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2022 年上海疫情对上海经济和石化产业的影响

时间:2024-05-22

唐敏

2022 年一季度末,疫情又向上海袭来。物流、劳动力流动、资金流动短时间流动不畅,甚至局部阻塞。严重影响上海市的民生和经济。回顾2020 年,也出现类似状况。但这次疫情,来势汹汹,持续时间之久、影响面之广,远超预期。对中国经济、对上海港进出口、对中国石化产业,都有很大的影响。

1. 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第三产业的中心,依旧是中国的制造业中心

2021 年上海市GDP43214.85 亿元,比上年增长 8.1%,两年平均增长 4.8%。金融业增加值7973.25 亿元,同比增长 7.5%,两年平均增长7.9%;相比北京2021 的金融业增加值7603.7 亿元,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当之无愧。

分产业看,上海市的第一产业增加值99.97亿元,同比下降6.5%,两年平均下降7.4%;第二产业增加值11449.32 亿元,同比增长9.4%,两年平均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31665.56亿元,同比增长7.6%,两年平均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 比重为73.3%。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843.46 亿元,同比增长13.5%,两年平均增长2.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3392.88 亿元,同比增长12.4%,两年平均增长13.8%。

从以上看,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均为物流行业,同比增长13.5%远超其他产业,而两年平均增长2.0%,说明2020 年波动很大,符合产业在疫情的变化特点。2022 年的当下上海疫情,也将给上海的物流行业,带来更大的影响。

令人注意的是,作为第三产业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两年平均增长13.8%,两年增长率都很高。而且,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也是远超中国其他城市。这部分,在有些发达国家,算作第二产业范畴,是支撑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发展的引擎[1,2]。上海的制造业中,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较快增长,产值同比增速分别为21.1%、19.7%和15.1%,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5.0%、9.5%和9.9%。汽车制造业的高手发展,得益于新能源汽车发展,尤其是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投建。全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16055.82 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两年平均增长11.7%。其中,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生物产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9 倍、16.1%和12.1%,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8 倍、12.2%和7.4%。这些领域的发展,无不与石化化工相关。

其中的机械行业涉及工程塑料、特种橡胶、润滑油润滑脂等,汽车行业涉及的轮胎、汽车漆、内饰PU、工程塑料、车用电子设备用电子化学品、新能源电池材料等。其他行业都涉及化工产品和聚合物材料。

2. 上海港超过10 年为集装箱量全球第一[3],其贸易量,占中国25%,占中国GDP 将近10%

上海2021 年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40610.35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进口24891.68亿元,增长17.7%;出口15718.67 亿元,增长14.6%。从上海口岸进出口的总额达到10.09 万亿元,也就是说,上海除了自身的4 万多亿进出口额,另外还承担了6 万多亿我国其他省份的进出口业务量。全国来看,2021 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9.1 万亿元人民币,上海口岸的进出口额占到了全国总量的四分之一。2021 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00 万标准箱,同比增长8%。上海港也已超过10 年集装箱量全球第一。

2021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经济总量达114.4 万亿元,按2021 从上海口岸进出口的总额10.09 万亿元计,如果,但以这次上海疫情影响上海港货物进出口20%的贸易额,则,10.09%×20%/114.4=1.76%,即可能拉低2022 年中国GDP1.76%。

3. 上海的石化产业,占比全国很小,但其辐射影响和质的转变,正引领中国石化高端制造业

上海作为我国最早一批崛起的石化产业基地,发展至今,其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已相对集聚,其主要分布在横跨奉贤区与金山区的上海化学工业区、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地处金山区的上海金山第二工业区,加上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高桥石化公司和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形成杭州湾北岸“两区一带”的产业布局。

但上海的石化、精细化工产业,不是单纯的量的萎缩,而是质量的转变、转型。

汽车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较快增长,产值同比增速分别为21.1%、19.7%和 15.1%,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5.0%、9.5%和9.9%。全年全市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16055.82 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两年平均增长11.7%。其中,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生物产值同比增速分别为1.9 倍、16.1%和12.1%,两年平均增速分别为1.8 倍、12.2%和7.4%。这些高端制造业的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石化、精细化工品的配套、升级。

以汽车行业为例,是上海2021 年十大重点行业中,增长最快、对整个上海经济拉动比例最大的产业。再以汽车产业为例,整车结构材料中,非金属材料包括油漆、轮胎、内饰、车体等占比28%,而物流成本,约占车价的40-60%,以此类推而简化之,上海的汽车产业给车用材料带来的销售额,可能在1000 亿元人民币左右。而其中,工程塑料和改性塑料占比很大。

