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张景明, 孙宇男
(1.大连大学美术学院,辽宁大连116622;2.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黑龙江牡丹江157012)
造型艺术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主要是通过物质载体传达其文化寓意。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从整体上找出学科发展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形成适宜于造型艺术的研究方法。
“造型艺术是艺术形态之一。18世纪的德国哲学家莱辛在《拉奥孔》中始用这一名词。在德语中,造型(bilden)原义谓‘模写’(abbilden)或‘制作似像’(eild machen);新中国成立后由苏联传入,并与‘美术’互用。”[1]“美术的典型特征是造型,一般地又可以称为造型艺术,美术塑造的形体应该是具有美感特征的形体,使人能够通过视觉欣赏的艺术品。”[2]可见作为工艺品的创作艺术,造型艺术除了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外,还具有审美价值,应按照美的法则去分析它本身蕴含的而不是现代人观念化了的艺术价值,并应首先用艺术学的方法去研究。目前艺术学的研究方法大致有综合研究法、分类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专题研究法四种。
运用综合研究法,必须以哲学思维勾画出造型艺术研究的理论基础及整体轮廓。造型艺术是一个跨学科的综合体,没有哲学的理论思维,就不可能了解其他学科在造型艺术研究中的作用。综合研究法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有利于造型艺术自身研究框架的充实和加固。这一方法除对造型艺术本身进行研究外,与造型艺术相关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文化传承、民族习俗以及民众审美心理等都有所涉及。综合性研究打破了单学科的研究界限,使造型艺术进入其他人文学科研究的范畴,并用哲学的观点提出造型艺术研究的整体框架,如造型艺术的起源及发展历史、造型艺术的文化含义、造型艺术的文化传承与交流、造型艺术的特征、造型艺术表达的思想与观念、造型艺术的社会阶层性、造型艺术的社会功能等,从而更全面、更深刻地挖掘出造型艺术的本质及其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分类研究法主要研究造型艺术整体与具体的关系。分类研究的角度很多,一般情况下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着手。就其分类对象来讲,可以分为若干个层次:“一是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整理,排比分类,写出调查报告;二是根据若干第一手资料或第二手资料,写出单项的研究论文,或侧重于某一类属,或侧重于某一地区,或侧重于某一问题;三是在高层次上作大的综合思考,探讨其原理、规律以及其他具有共性的问题”[3]。造型艺术从质地上分,有金银、青铜、陶瓷、玉石、漆木、丝织、纸张、皮革等;从技法上分,有绘画、雕刻、烧烫、剪刻、铸造、模制、锻打、绣制等;从用途上分,有日常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兵器、服饰、建筑等。通过分类能够正确把握每一类别造型艺术的发展规律,更加清晰地表现其艺术特征和隐藏在艺术表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如北方草原的青铜器多以草原上常见的动植物为造型,一方面反映了草原民族生活的情景,另一方面表现出草原民族崇尚自然的纯朴思想。可见,分类方法在造型艺术研究中相当重要。
比较研究法包括对比和类比两种基本形式。作为工艺文化范畴的造型艺术,在社会构成、艺人分工、艺术样式及风格上,都存在着可比性,可从历史、阶层、地域、民族和文化五个方面对各类造型艺术进行对比,以找出其本质差异。如民间造型艺术有朴素的风格,宫廷造型艺术有高贵的格调,而文人造型艺术则体现出雅士的风采。日本民艺学家柳宗悦[4]将民间艺术与贵族艺术、个人艺术相对比,国内一些民俗学家[5]和民艺学家[3]则把上层文化与下层文化、民间艺术与宫廷美术、文人美术与宗教美术相对比,进而拓展了民间艺术的研究范围与深度。与此类似,这一方法同样可以运用在造型艺术的对比研究中。如中国北方草原地区造型艺术与中原地区造型艺术比较,古代各阶层之间造型艺术的比较等,这种比较可反映出造型艺术在文化交融与阶层性方面的差异。另外,通过纵向对比可以发现,不同时期的造型艺术有着相同或不同的文化含义,如新石器时代的石块堆塑龙、贝壳堆塑龙、玉龙、陶器上的龙纹等,反映了原始人类对龙图腾的崇拜;阶级社会中金银器、青铜器、玉器的龙造型,仍然继承了原始时期的崇拜观念,但此类造型在秦朝以后的封建社会中却长期保留了其帝王权力和尊严象征的文化含义;而现今的龙造型却是中华民族精神和凝聚力的标志与象征。
专题研究法有两层含义:一是研究对象的专题或专门研究,如造型艺术的题材研究、造型艺术的审美研究、造型艺术的文化寓意研究、造型艺术的风格研究等;二是借助于其他学科进行的专门研究,如借助于文化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等的知识与方法对造型艺术的研究。造型艺术的专题研究对象比较明确,它不像哲学、美学等学科具有抽象性和思辨性,而是可视的或静态的或动态的形象。目前国内研究者一般采用专题研究的方法,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如张景明[6]对中国北方草原古代金银器的研究,陆九皋等[7]对唐代金银器的研究,盖山林[8]对阴山岩画的研究,祁庆富[9]对中国少数民族吉祥物的研究,潘嘉来[10]对中国传统瓷器的研究,李宏复[11]对中国民间枕顶绣的研究等。
在对造型艺术的研究中,较多地引入了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如直接参与观察法、跨文化比较法、历史文献研究法、综合研究法,这些方法的应用丰富了对造型艺术的研究。
