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国内工业设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4-05-22

□马宁

(河南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01)

当前,金融危机使与制造业关系密切的工业设计也受到影响。对于建立在激烈市场竞争基础之上的工业设计而言,如何化危为机,进行行业结构调整,提升设计品质,进而形成由“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中国创造”的阶段演变,从而为行业未来良性发展建立基础,已成为设计界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我国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

1.品牌意识逐渐加强

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发达地区活跃着一定数量的工业设计公司,各公司的规模一般在20~50人左右,它们比较注重公司设计品牌和服务质量,同时也初步形成了从市场研究、设计开发到生产制造环节的整套服务体系。这些设计公司在服务流程和工作方法上比较规范,善于配合企业的工作流程来提供较专业的设计服务。

2.企业对设计创新的要求更加严格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产品设计更依赖于设计创新。前几年,设计行业的创新主要集中在设计造型的改进方面,但现阶段企业更需要有创造性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设计,从而使设计创新比任何时候都显得重要。

近年来我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如明基、华硕等原OEM(产品加工)背景企业,通过OEM代工国际品牌,吸收了国际品牌的技术研发和品牌运作,纷纷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设计”。这给“中国制造”的企业树立了榜样,让企业逐步意识到工业设计创新是当前制造企业走出国门、提升品牌形象和盈利能力的一条捷径。

3.专业化成为行业主导趋势

工业设计在行业应用过程中,从起初的家电产品到手机等通讯产品,然后到现在的汽车等交通工具,其专业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企业对设计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以往设计行业服务范围无所不包的情况正在改变,国内设计界正直接面对国际设计同行的竞争,特别是工业设计公司,越来越需要专注并切实提高本身服务质量。

二、国内工业设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市场格局混乱阻碍行业发展

随着国内企业对工业设计服务的需求逐渐旺盛,广州、深圳、顺德等地迅速出现了一批专业的工业设计公司,它们主要为珠三角地区家电业、信息业、玩具业等行业服务。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特别是上海经济的迅猛发展,使这一地区迅速出现了一批工业设计公司,这批设计公司借助上海国际化都市的地域优势和国际影响力,快速、有效地建立了自己的设计品牌,积累了一批包括国外企业在内的优质客户,把工业设计的业界影响力提升了一个档次。同时,北京地区也悄然成为国内高科技研发的中心地带,大批知名跨国公司将亚洲研发中心陆续转移到北京。顺应其发展需要,北京的工业设计公司纷纷拷贝韩国手机业Design House(独立的第三方设计室)模式,发展迅猛,在同业公司中无论规模和技术实力都已确立优势,为工业设计的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可参考的成功案例。通过近20年的努力,工业设计逐步被社会认可,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唐地区设计业的繁荣局面。

但是,工业设计的市场格局也较混乱。新的设计公司规模一般在10人以下,类似小型的工作室,其主营业务是以比较单一的造型设计服务为主,结构工程以及生产制造的配套服务能力较弱,一般为刚创立的公司或者制造型企业服务。由于该类公司自主研发能力薄弱,品牌观念和创新意识不强,企业领导对其设计的价值认可度不高,给出的合同价格非常低,行业利润普遍较低;再加上业内工业设计公司之间的恶意竞价,导致整个行业处于各自为战的分散状态。这种环境迫使一些设计公司不得不先考虑提供服务的数量而非质量,从而不能专注于设计服务质量的提高。这就对国内工业设计的形象造成负面影响,直接阻碍了工业设计产业至少是在某些行业领域内的发展。

此外,国外的工业设计机构被中国的巨大市场吸引,不断进驻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区。它们有丰富的设计经验和雄厚的资金后盾,这是新兴的国内工业设计公司无法比拟的。国外设计机构的涉入使得竞争更为激烈。

2.对研发重视不够导致企业丧失设计创新能力

核心技术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工业设计的发展。在当前的中国,企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还是依靠廉价劳动力和OEM方面的业务能力,自主设计和创新能力十分薄弱,而且“投资少,见效快”的取向始终贯穿于企业生产过程,对于独立研发的重视程度不够,多数产品的生产存在仿制和抄袭问题。虽然国家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逐年加大,但由于长期形成的短视行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并不强,所以企业的生命周期一般都很短,对企业壮大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极为不利。如宁波是国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宁波的小家电、塑机、模具、文具、服装等制造业闻名国内外,但宁波本地工业设计企业仅10余家,工业设计师队伍不超过1 000人,导致每年至少有60亿元左右的需求资金外流到上海、杭州等地。虽然产品设计与研发的好处显著,但资金、人才、时间等资源大量投入后并不能马上见到效果,且要承担较大的风险,从而导致制造业主们对自主设计研发持观望态度。

3.金融危机使企业效益下滑,拖累工业设计行业的发展

国内的工业设计机构主要有三类:独立设计机构、驻厂设计师、科研院所。由于金融危机的蔓延,部分企业效益下滑,无力展开新产品的研发,进而使独立设计机构在接受设计委托方面遇冷;面对危机,企业自己的设计单位也很难开发新的产品,所以驻厂设计机构面临无设计可做的窘境;科研院所主要是从科研角度来探讨设计,暂时还不会在生存方面面临危机。总的来讲,这些工业设计机构均面临着设计资源短缺、设计案例不足的状况。金融危机对那些力量薄弱的设计机构冲击最大,大量小型设计机构将难以为继。

