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 文/陈吉业
改进抗风浪救生装置确保海上遇险人员安全
◎ 文/陈吉业
保障交通运输安全,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是服务民生的最大前提,也是实现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基础条件。交通运输系统由陆地、海上和空中交通等共同组成,当前我国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形势极其严峻,已进入安全生产事故多发期高发期,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多发给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海上和水上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014年9月3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了优化海运船队结构、完善全球海运网络、推动海运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深化海运业改革开放、提升海运业国际竞争力、推进安全绿色发展等七大重点任务,所确定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运体系,适应国民经济安全运行和对外贸易发展需要。
为保证航行安全,各种船舶上都强制配备有各种救生器材。常见的水上救生器材主要有:救生衣、救生圈、救生艇等。浮力材料填充式救生衣是用尼龙布或氯丁橡胶做面料,中间填充浮力材料。充气式救生衣是采用强度高防水材料制造而成,类似充气式救生圈或游泳圈的原理。分自动充气式或被动充气式。海用救生衣的浮力标准是:一般成年为7.5千克/24小时,儿童则为5千克/24小时,这样才能确保胸部以上浮出水面。救生衣、救生圈使用鲜艳的颜色或者带有荧光成分的颜色,这样就会比较显眼,有助搜救人员及时发现和营救海上遇险者。
救生衣和救生圈虽然使用方法简单,但当人们在海上活动发生意外事故时,穿上救生衣、带上救生圈还是由很大的风险,在冰冷的海水中若长时间得不到救援,容易被冻死或累死或受到鱼类的攻击,特别是遇上大风大浪时,其救生效果更加不理想。而当救生衣和救生圈被尖锐物戳穿或磨破防水层漏气后,将造成不堪设想的严重后果。
救生艇属于船上重要的应急救生设备,但救生艇遇大风大浪时同样容易出现翻船现象,安全性不高。正确而熟练地收放救生艇是船员应当掌握的基本救生技能,以提高船舶遇险时的自救能力。但是,近年来,不少船舶由于吊放救生艇动作不规范和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以及检查不细致,导致吊放救生艇时发生了刹车失灵、艇钩伤人、单侧自动脱钩、人员落水、艇桨叶缠绞艇缆等事故。
针对现有海上救生装置存在的不足,福建省三明市的姚土生设计发明了“一种抗风浪救生装置”(专利号:ZL 201320885031.0)。该装置浮动船体和座舱舱体。浮动船体为正四棱柱形,浮动船体内沿轴向具有圆柱形空腔,座舱舱体套装在浮动船体内的圆柱形空腔中。座舱舱体为圆柱形,座舱舱体内具有空腔,座舱舱体的空腔内设置有座椅。座舱舱体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有三组滚轮,座舱舱体的底部设置有加重物。浮动船体的内侧设置有环形轨道,环形轨道与滚轮相适配,滚轮套装在环形轨道中,通过滚轮的滚动,整个座舱舱体能在浮动船体内滚动。
座舱舱体的后部连接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通过设置于座舱舱体内的控制箱进行控制。座舱舱体的前部设置有方向操作盘,用于操纵行驶方向。座舱舱体的前部还设置有舱头罩,舱头罩上设置有透明观察窗。座舱舱体的前部两侧还设置有进出舱门,用于人员的进出。座舱舱体前部和后部的外圆周面上还分别设置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包括限位轮,用于限定座舱舱体的前后移动。
一种抗风浪救生装置的创新点包括:一是通过设置正棱柱形浮动船体,其四个侧面均可作为船身使用,当遇到大风大浪时,浮动船体即使被打翻并翻面后仍然呈相同形状浮在水上,不会出现翻船现象,抗风浪效果好,安全性高。二是通过设置圆柱形座舱舱体,座舱舱体的外圆周面上设置滚轮,通过滚轮的滚动,整个座舱舱体能在浮动船体内滚动,且座舱舱体的底部设置有加重物,在重力作用下座舱舱体的朝向始终不变,人坐在座椅上始终呈头上脚下的状态,使人体免受伤害,能确保人员安全。三是座舱舱体的后部连接有驱动装置,座舱舱体的前部设置有方向操作盘,操作人员能将其行驶到安全地方,给救生提供了有利的安全保障。
《国务院关于促进海运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指出,推进安全绿色发展。强化安全意识,健全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完善海运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安全监管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着力提升海(水)上搜救、海上溢油等监测与处置能力,进一步理顺安全监管体制。
从古到今,在人们的印象中,乘船让人最为担心的便是翻船沉船。为什么船会翻呢?因为现有的船体都是圆周的半径,就因少了半径船就有翻的空间。现有的船不仅会翻还会沉,因为它仅有一层船壳,一旦破损就会进水。所以说现有的船、艇、还是老样子,只不过是用新材料制造而以,从根本上无法做到抗风浪、防碰撞、防漏水。一种抗风浪救生装置是一种创新型专利技术,突破了传统的造船设计,从根本上解决了因风浪而造成的翻船,因碰撞船破损而漏水、沉没的问题。用该技术可制造抗风浪救生艇,抗风浪客船,抗风浪游艇等。它的最大优势是抗风浪,不翻船,安全可靠,极大地提高了海上救生能力,减少遇险人员伤亡,是航海业急需更新配置的新型救援装置,既可作为渔民出海的风险自救工具,也可作为海事部门的救生工具,其使用范围广。
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国务院日前发布《中国制造2025》,随即在各个行业引起巨大反响。在我国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的过程中,《中国制造2025》及时发布,既为船舶工业指出了明确方向,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船舶工业在深受鼓舞的同时,必须以只争朝夕的劲头和脚踏实地的精神,贯彻落实好《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力争到2025年使我国成为世界海洋工程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领先国家,实现船舶工业由大到强的质的飞跃。初步统计显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15个、经济特区4个、县、乡、镇近千个,还有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每天都有上万只船在江、海忙碌。到2020年只要半数的船只更新换代,国内市场就有数千亿的产值。
全世界上百个沿海国家和地区,每天有数十万艘客船、商船在从事着繁忙的运输,海上作业是高风险的行业,确保海上运输安全必须要有一个安全可靠的运输工具和救生设备。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局部强降雨等等强对流灾害性天气频发,强对流天气来临时,由于天气阴暗,伴随着大风、强降水,能见度极差,对于一些小功率、大吨位的船舶根本无法控制,随风漂移,致使航行事故多发和人员伤亡。抗风浪救生装置一旦进入国际市场,一定会受到普遍的欢迎,国际市场有着数万亿的潜在产值,有着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