文化人类学的直接参与观察法,就是要深入到民族地区,对一些民族文化现象作详细调查,以解释这些文化现象。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K.Malinowski)曾指出:一位民族学家进行研究,仅仅局限在文献资料,或宗教、或技术、或社会组织方面,而省略掉人工的田野访问,那么他的工作将会有严重的缺陷。[12]他在《科学的文化理论》中指出:“必须从事民族志的田野工作,即经验型研究……必须同时谙熟观察艺术,即民族学田野工作,同时又是文化理论的专家……两者齐头并进,否则,其中任何一者都毫无价值。观察就是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选择、归类和离析。建构理论就是总结过去观察到的相关性,并预见其对现有理论难题的经验证实或证伪。”[13](P34)所以,进行造型艺术研究时,必须进行实地调查,闭门造车只会成为空中楼阁。近年来,借用了文化人类学的直接参与观察法,许多艺术学专家学者和艺术工作者都深入实地进行艺术实践活动。尤其对于从事造型艺术的研究者,如果离开了艺术实践活动,就不能透过物质载体的造型艺术表象去探究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因此,艺术工作者在考察造型艺术时,必须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第一手资料。
跨文化比较研究法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又一种重要方法。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14]利用民族志资料,进行跨文化研究,用比较法对各种文化特征进行分类,研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判定文化发展的高低。弗雷泽(James G.Frazer)[15]深受泰勒的影响,运用比较法对宗教信仰仪式和社会风俗制度进行比较研究。马林诺夫斯基强调:“比较的方法必须始终是任何归纳、任何理论原则,或任何适用于我们研究课题的普遍法则的基础。”[13](P39)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Alfred Reginald Radcliffe-Brown)认为,比较法的“目的就是揭示存在于这些不同的、分散的民族中的相似处”[16]。他认为这种方法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横的或共时的研究,即考察历史上某一时期内的文化,或现代不同社区内部结构或生活的比较,不涉及过去的历史或进行中的变迁,最终目的是尽可能准确地确定任何文化都必须适应的条件;第二是纵的或历时的研究,即考察正在进行中的文化变迁,目的是发现这种变迁过程的一般规律。在研究造型艺术的过程中,一般是先确定某一地区或民族为研究对象,经过收集第一手资料并对其进行分析,再与其他地区或民族的造型艺术对比,遵循历时性和共时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客位研究的方法,分析艺术表象后面的文化含义。
历史文献研究法,是指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历史文献的分析。每一个地区或民族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都在其文献中记载了大量的相关资料。造型艺术也有其发展历史,只有借助于对历史文献的分析,才能客观地认识造型艺术的历史面貌。一些文献资料中记载了很多关于造型艺术品在社会礼俗、人际交往、岁时节庆、宗教祭祀中的作用及其在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等,用历史文献研究法就能发现这些造型艺术的深层含义。如北方草原地区的诸民族,在与中原王朝的贸易、赠赐、联姻等交往活动中,多是以金银、玉石、陶瓷等艺术品为媒介进行的。可见,如果不做文献资料的分析,很难对造型艺术的历史及其文化内涵有全方位的把握。
跨学科综合研究法是由文化人类学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因为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化必然要涉及文化人类学之外的其他一些学科。正因为人类学提倡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才会出现许多边缘学科,如民族社会学、民族心理学、民族语言学、生态文化学、艺术人类学、饮食人类学、旅游人类学等。在研究造型艺术时,除了艺术学、文化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外,还要运用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化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形成多学科指导下的综合性研究。如探究造型艺术产生的背景,其中自然环境是一个重要条件,这就需要艺术学与生态学相结合。运用这种方法研究发现,草原生态环境造就了游牧特征的造型艺术,农田生态环境决定了程式化的造型艺术,森林生态环境又产生了游猎式的造型艺术。
在造型艺术研究中,除了艺术学、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外,还要以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化学的研究方法作为辅助。古代的造型艺术分类原则基本上靠考古发掘资料来支撑;民俗学可以解决造型艺术与民俗文化、民俗活动的联系以及民间艺术风格等问题;文化学则能够说明造型艺术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因为造型艺术是文化整体系统中的一部分。
