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捕捉国际前沿动态 共促运动医学创新发展第六届亚洲关节镜学术大会(AAC2019)暨第三届北京大学运动医学论坛圆满落幕

时间:2024-05-22

◎ 运动医学产学研创新联盟

恰逢祖国七十周年华诞之际,在全球创新技术蓬勃兴起的背景下,第六届亚洲关节镜学术大会(以下简称AAC)暨第三届北京大学运动医学论坛 于2019 年11 月11 日—13 日在北京隆重举行。本次盛会由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运动医学产学研创新联盟、亚洲关节镜学会、白求恩公益基金会、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共同主办,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承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名誉会长、原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名誉院长郭应禄,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西省医学会会长卫小春,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丁玉贤,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前任主委、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FIMS)第一副主席李国平,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谢敏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运动医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健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宋纯理,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教授、致诚书院院长、骨生物学家肖国芝,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国际骨关节炎研究协会(OARSI)理事会理事丁长海,亚洲关节镜学会创始人兼名誉主席Sung-Jae Kim 教授,亚洲关节镜学会现任主席Andri Lubis教授,亚洲关节镜学会执委会委员Edgar M Eufemio 教 授、Chanakarn Phornphutkul 教 授、Hisham Masdar教授,亚洲关节镜学会秘书长Yong Min Chun 教授,韩国的Chang Hyuk Choi 教 授、Nam Hong Choi 教 授、Sang-Jin Shin 教授,美国的Deng Xianghua 教 授、MaCalus Hogan 教授、Michael Edward 教授,印度尼西亚的Ghuna Utoyo 教授,泰国的Pisit Lertwanich 教授等国内外院士学者和领导嘉宾,以及来自美国、英国、韩国、印度尼西亚、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知名运动医学、运动康复及运动营养领域的国际顶尖专家汇聚一堂,交流、探讨和捕捉国际运动医学前沿动态、创新技术及现代医疗的融合与影响。

北京大学原党委副书记、医学部党委书记、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本次大会主席敖英芳所长致欢迎辞。敖英芳所长代表主办方对远道而来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及同行表示热烈欢迎,感谢社会各界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和推动,同时也希望将此次会议作为契机,与亚洲各地区关节镜领域专家学者携手并肩增进友谊,开启新的里程碑。随后AAC 现任主席Andri Lubis 先生和AAC 创始人兼名誉主席Kim Sung-Jae 先生就关节镜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并同敖英芳所长一起郑重举行了AAC 会旗交接仪式。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院长乔杰在致辞时指出,改革开放40 年来,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快速提升,对关节镜医师的数量和技术要求也在增长。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率先在首都机场院区跨区域方式放大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的专业影响力,开启了运动医学技术推广与传播的崭新篇章。北医三院崇礼院区作为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定点医院,敖英芳教授作为首任院长已经带领院区开始了备战冬奥的工作,在未来这也需要亚洲关节镜专家的密切支持与合作。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回顾了70 年来中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指出中国运动医学是伴随着祖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一路开拓。随着对个体化、精准化医疗需求的逐渐增长,给中国医疗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希望今后不仅要关注流行病大数据,更需关注同种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的异质性,以针对性的对手术技术进行改进,从而推动关节镜技术的不断革新。

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王建华在致辞中指出,国家无论从政策层面还是基础设施层面均在保障居民追求健康生活的需求。党中央、国务院在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提出了建设健康中国的目标和任务。在此过程中,多个产业将发生跨学科跨专业融合,运动医学产业的各个链条都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将作为产学研与政府之间的纽带,助力为中国乃至亚洲的运动医学产业注入创新活力,贡献完善的产学研紧密结合产业体系。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首先对此次大会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对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几十年来在运动创伤的救治与康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表示欣慰。但他也指出,作为体育强国和运动大国,运动医学的规模还有望逐步扩大。在完善手术的基础上运动功能的康复不容忽视,并强调了精准医疗和多学科跨领域合作的重要性。最后韩院士语重心长地指出,运动损伤的预防胜于救治,运动医学工作任重道远。

开幕式结束后的学术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名誉院长郭应禄进行了题为“微能量医学”的专题演讲。郭院士在演讲中表示,在医学领域存在着三大革命:分子生物学的创立和发展;基因组学的创立和发展;而第三大革命便是融合科学---微能量医学。一种利用体外设备产生热能、机械波或电磁波效应,对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新兴医学。包括声、光、电领域不仅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血管及末梢神经的再生,更重要的是发现它可激活内源性干细胞,直接参与靶器官的修复与再生。是运动损伤及运动创伤恢复的最佳助力剂。

韩启德

詹启敏

郭应禄

乔 杰

敖英芳

亚洲关节镜学会创始人兼名誉主席Sung-Jae Kim 教授阐述了“ACL reconstruction (Bone-Tendon-Bone graft for generalized joint laxity)” 主旨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关节松弛是固有存在的,会严重影响稳定度和功能,但相对来说BPTB 在五年内对其二者影响更小,同时要尽可能减少供体腱可延展的长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名誉会长、原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以“健康中国2030 的机遇与挑战”为切入点,针对中央对健康的重大决策、《“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总体战略为进行了解读,指出了影响目标实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相信在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下,’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一定能更有效地凝聚全社会之力一定会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目标早日实现!”

