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疆东准噶尔南明水东蚀变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

时间:2024-05-22

梁孝伟,王雪杰,毛红伟,丁威成,梁东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新疆地质勘查院,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东准噶尔地区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准噶尔盆地的东北缘,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结合部位,是中亚造山带的组成部分;该区构造运动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是地学研究和矿产勘查的热点地区[1-2]。在东准地区发育有著名的卡拉麦里金矿带[3-4],目前已经发现的金矿床、金矿点和金矿化点已逾百处[5],南明水东金矿床即位于卡拉麦里金矿带的东南端[4]。

南明水东金矿床于2004年发现以来,陆续有多家勘查单位进行了工作,目前矿区已达到详查程度,矿床规模为中小型。但矿床的研究程度较低,与较高的勘查级别不相匹配,金矿类型、成矿模式等还存在不同认识①[4-8],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矿床的进一步找矿勘查。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总结了南明水东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并提出了下一步勘查的建议,以期为新疆北部的金矿找矿勘查提供新的思路。

1 区域地质背景

南明水东金矿区位于新疆奇台县以东160 km处,大地构造属于北塔山—三塘湖复合岛弧带(图1)②。区域出露地层以泥盆系、石炭系为主,泥盆系主要为中泥盆统平顶山组(D2p)、卡拉麦里组(D2k)和上泥盆统塔木岗组(D3t),为一套浅海相-滨海相的细碎屑岩建造;石炭系主要为下石炭统南明水组(C1n)及上石炭统巴塔玛依内山组(C2b),为一套火山岩建造;其中南明水组(C1n)的出露面积十分广泛,是区域重要的含金地层[9-10]。区域断裂主要有卡拉麦里深断裂[11-13]和清水—苏吉泉大断裂[14],在这两条区域大断裂影响下派生出许多次级断裂;褶皱主要为清水—南明水褶皱束。岩浆岩主要沿卡拉麦里断裂以北地区广泛出露,岩性为华力西中期的超镁铁质岩到酸性侵入岩;区内脉岩较为发育,多沿构造带中次级断裂平行侵位,脉岩在空间上往往与金矿化紧密相关。

图1 卡拉麦里地区区域地质略图(据注释②、文献[6],修编)Fig.1 Regional Geological sketch of Kalamery area1.下石炭统;2.中泥盆统;3.花岗岩类;4.闪长岩类;5.超基性岩类;6.区域大断裂;7.金矿床(点);8.南明水东矿区

卡拉麦里成矿带夹持于卡拉麦里断裂和清水—苏吉泉大断裂之间,东西延伸达300 km,南北展布宽度20~40 km[14],目前成矿带内已发现有大量的金矿,著名的双泉金矿[15]、苏吉泉金矿[16]、清水金矿[17]和柳树泉金矿[3]均产于其中,显示出巨大的金矿勘查潜力。

2 矿区地质特征

矿区主要出露下石炭统南明水组(C1n)[10],未见有岩浆岩出露,褶皱和构造发育(图2)。

图2 南水明东金矿区地质图(据文献[9],修编)Fig.2 Geological map of Nanmingshuidong Au deposit area1.下石炭统南明水组第二段;2.下石炭统南明水组第一段;3.中泥盆统平头山组;4.地质界线;5.断裂及编号;6.断裂破碎带及编号;7.金矿体及编号;8.褐铁矿化蚀变带

(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简单,主要有中泥盆统平头山组(D2p)和下石炭统南明水组(C1n),二者以断层接触。平头山组分布于矿区的北部,为一套火山碎屑岩,主要岩性有凝灰砂砾岩、晶屑岩屑凝灰岩,地层倾向SW,倾角60°~75°。南明水组主要为一套火山碎屑岩建造,局部见少量火山熔岩;分为2个岩性段,第一岩性段(C1n1)出露于矿区的中北部,岩性有火山凝灰岩、晶屑凝灰岩和凝灰质砂砾岩,为本矿区的主要赋矿层位;第二岩性段(C1n2)出露于矿区的西南部,岩性主要有凝灰质砂砾岩、凝灰质粉砂岩夹少量安山岩,与第一岩性段为断层接触。

