿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伦理价值体系成为中国传统体育发展的价值主导,体育道德精神品质的培育呈现出被压制和弱化的倾向和趋势。
在西方文化的价值指引下,以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为代表的西方传统竞技体育在其发展的历程中蕴含和追求两种价值,一种是对生命运动极限美的追求,一种是在竞技运动中追求公平原则,二者的协调统一才充分体现竞技体育的本质。古希腊的体育伦理与体育道德二者一致性关系存在的前提是古希腊伦理城邦的现实。在古希腊的伦理城邦中个人的活动及其活动领域与社会的活动及其活动领域是合一的状态,也就是说没有现代社会的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划分。个体从事体育运动获得道德品质的提升与社会性参与体育运动成为合格的城邦公民是同一个活动和过程。人们通过体育运动实现强身健体,融入公民社会之中,更多的是公民体能和公民品质的培养。即使是参加奥林匹克竞技比赛同样也是被赋予了神圣力量,代表精神的崇高向往和力量。体育从内在价值角度来看,要实现的是身体素质的整体提升、体能潜力的开发和追求人类身体极限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历练了人的精神品质,凝结了体育人文精神,使得体育的个体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从外在价值角度来说实现了娱乐、教育同政治、经济和文化沟通功能。在体育运动发展过程中为追求体育本身,为追求体育精神本身而从事体育运动,表现出体育伦理与道德,体育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有机融合和统一。
现代竞技体育伦理与道德的构建与发展是建立在东西方文化中对体育的多元理解基础上的,东方与西方体育文化交织碰撞中,在传统与现代、体育伦理与体育道德呈现出异化的现象。在哲学范畴内,异化是主体自身为主体所创造的客体所控制、支配和奴役,导致主体自身被遮蔽、压制和丧失。伴随市场经济的深化发展,当前异化现象成为一个普遍的现象,不仅体现在人所从事的劳动,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有体现,尤其是现代竞技体育伦理和道德,都呈现出异化的趋势和现象。体育伦理与体育道德是体育发展中两个价值维度,在传统社会中,体育运动主要是作为个人生活、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方式,没有作为专业的体育赛事,更没有被过多的利益化和功利化,使体育道德品质的培育既成为个体从事体育活动的内在价值和动力,也成为体育社会性发展中的外在价值和机制。伴随现代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体育事业发展逐渐成为一种专业化的运动赛事以及经济、政治和文化进行沟通交流的纽带与桥梁。这样客观上就产生了体育内在价值的道德与外在价值的伦理之间的差异性的张力。现代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外在价值的充分实现是客观存在也是客观的需要,但是外在价值的过度展现,掩盖甚至是完全遮蔽了道德所蕴含的内在价值,在这种规则运行和指导下的竞技体育势必导致对运动员和体育运动的控制与压制,呈现出与运动员全面发展、与体育追求的人文精神相违背的现象,在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势必产生体育伦理和道德的异化现象。
1894年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诞生标志着现代体育事业的兴起,新的体育发展理念、新的体育赛事制度和新的体育交流方式等诸多主题的转换,体现的是体育事业从传统向现代主题和内涵的转换。现代体育发展过程中,体育活动尤其是竞技体育受到更多的政治、经济、科技和传媒等方式的影响与干预,体育伦理与体育道德之间的关系发生转变,二者之间的张力在现代社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和挑战。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更多的功利追逐和外围桎梏使得竞技体育在自身本质性原则和精神上出现了异化。“不可否认,在国际范围内,职业体育的市场化、商业化发展,导致体育道德失范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3]体育伦理价值上的异化主要表现在:体育自由精神的消解、体育审美旨趣的沉沦、体育公平价值的丧失。这些异化现象是全球性的共性问题,也是现代性文化的失落与沉沦在竞技体育领域的表现。人从事体育运动的原初目的是实现自身的身体和心灵的解放,追求人类的自由。但是现代竞技体育事业的功利主义倾向反而桎梏了人的自由发展。
体育事业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使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快速融入世界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之中。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与科技水平提升都为体育事业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和保障,让我国的体育运动水平和体育事业发展可衡量的金牌指标显著增加。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伴随全球体育异化的出现,我们的体育事业发展,呈现出体育被过度地世俗化和功利化的倾向,出现过度职业性和商业性的发展趋势,金牌战略、举国体制、全运战略、市场化职业化等,过度追求荣誉、物质和金钱等外在体育价值,参与竞技体育运动者丧失人内在的对于自我完善性的追求,反而为外在的因素所制约,在高度组织化、管理化训练的引导下失去体育精神本身的价值和意义,“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竞技体育呈现出职业化、市场化格局,但体育道德缺失问题却日益突出”[4]。竞技体育发展中出现了体育伦理与道德异化的现象。
