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抢夺制高点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访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李明星

时间:2024-05-22

抢夺制高点必须依靠自主创新
——访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李明星

【编者按】科研成果走不出实验室,企业盼不来先进生产力……多年来,科技成果“入市难”问题,成为制约科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动力的顽疾。如何根治我国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消除长期以来存在的经济科技“两张皮”的问题?如何打通产学研用合作通道,真正实现科技同产业的无缝对接?如何强化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对接、研发人员创新劳动与自身利益收入对接,从而切切实实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作为我国创新的主体,企业家和科学家如何才能携手合作、协同创新?创新有什么方法和路径可循?作为一个崭新的创新平台,平潭创新论坛将如何推动企业家科学家的协同创新?

在2015平潭创新论坛年会召开前夕,本刊与论坛新闻中心及官方媒体《企业观察报》就上述核心话题专访了李明星、王建华、闻盛等来自产学研用政资介各方的知名人士,尝试找到问题的症结及其解决之道,以期引起讨论,达成共识。在此,本刊特刊发部分专访精粹,以飨读者。

“在中国成为世界级制造大国的过程中,可以模仿、借鉴、学习竞争对手的技术,从而赶超对手。但在成为世界级制造强国的路上,我们无法再走简单模仿的老路子,必须依靠自身进行自主创新,才能迎头赶上西方发达国家,才能站上新的战略制高点。”

谈及创新,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李明星热情洋溢、侃侃而谈。在就创新的系列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时,李明星认为,时代已经把中国推到了创新发展的大舞台,中国企业家正在迎来以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的新纪元,在这个新纪元,企业要生存、发展,唯有创新一途。

记 者:创新的问题,国内各方关注多年,近来国家也密集发布了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比如最新的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力图为各方创造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将创新打造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引擎。依你对企业的了解,你认为,过去数年我国企业创新进程不理想的根本原因到底是什么?

李明星:首先,视野使然。国家是从战略的高度、前沿的角度,在宏观层面,提出我国要持续发展,必须要结构优化、创新发展。但是在微观层面,企业更多关注的是自身现状,只要自己的产品还能卖出去,还能有利可图,它就会一直生产,这导致此前我国出现了大量重复投资、产能严重过剩等问题,也间接导致我国科技创新的发展潜力动力不足,其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第二个非常关键的原因是,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导致企业和科研院所没有畅通的合作交流机制,没有有效对接。在我国市场经济起步发展阶段,很多企业满足于只生产已有产品,或者靠引进的技术和专利所生产的产品,如此就能够获得相当的利润,所以不愿冒风险,这导致其没有足够的动力投资研发,因而没有充分的技术储备。另一方面,科研院校的科研人员,终日埋头在实验室,其科研大多停留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与市场脱节,再加上科研机构体制改革没到位,科研人员在比较安逸的环境里做单纯的科研,没有与企业对接的积极性,他自己又没有能力做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所以很多科技成果无法转化,这都是导致创新进程不理想的症结所在。

记 者:我国将企业定位为创新的主体,中国企业联合会是众多企业的“娘家”单位。据您的了解,中国企业在创新方面中碰到的主要难题是什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难题?

李明星:企业在创新中面临的难题千差万别,共性的主要有几个方面,既有企业自身原因,譬如企业热衷于现有市场开发、资金回收、股东回报,科技投入有限,也有环境的问题,比如知识产权保护难。除此之外,还有金融问题,比如社会支持科技创新的资金不足。在不同类型的企业,这些问题的优先顺序又不同,比如困扰文化产业的主要是知识产权问题,在重大装备行业则关心金融和市场问题。

在这方面,我们中国企业联合会与企业有日常联络机制,可以随时了解企业的想法,调查并发现其中共性问题。我们会向相关政府部门提出建议,并向企业提出倡导,积极推动问题的解决。

相信在目前良好的大环境下,在各方的努力下,通过科学家和企业家的良性互动,一定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我也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我国的创新将会形成螺旋形上升的发展态势。

记 者: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我国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聚焦国家战略目标,集中资源、形成合力,突破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命脉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在这过程中,政府、企业如何发挥作用?

李明星: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这既是党中央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高度重视,也是为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指明了方向。

企业无疑是创新最重要的主体。政府搭建环境,科学家提供资源,企业是直接把科技商品化、推向市场,并给消费者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的综合体。

因此,广大的企业要以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为中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以国家创新工程为依托,大力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其次,瞄准国际创新发展趋势和特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并将优势资源整合聚集到战略目标上,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第三,注重多种模式的创新,既在优势领域进行原始创新,也要对现有技术进行集成创新。

记 者:从全球工业发展历史看,欧美无疑走在我们的前列。在创新方面,欧美发达国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其中,哪些经验,我们可以借鉴?如何借鉴?

李明星:国外的很多经验确实是我们可以借鉴。

比如日本企业抱团进行基础性研究,并共享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自己的个性研究,从而避免了重复性研究,大大提高了效率。日本的这一模式是与日本的文化氛围相适应的。

美国有美国的文化,其创新模式与日本完全不一样。美国的创新完全由市场主导,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流入美国,加上金融的催化,他们在那里张扬个性,发扬潜能,创造了很多变革性的创新成果。

但是如果我们将别人的经验拿来套用,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在社会经济发展领域,中国要在多年的追赶之后,站上至高点,光靠照搬、引进是不够的,必须要依靠自身彻彻底底的自主创新。

就我们中国而言,中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创新氛围,我们要结合自己的市场状况,探索出自己最有效的创新之路,这条路要一路摸索前进,这是我们的难题、也是我们自主创新战略的核心所在。

记 者:在我国自主创新方面,有没有哪些国内企业的做法,已经比较成功,值得向其他企业推荐?

李明星:在这方面值得推荐的企业不少。比如,海尔“人单合一”模式,在这种体制下,每个员工都是先从市场直接获取定单,工厂根据定单进行制造,根据定单发货。比如,南北车的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技术产品创新模式。

此外,也有人提出在创新驱动阶段,中国企业在原创性技术创新的能力不足的状态下,可以凭借原创性的“产品与服务概念”,在全球范围内寻求“为己所用”的技术和资源,形成“自主品牌”并具“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行销和服务于全球市场。这所有的创新模式只要是合法合规都是可取的。

但是这些远远都还不够,我们必须淋漓尽致的发挥自身优势,进行自主创新,才能赶超竞争对手,站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