我国工程塑料需求量2016 年486 万吨增至2019 年590 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为6.7%。预计,2021 年我国工程塑料需求量可达661 万吨。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 and Markets 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2016 年到2026 年期间,全球工程塑料市场将会以年均7.4%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26年全球工程塑料市场将达到近1090 亿美元。上海的新能源汽车,配套的化工品,包括工程塑料,市场潜力巨大。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受全球疫情形势的变化,上海乃至中国的经济,将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和下行压力。“按照越南国家统计局公开的信息,2021 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同比实际增长4.72%,第二季度增长6.73%,第三季度出现了6.02%的同比缩减,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速初值为5.22%——2021 年全年增长2.58%。”“越南2022 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获得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公布的实际增长率达到了5.03%,比2021 年和20202年第一季度的经济增速(4.72%、3.66%)都更为突出。”

而上海本土最大的石化企业,上海石化其2021 年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892.8 亿元,同比上升19.51%全年净利同比增218.5%,但第四季度单季净利润同比减97.21%。公司预计2022 年第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将减少9.38 亿元到9.83亿元,同比减少80%到84%。

整个上海的石化产业规模,对整个中国石化产业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2021 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4.45 万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16 万亿元。按上海石化产值4678 亿元计,占全国只是3.23%,但如果考虑到上海的石化和精细化工,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直接关联,以及辐射全国,根据国家统计局2015 年数据,长江经济带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数量12158 家,占全国46%;化工行业产值47260 亿元,占全国41%。2021 年,估计长江经济带化工行业产值占全国49%左右。

4. 上海疫情,对上海经济、上海港的贸易、上海石化产业的影响

本次上海疫情,迄今已有3 个多月。给上海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供应链、劳动力保障、资金流(或简称物流、人流、资金流的“三流”)的阻断或流动严重不畅。

引用2020 年,清华、北大联合调研国内995家中小企业的调研结果,“85.01%的企业维持不了3 个月生存。29.58%的企业2020 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50%。”

以上系指中小企业,大部分为第三产业。对于上海这次受影响的,更为严重的是制造业,涉及汽车、电子、医药以及进出口贸易,影响更为深远。其中汽车制造业,有些零部件供应链断链,造成其整车生产线停产,影响其全球供应链。

“4 月22 日举行的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张为介绍,当前,上海正强化企业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系统设计,推动龙头企业带动一大批企业加速复苏,同时通过产业链复工复产打通重要生产物资的运转通道,已取得一定成效。一周以来,666 家重点企业已有70%实现了复工复产。”

但对比国内和国外2020 年疫情期间以及疫情后复产实际情况,有效的复工,一定要配套严谨、科学、可持续的整体解决方案。政府与企业等各方面的有效协同,做好预案。其中,科学管控、“三流”保障,是关键。

“中国欧盟商会4 月9 日估计,航运和卡车运输公司正遭遇长时间延误,与封控前的水平相比,上海港的货运量下降了约40%。” 对于上海港物流影响上海海关紧急出台举措,加速货物报关和提离;航运公司对集装箱船进行了跳港调整。上港集团对人员进行闭环管理,通过“陆改水”将客户的公路运输需求分流至水路。疏通集卡跨省货运,引进无接触甩挂运输模式等。

对比国外2020 年疫情期间以及疫情后期港口情况,4 月份上海港的货运量减少,会远大于预估的40%,其恢复,需要一段时间。“根据太平洋海事协会2022 年1 月的资料,美国西海岸重要的洛杉矶港和长滩港内,一天里有800 名码头工人由于新冠相关原因(隔离等待测试结果,不适,病毒阳性)缺席,意味着约10%的劳动力缺失。这一缺口直接意味着2 艘集装箱船只能由比要求更少的码头工人装卸货物,13 艘完全无法获得码头工人的服务。”

这次的疫情,是一场遭遇战、持久战,任何一种解决方案,都需要付出代价,都有不确定的风险。疫情要抵御,要预防,经济发展,民生要有保障。解决的方案,总是有很多要素,需要平衡。关键的是可持续的解决、化解。需要跨部门、跨行业地规划、协调。

上海的制造业、上海的进出口贸易、上海的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扎根于中国这么大的市场、拥有世界作为完备的产业链、优秀的技术工人、与全国和全球的协同,坚信会很快走出疫情,恢复制造业、贸易、石化的活力,再创辉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