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本刊编辑部
让科普与创新比翼齐飞
本刊编辑部
***总书记在“科技三会”重要讲话中关于“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论述,揭示了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指明了实现创新发展的方向。
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文明进步,都源于科技创新,而科技创新离不开科学知识的普及、科学精神的弘扬、科学思想的传播和科学方法的倡导。欧洲17世纪晚期的知识流动和19世纪初的技术扩散,成就了影响深远的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中华民族血脉中的“创新基因”,曾经催生出众多领先世界、改变历史的科技成果,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新中国建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就,同样离不开科学普及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环境。我国自2001年举办“科技活动周”以来,直接参与活动人员超过13.6亿人次。2015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达到6.2%,比2010年提高近90%。我国达标科技馆已有155座,向公众展示着科技创新的无穷魅力。从作家刘慈欣国际舞台斩获科幻文学最高奖,引发中国读者对科幻文学的关注,到“果壳网”等媒体社区日益走红,在青年人中掀起“让科学流行起来”的热潮……文化领域的“科幻热”,正是国民关注科学、积极投身科普活动的生动体现。实践证明,科技与科普作为创新发展的两翼,只有比翼齐飞,才能打牢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和建成科技强国的根基。
比翼齐飞,就要转变观念,改变“重科技、轻科普”的思维模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在哪里?主要源于科技普及和国民科学素质的提高。科普不到位,科技创新难。各级政府部门要依据《科普法》,重视科普、部署科普、提升科普,把科普由“软任务”变成“硬措施”,聚焦重点人群,瞄准社区、农村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健全机制,完善设施,落实好政策激励措施,形成完整有效的科普工作体系和人才队伍,补齐短板、精准发力,分类组织实施,把科普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比翼齐飞,就要面向大众,久久为功。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既要登高望远,把握方向,发挥领军作用,也要俯下身子,关心和支持科普。中国科协各级组织作为科普的中坚力量,要坚持职责定位,把做好科普工作、提高人民科学素质,作为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媒体要自觉担当,让科技知识接地气,即使是有些“高精尖”或目前尚未转化的前沿成果,比如引力波、暗物质、纳米技术、机器人、石墨烯、物联网等,短时间内人们尚不能“吃透”和应用,但通俗的解释、广泛的传播和公众的关注,会形成推动科研前进的动力。
比翼齐飞,就要不断创新。科普是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在内容和方式上与时俱进。既要增强科普教育的知识性趣味性,也要对严肃的科学问题和科学现象加以阐释、挖掘和预见;既要热热闹闹举办图书展、成果展、开放日等活动,也要平心静气建设完整有效的学校通识教育体系;既要建好用好科技馆、博物馆等“高端”设施,也要把重心向基层和农村下沉;既要鼓励作家、艺术家、科学家多写通俗易懂的“时文” “美文”“短文”,也要引导他们创作震撼人心的艺术精品。当前,互联网等新技术对科普内容、科普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大。要利用新媒体开放共享等特点,建立覆盖全国的科普网络体系,让科学与老百姓越走越近。尤其在互联网出现涉及科学问题的不良舆论时,要鼓励科学家及时站出来说话,弘扬真理,澄清谬误,促进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
比翼齐飞,就要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具有整合资源、协同合作和市场导向的特性,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搭建了广阔平台。比如依托科研院校和骨干企业,培育科技创新平台;由重点企业、高校或科研机构牵头,围绕重大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组建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开展研究攻关,共同承接重大课题;搭建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建设创新科技园、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吸引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机构、大型企业来园区设立研发机构,吸纳国内外顶尖人才开展研发和成果转化;引导企业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直接引进专家、教授、学者,鼓励他们带技术、项目、产品、专利参与合作或直接创业;等等。所有这些,已经成为科学普及的成功模式。
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科学研究既要追求知识和真理,也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比翼齐飞,将成为推动创新发展的巨大引擎。在通往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伟大征途上,我们必须扎扎实实做好科普工作,在全社会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