考古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地层学和类型学。地层学是借助地质地层学的地层研究原理,在田野考古发掘中科学地取得研究资料的方法。地层学主要以因人类活动而形成的各种文化堆积(文化层)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探明人类文化堆积形成的原因和过程。人类的文化堆积,必然包含有人类活动遗留的各种文化遗迹、遗物,由于各个时期堆积形成的原因不尽相同,反映在土质、土色与包含物等方面均有所区别。考古地层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区分各个时期文化堆积的层次,判定古文化遗址中各个时期堆积层次的先后顺序,进而确定各层次遗迹、遗物的地层关系。在古代遗留下来的文化遗址中,由于时间和空间上的人类活动的次序也会形成具有早晚关系的文化堆积层,而每一堆积层中都不同程度地包含有各种艺术品,为研究各时期诸民族典型的造型艺术品的形成原因及过程提供了可能。
类型学是考古学研究整理出土资料并进行比较研究的一种方法。留存或出土的遗迹、遗物、花纹的形态都有一定规律,考古类型学研究这种变化规律。一般而言,不同的共同体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其生产的产品也不完全一样;同一共同体在不同的时期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生产的东西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同一共同体在同一时期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致性,其生产的器物形态具有相对稳定的共同特征。基于这些判断,可以根据器物类型和形态的变化,对器物进行划分或排列,不同类型的器物组合往往可以代替某一“考古学文化”,辅以地层关系,排出相对年代,作为断代的标尺。考古类型学是通过对遗存形态的分类排比研究遗存演化序列的学说,是研究遗存相对年代早晚和文化传承、交流的重要途径。在对古代各个民族造型艺术的分类研究中,结合考古学中类型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对比排列,既可找出造型艺术的特征和诸民族间的异同,也可对不同民族或地区间的文化交流进行研究。
历史学以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为研究对象,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对历史文献进行分析,可研究造型艺术的发展历史、造型艺术的阶层性、造型艺术的社会功能等。在现存的汉文古籍和少数民族文字古籍以及各类史学古籍中,有很多关于造型艺术方面的资料,经过勘误、考证、注释、校对等,可确定史料的真实性,从中发掘出历史上各个民族造型艺术的真实内涵。
民俗学的研究也采用了历史文献研究法及文化人类学中田野调查和比较法,只不过其研究的对象是民间的人与物以及文化现象;文化学的跨文化研究也借助了文化人类学的方法,其研究对象为社会文化或民族文化。因此,在造型艺术研究中,不能单靠一种研究方法,而要靠多学科综合研究。艺术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历史学、民俗学、文化学等学科综合的研究方法,符合学科整合、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是进一步研究造型艺术的渊源、形式、分类、特征、风格、功能、传承、交流、阶层性、象征性的最适宜的方法。
[1] 邵洛羊.中国美术大辞典[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2.
[2] 韩金华.重视美术教育 树立审美观念[J].文教资料,2005(20):86.
[3] 张道一.中国民艺学发想[A].张道一文集[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530.
[4] [日]柳宗悦.工艺文化[M].徐艺乙,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 黄国益.钟敬文的文化分屋理论研究[J].民间文化论坛,2005(3):105.
[6] 张景明.中国北方草原古代金银器[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7] 陆九皋,韩伟.唐代金银器[M].北京:人民美术书版社,2004.
[8] 盖山林.阴山岩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6.
[9] 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吉祥物[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9.
[10] 潘嘉来.中国传统瓷器[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11] 李宏复.枕的风情——中国民间枕顶绣[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12] Bronislaw Kaspar Malinowski.Argonauts of the Western Pacific[M].London:George Routledge,1922:11.
[13] [英]马林诺夫斯基.科学的文化理论[M].黄建波,张谋,胡英姿,等,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
[14]Tylor E B.The Orins of Culture[M].New York:Harper and Brothers Publishers,1958:16.
[15] [英]詹姆斯·乔治·弗雷泽.金枝[M].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
[16] [英]拉德克利夫-布朗.社会人类学方法[M].夏建中,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12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