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李晶
[摘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开启了文化传播的全新时代。为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大力推进中原文化的繁荣发展,应积极借助新媒体传播媒介,创新传播形式,积极构建中原文化传播新机制。一要着力推动中原文化的认同机制:引导主流舆论,掌握新媒体时代话语权;提升文化内涵,实现中原文化价值认同。二要深入推进中原文化传播的创新机制:进行跨时空的信息传播,提升中原文化的影响力;挖掘新的文化资源,繁荣文化产业。三要建立健全中原文化传播的长效机制:落实政府责任,发挥主导作用;完善相关措施,创造良好条件。四要建立健全中原文化传播的保障机制:强化政策措施,为中原文化传播提供政策保障;注重技术革新,为中原文化传播提供技术保障。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中原文化;文化认同;传播机制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9-3729.2014.01.011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它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以个人为中心的新媒体已经迈进主流媒体,其中以微博、网络电视、手机报为代表的新兴传播方式的出现,昭示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效的参与互动性、个性化的信息源、多媒体的信息组合等,已成为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显著特点。
当前,《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把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五大战略重点之一。《指导意见》对河南省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并给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这在河南文化史上是史无前例的,这对河南省文化事业发展既是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又是一次严峻挑战和考验。对于河南这样一个人口、经济大省来说,实现中原崛起的历史重任与实现文化强省的目标是相辅相成的。正如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所言:在河南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受资源、环境等条件约束比较多的地方实现崛起,必须要走内涵式的发展道路。实现中原崛起是一个经济、政治和文化全面协调发展的目标,不仅要求经济发展水平上一个大的台阶,而且要求文化事业上有显著的进步,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同时,文化事业的发展也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题中应有之义。[1]要大力推进中原文化的繁荣发展,就应当积极借助新媒体,创新传播机制,不断提升中原文化的影响力。
然而,新媒体时代以个人为中心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信息具有即时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纷繁复杂、良莠杂陈的信息也可能成为不当言论滋生的土壤,错误的舆论可能会在某个群体中产生负面效应,影响相应群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由此可知,新媒体时代中原文化的传播和认同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与冲击。
目前学术界关于中原文化的研究,其内容非常广泛,但鲜有学者从新媒体时代这一背景出发探寻中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本文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系统研究中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传播的新特点和新机制,把新媒体时代中原文化的传播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进行剖析式研究,科学构建新媒体时代中原文化的传播新机制,以期推进中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提升中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更好地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使河南成为全国乃至华人世界重要的区域性文化中心。
一、着力推动中原文化的认同机制
文化认同是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文化认同是指个人或集体对自己所属的群体特征所持的认可和接纳态度。使用相同的语言符号、遵循共同的文化理念、秉承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是文化认同的基本内容。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传递,也负载着网民的社会关系和价值观、人生观等不同层面的文化认同。借助新媒体文化认同的生活化、草根性拓展认同群体,是实现网民对于中原文化认同的重要途径。因此,中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积极利用当前流行的各种网络平台,发挥中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势,不仅可以迅速地将中原文化传播出去,而且可以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培育出更多的中原文化的认同群体。文化传播,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文化实现“再创造”的过程。传承弘扬中原文化不仅仅能使中原文化被进一步确认,而且会繁衍出新的文化涵义。
1.引导主流舆论,掌握新媒体时代话语权
新媒体时代的受众不论从事何种职业,他们都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他们不仅可以借助博客、微博等媒体表达政治与经济诉求,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决策与管理,而且还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互动信息发布来影响甚至左右媒体传播与舆论走向。因此,在微博等新媒体已成为草根阶层的话语洪流情况下,我们的宣传工作者应该很好地把握这个影响舆论导向的新平台,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公众传播主流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类似于微博、手机报这样的媒体承载着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铺天盖地的文化资讯,能引领文化传播新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微博不但在细微处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观点,而且这种文化与技术的全新结合,还带来了文化传播在更广范围内的发展和体制机制的创新。与此同时,在这个多元的网络媒介中,各种信息纷至沓来、良莠杂陈。例如微时代网络文化的一大特征就是娱乐过度,从众媚俗,追求新鲜刺激。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美国的尼尔·波兹曼曾预言:“一切公众话语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2]“娱乐至死”的说法虽然有些偏激,但微时代网络文化的娱乐过度是不可否认的。究其原因,表面上是网民的热情和流行的魅力,实质上是批判维度的缺失、独立思考能力的下降、从众媚俗心理的大泛滥。这样主流文化在这个平台内就要主动传播,善于使用新媒体,用个性化、时尚化的语言与受众进行交流,利用通俗易懂的形式营造主流舆论氛围,让广大受众在良莠杂陈的网络信息中接受引领。只有积极主动地传播优秀的中原文化,才能实现中原文化的广泛认同。
2.提升文化内涵,实现中原文化价值认同
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3]同理,文化的传播也取决于文化的价值。中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程度,取决于中原文化的价值以及满足国家需要的程度。中原文化的价值是中原文化存在的根据,是中原文化生命力的体现,也是中原文化得以传播与发展的前提条件。
