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文 杨秀爱
野性的狂欢
——黔东土家族仪式歌解读
文 杨秀爱
依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具体功能,黔东土家族民歌可分为仪式歌、劳动歌、时政歌、情歌、习俗歌等。土家族仪式歌表现为对各种神秘和万能的自然力量的敬畏。
黔东土家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其族源与古代巴人有关。黔东土家族闭塞的交通阻碍了土家人与外界的交流,形成了黔东土家人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生存环境的高度封闭性和山地农耕渔猎生产生活方式,使大量古老的土家族民歌得以较好地保存和流传。依据不同的使用场合和具体功能,黔东土家族民歌可分为仪式歌、劳动歌、时政歌、情歌、习俗歌等。
仪式歌是土家族民众在民俗活动中吟唱的歌谣。可以分为诀术歌(用于法术伴唱的歌诀和咒语)、节令歌(用以庆祝节日或节令的歌)、祭祀歌(在重大祭祀和庆典中吟唱的歌)和礼俗歌(在男婚女嫁、葬礼等场合唱的歌)等。
在黔东土家族“祭风神”、“过赶年”、“偷瓜节”等传统民族节日里,土家族民众就会聚集在土家山寨宽敞的平地或城镇的广场上举行祭祀活动,其中要举行唱摆手歌、跳摆手舞等文艺活动,祭祀的广场就成为土家人节日活动和各种思想汇集的空间,也是土家人交流情感,求乐寻欢的场所。在活动中,参与者没有男女、老少、长幼、身份和贫富之别,一切皆为娱乐和狂欢,大家都释放出一种野性的美,展现他们“狂欢广场式的自由自在的生活”。
土家婚俗搬上了舞台。(张玉军/摄)
土家族仪式歌表现为对各种神秘和万能的自然力量的敬畏。土家族丧鼓歌就是土家人“灵魂不死”的宇宙观、祖先崇拜的伦理观、“死是福”豁达的生死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综合表达。黔东土家族具有强烈的生存意识,表现在意识中是自然与生存的对立,他们认为大自然的力量远远超过人类,于是把大自然作为敬畏的对象,将大自然神化为各种神灵来敬拜。但在现实生活中,土家人又将神和人的世界平等化,认为神和人有亲缘关系,是可以相互沟通的,连接人界与神界的桥梁就是土老师(又叫巫师或阴阳先生)。比如,他们认为老人去逝就是化为神灵去了另一个世界,要举行祭祀死者的仪式(即土家族闹丧仪式),乐观地欢送老人离开人间到达神界,在闹丧仪式中,土老师要演唱《闹丧歌》,其中有《劝孝歌》、盘歌、《叙事歌》、《颂亡灵》等部分。这时观众不仅是来看土老师的表演和听音乐(闹丧歌),而且还要参与其中一起唱,一起狂欢。张荣翼先生对此解释为“这种情愫是难以言说的,一方面在于这一情愫的抒发很大程度上是下意识的‘反应’,当事人自己也难以道出个中微妙,另一方面他也只满足于这一层次的情愫的抒发,这样才能保证受众参与的效果。”土家族民众认为人的生死是自然规律,通过闹丧活动,送别死者,告慰生者,让人们在狂欢中获得暂时的精神解脱,也体现了“神、人共娱”的价值内涵。
黔东土家族新房建成时要吟唱《上樑歌》,上梁歌仪式分为《开樑口》、《抛樑粑》等环节,内容主要表现赞颂、祝贺和祈祥之意。如在《抛樑粑》中唱到:“太阳出来喜洋洋,贺喜主家立华堂,主家粑粑大又白,拿给先生来抛樑。呼呼哗哗风吹过,富贵粑粑传后人。福事一遍,上樑大吉”,木匠师傅和礼官边唱歌边把口袋里的抛樑粑向房屋四周抛散,引来围观的群众大声应合,并争相捡拾抛樑粑,让人们在争抢中引来欢笑,营造新房落成的喜庆氛围。这些土家族仪式歌,表现了黔东土家人乐观豁达和粗犷率真的性格。
(作者单位:铜仁市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张天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