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这里是重庆:每周一图地图集》内容结构设计

时间:2024-05-22

安丽超,王亚楠,吴 迪,张海鹏

(1. 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重庆 401147)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城市故事是新时代的主题旋律。地图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具有的“图-文”二元结构使其在帮助读者理解城市文化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是讲好故事的最佳载体[1-2]。因此,一部深度挖掘和全面反映城市的地图集作品是“讲好本地故事,传播好本地声音”的利器,可为城市树形象、加强自信。

本文从“结构设计”、“内容选取”两个篇章分析《图集》的内容结构设计,其中“结构设计”主要阐述《图集》的框架结构以及组织该框架的逻辑思路;“内容选取”详细阐述在此框架结构下,各个篇章的内容选取原则[3-8]。

1 结构设计

传统城市地图集在结构设计方面,是以并列的形式反映一座城市的全面状况,由区位、行政区划、历史变迁、人口民族、科教文卫、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区县详图等篇章组成,内容完备,信息丰富,成品厚重。以城市读本为定位,面向大众的城市地图集,如何突破传统的结构框架,以递进的形式帮助人们认知城市。《图集》从厘清城市肌理、认清城市本质入手,创新性地建立了“山水、文化、生活”框架结构。

从城市肌理研究出发,城市是由各种自然和人文要素组成的,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范围内具有生命力的复杂有机体[12]。生态和文态是城市不能脱离的有机环境,城市依托自然而存在,并发展出丰富多样的文化现象,因此,“自然篇章”是骨架,“文化篇章”是灵魂,它们共同构建了城市地图集的根基,帮助读者了解一座城市的外表及内在。

从城市本质出发,城市本质是聚集,其聚集性的根本在于人的聚集,所以城市是人类生存活动的产物,它是由人类创造的一种生存方式[12]。每座城市独特的自然、文化环境孕育出当地独特的生活方式,因此,在“自然篇章”、“文化篇章”之下,描述当地人民生活方式的“生活篇章”是一座城市的血肉,是体现城市本真性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地图集接地气的关键篇章。

综上,城市地图集可由自然、文化、生活三大篇章组成,独特的自然环境催生出特色鲜明的本土文化,两者共同孕育出精彩的当地生活,三者层层递进讲述一个完整的城市故事,具体的逻辑思路如图1所示。

图1《这里是重庆:每周一图地图集》结构框架设计逻辑思路

2 内容选取

2.1 山水篇章

城市依托自然而存在,《商君书·徕民篇》中记载了“山水大聚会之所必结为都会,山水中聚会之所必结为市镇,山水小聚会之所必结为村落”。我国自然环境丰富,衍生出了多种与自然山水有关的理念:如“因天材,就地利”的山水格局,“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的山水意境,“天人合一”的山水哲学,将“山—水—城”有机融为一体。因此,《图集》“山水篇章”按照“山水格局—山水意境—山水哲学”细分为三个部分、八个专题详细阐述城市山水内涵。

山水格局。“地理之道,山水而已”,山水形胜一直都是古人追求的营造法则,综合考虑山水环境进行选址定都,以天然环境作为城市营建的自然本底[13]。因此,山水格局是了解一座城市的根本。重庆是著名的“山城”“江城”,山水格局对城市影响更为显著,重庆的山脉是一条条世界罕见的平行岭谷,重庆的水系是世界级大河长江贯穿全市,两者交织赋予了重庆独有的城市形态、自然景观、文化底蕴、生活乐趣。举例说明,在城市形态方面,山水交织使重庆发展成为组团式分布格局;在自然景观方面,江河一系列平行岭谷造就了三峡、小三峡等诸多峡谷美景;在文化底蕴方面,以山脉为点、以江河为线形成的山城防御体系,是继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城池防御体系和秦汉时期的长城筑城体系之后的一种全新防御体系,著名的钓鱼城之战影响了中国和世界历史,体现了重庆重要的军事地位;在生活乐趣方面,魔幻的立体城市造就了轻轨穿楼、三层马路等特色交通,使重庆一度成为全国热门打卡地。因此,山水格局是《图集》“山水篇章”的根本性内容,《图集》通过“重庆有多少山”“重庆江河知多少”两个专题对山水格局进行详细阐述。

山水意境。人们崇尚自然山水,古有“知者乐水,仁者乐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等山水意境。以重庆为例,重庆是著名的喀斯特市,其喀斯特地貌涉及到90%以上的面积,可谓处处喀斯特,是城市融入自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典范。重庆丹霞面积极少,其形态却以跌水为主,多为心形山脉间的一缕飞瀑,此是重庆山水的浪漫。因此,山水意境是“山水篇章”中呈现山水之美,挖掘山水特色的专题,是一座城市对外展现风貌的亮点专题。