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前任主委、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FIMS)第一副主席李国平同志就“2020 年冬奥会的筹备进展”进行了汇报。

山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西省医学会会长卫小春在大会上总结了“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研究现状”。他指出,关节软骨的治疗是必要的,且日渐受到重视,传统一线治疗方法并未摒弃。

最后,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所长敖英芳分享了“软骨再生微环境的基础研究”,阐明软骨组织微环境变化对其损伤修复过程影响机制,建立软骨组织再生微环境创新理论体系,多维度解析与重塑软骨修复再生微环境,最后为实现临床自体、原位、一次性修复软骨奠定基础。本次主论坛学术活动覆盖内容广泛,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赞誉。

与此同时,各分论坛亦是大咖云集、座无虚席。

肩关节分论坛授课特点有两个方面。第一个特点是以肩关节基础研究为主题。来自美国特种外科医院的邓相华向大家介绍了有关肩关节腱骨愈合基础研究的最新进展。吕红斌教授在肩袖术后骨腱的愈合以及间充质干细胞促进肩袖修复方面做了详实论述。第二个特点是以肩关节常见疾病及诊治过程中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为主题,做了系统的阐述,提醒大家避免各种陷阱,并对这些棘手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

髋关节运动损伤论坛主席王健全教授指出我国的髋关节镜诊疗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出现了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次论坛以病例讨论为主,第一部分各位专家对髋关节最常见的髋臼股骨撞击综合征关节镜诊疗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二部分内容则是目前保髋领域中的最有争议性的髋关节不稳的问题;第三部分内容是髋关节炎性疾患的诊疗经验分享。

膝关节论坛总共设计了六个板块,内容充实授课方式多样。囊括了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髌骨脱位、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损伤、骨性关节炎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既有诊断、治疗、手术技术等临床方面的经验分享,也有基础研究、生物力学和组织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介绍。

Andri Lubis

Sung-Jae Kim

王建华

李国平

卫小春

足踝运动损伤分论坛聚集了国内外多位足踝界专家,本次足踝分论坛覆盖了足踝运动会损伤的各个方面,包括跟腱断裂和跟腱止点损伤诊疗、踝关节骨折合并韧带损伤以及陈旧骨折的治疗策略、距骨骨软骨损伤的治疗及外踝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等等。论坛最后,焦晨教授亲自进行了踝关节查体的workshop 教学。

青年论坛是在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做出的第一次尝试。着重突出两大特点。一是以手术技术为主导,所有讲师不仅讲解基础手术技术,而且对于手术的难点、关键点和容易出问题的地方逐一详细分析并提出应对方法。二是给学员充分的提问和讨论时间。该论坛李春宝教授、董宇教授、郑佳鹏教授、董江涛教授就人工韧带的适用范围、人工韧带重建ACL 的技术要点、“double-locking”缝合技术、Over the Top 技术的重点及难点、ACL 手术中最易发生的技术问题进行了介绍。马勇医生重点阐述了后内入路的最佳位置以及如何用30°关节镜从前内前外入路观察后内入路刨刀清理后交叉韧带后方脂肪直至关节囊止点和纵隔的手术技巧。梅宇教授通过8 个病例介绍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缝合、成形、切除的治疗策略。

此次运动营养分论坛的主题是《运动营养与健康研究进展》。多位专家不仅在传统的运动营养方面,还在慢病、运动创伤领域、与运动营养有关的体力活动指南和营养法典、注册营养师制度以及备战奥运会的营养保障方面都有精彩的报告。这些学术内容既能满足对运动营养知识的获取,又能了解运动营养在不同学术领域里的最新进展。

运动创伤康复与护理分论坛康复部分的主题是《运动功能评估》。各位学者从运动康复评定与功能,本体感觉,个性化康复,康复策略,康复评定结果的解读逻辑,生物力学评估和康复治疗,风险评估,运动处方研究与实践,运动的评估测试和康复训练等方面与参会人员进行了分享与互动。

匠心小灶今年着重加强了两个环节,一是基础手术技术展示和讲解,二是容易出问题或者热点手术的步骤详解。各位讲师对前交叉韧带部分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骨道评价和调整、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关节镜手术、髋关节旋转袖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肩袖撕裂、肩关节前脱位、踝关节外侧副韧带等议题进行了细致的手术讲解。

自由发言环节仍然是本届学术盛会关注度最高的部分,本次会议收到来自亚洲各地区自由发言投稿363篇,最终录用大会发言87 篇,电子壁报105 篇,大会交流171 篇。自由发言环节历时一天的时间,涵盖了运动医学及其相关领域,医师们在短暂分享各自研究成果的同时也与来自亚洲各地的专家和同道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既展现了亚洲地区关节镜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又启发拓展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创新工作。

第六届亚洲关节镜学术大会(AAC2019)暨第三届北京大学运动医学论坛于10 月13 日完美落下帷幕,多元化跨领域的科学技术与运动医学医疗的一次碰撞,运动医学名家的高峰论道,青年医生的独到分享,临床医学康复学的碰撞结合,以及匠心小灶的“一线大片”令学员感到酣畅淋漓,却又意犹未尽。大会的圆满落幕离不开领导们及运动医学同道支持与帮助,离不开每一位专家的无私分享。北京大学运动医学研究所将始终铭记“精、勤、厚、德”,以患者为中心,以医师培养为着力点,勤敏思辨,砥砺前行。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