4.人才缺乏使我国设计行业丧失竞争优势

目前我国工业设计的从业人员与日俱增,可是真正有较高水平的设计师相当匮乏,有相当多的年轻设计师只是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缺乏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力和对材料加工的相关知识,缺乏应用新技术的技巧和知识,他们都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才能真正胜任工作。目前我国缺乏这方面的培训机制和机构,部分设计师只是长期停留在浅层,不能深入地进行真正的设计,致使我国的工业设计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

三、现阶段发展国内工业设计的对策

1.借鉴Design House的商业模式,加强与制造业的相互融合

Design House是工业设计中的新生事物,这种商业模式是从韩国手机业拷贝过来的,其实质是提供从设计研发到量产之前的整体解决方案。如客户需要,Design House甚至可以提供产品的小批量生产,客户只需要买断整体方案,就可以利用自有渠道和品牌迅速把产品推向市场。这种商业模式适应了市场需求急迫而企业研发跟进能力不足的现状。而对Design House而言,公司不需要巨大的现金流支撑采购和生产,只专注于研发,即可保持最经济的人员编制、高速的开发效率和丰厚的利润。Design House的商业模式也决定了它必须专注于某些高利润的产品、必须是某些产品链条的一个环节,因而受产品市场行情波动影响非常大。Design House成功的案例表明,工业设计必须加强与上下游资源的配合,才能形成整体优势,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发展工业设计,还必须从不同层次为制造业提供有效、便利、适时和个性化的服务,能够使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提高工业产品附加值,从而为工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促进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使工业设计的市场格局有序、稳定,提升整体产业的竞争优势,形成对制造业的强大辐射作用。总之,从制造业本身寻找支撑,并与制造业形成有效互动,工业设计行业才能更好地发展。

2.提升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

提升我国工业设计行业的创新能力,可以从思维创新入手。在提升对产品认知的基础上,加强对产品设计开发的过程控制,建立面向产品的设计创新体系,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创新手册,依托计算机强大的绘图和运算能力,结合技术要求,做到快速反应,形成应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机制,使产品具有开拓性和引领潮流的特性。

要提高工业设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消费者需求的研究必不可少。在市场主导和消费至上的环境下,以往那种闭门造车式的设计方式将越来越难以奏效。只有真正适合消费者需求的设计才能拥有市场,才能真正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我国的工业设计行业必须高度重视研究消费者需求,重视消费者行为和习惯,建立适合的用户模型,据此将特定的用户群体与产品设计相结合,使设计更具针对性和竞争力。

提升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发展民族设计风格。在当前全球化进程加速的大背景下,文化趋同性逐渐增强,而差异性正在消逝。在此情况下,中国的工业设计要真正凸显个性并走出困境,必须大力拓展对民族设计风格的研究,在吸收、借鉴、融合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中国特色的产品设计,走自己的产品设计、品牌研发之路,以满足中国设计需要为前提,提升设计品质和设计素养,在全球范围内逐步形成中国设计的氛围和风格。

此外,在设计创新中应增强对生活方式的理解,着重研究不同生活方式中人的不同需求,增强创新的针对性,做到不模仿、不抄袭,提高自主设计能力,改变“短、平、快”的设计思路,深入调查,科学分析,逐步改变以造型为主的设计现状,使中国设计行业真正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设计”。

3.强化设计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造工业设计产业链

目前,我国工业设计行业的内部交流还远远不足,部分公司之间恶意竞争的状况很不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工业设计公司可以在建立共同遵守的行业规范的基础上进行联合,协作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还可以与国外资深设计机构和设计师开展交流与合作,以促进我国工业设计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应本着打造产业链的思路发展工业设计业,形成从市场调研、产品设计至品牌策划与市场推广的完整设计产业链。这种互不相同而又相互依存的产业链关系有利于设计行业的长远发展,能吸引更多的设计资源进入该行业,真正搭建起多产业融合的互动交易平台和运营平台。

4.加强工业设计的人才培养

一是政府要支持、鼓励高等学校加强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力度。二是加强企业相关设计人员的在岗培训工作。企业或高校与国外工业设计实力较强的公司或院校采取定期培训、联合办学的合作形式加强交流与学习,使设计人员能接触到世界上最先进的设计理念,加快设计人员的成才。三是通过制订一些优惠措施来吸引、留住设计人才,培养设计师领军人物,形成有比较竞争优势的设计团队,推动设计师由单一的技术层次上升到设计的战略管理层面。

5.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我国工业设计业抗击风险的能力

由于工业设计本身的产值很小,许多设计企业和设计师还处于生存的边界,因此要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对其他产业的推动作用,就必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资金投入、立项、税收、信贷、融资、奖励及社会保障等方面对专业设计公司予以扶持,增强其抗击风险的能力。在对设计行业与人才的扶持方面,除了相关环节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外,还可以考虑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对于企业孵化以及成果的产业化给予扶持。

[1] 张劲松.工业设计在中国企业的现状和趋势分析[J].电器,2006(5):26.

[2] 柳冠中.走中国当代工业设计之路[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2008.

[3] 王文玲.工业设计——制造业的创新之路[J].宁波经济丛刊,2006(5):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