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药材毛茛和扬子毛茛质量标准研究

时间:2024-05-22

熊 敏,龙 滢,杨 鑫

(贵州省黔东南州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贵州 黔东南州 556000)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毛茛RanunculusjaponicusThunb.或扬子毛茛RanunculussieboldiiMiq.的新鲜或干燥全草。夏、秋二季采集,鲜用或洗净沸水烫过,切段晒干。本品亦为我省少数民族用药。最早记载于《本草拾遗》,毛茛为贵州省少数民族用药,收载在《贵州草药》(第一集)1970年7月第1版,书中描述毛茛为毛茛科毛茛RanunculusjaponicusThunb.的全草。民间苗医用药中习以新鲜全草或干燥全草入药,口口相传,广为使用。毛茛科Ranunculaceae植物多为草本[1],由多种化学药物组成,在我国有30属约220种植物可供药用,全草为外用发泡药,治疟疾、黄疸病;鲜根捣烂敷患处可治淋巴结核;也可作土农药。全草含毛茛苷,鲜根含原白头翁素(protoanemonin,C5H4O2)0.12%,在干燥过程中,易发生分子重合反应而变成无刺激性的结晶白头翁素(anemonin,C10H8O4)[2],为有毒植物。全草含原白头翁素(protoanemonin,C5H4O2)及其二聚物白头翁素(anemonin),新鲜植物含白头翁素0.05%。

毛莨(《本草拾遗》)[3][异名]水茛、毛建(《肘后方》),毛建草、猴蒜(《本草拾遗》),天灸(《梦溪笔谈》),毛董、自灸(《纲目》),鹤膝草、瞌睡草、老虎草、犬脚迹、老虎脚迹草、火筒青(《中国药植志》),野芹菜(《福建民间草药》),辣子草、辣辣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毛芹菜、老虎须(《江西民间草药》),千里光、老鼠脚底板、烂肺草(《中药植物图鉴》),三脚虎、水芹菜(《泉州本草》),扑地棕、翳子药、一包针(《贵中草药》),鱼疔草、鸭脚板、野芹菜、山辣椒、老虎脚爪草、毛芹菜、起泡草(《全国中草药汇编》)。《全国中草药汇编》[4]中对扬子毛茛的别名有:辣子草、水辣菜。东北至华南以及长江中下游各省,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我省各地均产。毛茛作为地方民间用药研究甚少,尤其对于其质量标准,缺少相关科学文献。

1 仪器和试药

仪器:OLEICA ICC50 HD显微镜和LAS EZ显像系统。

材料:常规显微制片的刀片、载玻片、盖玻片、镊子、酒精灯。

试剂:水合氯醛、间苯三酚、浓盐酸、稀甘油、蒸馏水、酒精(实验所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

药材:所有实验样品均由本中心课题组采样组的人采集,同批压制标本经孙庆文教授鉴定,鉴定为毛茛科植物毛茛:RanunculusjaponicusThunb.或扬子毛茛RanunculussieboldiiMiq.。鉴定结果及样品来源见表1。

表1 供试样品来源表Tab.1 Sources of the samples

2 方法与结果

2.1 鉴别

2.1.1 毛茛原植物性状鉴别

毛茛为多年生草本;茎高20~60 cm,有伸展的白色柔毛。基生叶和茎下部叶有长柄,长可达20 cm,叶片掌状或五角形,长3.5~6 cm,宽5~8 cm,3深裂,中间裂片宽菱形或倒卵形,3浅裂,疏生锯齿,侧生裂片不等地2裂,茎中部叶有短柄,上部叶无柄,3深裂,裂片线状被针形,上端有时浅裂成数齿。花黄色,直径约2 cm;萼片船状椭圆形,外有柔毛;花瓣5,也有6~8,少数为6~8,少数为重瓣,圆状宽倒卵形,基部蜜腺有鳞片。瘦果长2~3 mm,两面突起,边缘不显著,有短喙稍向外曲。花期3月—5月,果期6月—8月。见图1。

图1 毛茛Fig.1 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

2.1.2 扬子毛茛原植物性状鉴别

扬子毛茛为多年生草本。须根伸长簇生。茎铺散,斜升,高20~50 cm,下部节偃地生根,多分枝,密生开展的白色或淡黄色柔毛。基生叶与茎生叶相似,为3出复叶;叶片圆肾形至宽卵形,长2~5 cm,宽3~6 cm,基部心形,中央小叶宽卵形或菱状卵形,3浅裂至较深裂,边缘有锯齿,小叶柄长1~5 mm,生开展柔毛;侧生小叶不等地2裂,背面或两面疏生柔毛;叶柄长2~5 cm,密生开展的柔毛,基部扩大成褐色膜质的宽鞘抱茎上部叶较小,叶柄也较短。花与叶对生,直径1.2~1.8 cm;花梗长3~8 cm,密生柔毛;萼片狭卵形,长4~6 mm,为宽的2倍,外面生柔毛,花期向下反折,迟落;花瓣5,黄色或上面变白色,狭倒卵形至椭圆形,长6~10 mm,宽3~5 mm,有5~9条或深色脉纹,下部渐窄成长爪,蜜槽小鳞片位于爪的基部;雄蕊20余枚,花药长约2 mm;花托粗短,密生白柔毛。聚合果圆球形,直径约1 cm;瘦果扁平,长3~4(5) mm,宽3~3.5 mm,为厚的5倍以上,无毛,边缘有宽约0.4 mm的宽棱,喙长约1 mm,成锥状外弯。花果期5月至10月,见图2。