竞技体育价值的异化现象不仅体现在为追逐经济利益而从事体育运动的功利倾向,更为主要的是这些现象背后体现的主体人的异化。在竞技体育实践中,运动员是竞技体育的主体,在竞技运动过程中本应是通过体育运动和竞赛不断实现自身对身体极限的超越,不断在运动中磨砺体育精神和意志,充分展现创造性自我的实践性本质。而在现实的体育实践训练和比赛中,主体能动性的运动员成为荣誉代言人和经济利益创造的工具,“失去主体性,个体就丧失了自身价值和意义。在具体体育活动中,主体也不会具有责任感和荣誉感,不能去理性思考,只会消极被动服从”[5]。同时违背人的身体极限,超负荷的运动导致身体器官和整体健康受到伤害的现象呈现。职业信念、体育精神、道德底线等屡屡被践踏,竞技体育本身的道德维度丧失,导致单向度的规范伦理维度驱动,当代竞技体育的异化必然导致一系列体育异化现象的出现,这与奥林匹克的精神实质相去甚远,更不利于体育道德品质的培育和养成。
中国处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发展与变革转型的历史时期,在新时代,社会多元价值并存,在体育事业发展领域同样面临多元价值差异性共存的现象和趋势。这一趋势对于体育道德和伦理价值观念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新时代是多元、开放的时代,是体育精神、体育理念、体育实践相互交流、生发的时代,在交流与互动中,势必会发生道德理念、价值规范等不相容、不一致的地方。”[6]旧有的伦理道德规范失去其调控和约束的动力,新的体育伦理建构机制仍未形成。中国在竞技体育量化标准衡量上开始走向世界强国行列,但要真正成为体育强国,更为重要的是摒弃纯粹功利性质的体育参与,塑造更深层次的体育文化、体育道德和伦理规范,复归本真的体育精神。中国的体育伦理和道德应该反映新时代特征,扬弃传统道德和伦理,使得伦理能够实践内化为道德要求,道德能够外化为伦理准则。扬弃就意味着既要传承,更要创新,在保持体育道德历史连续性的同时,创新伦理规范。
整合、创新、重构体育伦理价值规范,要立足体育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统一、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融合、东方体育价值与西方体育价值共通的基础上。传统的自然经济状态下的体育伦理与道德的作用逐步退化和淡出人们的视野,西方的体育价值体系更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事业的发展,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根据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不断整合、创新和重构体育伦理和道德价值体系。对于传统体育伦理的继承,要传承东方传统体育中注重礼义的体育道德,在礼义原则的指导下,从事体育比赛更注重运动本身对于人极限的超越,而不是成绩中蕴含的经济价值所带来的外在驱动力;在传统体育中,强调群体本位的思想,群体的利益和荣誉高于个体价值的实现,这种集体合作的精神在今天的竞技比赛中仍然是重要的一种道德品质;同时,要大力弘扬在新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一代一代的中华体育健儿传承并践行的新中国体育精神,不断发掘其精神实质和内涵,将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同时也要学习西方传统体育中通过竞技培养城邦公民的身体和品质素养的传统价值。但是对于传统的体育道德和伦理规范,应该批判性地继承,要认识到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只重礼义,崇尚和谐的体育规则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竞技体育职业化的发展必然要求增强竞争意识,必然与经济利益相关,这就要求实现体育的社会经济价值、政治地位价值、文化沟通价值等外在价值,使体育的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各居其位,在内在价值实现基础上更好地实现外在价值。同时在传统价值中,体育更加强调群体本位,而在现代体育伦理价值体系中更要强调个体体育价值的实现,这更符合体育自身内在价值的发展规律。通过体育价值新理念、新思想的重构,才可以更好地扬弃体育伦理与道德的异化,更好地推进新时代体育事业的发展。
体育伦理与道德异化的突出表现就是体育事业实践发展中的问题。实践问题的深层次和根源性原因是文化价值问题,新时代***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体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推动了现代体育价值体系的重构,这成为扬弃体育伦理道德异化的思想和文化路径。实践的问题在理论指导下终将要通过实践方法和途径得以有效解决,2019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这一纲要的出台主要就是针对新时代体育事业发展既取得显著成绩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这些问题集中凸显在体育发展过程中伦理道德异化的现象。以***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建立系统联动的体育强国机制,才能指引竞技体育扬弃异化,回归体育本质。