山水哲学。即天、地、人是统一的整体,人与自然谋求共生并与自然合二为一,是体现山、水、城和谐统一的最高境界。人们在与自然和谐共处过程中,赋予地理实体专有名称,意为地名[14]。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和文化资源,更是体现地方“天人合一”的哲学标准。重庆作为著名的“山城”“江城”,有着独具山水特色的地名文化。它们都与重庆独特的地形地貌及其衍生出来的地方文化密不可分,如独具山地特色的坝、坪、坡、垭、坎、塝、岩等,与水相关的溪、沟、沱、浩、池等。在重庆所有与山水相关的地名中,数量最多的“湾”,指山间的小块平地,这些山间的谷地适合耕种,成为当年人们首选的落脚地。由上述地名可解锁重庆“天人合一”的自然环境与生活状态。因此,《图集》山水哲学通过“最山水的重庆地名”这一选题进行呈现。具体内容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

图2《这里是重庆:每周一图地图集》山水篇章内容逻辑图

2.2 文化篇章

文化是一个地区、民族、城市发展的灵魂和根脉,左右着发展的趋向、形态和愿景,表达着城市自己的追求、品格和个性[12]。“文化篇章”是帮助人们深入了解一座城市内涵的灵魂篇章。《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因此,在“文化篇章”的内容组织上,按照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进行细分类。

物质文化,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等,中华民族5 000 年物质文化丰富灿烂,此专题在内容选取上需要精选最能代表城市特色且读者最感兴趣的专题内容。以重庆为例,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美食之都,因此,通过历史、风貌、美食三个大专题进行当地物质文化的深入解读,使城市可忆、可赏、可品。

精神文化,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文化,具体包括有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宗教感情、民族性格等[15]。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达、表现形式、知识、技能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体现一座城市精神文化的有效输出窗口。在重庆,独特的山水孕育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3 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07 项,《图集》从传统技艺、民俗、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医药、曲艺、游艺与杂技等10个角度详细阐述重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窥见重庆人的精神世界。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是城市精神文化的输出窗口。

2.3 生活篇章

区分于面向政务的综合性城市地图集,面向大众的城市地图集的“生活篇章”是其接地气的重要体现。“生活篇章”是我国历年来城市地图集的首创,如何进行合理的内容组织并无现成的样板可以借鉴,比较具有挑战性。笔者认为需要从事物的本质出发厘清主题思路。

由上文可知,从城市本质出发,城市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生存方式。描述当地人民生活方式是体现当地城市真实性及市民幸福度的重要内容。人们生活在时空之中,年复一年,早在2 000 多年以前,我国古代人民就把一年四季寒暑的变换分为二十四节气,广泛影响着我国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对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和对人类遗产的日益重视,二十四节气和现代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16]。因此,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串起一年的生活,是表现当地生活方式的逻辑思路及内容选取依据。重庆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春日百花盛开,夏日艳阳高照,秋日瓜果丰收,冬日雪花飘飘,不同的季节,赋予重庆人民不同的生活体验。如重庆山高谷低、林木繁茂,许多山体海拔都在1 000 m 以上,再加上地处盆地及盆周边缘,日照时间短,水分不易蒸发,因而空气湿度大,水汽多,春日里雨水时节极易成云致雾,是观看云海的重要时节;炎炎夏日,拥有群山与众水的重庆,再加上喜爱休闲的重庆人,漂流自然成为小暑时节重庆最受欢迎的亲水活动;深秋时节,群山渐渐褪去春夏的浓郁厚实,换上秋冬之交的层林尽染,沿着重庆的山川河流顺势铺开,造就了一年中最为迷人的季节,霜降时节赏红叶是重庆人感受古人笔下“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良辰美景和旷达心情。重庆是首个“世界温泉之都”,俗话说“冬日洗池,丹田温灼。”冬至时节在重庆寻一处汤泉,滋养身心,是这个时节的不二之选。因此,《图集》“生活篇章”以二十四节气作为时间轴线,地图作为空间载体,描绘重庆人一年的生活。既全面呈现当地的生活方式及城市魅力,又为本地人提供生活指引,是《图集》的一个重要创新(如图3所示)。

图3 《这里是重庆:每周一图地图集》“生活篇章”地图成果

3 结 语

我国幅员辽阔,拥有广泛独特的自然地理地貌,不同城市地域差异较大,如北京沧海太行,居庸河济;苏州西抱太湖,北依长江;绍兴九丘为基,五水为脉等。不同的山水孕育出百花齐放的文化,滋生异彩纷呈的生活,每座城市都有精彩的故事可以诉说。本文提出“自然—文化—生活”的内容结构,并在《这里是重庆:每周一图地图集》中予以实践,被王家耀院士誉为“地图版的重庆百科全书”,当地著名历史地理学者蓝勇教授称其为“中国最有文化、最接地气的生活地图集”。在面向大众的城市地图集通俗化研究方面,本文的主要学术贡献体现在内容结构设计方面,在《图集》书籍设计方面,如何寻求《图集》语言的最佳传达方式,感染读者情绪,影响阅读心境,均是大众化研究的重要探索,后续将进行进一步探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