图2 扬子毛茛Fig.2 Ranunculus sieboldii Miq.

2.1.3 毛茛性状

须根多数,簇生。茎中空,长达30~60 cm。茎、叶、柄都有伸展的柔毛。基生叶和茎下部叶有长柄,叶柄长达15 cm;完整叶片展平后呈掌状或五角形,长6 cm,宽7 cm,基部心形,3深裂,中央裂片宽,菱形或倒卵形,3浅裂疏生锯齿,侧裂片不等2裂;茎上部叶较小,3深裂,裂片披针形,有尖齿牙;最上部叶宽线形,全缘,无柄。花直径2 cm;萼片5,淡绿色,船状椭圆形,外有柔毛;花瓣5,倒卵形,黄色,长0.6~1.1 cm,基部有短爪,蜜槽鳞片长0.1~0.2 cm;雄蕊和心皮部均为多数。聚合果近球形,直径0.4~0.5 cm。气微,味辛、微苦。见图3。

图3 晾干后毛茛Fig.3 Dried 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

说明:原标准描述毛茛的叶为五角形,而根据《中药大辞典》[5]、《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以及实物标本等综合描述,建议叶型修订为呈掌状或五角形较为准确。

2.1.4 扬子毛茛性状

茎长达30 cm,多少密生伸展的白色或淡黄色柔毛。基生叶为三出复叶,叶柄长达2~5 cm;叶片宽卵形,长2~4.5 cm,宽3.2~6 cm,下面疏被柔毛,中央小叶具长或短柄,宽卵形或菱状卵形,3浅裂至深裂,裂片上部边缘疏生锯齿,侧生小叶具短柄,较小,不等2裂。花直径1.2~1.8 cm,具长梗,萼片5,狭卵形,外有柔毛;花瓣5,近椭圆形,黄色,长达0.7 cm,基部有长爪,蜜槽小鳞片位于爪基部。见图4。

图4 晾干后扬子毛茛Fig.4 Dried Ranunculus sieboldii Miq.

2.2 显微鉴别

2.2.1 毛茛叶撕片

叶上表皮细胞为类圆行、长圆形或不规则圆形,非腺毛单细胞,浓密,多见,无气孔;叶下表皮细胞呈不规则深波状,比叶上表皮细胞大约一倍,气孔多见,不定式,包围细胞线型,非腺毛单细胞,浓密。毛茛叶叶撕片显微特征照片见图5。

图5 毛茛叶片显微特征Fig.5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Ranunculusjaponicus Thunb.leaves

2.2.2 扬子毛茛叶撕片

本品叶表面观:叶上表皮细胞为类圆行、长圆形或不规则圆形,非腺毛单细胞,浓密,多见,无气孔;叶下表皮细胞呈不规则深波状,比叶上表皮细胞大约一倍,气孔多见,不定式,包围细胞线型,非腺毛单细胞,浓密。扬子毛茛叶撕片显微特征照片见图6。

图6 扬子毛茛叶片显微特征Fig.6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Ranunculussieboldii Miq.leaves

2.2.3 毛茛横切面特征

表皮为一列方形或类方形的厚壁细胞,表皮细胞有的着生有单细胞非腺毛,皮层为3~4列薄壁细胞,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内含淀粉粒,中柱形成层不明显,外韧型维管束排列成环,茎下段的外韧型维管束约27个,中段的外韧型维管束约22个,上段花柄或果柄的外韧型维管束约10个,中柱部位的各细胞均木化,中空,无髓。毛茛茎横切面显微照片显示各组织的排列关系,见图7。

图7 毛茛茎横切面显微照片Fig.7 Micrograph of cross section of Ranunculusjaponicus Thunb.stem

2.2.4 扬子毛茛横切面特征

茎中下段的横切面外韧型维管束约11~14个,上段花柄或果柄的外韧型维管束8~10个。见图8。

图8 扬子毛茛茎横切面显微照片Fig.8 Micrograph of cross section of Ranunculus sieboldii Miq.stem