中原文化不但内涵丰富,而且还有着极其重要的时代价值。中原文化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刚健有为、中庸尚和的生活哲学,所蕴含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4]的变革进取精神,所推崇的崇尚自然、友好共处、热爱和平的精神境界,不仅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文化形态和性格,也为当今世界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原文化不仅影响了中国,也影响了世界;不仅影响了过去,也影响着现在和未来。尤其是许多后现代主义学者,将道家和儒家思想奉为圭臬,认为“在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中,都有类似后现代主义的东西,虽然它的形成只是来自寻找思考差异手段的欲望”[5]。因此,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网络时代,借助新媒体的力量可以更好地传播中原文化,培育更多认同中原文化价值的群体,将中原文化的内涵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涵盖了各种各样的议题,茶文化、饮食文化、武术文化、姓氏文化、轩辕故里等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文化认同群体。作为一种平民媒体,新媒体以其简单性、大众性、开放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群体,平民才俊在这里可以尽情展现自身独特的才能和人格魅力。中原文化的传播应深入到新媒体时代的受众群体中,深入挖掘中原民间艺术、民间传统特色,通过微博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原民间艺术的精粹。同时通过微博、微信的力量在人民群众中探寻更多诸如洪战辉、谢延信一样的大爱之人,这些好的典型所体现出来的重德守信的伦理观念对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能更好更快地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新风。借助微博、微信的平台,可以第一时间将中原文化特有的诚信、朴实精神和时代价值传递到更广的范围,能够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总之,中原文化应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和传承其精髓和内涵,让更多人认同中原文化,从而扩大中原文化的影响力和认同群体,把中原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
二、深入推进中原文化传播的创新机制
传承和创新是一个有机整体,新媒体时代在传承中原文化的同时,还应通过网络的微语言、微电影、微图片等信息组合,创新传播形式,赋予中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以实现中原文化高效、广泛的传播目标。
1.进行跨时空的信息传播,提升中原文化的影响力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深厚重实,是华夏文明之根、中华文化之源。要建设中原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就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抓好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和传承,广泛开展中原文化优秀传统教育普及活动;要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培育一批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品牌;开展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创新中原文化走出去模式,使中原成为展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窗口。
为很好地发挥中原文化的窗口作用,应积极借助新媒体信息的跨时空传播特质。新媒体信息往往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复合形式呈现,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可以进行跨时空的信息传播,这一点是传统媒体所无法比拟的。新媒体家族成员中的手机电视、移动电视、网络电视等,都打破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信息可以在跨时空的范围内自由传播。这不仅给人们带来了高效、便利的信息服务,还进一步打破了媒体的区域性垄断,促进媒体间跨时空的信息整合。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提出过一个极富盛名的命题——媒介即讯息。它强调媒介作为信息的载体,其影响之大甚至会超过它所传播的内容。所以媒介的魅力“在人们接触媒介的瞬间就会产生,正如旋律的魔力在旋律的头几节就会释放出来一样”[6]。而微博这种全新的媒介传播方式,其碎片化的文本、简短的表述、快捷的发布方式、交互传播的技术,使其显示出独特的传播魅力,为文化传播提供了一条全新的渠道。
因此,中原文化应抓住这个良好契机,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传播到更多的地方。从恢弘气势的“祭祖大典”到禅学盛隆的少林寺,从老子的“上善若水”到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愚公移山的“锲而不舍”到红旗渠儿女的“自力更生”,从包拯的“刚正不阿”到焦裕禄的“无私奉献”,从庄子的“天人合一”到当今的“和谐世界”,中原文化承载着太多中国传统文化的骄傲和盛名,以至于国人形成了这样的共识:一部中国文化史,半部中原文化史。应借助新媒体,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鲜活生动的图片,利用手机、网络使每个人都能成为中原文化的传播者和受众者,从而扩大中原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2.挖掘新的文化资源,繁荣文化产业
中原文化资源极为丰富,5 000年的文明史沉淀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镇服四海、夸示外国的礼制文化,‘传道济世、兼容并蓄的书院文化,‘慈航普度、仙真仪范的宗教文化,‘经世致用、求真求理的科技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多辐辏在此,并成为中国文化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辐射四方。”[7]中原文化还有着强大的吸纳力量,能把中国其他地区以及国外的优秀文化吸收进来,融合为独具特色的文化模式。可借助新媒体的薪火相传的能力将这些丰富的文化资源变为强大的文化力量,促进中原文化又好又快发展,推动中原崛起。
《华豫之门》唱响了中原文化传播的魅力品牌,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人文视角打开了一扇解读中原文化的新窗口。《汉字英雄》《成语英雄》这种全民参与式的文化类节目,更是引起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随着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只有将文化与经济恰如其分地结合,才能促进中原经济的迅速崛起和中原文化的持续繁荣。这一过程需借助新媒体的传播效应和广告效应,通过内容丰富的文化主题,发掘中原文化的潜力,增强中原文化的吸引力,形成推动中原崛起的新动力。例如政府宣传部门可制作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微电影,或者是制作与中原文化相关的动漫作品,从不同侧面反映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全新的宣传形式不但能够起到宣扬中原文化、实现文化认同的效果,还能以更加通俗易懂的方式实现中原文化大众化的目的。中原文化的生活文化、圣贤文化、饮食文化、武术文化及根亲文化等主题,均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实现传播的目的。
三、建立健全中原文化传播的长效机制
在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的今天,中原文化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占领文化传播的高地,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课题。为适应新媒体时代文化传播的新特点,必须建立有利于中原文化传播的长效机制,形成包括政府、社会、网民在内的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的传播格局。
1.落实政府责任,发挥主导作用
