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西藏措勤打加错地区上三叠统江让组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时间:2024-05-22

黄韶春,龚 臣,彭建华,杨志龙,何 俊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201)

作者在冈底斯西部的西藏措勤打加错地区发现的江让组为一套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沉积建造,1∶25万《措麦区幅》将其划分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麻木下组(J3K1m)。调查区位于冈瓦纳大陆北缘,属拉达克-冈底斯-拉萨-腾冲陆块之南冈底斯-下察隅晚燕山期-喜马拉雅期岩浆弧带[1-4],地层区划属藏滇地层大区冈底斯-腾冲地层区之拉萨-察隅地层分区。

笔者于2010~2012年在该区开展1∶5万打加错地区4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通过对原麻木下组(J3K1m)进行剖面测制,依据化石资料和区域资料对比,将其划分为晚三叠世江让组,并划分出上、中、下三段:下段为不等厚层状石英质砾岩、深灰色薄层状-块状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含砂粉砂质微晶灰岩、含石英砾质生物碎屑灰岩互层;中段为生物碎屑微晶灰岩、砾屑微晶灰岩、砂屑灰岩夹钙质细砂岩;上段为厚-巨厚层状石英质砾岩、泥晶砾屑生物碎屑灰岩、陆屑泥晶砾质颗粒灰岩、砾质泥晶亮晶含砾屑颗粒灰岩、含砾砂屑生物碎屑灰岩互层夹石英质钙质砂砾岩,灰岩中产珊瑚、海绵、双壳类等海相动物化石。地层厚度>1016.12 m。其与上覆甲拉浦组(T3J1j)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下伏昂杰组(P1a)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图1)。

1 江让组的定义及依据

江让组系纪占胜等2006年命名[5-8],命名地点位于措勤县江让乡敌布错地区,将原来认为是“中二叠世下拉组”的碳酸岩地层修订而来。江让组的岩性特征是:以碳酸盐岩沉积为主,泥质较为发育,而硅质沉积不发育,顶部出现白云质灰岩,顶界以白云质灰岩与上覆敌布错组碎屑岩不整合接触,底界出露不全,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尚不清楚,根据其中含有高舟牙形石Epigondolella sp.,限定其时代为晚三叠世诺利期。

2 研究区江让组剖面描述

本文研究的江让组鸭洼剖面位于措勤县打加错北 3km,剖面起点坐标为东经 85°37′34″,北纬 30°03′10″(图2)。

3 角度不整合关系的确定

图1 西藏措勤县打加错地区地质简图[据参考文献[3]修改]Fig.1 Generalized geological map of the Daggyai Lake area,Coqen,Xizang

图2 措勤县鸭洼上三叠统江让组(T3j)实测地质剖面Fig.2 Measured geological section of the Upper Triassic Jiangrang Formation in Yawa,Coqen

在剖面上,江让组底部见有一套灰白色厚-巨厚层状石英质底砾岩(图2剖面第1层),岩层单层厚度0.7~1.6m。砾石成分全为石英质,砾径一般为0.5~2.5cm,最大可达 5cm,砾石形态呈次圆-次棱角状,含量约占50% ~70%,靠近底部含量稍高,向上渐减。砾岩与下覆昂杰组岩屑石英砂岩倾向大致相同,都为28°~35°。但倾角相差大,江让组砾岩的倾角为30°,昂杰组岩屑石英砂岩的倾角为70°。其中江让组底部砾岩变形变质特征不明显,而昂杰组岩屑石英砂岩变形强烈,变质较浅,两侧岩性及其反映的沉积环境变化突然。

综合上述,下三叠统江让组与上二叠统昂杰组之间应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4 沉积环境及时代讨论

4.1 沉积环境

研究区江让组岩性组合特征为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互层,粗碎屑岩之砾石成分较单一,主要为石英质砾,砾径仅为0.5~3cm,次棱角-次圆状,具陡峻沿岸临滨带砾石滩成因特点。碎屑岩中发育粒序层理和平行层理,表明这种成分和结构成熟度高的堆积物曾遭受过充分洗刷。灰岩中普遍富含砾屑和亮晶等,说明当时水体浅,水动力作用较强,而灰岩中珊瑚的大量出现,则又指示当时海域水体温暖清澈,气候湿热。

江让组陆源碎屑沉积与碳酸盐岩沉积频繁交互出现达8次之多,代表性的基本层序有4种(图3),这表明曾经有过多次局部的海侵和海退作用,且由于海进和海退的速度不同,造成一个或多个沉积单位发育不全或完全缺失。陆源碎屑沉积与碳酸盐岩沉积相比较,陆源碎屑沉积占优势比率,自下而上碎屑岩所占比例有多→少→多的变化特征。碎屑岩与碳酸盐岩的复合型沉积构成由粗-细-粗的地层结构序列,显示海侵-海退的一个连续变化过程,属滨海-浅海相环境。