2.2.5 毛茛粉末特征

粉末为棕色或灰绿色。花粉粒多见,圆形、类圆形或类方形,有点状雕纹和四个萌发孔;花冠碎片呈金黄色或黄白色,表皮细胞分化为乳突状或星状,非腺毛众多,单细胞,多断裂为长短不一的段,完整者400 μm、700 μm、1200 μm,直径10~20 μm,导管为梯纹、具缘纹孔或网纹导管,直径40~120 μm,纤维多破碎或断裂,直径20~40 μm,薄壁细胞含淀粉粒,淀粉粒脐点和层纹不明显。毛茛粉末图(非腺毛、导管、纤维、花粉粒、花冠碎片薄壁细胞)见图9。

图9 毛茛粉末显微特征Fig.9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Ranunculusjaponicus Thunb.powder

2.2.6 扬子毛茛粉末特征

非腺毛众多,单细胞,多断裂为长短不一的段,完整者长600 μm、1000 μm、1800 μm,直径10~20 μm,导管为网纹、具缘纹孔或梯纹导管。花粉粒具点状雕纹,萌发孔不明显;薄壁细胞含多数淀粉粒。见图10。

图10 扬子毛茛粉末显微特征Fig.10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Ranunculussieboldii Miq.powder

2.3 薄层鉴别

原标准无薄层鉴别项,根据文献调研毛茛和扬子毛茛所含成分主要是原白头翁素,而原白头翁素热稳定性较差,易转变为白头翁素,而原白头翁素和白头翁素市场无对照品可售,故采用自身对照药材为对照,对其进行薄层鉴别。按照2015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0502薄层色谱法进行试验,分别称取毛茛和扬子毛茛各1 g,样品来源:1毛茛(余庆县城关20180426)、2毛茛(施秉县城关20180427)、3毛茛(凯里三棵树20180516)、4毛茛(对照药材)、5扬子毛茛(贵阳市青岩镇20170505)、6、扬子毛茛(荔波县佳荣镇)、7扬子毛茛(开发区瓮义20170518)、8扬子毛茛(对照药材),在温度16 ℃,湿度80%条件下,用95%乙醇提取,超声30 min后,过滤,滤液蒸干,残渣分别加95%乙醇各1 mL使溶解,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各5 μL,点于任意一个生产厂家薄层板上,使用展开剂:(环己烷∶乙酸乙酯)(4∶1)展开,取出晾干,置于紫外光(365 nm)下检视薄层色谱图斑点清晰。结论:在此试验条件下,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结果表明,分离度好,斑点显色清晰,故选择将此项列入质量标准正文。见图11。

图11 薄层色谱图Fig.11 Thin-layer chromatogram

2.4 检查

2.4.1 水分

原标准无此项目,6批样品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32第二法)测定结果为11.8%~12.4%,平均值12.2%(见表2),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规定中药饮片水分通常不得超过13.0%,故水分暂定为不得超过13.0%,建议收入标准正文。

表2 水分含量Tab.2 Moisture content

2.4.2 总灰分

原标准无此项目,样品测定结果为8.3%~12.9%(表3),平均值11.1%,暂定总灰分13.0%,建议收入标准正文。

表3 总灰分含量Tab.3 Total ash content

2.4.3 浸出物

原标准无此项目,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分别用乙醇、稀乙醇、水作溶剂,以热浸法和冷浸法测定1批毛茛(MG03)浸出物含量,测定结果见表4。根据测定结果,稀乙醇和水热浸的结果比较接近,而且稀乙醇比较容易过滤,故用稀乙醇作溶剂,按《中国药典》(2015版通则2201)热浸法,测定了6批样品,测定结果为21.1%~32.7%(见表5)。根据测定结果,暂定浸出物标准不得少于20.0%,建议收入标准正文。

表4 浸出物含量Tab.4 Extract content

表5 稀乙醇热浸出物含量Tab.5 Contents of dilute ethanol thermal extract

3 讨论

参照薄层色谱法试验(《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502)方法学考察,对毛茛和扬子毛茛的薄层色谱鉴别考察了不同的提取溶剂、不同温湿度、不同厂家薄层板,不同产地和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正文的方法为最佳方法,该方法色谱清晰,专属性强。该文章还研究毛茛和扬子毛茛原植物和晾干后性状鉴别;毛茛和扬子毛茛叶撕片的显微鉴别;毛茛和扬子毛茛横切面特征;毛茛和扬子毛茛粉末特征。原标准描述毛茛的叶为五角形,而根据《中药大辞典》《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以及实物标本等综合描述,建议叶型修订为呈掌状或五角形较为准确。

本实验参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832第二法、通则2302、通则2201)分别对毛茛和扬子毛茛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进行检查,水分测定平均值为12.2%,初步拟定为不得超过13.0%;总灰分测定平均值为11.1%,初步拟定为不得超过13.0%;浸出物测定平均值为26.8%,初步拟定为不得低于20.0%。该研究制定的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可有效控制毛茛和扬子毛茛质量,该方法将为黔产毛茛和扬子毛茛载入地方标准提供试验基础和科学依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