扬弃体育伦理与道德的异化,推进体育事业良性发展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维度协同机制的建立和落实。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竞技体育发展机制,竞技体育的发展是体育外在价值的重要体现,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充分发挥举国机制和市场机制双重体育发展模式,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竞技体育的积极性,建立现代化的人才选拔、培养、竞赛体系和科学人文训练机制,发展竞技体育过程中更要大力弘扬体育精神,营造体育文化氛围,学习、继承、发扬体育精神;完善体育事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强化国家管办分离的科学体育治理模式,加大财政和政策支撑力度,依法依规推进体育事业发展,为体育本质和精神的回归,为体育主体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的和谐统一提供坚实的保障。
新时代体育伦理道德异化的实践扬弃,需要明确体育发展的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7]体育大国是以体育比赛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为衡量标准,而体育强国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双重共向发展为导向。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是体育伦理和道德回归至主体自身内在价值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体育事业发展的人民性、体育运动的主体本质性凸显出来,只有体育回归到主体的内在价值实现之中,在普遍性的群众体育运动能力提升中得以提升才能真正克服竞技体育事业发展中过于追逐功利而出现的伦理和道德异化现象。
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强国建设中蕴含了体育的内在与外在价值的统一,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外在价值取向蕴含在体育内在价值之中,体育强国是建立在全民整体体育素养提升基础上的体育强国。在体育内在价值提升中凸显出外在价值。体育强国既强调了体育自身作为主体活动实现和主体自我解放和完善的内在价值回归,同时也强调了体育所承载的多元外在价值的共在、共融和发展。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的理念符合体育自身客观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扬弃我国竞技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伦理与道德异化的重要方向指引。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群众体育基础,没有坚强的群众体育作后盾,竞技体育就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健康有序科学发展。只有全民的身体素养和健康水平达到了更高的水平,才能实现竞技体育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才能在根本上扬弃竞技体育伦理和道德的异化现象,使得竞技体育的发展具有坚实的群众参与性基础,竞技体育发展中不被社会政治价值、竞技利益、荣誉称号等外在力量所控制,真正新时代体育发展中体育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的辩证统一,实现体育伦理与体育道德的双重价值共融。
我国竞技体育所面临的道德和伦理异化的现象,是全球范围内体育发展所面临的时代状况和发展困境。竞技体育异化问题的解决,要立足理论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实践改革,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只有把体育的伦理原则还归到体育活动本身,内化为人们的道德品质,再通过竞技体育的实践活动外化为现实生活中人们自觉遵循的客观伦理规则,才能实现体育伦理对于体育道德的超越,才能克服体育伦理和道德在异化过程中呈现的诸多道德失范现象。
实现体育伦理和道德实践扬弃的前提是实现现代伦理对于道德的扬弃。在新时代我们应以***总书记关于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通过体育强国国家战略发展纲要的全面实施,引导人们通过全民运动,回归体育本身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这样一种价值理念。把体育不仅仅看作人们身体的运动形式,更是实现人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之所在;在全民参与体育运动,提升体育运动能力的基础上,竞技体育“更高、更快、更强”的口号中所蕴含的最主要的价值品质是更真、更善、更美。体育伦理与道德异化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探索,客观上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高尚的体育道德品质,通过体育“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理想的选择、道德感情的培养、道德观念的形成、道德意志的锻炼、道德行为的训练和道德习惯的养成”[8]。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事业实践发展过程中,实现体育伦理与道德异化的扬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