(2)构造。矿区内发育有3条主要断裂(F1、F2和F3),其中F1断裂分布于矿区北部,为清水—苏吉泉大断裂,为石炭系和泥盆系的分界线;断裂走向NE向-近EW向,断层面陡立,倾向N,断裂带附近发育强碎裂的破碎蚀变带,见强烈的褐铁矿化和黄铁钾钒。F2断裂位于矿区中部,为后期逆断层,切割地层和矿体;走向NE向,延伸长度160 m,断层面倾向SE,近乎直立。F3断裂位于矿区南东部,为逆断层,走向NW,长度>1200 m,东西两侧均延出矿区;断裂面N倾,倾角约为75°,为南明水组上、下2个岩性段的分界线。南明水向斜为一线状紧密的复式向斜,轴向NW向,两翼倾角55°~80°,褶皱带内岩石十分破碎,小褶曲发育,矿区位于该复式向斜的北翼。

(3)蚀变特征。矿区的蚀变带较为发育,其中以301号、341号和311号蚀变带为代表(表1)。蚀变带长140~1310 m,宽1~70 m,受主构造线方位的制约,蚀变带的走向以NE向和近EW向为主,倾角52°~85°,具分支复合特点,西部较宽,向东逐渐变窄;蚀变岩石以浅灰色、黄褐色为主,岩性有蚀变(晶屑)凝灰岩、糜棱岩、石英细脉和石英网脉,蚀变岩的含脉率为5%~25%,局部地段石英呈细脉状-团块状出现;蚀变类型为褐铁矿化、黄铁矿化、毒砂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局部地段可见碳酸盐化、高岭土化。金矿化主要产于蚀变(晶屑)凝灰岩中,受近EW向构造蚀变破碎带控制。共圈定金矿体13个,其中主矿体为301-1、301-2和341-1号矿体。矿体呈脉状,产状与控矿构造基本一致,接触界线较为清楚。

表1 矿区蚀变带特征统计Table 1 Statistics of characteristics of alteration zones in the deposit area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矿区共圈出了金矿体13条,其中301-1、301-2和341-1号金矿体规模较大,为矿区的主矿体(图3)。赋矿岩性为蚀变凝灰岩,其顶底板围岩为凝灰岩、凝灰质砂岩、晶屑凝灰岩,金矿石中常见褐铁矿和黄铁矿。围岩蚀变有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碳酸盐化和高岭土化等。金矿体呈脉状展布,产状较稳定,产状29°~350°∠69°~88°,真厚度0.44~6.95 m,平均1.48~2.18 m(表2)。金的品位w(Au)=0.53×10-6~60.95×10-6,平均品位2.76×10-6~3.53×10-6,品位变化系数为52%~132%,属有较均匀型矿体。

3.2 矿 石特征

(1)矿石矿物成分。金属矿物为自然金、赤铁矿、褐铁矿、黄铁矿、毒砂和钛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长石、云母和方解石(图4)。

自然金。金黄色,强金属光泽;他形粒状,大小0.005~0.075 mm;金矿物在矿石中多为裂隙金和孔隙金,部分为包裹金;金的载体矿物多为赤铁矿,少量为石英和毒砂。自然金的成色平均为82.10,杂质含量较少(图5a)。

黄铁矿。多呈交代残余结构存在于赤铁矿中,少量呈不规则微粒聚群不均匀分布(图5b),他形粒状,粒径<0.01 mm,黄白色,呈细小的颗粒状分布。

赤铁矿。多为他形集合体,少量为半自形或自形假晶。赤铁矿交代毒砂或黄铁矿,交代完全时保留黄铁矿或毒砂的矿物外形,呈黄铁矿或毒砂的假相,部分赤铁矿中可见交代残余的黄铁矿或毒砂(图5c)。

褐铁矿。多见于地表氧化带,呈他形粒状,粒径与黄铁矿相近,微带蓝的灰色,多呈单颗粒状且分布极不均匀。

毒砂。多为半自形-自形晶(图5d),粒度细小,不均匀分布于脉石中。

(2)矿石组构。矿石结构有胶状结构、自形-半自形晶结构、他形晶结构和交代残余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为脉状构造、浸染状构造和块状构造等(图4)。

