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沈从文与铜仁的不解之缘

时间:2024-04-24

文 周洑生

沈从文与铜仁的不解之缘

文 周洑生

据铜仁市滑石乡沈氏后裔述说,沈歧山一支落业湘地后,仍与故土保持往来,经常探亲祭祖,联系密切。沈宏富做了大官后也曾回故土探望;沈从文之父沈宗嗣,也到过故乡行医,留有美名。 1938年的沈从文。

中国文学巨匠沈从文的家世与铜仁有不解的渊源,沈从文祖父沈宏富的出生地就在铜仁,世缘极近。

铜仁市滑石乡沈氏家谱现存四部(套),沈从文属以沈彪为一世祖的一脉,沈从文为第二十二世。沈彪“宋末由浙入闽,隐居清流丰山……”沈彪一脉的九世祖沈思远(1392-1458)是湘黔边境一带沈氏家族的始祖。明永乐十四年(1416)沈思远科举中副榜,分发江西瑞州高安县知县。明宣德丙午(1426)“改迁铜仁经历,后升铜仁知县”(另有记载“后授铜仁经历”),满任后,因时局动荡,道路不通,“难以言旋”,未能返回江西,遂落户铜仁。先“落业熊家屯(现铜仁市碧江区谢桥),继移居沈家滩,又移居坡头乡(现碧江区川洞镇、滑石乡等地),所置之地,东至亭子关,四至大兴场,南至马斜溪(现碧江区马岩乡),北至黄慧营(现在湖南凤凰县黄合乡),银钱有半乡之誉”。此后,沈氏在湘黔边境“族大枝繁”。

清乾隆六十年(1795),湘黔边境爆发苗民大起义。战乱使沈氏家族的境况急转直下,至沈从文的十八世祖沈文科,已是家境贫寒;当时,居住在今铜仁市滑石乡的沈文科,只有三间破旧木板房。沈文科死后,家人将其草草安葬,现墓葬仍存于铜仁市滑石乡老麻塘上寨村民组。残碑现高仅二尺许,一尺五寸宽,石质粗糙。碑文隐约可见:“沈公文科之墓”“道光十三年立”;沈文科之妻墓亦葬于其右侧。沈文科育有五子,其中第四子沈歧山(沈从文第十九世祖)便是沈从文的曾祖父。因故里生存困难,沈歧山于道光三十年(1850)背井离乡,到凤凰境内的黄罗寨(今湖南凤凰县林峰乡中寨村)安身立命(沈氏家谱中亦有歧山住居凤凰镇竿城南门坨的记载)。沈歧山在铜仁育二子:长子沈宏富、次子沈宏芳。其时,沈从文的祖父沈宏富已有十三岁。

清咸丰三年(1853),十六岁的沈宏富投奔湘军乾州参军邓绍良帐下与太平军作战。因战功卓著,1858年被擢升为副将,加云南昭通镇守总兵衔。1860年“宏富以副将随田兴恕入黔”,协办贵州军务。后被提为总兵(正二品)。1861年,在贵州反洋教运动中,田兴恕被罢免钦差大臣和贵州提督之职。1863年,年仅26岁的沈宏富被任命贵州提督。《沈从文自传》对此有所提及:“……得到满清提督衔共有四位,其中有一沈宏富,便是我的祖父。”沈宏富1868年因旧伤复发而逝,时年31岁。这一年沈从文的父亲沈宗嗣,只有两岁。沈宗嗣在凤凰镇竿城长大,成年后,娶当地贡生黄河清之女黄英为妻。1902年沈从文出世,按男性排行为第二。清朝末年,沈宗嗣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影响,参加革命党,辛亥革命爆发后,在北京参与同乡组织的“铁血团”,企图刺杀袁世凯,事败后,逃亡关外十二年之久。沈宗嗣出逃后,沈从文母亲独自拉扯五子三女,日子过得十分艰难,不得不中断沈从文的学业,送他到军旅中混饭吃,时年沈从文才十四岁。又将沈从文的弟弟沈荃送到漆货店当学徒。1919年沈母卖掉了老屋,将所得银两交与沈从文之兄,让其千里寻父,然后举家迁至芷江,投奔沈从文的舅父。1929年沈宗嗣返回凤凰,凭借在军旅所学的医术和上校军医的头衔,就职当地中医院。1932年病逝。

据铜仁市滑石乡沈氏后裔述说,沈歧山一支落业湘地后,仍与故土保持往来,经常探亲祭祖,联系密切。沈宏富做了大官后也曾回故土探望;沈从文之父沈宗嗣,也到过故乡行医,留有美名。直到1941年沈从文的胞兄沈云麓返回滑石变卖祖产房屋后,才稀疏了联系。

在有关沈从文的家世著述中,一个肯定的说法是:沈从文的亲生祖父是沈宏芳,而非沈宏富;沈从文的父亲沈宗嗣,只是沈宏富的过继子。这与沈氏家谱的记载出入甚大。但这一定论却源于沈从文先生的著作,因而又极权威。沈从文在《我的家庭》中记叙:“祖父本无子息,我婆为住乡下的叔祖父沈宏芳娶了个青年苗族姑娘,生了两个儿子,把老二过房为独生子,照当地习惯,和苗人所生儿女无社会地位,不能参预文武科举。因此这个苗女被远远嫁去,乡下虽埋了个坟,却是假的。我照血统说,有一部分应属苗族。

(作者系铜仁日报社原社长 责任编辑/戴 聪)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