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产品设计情感化体验的反思层运用

时间:2024-05-22

□周睿,杜娜

(1.西华大学 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2.兰州交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产品设计情感化体验的反思层运用

Application mode of reflective level for emotional experience in product design

□周睿1,杜娜2

(1.西华大学 艺术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2.兰州交通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反思层面设计针对的是产品设计中情感化体验最深的层面,其设计方式有:以产品形态语义承载具体情绪;以行为层面设计增强隐式交流;以设计符号指向内涵意义。重视反思层面设计,将其运用到产品设计研发与改良的过程中,能有效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情感化设计;体验设计;反思层设计

学者 Donald A.Norman[1]针对情感化设计提出了本能、行为与反思三种设计水平,基于反思水平的产品设计具有诉求自我形象、个人满意、记忆等特点。三种设计水平事实上就是三个设计层面、三个设计高度。反思层面的设计观,是心理学与工业设计学交叉的结晶,促进了开放式理论系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而反思层面的产品设计充满了个体化的体验感阐述,一方面极大地消解了诸多应用于工业设计的先进技术构建的唯物基调的设计定式,另一方面也恰好契合了信息时代赋予的个体话语权,体现在产品设计上则是个性化与自我表述。因此,情感化设计应当属于体验设计的范畴,诸多具体的反思层面的情感诉求则可能倾向于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更加宏观的体验。

一、体验满意度中的制衡

在实践中,几乎没有一个产品设计能仅就本能、行为、反思三个层面的任一层面而存在,这意味着一个产品的设计往往是三个层面的交织,而使用者的体验则为对三个层面的综合感受。所谓更深层次的反思层,实际上指的是由于前两个层次的作用,用户心中产生的更深度的情感、意识、理解、个人经历、文化背景等种种交织在一起所造成的影响。[2]好的产品体验应当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到愉快并喜欢长期使用。

对设计过程而言,好的产品设计是寻找本能、行为、反思三个层面的权衡,寻求适合于设计目标的平衡点。三个层面相互影响的方式之一就是以一定的制衡关系存在。基于造型的本能设计就往往在设计点上与基于使用效率的行为层面设计产生冲突。体验满意感的达成度则取决于考虑平衡点的各自权重。譬如图1所示的便携纸衣架设计,在折叠前的包装状态和折叠后的衣架成型状态,以外形为主要特征的本能层面与以使用效率为主要特征的行为层面就在设计平衡点上发生着变化。折叠前的便携与空间利用率使得行为层面更加凸显,而折叠后则变化为本能层面更具优势。对于反思层面而言,由于其设计理念与设计出发点的明确性,通过纸衣架的折叠过程与使用,设计呈现了对环保的张扬 (自我形象的彰显),用户可以在反思层面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最好的设计往往并不总是效果最佳的设计:确定一个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通常比寻求一个最佳解决方法更可取。当设计问题有许多未知因素而变得复杂,或者问题需要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解决,或者在改进设计要求和计划时,才考虑把满意度作为制定设计决策的一种手段。原因之一就是上述的制衡效应类似于博弈,而在不完全信息博弈的情况下 (诸如众多设计变数),设计的平衡点可能存在重大偏移。在特定的环境下,一项设计的成功与否更多地得益于大体满足 (即满意)各项设计要求的设计决定,而不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该设计要求的设计决定。[3]在这种语境下,设计师往往会忽略反思层的设计考虑。因此,设计管理中的满意度并不等同于本文探讨的体验满意度。

二、反思层面的产品设计方式

1.产品形态语义承载具体情绪

产品形态语义可以表达诸多具体的情绪,如Alessi设计的 Teò滤茶器 (见图2),一度引领了日常生活用具类产品的情趣化风潮。诸多情趣化的产品设计充满了对个体情绪的展示,无论是幽默、快乐、无奈、忧伤或愤怒。这些基于反思层的设计让产品的形态具备了阐述功能,相对于传统的严肃设计更为有趣,能激发使用者的感知与共鸣。情趣化设计仅是情感化设计在具体情绪表达上的一种物化表现。通过产品的形态来承载反思层的情绪表达绝不囿于情趣感的范畴,情绪的多样性还能充分调动使用者的回忆反应和与之相关的生活体验。Kanera的卫浴产品设计(见图3)就是这样一个例子:洗面盆设计宛如湖泊,水龙头出水恰似涧流。整个产品形态虽然并不像 Alessi设计的滤茶器将趣味幽默情绪表露无遗,却能通过独特的形态与动态使用的过程相结合,引发使用者对大自然的回忆、对生活经验的汲取,使其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向往与憧憬油然而生。形态特征属于本能层,恰当的产品语义就是一座桥梁,将本能层与反思层联系起来,并承载了反思层中情绪的宣泄与表达。

2.行为层面设计增强隐式交流

当我们遇到新的物体时,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运用自如,甚至没有意识到这完全是不同的体验。事实上这是交流的一种方式,这种交流方式叫做启示。[4]从产品设计的角度来讲,提供有效的、可感知的启示很重要,可使得用户获得轻松的操作体验,类似于人与设备打交道时具有驾驭感。行为层面上的设计多围绕提升操控效率而开展,诸多积极的交互设计一方面提供了恰当的信号,另一方面缩短了人与广义产品界面交流的鸿沟。最典型的就是在设计阶段有意识地运用启示,其蕴含的自然、隐式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让用户凭借以往的使用经验来认知并完成操作。相对于交互术语“挫折感”,毫无疑问,用户获得的是成就感或与他者的沟通,从而在反思层形成情感上的个人满意。通过行为层面设计增强人与产品的隐式交流,可促进体验中的多样性情感向积极感受方向发展。以用户为中心的体验设计往往更在意用户在行为层面的评价。