(3)矿石化学成分。矿石中有用元素为Au,无伴生有用组分;矿石中有害元素为C、Sb和As;Cu、Pb、Zn含量甚微。

图3 南明水东金矿区勘查线地质剖面图(据梁孝伟①,修编)Fig.3 Geological section of prospecting line in Nanmingshuidong Au deposit areaa.44号勘查线剖面图;b.40号勘查线剖面图

表2 南明水东金矿床主矿体地质特征Table 2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ore bodies in Nanmingshuidong Au deposit

图4 南明水东金矿区金矿石照片Fig.4 Ore photo of Nanmingshuidong Au deposit

图5 南明水东金矿区矿石矿物显微照片Fig.5 Microscopic photo of the ore in Nanmingshuidong Au deposita.胶状赤铁矿中的包裹金;b.赤铁矿中的交代残余状黄铁矿;c.胶状赤铁矿包裹交代残余的黄铁矿;d.自形状毒砂沿裂隙分布

(4)自然金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矿石中的自然金以细粒为主,平均粒度0.05 mm,分布极不均匀,局部聚集现象较为普遍。金矿物多呈裂隙金和孔隙金,其次为包裹金;自然金的产出状态多样,大部分自然金以可见金的形式产于石英和碳酸盐矿物之中(图6)。

(5)矿石类型和品级。矿石自然类型为氧化矿石,工业类型为含金蚀变岩型矿石。

图6 南明水东金矿区含金矿物电子探针照片Fig.6 Electronic probe photo of Au-bearing mineral in Nanmingshuidong Au deposita.赤铁矿中的金矿物;b.硅酸盐中的金矿物;c.毒砂中的金矿物;d.单体的金矿物

3.3 矿床成因

矿区内下石炭统南明水组地层Au元素背景值较高,构成主要的矿源层,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在区域构造-岩浆运动中形成的热液不断交代、萃取围岩中的Au元素,使热液中的Au浓度不断增加。在断裂构造活动的高峰阶段之后,由于构造应力释放后岩石处于松弛状态,形成了大量的张性裂隙空间,含矿流体快速向这些低压开放空间运移,填充和交代作用同时发生,继而出现Au元素的富集沉淀,最终形成金矿体。综上分析认为,金矿成因类型属受韧脆性剪切破碎带、地层建造和热液活动控制的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

4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4.1 控矿因素

(1)地层因素。下石炭统南明水组岩石中Au元素的丰度较高,构成主要的矿源层,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且区域上卡拉麦里金矿多产于石炭系中,由此认为地层对成矿的控制作用是明显的。

(2)构造因素。区域断裂为热液的运移通道,次级张性断裂为主要的储矿空间。

(3)热液因素。金矿体产于破碎蚀变岩和含矿石英网脉中,均为构造、热液活动的直接产物,即为成矿的主要因素。

4.2 找矿标志

(1)下石炭统分布区、断裂的交汇部位,是寻找金矿的有利地质标志。

(2)褐铁矿、黄铁矿、硅化、碳酸盐化、绿帘石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和高岭土化等是重要的矿化蚀变标志。

(3)Au、Ag、As、Sb等元素的组合异常(综合异常)与金矿(化)体叠合较好,是关键的勘查地球化学标志。

5 找矿方向

(1)南明水组的Au元素丰度较高,可提供金矿的成矿物质,可视为金的矿源层和有利的找矿层位。

(2)构造的发育程度直接影响金元素的富集,断裂构造可为Au元素的迁移与富集提供有利的通道和良好的储存空间,次级断裂及其断裂交汇部位是金矿体形成的有利地段。

(3)加强区内蚀变带同矿区主矿体的对比研究,优选和确定找矿潜力较大的蚀变带,开展深部工程验证工作。

(4)金矿的品位和矿体厚度比较稳定,且向深部有变高(变厚)的趋势,应当注意深部金矿体的找矿评价工作。

6 结论

南明水东金矿是地层、构造和热液综合作用的产物,断裂和构造交汇部位是找矿有利成矿地段,金矿床类型为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矿区地表蚀变带数量较多,且具一定规模,深部尚未完全控制,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注释:

① 梁孝伟. 新疆奇台县南明水东金矿详查报告. 乌鲁木齐: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新疆地质勘查院,2018.

②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 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201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