图3 措勤县鸭洼上三叠统江让组(T3j)基本层序特征图Fig.3 Vertical sequences of the Upper Triassic Jiangrang Formation in Yawa,Coqen

4.2 时代讨论

剖面中所采获的化石以珊瑚最为丰富,层位多,分布广,经南京古生物研究所邓占球研究员鉴定,地层中发现的石化有珊瑚:Distichophyllia sp.,Volzeia sp.,Moutlivaltia sp.,M.cf.xainzaensis,M.cf.bangoinsis,Parepismilia sp.,P.cf.sp.Laio,Calamophylliopsis sp.,Actinastraea sp.,?Retiophyllia sp.,?Thecosmilia sp.,Complexastraea sp.;海 绵:Hartmanina sp.和双壳类:Xenocardita?sp.。这些化石几乎都是晚三叠世常见分子,其中珊瑚Distichophyllia sp.,Montlivaltia sp.,Hartmanina sp.和Calamophylliopsis sp.等属晚三叠世卡尼期产物。(见图版)

图版Ⅰ化石

Ⅰ-2b.福尔茨珊瑚(未定种)Volzeia sp.2a-横切面 × 2,2b-纵切面 ×2.5。层位:T3j

Ⅰ-2福尔茨珊瑚(未定种)Volzeia sp.2a-横切面 ×2,2b-纵切面×2.5层位:T3j

Ⅰ-5.光星珊瑚(未定种)Actinastraea sp.横切面×4层位:T3j

Ⅰ-3.高壁珊瑚(未定种)Moutlivaltia sp.横切面×1.5层位:T3j

Ⅰ-4.环星珊瑚(未定种)Complexastrea sp.横切面 ×1.5。层位:T3j

Ⅰ-6.剑鞘珊瑚(未定种)?Thecosmilia sp.横切面 ×4,图影下部有海绵碎片,层位:T3j

由此可见,生物群面貌总体显示了强烈的晚三叠世色彩,所以将本组的地质时代划分为晚三叠世。

5 地质意义

研究区江让组是一套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沉积建造,属滨海-浅海相沉积环境,角度不整合于下二叠统昂杰组之上。研究区江让组的发现,对冈底斯-腾冲地层区晚三叠世地层系统的完善和冈底斯西部的印支运动、构造发展史等的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地质意义:

(1)江让组是晚三叠世诺利期产物。江让组的发现进一步完善了冈底斯-腾冲地层区之拉萨-察隅地层分区晚三叠世的地层系统,为冈底斯西部地层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2)江让组的岩石组合为滨海-浅海相沉积建造,其时代为晚三叠世诺利期。古地理环境是特提斯洋,并非前人认为的是冈底斯古陆剥蚀区,为研究冈底斯西部古地理和构造演化提供了依据。

(3)近年来虽然有印支运动对冈底斯西部地区的影响[8]的相关报道,但缺少系统资料。江让组与昂杰组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的发现,为冈底斯西部印支运动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致谢:本文为1∶5万打加错地区区调成果之一。化石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邓占球研究员鉴定;参加野外地质调查的还有温华、蔡青龙、李国辉等同志;本文在成文过程中承蒙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凌联海教授级高工的指导,在此深表感谢。

[1]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西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5.

[2]西藏自治区地质矿产局.西藏自治区岩石地层[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7.

[3]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1∶25万措麦区幅区域地质报告[R].2002.

[4]潘桂棠、李兴振、王立全,等.青藏高原及邻区大地构造单元初步划分[J].地质通报,2002,21(11):701-707.

[5]纪战胜,等.西藏措勤县敌布错地区“下拉组”中发现晚三叠世诺利高舟牙形石[J].地质通报,2006,25(1-2):138-141.

[6]纪战胜,等.西藏冈底斯西段措勤地区海相三叠系的划分[J].地质学报,2007,26(8):947-952.

[7]纪战胜,等.西藏冈底斯西段措勤地区三叠纪牙形石生物地层特征[J].地质学报,2007,26(8):938-946.

[8]纪战胜,等.西藏西部狮泉河地区二叠纪和三叠纪牙形石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质学报,2007,26(4):383-397.

[9]曲永贵,王永胜,张树岐,等.西藏申扎地区晚三叠世多布日组地层剖面的启示—对冈底斯印支运动的地层学制约[J].地质学报,2003,22(7):470-47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