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22
杨浦知识创新基地模式最大的特色,是聚焦了创新产业集群,着力构筑以科教为特色、以服务经济为核心的内涵式产业发展体系,具体来说:
一是积极推进大学优势学科资源外溢转化为知识产业集群。依托大学科技园区,通过鼓励大学开放实验室、外移技术转移中心等方式,吸引知识型生产性服务业等中小企业在大学周边集聚发展。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不足30万平方米的载体上集聚了1200多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型企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
二是通过技术改造、升级增强都市型产业和创意产业能级。建成烟草、国际家纺、钟表等21个都市型产业园区;依托传统工业遗产资源,建成滨江五角场800号等13家创意产业园区。调整升级后的都市型工业、创意产业的税收占到了全区1/3。
三是通过长三角区域合作推进产业梯度转移。杨浦与江苏大丰、海安和江阴等地合作,建设3个“异地工业园区",支持企业把制造基地迁出,把企业的总部、研发、销售留在杨浦,形成“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产业布局,也为发展新兴产业腾出土地资源。
同时,创新基地着力构建内部培育和外部引领“双驱式”城区创新服务体系。
一是打造集聚创新要素的公共交流服务平台。杨浦建成了中国(上海)创业者公共实训基地,汇集了全国首家高校技术市场。创智天地项目经过7年的建设,集聚了人才广场、风险投资服务园、知识产权服务、大学生创业基金会等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了从初创、成长到产业化等不同发展阶段的“接力式”创新服务体系。上海首家风险投资服务园区专利申请数2010年达到4692件,发明专利占59.7%,科技投入占区级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5.1%。
二是打造创业、创新人才高地。杨浦被中组部批准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创建国内首个人才共有、共育、共享、共赢的“人才特区”,出台10大海外引才政策。已成功引进15名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的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三是积极引进国际高端资源,实现了三次大的跨越:第一次是引进西门子等跨国公司总部,打造总部研发集聚区。这些机构的高端资源与大学实验室及学科建设结合,建立了广泛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第二次是与美国硅谷银行合作,建立了政府引导的担保和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中早期风险投资基金,打造风险投资集聚区。第三次是与联合国南南局紧密合作,打造国际组织和国际机构集聚区。受南南局的邀请,杨浦到联合国纽约总部推介。杨浦经验受到联合国2位秘书长的肯定,认为对发展中国家具有借鉴价值,双方明确共同致力于在杨浦建立国际合作集聚区。
此外,创新基地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城区转型发展社会环境。
一是将城区结构调整与大力推进旧区改造、就业和救助相结合。七年多来,杨浦共改造棚户区和其他住房100万平方米,受益居民 3万户、10多万人;安置和分流国企结构调整下岗人员近30万人,就业安置始终处于上海的领先水平。建立了“四级社会救助网络”,千方百计解决困难职工和群众生活,每年救助金3亿元左右。杨浦还着力解决基础设施欠账问题,建立了“一桥、两环、三隧、四线”的立体交通系统,解决老百姓出行问题的同时,打通了杨浦发展的大动脉。
二是将产业结构调整与开辟就业岗位、城区环境整治相结合。杨浦将老厂房调整改造成超市、餐饮等基础民生服务设施,承接转型再就业人员,盘活300万平方米厂房资源累计安置了近30万名失业人员。淘汰86家“两高一低”企业同时,在创智天地等区域以零排放标准设计新建商务楼,空气质量优良率由79%上升至9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