当前,正值河南省根据国务院要求,着力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良好契机。为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河南省各级政府应加强中原文化的形象和品牌塑造工作,高度重视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同时,政府也应当积极借助微博、短信等新媒体平台掌握文化宣传的主动权,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满足广大网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广大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
政府应积极引导主流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承和创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并以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中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在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中传播中原文化,切实实现政府引导和教育民众的责任。
2.完善相关措施,创造良好条件
坚持文化的“二为”方向(即“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深入开展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例如可借助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互动性特点,实现中原文化信息资源共享,让更多人了解中原文化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同时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现代传播体系,让群众在新媒体时代享受更多免费或优惠的基本文化服务。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新媒体中信息的传播者可能是各种身份、各种阶层、各个行业的个人,他们既是信息的传播者又是信息的接受者,这样的双重身份使新媒体传播的信息能够直接反映受众的信息需求。因此,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资讯类信息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内容覆盖范围极其广泛。政府部门应该在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面前,做好信息监管工作,保证广大群众切实享有积极进取、优雅高尚的精神文化食粮。
四、建立健全中原文化传播的保障机制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全新传播媒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原文化发展的政策、资金、技术保障机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实施中原文化走出去战略,着力推动政府间文化交流,鼓励文化精品走出去,增进新闻媒体的交流,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原文化的了解,向世人展现一个真实的、积极发展的、倡导世界和平的中原形象。
1.强化政策措施,为中原文化传播提供政策保障
文化政策对文化的改革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完善、高效的政策保障可以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向文化领域集结,形成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大力推进中原文化繁荣发展。首先,各级政府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投入比重。具体来说,一要加强对中原文化传播的资金投入力度,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品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努力发展新媒体和新的文化业态,打造一批专属河南地区的文化产业品牌和一批有实力、竞争力强的文化骨干企业;二要加强对文化文艺系统的资金投入力度,着力提高文艺院团员工基本工资,切实保障文艺院团下基层演出的必要补助,加大演员获得国家大奖的奖励金额,务必落实各文艺团体的排练场地和办公经费,积极鼓励民营资本投资中原文化发展事业,主动为民营资本和文艺团体牵线搭桥,号召有实力有意愿的企业以多元化方式参与文化事业,为中原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其次,各级政府应通过政策引导,加强新闻媒体间的交流,积极支持中原文化走出去,着力推动海内外华人间的文化交流。政府部门应加强中华姓氏、文字沿革、少林文化、故土乡情文化、轩辕故里等根亲祖地文化资源的挖掘工作,提升中原文化内涵,增强其对海内外华人的吸引力,特别是加强新媒体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力争打造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文化盛典,以保证中原文化持续、长效的推广和传播。
2.注重技术革新,为中原文化传播提供技术保障
新媒体时代,数字化、网络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强烈要求各级政府应更加注重技术革新,及时掌握新媒体时代各种传播方式和传播工具。美国著名电脑专家尼葛洛庞帝曾说过:“从前所说的‘大众媒介正演变为个人化的双向交流,信息不再被‘推给(push)消费者,相反,人们将所需要的信息‘拉出来(pull),并参与到创造信息的活动中。”[8]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传播借助数字技术的支撑,使媒体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特别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博客、播客等都已成为人们传播交流的重要平台。因此,按照传播方式科技化的原则,各级政府应大力培育一批全面掌握新媒体技术的科技人员,依靠科技进步来创新文化传播方式,积极有效地传播中原文化。例如政府科技创新人员可借助网络平台,利用中原文化得天独厚的历史条件,构建起中原文化庞大的网络传播体系,并运用简单易懂的操作流程指导群众了解相关信息,让网民随时随地感受中原文化强大的人文气息。
五、结语
文化承载历史,连接未来。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我们开启了文化传播的全新时代,虽然它仍在路上,但其信息传播方式的全新突破对整个媒介领域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只有充分运用新媒体这一新兴传播工具,努力探寻新媒体时代中原文化的全新传播方式,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才能使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原文化——在新媒体时代得到更有效的传播与发展,体现出其巨大的时代价值,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李庚香.文化河南与中原崛起[EB/OL].(2008-11-10)[2013-12-02].http://www.hawh.cn/whzx/2008-11/10/content_81043.htm.
[2][美]尼尔·波兹曼.娱乐至死 [M].章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14-11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
[4]〔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5.
[5]江怡.理性与启蒙——后现代经典文选 [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662-663.
[6][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42.
[7]杨杰.论中原文化的历史传统与弘扬传播[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186.
[8][美]尼古拉-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M].胡泳,范海燕,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4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