3.设计符号指向内涵意义

内涵意义是符号与指称事物所具有的属性、特征之间的关系,包含了个人的情感联想、意识形态或社会文化背景等文脉中不能直接体现的潜在关系,与用户的年龄、性别、民族、阶层、教育背景、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5]运用设计符号,将其内涵指向用户体验,能够引起个人情感的联想与共鸣。根据产品用户定位,这里的个人情感表达应该是基于广泛的共同视觉经验与具有一定普适性的感受。也就是说,设计符号内涵意义能被用户认知 (即指向性),同时还能与用户经验产生情感反馈(即达成性)。产品设计借助视觉、图形、美学、文化等一系列能够传达思想情感的符号词汇,将抽象的情感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具体形式,完成人与产品的情感传递,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6]如获得 2006年红点奖的 Pavel Balykin设计的电子表 (见图4),将沙漏形态作为设计符号运用到整个界面上。尽管是像素化的抽象形态,但它能被接受该设计的用户所认知,而且对于时间流逝的感受是有着相当广泛的共通性,只不过是使用了与传统时间界面完全不同的设计符号来表述。内涵意义指向人们对时间的感受,即情感的反思层。通过运用设计符号,将反思层的体验诉求于内涵意义,是非常奏效的反思层面设计。

图4 沙漏电子表设计(Pavel Bolykin)

当然,工业设计不仅仅是单纯的策划活动或企业行为,它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生存方式。作为社会行为的设计活动必定受到所处社会环境与人文传统的影响。[7]优秀的设计往往能反映其内在的文化或人文精神。文化与精神内核需要人们能动地去理解、接受,因此往往会形成一定的地缘性认知特征,尤其是蕴含了传统文化的产品设计。个中设计元素需能被共同文化圈所识别并认同,这种认同性至关重要,它能在用户的内心深处引发其所处的文化和价值观上的共鸣。文化的地缘性特质使得反思层设计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即不一定能适合所有的用户。但设计者重营造的文化与精神内核的认同,会在反思层上获得最深刻最丰富的体验。如“曼工戏活”的纸巾盒 (见图5),采用了东方文化特色的“井”字造型、金色的印章图案细节,以内敛式的精致传递出一丝恬静与悠然气息,让使用者能体味到喧嚣的生活回归宁静的本质。来源于传统文化认知的审美观超越了基于物质性的体验。

图5 “曼工戏活”的纸巾盒

三、结语

反思层面设计针对的是产品设计中情感化体验最深的层面,但并不意味着可以独立于本能层面和行为层面之外,也并非一定呈金字塔的结构,而是就体验感来讲最具有特色与差异性,能在不同设计视点上提升用户的满意度。设计师在设计新的产品时,应综合考虑设计的这三个层面。技术的快速更新的确使得工业设计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但这同时也将众多设计师带入了近乎沉溺的迷乱中,忽略了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服务用户。用户的体验曾经一度被忽视,与其说 Norman的情感化设计理论是创造,还不如说是一种反思后的回归与理论的提炼。用户的感受从设计批评处获得了极大的释放之后,产品设计本身才开始真正重视以此为设计的出发点,情感反思层的体验才得以被挖掘与体现,并运用到设计研发与改良的过程之中,从而极大地提升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

[1][美]Donald A Nor man.情感化设计 [M].付秋芳,程进三,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21.

[2]王效杰.工业设计:趋势与策略 [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384.

[3][美]威廉·利德威尔,克里蒂娜 ·霍尔登,吉尔·巴特勒.最佳设计 100细则 [M].刘宏照,王秀萍,王爱琴,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170.

[4][美]Donald A Norman.未来产品的设计 [M].刘松涛,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61-62.

[5]胡飞.工业设计符号基础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04.

[6]肖著强,谢亨渊.论产品设计中情感符号的表达[J].包装工程 ,2008(9):149.

[7]何松飞,张娟.工业设计:内涵、思维、创意 [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18.

[作者已有相关文献]

[1]周睿.基于触感体验的产品设计视角初探 [J].艺术探索,2009(1):119.

[2]周睿.山寨设计:伪民意的嫁接与草根民主的异化 [J].装饰 ,2010(2):36.

[3]周睿.为另外 90%而设计 [J].天涯,2010(3):178.

[相关主题文献]

[1]杨君顺,武艳芳,苟晓瑜.体验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包装工程,2004(3):85.

[2]曾庆抒.产品的情感设计研究 [D].长沙:湖南大学,2005.

[3]朱琪琪.产品设计中的用户体验研究 [D].无锡:江南大学,2008.

[本文创新点]立足于本能、行为与反思三种设计层面的设计理论,分析了产品设计中提升体验满意度的制衡关系,并剖析了产品设计中运用反思层作为突破设计点的具体方式。

J0-03

A

1009-3729(2010)04-0028-04

兰州交通大学基金项目 (50962)

周睿 (1981—),男,四川省泸州市人,西华大学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现代产品设计及其理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